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数学故事
-
奇妙的数字游戏:跳棋棋子的数目
今天阿尔法趣味数学网给同学们带来的趣味数学故事是:奇妙的数字游戏:跳棋棋子的数目。故事内容: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喜欢玩跳棋吗?是不是一玩就是好长时间呢现在,我们就来聊一聊有关跳棋棋子个数的问题。吃完晚饭,爸爸、妈妈和小红三个人决定下一盘跳棋。在打开装棋子的盒子前,爸爸忽然用大手盖住盒子对小红说:“小红,爸爸给你出一道跳棋棋子的题,看你会不会做?”小红毫不犹豫地说:“行,您出吧?”“好,你仔细听:这盒跳棋有红、绿、蓝色棋子各15个,你闭着眼睛往外拿,每次只能拿1个棋子,问最少拿几次才能保证拿出的棋子中有3个是同一颜色的...
-
奇妙的数字游戏:魔术师的技巧
今天阿尔法趣味数学网给同学们带来的趣味数学故事是:奇妙的数字游戏:魔术师的技巧。故事内容: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吗?是不是经常痴迷于千变万化的魔术表演?其实,每一个魔术都有许多的自然规律在里面,有的魔术还与数学规律有着密切的联系。现在,我们就来讲述一个有关魔术的故事。有一位非常有名的魔术师精通这样一个魔术:他将一枚2分硬币和一枚5分硬币让一位观众拿在手里。这位观众把两枚硬币分开,任意地放在左手和右手里,观众的左右手拿的分别是哪种硬币,魔术师是不知道的。魔术师说:“亲爱的朋友,请你把右手中的硬币币值乘以3,把左手中的硬...
-
奇妙的数字游戏:每人带了多少钱
今天阿尔法趣味数学网给同学们带来的趣味数学故事是:奇妙的数字游戏:每人带了多少钱。故事内容:同学们,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钱,它可以买来好吃的、好玩的,还有好看的衣服。现在我们就来讲述一个跟钱有关的问题。在法国,有三个小朋友,他们把裤袋里的钱都拿出来,数了数一共是320法郎。其中两张100法郎的,两张50法郎的,两张10法郎的。已知每个小朋友所带的同一面值的纸币只有一张。并且,没有带100法郎的孩子也没带10法郎,没带50法郎的孩子也没带10法郎。问题:好了,同学们,你们能够计算出这三个小朋友每个人各带了多少面值的法...
-
奇妙的数字游戏:西瓜的单价
今天阿尔法趣味数学网给同学们带来的趣味数学故事是:奇妙的数字游戏:西瓜的单价。故事内容:每到夏天,西瓜是最能解暑的水果之一。同学们,你是不是非常爱吃西瓜?你是不是喜欢西瓜甜美的瓜汁和清凉的口感?现在我们就来讲一个卖瓜的故事。一个夏日,烈日炎炎,卖西瓜的老农在高声叫卖:“1个大西瓜10元钱,买3个小的也是10元钱。”老农的吆喝声招揽了许多顾客,大家你挑我拣,特别热闹。正当大家仔细挑瓜的时候,过来一位顾客,他拿了两种西瓜,目测到大西瓜直径约8寸,小西瓜直径约5寸。他不禁犯了难:到底买哪种更合适呢?这时走来了一位少先队员...
-
动物趣味数学故事:骡子和驴的抱怨
今天阿尔法趣味数学网给同学们带来的动物趣味数学故事是:骡子和驴的抱怨。故事内容: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到过骡子?有没有看到过驴子?其实,骡子和驴子都是以前山区的老百姓常常使用的交通运输工具。现在我们来讲一个骡子和驴子的故事。有一次,一位农民牵着一头驴子和一头骡子走在大路上。驴子和骡子分别驮着几袋大米在大路上并肩走着,每袋大米重量都相同。在路上,驴子不停地抱怨说:“我驮的货物这么沉,真是累死我了。”骡子听了,也是一脸的不高兴。它说:“老兄,你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呢?假如把你的一袋大米加到我的背上,我的负担就比你整整重出倍来...
-
动物趣味数学故事:食堂分成
今天阿尔法趣味数学网给同学们带来的动物趣味数学故事是:食堂分成。故事内容:同学们都喜欢吃肉吧?那么我们现在就来讲述一个食堂里发生的事情。在一所大学里有东、南、西三个餐厅,三个餐厅账目是独立的。有一天,学校进行庆典聚餐,东面的食堂从自己饲养的猪中拿出来4头;南面的食堂从自己饲养的猪中拿出来3头;西面的食堂因为自己饲养的猪还太小,所以就没有拿出来。这样,三个食堂一共拿出来7头猪。巧合的是:这7头猪的重量是相同的。庆典完成后,西面的食堂拿出了70元钱作为猪肉钱。问题:那么,这70元钱应该如何分给东食堂和南食堂呢?聪明的朋...
-
动物趣味数学故事:猪、牛、羊的价格
今天阿尔法趣味数学网给同学们带来的动物趣味数学故事是:猪、牛、羊的价格。故事内容: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到过乡村?有没有见过活生生的猪、牛、羊?它们看上去十分可爱,同时它们也是农户家中一笔不小的财富。村民们靠养猪、牛、羊来维持自己的生计。现在,我们就来讲一个有关猪群、牛群、羊群的故事。一次,一位老农牵出自己饲养的牲畜到集市上出售。在所有的牲畜中有2头猪、3头牛和4只羊,每种牲畜的总价都不满1000元钱。假如将2头猪与1头牛放在一起,或者将3头牛与1只羊放在一起,或是将4只羊与1头猪放在一起,那么它们各自的总价都正好是1...
