首页 xiawuyouke 第49页

xiawuyouke 第49页

  • 社戏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社戏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这篇小说所着重表现的是“我”对都会和农村两种生活情景、两种人情人际关系的不同感受。通过“我”在京都看京戏,在农村看社戏两种情景、两种感受的对比,表达了“我”对热情友好、平等和谐的人情人际关系的向往。 中心思想 《社戏》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 由于本文收录在《呐喊》当中,所以一定程度上来讲,批判和揭露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的不满。 1...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1-05 215 0 高考状元
  • 社戏为什么平桥村是我的乐土

    社戏为什么平桥村是我的乐土

    1、我到那可以受到优待。2、我去到那可以不念《诗经》之类“我”既不懂又不感兴趣的书。3、可以钓虾放牛。4、小朋友可以从父母那里减少工作来陪我玩。5、那里的人热情好客。 作者为什么说平桥村“我”的乐土? 民风淳朴的乡村,对一个在封建家庭中生长、受各种规矩束缚的孩子来说,确实是快乐自由的天堂。作者作为客人,“在这里”“得到优待”,钓到虾“照例是归我吃”,小伙伴们对“我”无微不至地体贴照顾,“看社戏”一节这种友爱和照顾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里“我”可以免念那些陈腐无用的经书,而且也没有那么多规矩可蹈,即使“打了太公...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1-05 146 0 高考状元
  • 社戏鲁迅主要内容概括

    社戏鲁迅主要内容概括

    《社戏》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看社戏。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写作背景: 十月革命给正在沉思,探索的鲁迅以强烈的震动,使他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和人民革命的希望。“五四”爱国运动暴发,使鲁迅的革命精神更加振奋,于是用笔起来无情地揭露封建制度和孔孟之道的吃人本质,发出“救救孩子”和推翻封建“铁屋...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1-05 138 0 高考状元
  •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哪篇小说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哪篇小说

    《我的叔叔于勒》最初发表于《高卢人日报》,随后被收入短篇小说集《羊脂球》。这篇文章主要写“我”一家人在去哲尔赛岛途中,巧遇于勒经过,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在发现富于勒变成穷于勒的时候的不同表现和心理,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不同态度揭示并讽刺了在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情形。 主要内容: 年轻时于勒大肆挥霍,人财两空,被看成是流氓,落得扫地出门的地步。既至美洲,赚了小钱,两年后又发了大财,成为大家的“福星”。菲利普一家渴盼有钱的于勒归来.二姐也因此找到了未婚夫,一家人都很高兴,出国到哲尔赛岛的旅行,他们在...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1-05 164 0 高考状元
  • 社戏的主要内容

    社戏的主要内容

    《社戏》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看社戏。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社戏》是一篇充满生活情趣的美文,作品通过记叙“我”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可爱形象,再现了自由快乐的农村生活图景。 《社戏》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第一部分写“我”在北京看京戏,那荆具般...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1-05 164 0 高考状元
  • 野草是鲁迅先生的什么集

    野草是鲁迅先生的什么集

    《野草》写于“五四”后期,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散文诗集。写作于1925年1月24日。1927年7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收入1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辞一篇。 《野草》是鲁迅先生的一本散文诗集,写于“五四”退潮时期。作品以隐晦的象征表达了一个启蒙思想家在白色恐怖下孤军奋战的孤寂、迷茫与疑惧,同时表达出对“糊里糊涂生、乱七八糟死”的民众的失望与希望之情。此作品区别于鲁迅其他作品的最大特征是隐含着深邃的哲理性,包含了鲁迅的全部哲学。 同样,鲁迅自己曾经说过,自己一生的哲学都在《野草》里了。还叮...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1-05 159 0 高考状元
  • 墨守成规主人公是谁

