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什么意思,是谁提的
管仲是春秋时期的政治家,他在齐国担任丞相40多年,帮助齐桓公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改革,十分善用人才,所以他提出的人才观是:“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出自《管子·权修 第三》的名言。 该句比喻要使小树成为木料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培养一个人才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是个长久之计,并且十分不容易。这句话寓意着国家、民族、家庭只有做好人的培育,才能得以接续
释义
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比喻:培养教育一个人才,靠学生自己努力,培养要经过老、中、少三代人的参与才能将一人培养成功,比喻培养人才过程。也比喻培养人才才是长久之计。还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人们都知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应该把培养人才这件大事抓好。
十年树木(寒窗10年苦读的学子),百年树人(成就一代宗师)
词语出处
《管子·权修 第三》:“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我苟种之,如神用之,举事如神,唯王之门。”
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也是取自此意,承载了长辈对晚辈的厚望与寄托。
关联介绍
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任齐国丞相40多年,帮助齐桓公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他的人才观是:“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姬姓,管氏,名夷吾,谥曰“敬仲”,汉族,中国春秋时期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史称管子。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周穆王后代,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早承家担,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至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是故有“管夷吾举于士”。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翻译:(做)一年的打算,没有什么比得上种植庄稼;(做)十年的打算,没有什么比得上栽植树木;(做)一生的打算,没有什么比得上培养选拔人才。一经培植收获一倍的,是庄稼;一经培植收获十倍的,是树木;一经培植收获百倍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人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1.树:培植。
2.一获:一倍的收获。
3.一树:一经培植。即培植以后。
古今异义
“十年树木”中的“树木”是动宾结构,是栽培树木的意思,
现代汉语中树木是木本植物的总称
人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我一直理解不深。十年树木就是说树木要十年才能长成,百年树人又如何理解,人在学校受教育从小学到大学只有十六七年,算上读研也不过二十余年又怎能和百年联系在一起。现在我似乎比从前理解深一点。培养一个真正合格之人没有百年的积累是不行的!人的培养教育是从出生就开始的,把一个人培养成合格的人是与家庭影响教育,学校老师培养教育,社会环境的影响教育分不开的。我们的学校要培养智德体全面发展的人材。韩愈巜師说》中说:師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传授做人的道理,授业就是教授安身立命的技术能力,解惑
就是解答为人处世的迷茫,我们的教育达到了吗?老师不但要教授学生知识还要教授学生怎样做人,要教学生忠诚祖国热爱人民,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能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学校教育固然重要,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同样重要,教育是在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中慢慢培育中完成的。一个开始懂事接触社会的孩子在一个充满友爱孝悌遵从仁义礼智信的家庭社会环境下长大和在一个推崇坑蒙拐骗打砸搶实行丛林法则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能一样吗?孩子如果所处的社会是一个互相帮助互敬互爱遵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
及人之幼的氛围中和处在一个利欲熏心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物欲横流的氛围中成长会完全不同!
一个人的成长是在家风熏陶,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影响下共同完成的。家长教師社会都能达到培养合格人材的要求又涉及到他们上一代甚至上上一代人所受的教育,由此看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乃是一条真理让我们共同实行之!

2、回复 “102”免费领取《【记忆力教程】快速高效学习教程》
3、回复 “103”免费领取《一分钟速算教程》
4、回复 “104”免费领取《Top 32经典英文启蒙绘本PDF+MP3》
5、回复 “105”免费领取《儿童英语绘本195本【PDF版】》
6、回复 “106、107、108”免费领取《更多神秘礼物……》
- 上一篇: 归的部首是什么?归的笔顺怎么写
- 下一篇: 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从现在起做好这30件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