    墨守成规主人公是谁

    墨守成规的主人公是战国时期的墨子。战国时期,墨子善于守城,世人谓之墨守,后来以墨守成规指固执旧法,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墨守成规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回,楚国要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国特地设计制造了一种云梯,准备攻城之用。那时墨子正在齐国,得到这个消息,急忙赶到楚国去劝阻,一直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国的郢都立刻找到鲁班一同去见楚王。墨子竭力说服楚王和鲁班别攻宋国。楚王终于同意了,但是他们都舍不得放弃新...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1-05 215 0 高考状元
  • 一棵小桃树主要内容

    一棵小桃树主要内容

    《一棵小桃树》一开头就饱含着作者对小桃树的一往情深。当初始怀着它能给“我”带来幸福的希望,让它“孕育着我的梦”而种下它,所以,“我”偏爱它。见到它长得纤弱,没人管它,为自己漂泊他乡忘却了它而难过。当自己生活遭到挫折,见到小桃树在风雨中挣扎,顽强同命运作斗争时,“我”不由得对它产生赞美之情。 主要思想 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经历风雨仍然顽强生存的小桃树,赞颂了小桃树同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 明写的是一棵小桃树及其生存环境,却很自然地让读者联想到作者及其同代人所面临的那个年代,让读者从中品味到小桃树的...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1-05 131 0 高考状元
  • 用一句话概括社戏的主要内容

    用一句话概括社戏的主要内容

    《社戏》主要讲鲁迅童年在家乡的趣事和家乡的民俗风情,反映了鲁迅对故乡的热爱,对美好童年的向往。《社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写于1922年的短篇小说,发表于同年12月《小说月刊》第13卷12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社戏》主要内容 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看社戏。 城市剧场里喧闹嘈杂,拥挤不堪;名角摆架子,久盼不出,令人失望;胖绅士目中无人,俗不可耐,吁吁喘气,使“我”苦不堪言。“乡下的生活充满无限的生机和情趣,掘蚯蚓钓河虾,饱餐一顿,有迷人...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1-05 173 0 高考状元
  • 记是古代的一种什么体裁

    记是古代的一种什么体裁

    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记”的文字含义是识记,在这种含义基础上,“记”逐步获得了它的文体意义,成为经史中一种专事记录的文章体式。作为一种文体,“记”在六朝获得文体生命,唐代进入文苑,宋代其内容得到拓展,形式更加稳固。明清时主体性色彩更加浓厚,逐渐成熟稳固。 分类: 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1-05 122 0 高考状元
  • 雷雨写作背景

    雷雨写作背景

    《雷雨》创作于1933年,两年前,刚刚爆发了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全国上下掀起了抗日的热潮。曹禺也积极投身抗日宣传。《雷雨》中的鲁大海,就有曹禺在保定结识的一位有思想、有智慧的年轻工人的影子。 1930年9月,曹禺从天津南开大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插入二年级就读。他从小就喜爱戏剧,曾积极参加剧社演出京剧《打渔杀家》和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等话剧。对戏剧的酷爱使他产生要写一部大戏的强烈愿望,他开始根据自己多年的亲身经历和见闻,构思话剧《雷雨》。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清华大学的学生们组织起抗日宣传...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1-05 209 0 高考状元
  • 景阳冈打虎的主人公是谁

    景阳冈打虎的主人公是谁

    景阳冈打虎出自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主人公是武松。武松因其排行第二,又叫“武二郎”。他是一个恩怨分明的人,他武艺高强,不仅能一人打虎,而且在梁山上也是名列前茅。 主要事迹 血溅鸳鸯楼:去孟州的途中,武松路过十字坡酒店,识破了母夜叉孙二娘的蒙汗药酒,并与其大打出手。危急时刻菜园子张青赶到,解劝了二人,夫妻与武松也交了朋友。在孟州,武松受到金眼彪施恩的照顾。为报恩,武松醉打蒋门神,帮助施恩夺回了“快活林”酒店。不过武松也因此遭到蒋门神勾结官府以及张团练的暗算,被迫大开杀戒,大闹飞云浦 ,血溅鸳鸯楼,并书“杀人...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1-05 158 0 高考状元
  • 故乡中轻纱薄翼的意思

    故乡中轻纱薄翼的意思

    轻纱薄翼原意是像纱一样轻而单薄的翅膀,这里是鲁迅在表达他的的乡愁。《故乡》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1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依据“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从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 这篇小说通篇采用对比的艺术手法,主要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结构的安排上。首先,人物形象自身形成鲜明对比。其次,形象与形象之间也形成了鲜明对比, 闰土和杨二嫂, 在思想性格和生活作风上就有鲜明对比。再次,小说在结构上,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通篇...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1-05 258 0 高考状元
  • 画鸡古诗意思

    画鸡古诗意思

    意思:它头上的红色冠子不用裁剪是天生的,身披雪白的羽毛雄纠纠地走来。一生之中它从来不敢轻易鸣叫,但是它叫的时候,千家万户的门都打开。原文: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这是写公鸡的动作、神态。头戴无须剪裁的天然红冠,一身雪白,兴致冲冲地迎面走来。诗人运用了描写和色彩的对比,勾画了一只冠红羽白、威风凛凛,相貌堂堂的大公鸡。起句的“头上红冠”,从局部描写公鸡头上的大红冠,在这第一句里,诗人更着重的是雄鸡那不用装饰而自然形成的自然美本身,所以诗...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1-05 143 0 高考状元
  • 人间正道是沧桑是什么意思 出自哪

    人间正道是沧桑是什么意思 出自哪

    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意思:人间正道,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沧桑,沧海(大海)变为桑田,多指巨大的变化,这里比喻的是革命的道路艰难曲折。 人间正道是沧桑的解释 这句话是出自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原句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意思是指,事物不断的向前发展更新变化,这是必然的规律!也是有生活阅历的人,用来劝诫走上迷途的人,意思是不管什么时候,人都必须要走正道!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原诗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1-05 138 0 高考状元
  • 周进与范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周进与范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他们都是出身贫寒,暮年得第。他们都是利用八股这块敲门砖敲开了仕途的大门,终于从社会的底层挤进了统治者的行列。两个扭曲灵魂的失态发疯同样让人心酸。不同:周进是考了几十年,年过花甲,连最低的功名也得不到,因而痛不欲生,连撞号板;范进是几十年的愿望突然实现,喜出望外,疯狂失态。 周进和范进一样是腐儒的典型,是一个漫画式的人物。周进应考至六十岁,仍是童生,只好以教书糊口。 小说让其遭受新进的秀才与举人两度奚落,使其强烈感受科举功名成否的天壤之别。后来,他村塾先生的饭碗也因“不懂承谢”而被夺取,只好为做生意的舅...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1-05 256 0 高考状元
  • 晴雯撕扇性格特点

    晴雯撕扇性格特点

    晴雯撕扇这一情节刻画了晴雯天真幼稚、张扬率性的性格特征,也为其后来的遭遇埋下伏笔。晴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首,贾宝玉房里的四个大丫鬟之一。 晴雯撕扇故事简介 晴雯给宝玉换衣时失手把他扇子跌折,便被训斥了几句,晴雯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还击了一通,把宝玉“气得浑身乱颤”。而宝玉赴宴回来,主动寻求和解。 宝玉说出了一番对物用的态度,“你爱打就打,这些东西原不过是借人所用,你爱这样,我爱那样,各自性情不同。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得,只是不可生气时拿他出气。就如杯盘,原是...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1-05 185 0 高考状元
  • 醉翁亭记的写作手法

    醉翁亭记的写作手法

    《醉翁亭记》采用了写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文章表现了作者复杂的心情和与民同乐的情怀。本文以一个“乐”字贯穿全篇,并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间。 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1-05 125 0 高考状元
  • 社戏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社戏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社戏》全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融进了作者的感情,写出了诗情画意。多角度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江南水墨画优美的景物。烘托了欢乐的气氛,衬托了孩子们的迫切心情,并陶醉于笛声中的美妙感觉。 《社戏》景物描写的作用 全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融进了作者的感情,写出了诗情画意,优美的景物烘托了欢乐的气氛,衬托了孩子们的迫切心情,并陶醉于笛声中的美妙感觉。 两段文字情景交融正如峻青所说:“我喜欢情景交融,但绝不为写景而写景,总是希望把景色描写与文章内容有机在结合起来。”景是优美的景,情是真切的情。 《社戏》景物描写内...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1-05 179 0 高考状元
  • 鲁滨孙是个什么样的人

    鲁滨孙是个什么样的人

    鲁滨孙是一个知足常乐的人,从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上集中体现,他之所以能在荒岛上生活28年,跟他这种态度是息息相关的,他能理智的面对现实,把在荒岛上的好处坏处列出来,从绝望中得到希望的火花,安慰自己,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 鲁滨孙·克鲁索又译作鲁滨逊·克鲁索,欧洲的“小说之父”丹尼尔·笛福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的叙述者和主人公。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1-05 146 0 高考状元
  • 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老师

    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老师

    藤野先生,一个生活简朴、治学严谨、待人热情诚恳、对学生严格要求、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学者,他就是鲁迅在仙台学医的老师。在他的教导下,鲁迅受益匪浅。 如何评价藤野先生 1.藤野先生的第一节课——表现先生中规中矩,学究气,略有些古板; 2.上讲堂忘记带领结——对外表不拘小节; 3.添改“我”抄的讲义——表现先生对学生关心、认真负责; 4.先生纠正“我”绘的解剖图——表现他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循循善诱; 5.先生关心“我”的解剖实习——表现他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关心学生思想意识的进步; 6.先生想了解中国女...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1-05 143 0 高考状元
  • 儒林外史讽刺手法

    儒林外史讽刺手法

    《儒林外史》善于通过人物的外貌、言行描写,表达对人物的嘲讽之情。《儒林外史》的讽刺,不仅仅是对人物的讽刺,更是对当时社会的各种现象的揭露、控诉和批判。小说对匡超人这个形象的塑造也主要运用了前后对比手法,揭露了科举制度和不良社会风气对读书人的腐蚀危害。 创作背景: 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 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采用大兴文字狱,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以牢笼士人,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1-05 149 0 高考状元
  •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汇总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汇总

    古诗词是初中必背的重点内容,这篇文章小编给大家汇总了七年级上、下册必背的语文古诗词,希望对同学们背诵古诗词有帮助。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 1.《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1-05 151 0 高考状元
  • 寒食这首诗描绘了什么的景象

    寒食这首诗描绘了什么的景象

    《寒食》这首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寒食》原诗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官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点蜡烛的轻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创作背景 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1-05 188 0 高考状元
  • 社戏主要内容概括

    社戏主要内容概括

    《社戏》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看社戏。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这篇小说所着重表现的是“我”对都会和农村两种生活情景、两种人情人际关系的不同感受。 1、小说的第一部分通过描写“我”在大都会看京戏的描写,展现了那里丑恶龌龊窒息的社会景象和庸俗冷漠自私的人情人际关系。 2、小说的第二部分所描写的则...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1-05 127 0 高考状元
  • 智取生辰纲的是谁?

    智取生辰纲的是谁?

    智取生辰纲的是吴用。写的是杨志押送生辰纲去往东京,在途中(黄泥冈)被晁盖、吴用等用计夺取的经过。故事集中反映了蔡京、梁中书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与广大农民的矛盾,热情歌颂了起义农民的大智大勇与组织才能。 吴用智取生辰纲故事情节 北宋末年,大名府留守梁中书, 为讨好权臣蔡京, 民脂作生辰纲献京。三都捕快何涛受委任护送生辰纲顺利通过配州, 杨志负责押送。刘唐饱受贪官迫害,遂联同晁盖、吴用、阮氏兄弟、白胜等智劫梁中书向京贺寿的生辰纲。杨志在押运途中,步步为营,但终为盖等人所算,于黄坭岗被迷倒,尽失生辰纲。 智取生辰...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1-05 158 0 高考状元
  • 出师表主要内容概括

    出师表主要内容概括

    《出师表》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全文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多以四字句行文。 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1-05 175 0 高考状元
  • 最后一课主要内容

    最后一课主要内容

    《最后一课》写的是普法战争后法国战败,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在历史上阿尔萨斯、洛林多次易主,德意志、法兰西曾多次交替拥有其主权),普鲁士占领后禁教法语,改教德语,爱国的法国师生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表现法兰西人的爱国情怀。 普法战争后,战败的法国被迫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割让给普鲁士。普鲁士禁止这两地的学校再教授法语。这里的乡村小学迎来了最后一堂法语课。小学生小弗郎士因为上学迟到了非常担心被老师韩麦尔先生惩罚,但是到了学校却看到这样一番景象:教室里不再乱糟糟一片,老师也不再那么严厉。这一切让小弗郎士感到奇怪。但是...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1-05 135 0 高考状元
  • 朦胧诗派的特点

    朦胧诗派的特点

    朦胧诗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采用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向感发的艺术策略和方式来掩饰情思,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为诗境模糊朦胧,诗意隐约含蓄、富含寓意,主题多解多义等一些特征。朦胧诗注重自我表现,讲究精练、暗示、含蓄,讲究意象的经营。 朦胧派诗人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朦胧诗是新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1-05 146 0 高考状元
  • 风雪山神庙的主人公是谁

    风雪山神庙的主人公是谁

    《风雪山神庙》主人公是林冲。《风雪山神庙》是经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一个段落,出自第十回。故事讲述了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刺配后,被分到看守草料场的工作。因大雪压塌住处,凑巧听见门外陆谦和富安的谈话,得知自己已被陷害,而且差点被害死。因格外恼怒,林冲终于爆发,提枪戳死三人。 《风雪山神庙》故事概括 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刺配后,几经周折后被分到看守草料场的工作。因大雪压塌住处,无奈来到一个破旧的山神庙暂住一宿。 正因此才凑巧听见门外陆谦、富安和差拨的谈话,得知自己已被陷害,而且差点被害死。恼怒中,林冲终于爆发,提枪...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1-05 265 0 高考状元
  • 契诃夫变色龙讽刺了什么

    契诃夫变色龙讽刺了什么

    《变色龙》这部小说通过人物如同变色龙似的不断变化态度的细节描写,有力地嘲讽了沙皇专制制度下封建卫道士的卑躬屈膝的嘴脸。又为当时俄国社会的黑暗,平民的疾苦感到忧伤。 《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早期短篇小说,该篇以爬行动物“变色龙”为篇名,使读者通过篇名就可得知小说所讲述的人物,必定是一个见风使舵,随风摇曳的墙头草形象。作者用这简单的三个字就生动形象的概括了小说主人公形象,并用幽默的话语将主人公的“变色龙”描绘得淋漓尽致,使人读完之后,既感到主人公的可笑,又为当时俄国社会的黑暗,平民的疾苦感到讽刺和忧伤。 契...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1-05 197 0 高考状元
  • 初中语文知识点梳理总结

    初中语文知识点梳理总结

    初中语文的知识点比较多,同学们可以归纳总结成知识框架,方便系统的学习和复习,接下来给大家分享初中语文的知识点,供参考。 常见写作方法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1-05 151 0 高考状元
  • 记承天寺夜游写作手法

    记承天寺夜游写作手法

    记承天寺夜游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1-05 144 0 高考状元
  • 狼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

    狼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

    《狼》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 《狼》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1-05 142 0 高考状元
  • 醉翁亭记体现与民同乐的句子

    醉翁亭记体现与民同乐的句子

    《醉翁亭记》中体现与民同乐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 《醉翁亭记》中体现与民同乐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这句话的翻译为: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玩乐,却不知道太守是因为人们的快乐而感到快乐。 《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宋仁宗庆历五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1-05 209 0 高考状元

最近发表

小学趣味数学题及答案_教案「免费下载」_小故事-阿尔法趣味数学网

http://seowhen.com/

|

Powered By Z-BlogPHP 阿尔法趣味数学网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www.allfloo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