-
动物趣味数学故事:小蚂蚁搬食物
今天阿尔法趣味数学网给同学们带来的动物趣味数学故事是:小蚂蚁搬食物。故事内容:同学们,你们看到过蚂蚁吗?看到过蚂蚁搬食吗?现在,我们就来讲一个有关蚂蚁调兵遣将运送食物的故事。一天,有一只蚂蚁出来侦察,偶然发现一条刚刚死去的大毛虫。它很得意,马上跑回洞里召集了10个伙伴一起来搬运猎物。可是,当它们赶到那条大毛虫旁边的时候,竟然怎么也搬不动——这使蚂蚁们非常着急。它们围着猎物转来转去,最后决定再回去召集其他蚂蚁来一起运走猎物。于是,这10只蚂蚁立即跑回洞里又各自召集了10个伙伴一起来搬运猎物。可是,当它们赶到那条大毛虫...
-
动物趣味数学故事:买鸡
今天阿尔法趣味数学网给同学们带来的动物趣味数学故事是:买鸡。故事内容:东晋时期有一位叫陶渊明的诗人,他的代表作《桃花源记》流传于世,被公认为一篇佳作。关于他的很多有趣故事也广为流传。一次,陶渊明出了一道算术题,想考考他的几个孩子。试题是这样的:已知每只公鸡价格是5文钱,每只母鸡价格是3文钱,每3只小鸡价格是1文钱,现在用100文钱买100只鸡。提问:在这所有的100只鸡中,公鸡总共有几只?母鸡总共有几只?小鸡总共有几只?考问的结果很让陶渊明失望,因为他的所有孩子,居然没有一个能把这道数学题回答正确,陶渊明回头想想:...
-
动物趣味数学故事:老伯分牛
今天阿尔法趣味数学网给同学们带来的动物趣味数学故事是:老伯分牛。故事内容:从前,有个老人生活很艰苦,他勤勤恳悬地劳作了一辈子,到了弥留之际,他把几个儿子叫到身边,准备把耕牛分配给他们。他规定:“给老大的是一头牛及牛群余数的1/7:给老二的是两头牛及牛群余数的1/7:给老三的是三头牛及牛群余数的1/7;给老四的为四头牛及牛群余数的1/7。依此类推。按照这种方法,老人恰好把整个牛群一只不剩地分配给了他所有的儿子。问题:那么,同学们,你们能够计算出老农总共有多少个儿子和多少头牛吗?答案:老农总共有 此处内容已经被...
-
动物趣味数学故事:蜜蜂的旅途
今天阿尔法趣味数学网给同学们带来的动物趣味数学故事是:蜜蜂的旅途。故事内容: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到过小蜜蜂?每天,小蜜蜂都在辛勤地工作,它们采来的花蜜特别好吃,我们今天来讲一个关于小蜜蜂的故事。有一天,两名自行车运动员在同一时间分别从甲、乙两地出发,相对而行。当他们相距300千米的时候,一只淘气的小蜜蜂在两名运动员之间飞来飞去,直到两名运动员相遇了,小蜜蜂才乖乖地在一名运动员的肩上停下来。小蜜蜂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在两个运动员之间飞行了3个小时。在这期间,两名运动员的平均车速是每小时50千米。问题:那么,亲爱的...
-
动物趣味数学故事是:鸡、鸭、鹅的算术题
今天阿尔法趣味数学网给同学们带来的动物趣味数学故事是:鸡、鸭、鹅的算术题。故事内容:很久以前,英国有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名叫斯威夫特。他爱上了一位名叫玛丽的非常美丽的姑娘。后来,在他30岁那年如愿和这位姑娘结婚,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夫妻俩的关系非常和睦,小日子过得很甜蜜,而且子孙满堂。光阴似箭,时光荏苒,一转眼半个世纪过去了,到了他和玛丽50年金婚的日子,这一年斯威夫特正好80周岁这一天儿孙都来向他贺寿,斯威夫特非常高兴,为了一起庆祝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斯威夫特拿出10英镑11先令(1英镑等于20先令),吩咐佣人去购买一...
-
动物趣味数学故事:有多少头奶牛
今天阿尔法趣味数学网给同学们带来的动物趣味数学故事是:有多少头奶牛。故事内容:同学们,你们喜欢喝牛奶吗?那么,你们看到过肥胖的奶牛吗?现在,我们就来讲述一个有关奶牛的数学故事。阿杰是一个农场的主人。有一次,他找到了他的助手,跟他说了一段很有趣的话。阿杰说:“假如按照我的方法去做的话,我们卖掉75头奶牛,那么我们的饲料还能维持20天;假如按照你的方法去做的话,我们再买进100头奶牛,我们的饲料还能维持15天了。“助手听了以后,抓了抓头皮,摸不着头脑。问题:聪明的朋友,你能帮阿杰的助手来解决这个问题吗?你能计算出阿杰总...
-
动物趣味数学故事:蜘蛛爬墙
今天阿尔法趣味数学网给同学们带来的动物趣味数学故事是:顽皮的猴子。故事内容:同学们,你们看到过蜘蛛吗?你们知道蜘蛛是捕虫能手吗?我们现在就来讲述一个关于蜘蛛爬墙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勤劳的蜘蛛,它努力地捕杀害虫,而且意志力很坚强。一次,这只蜘蛛沿着垂直的墙壁向上爬行。一个小时后,它到达离顶点还有一半路程的位置;又过了一个小时后,它爬了剩余路程的一半,到达离顶点还有1/4高度的位置;又过了一个小时后,它又爬了剩余高度的一半,到达离顶点还有1/8的位置。问题:同学们,如果这样下去,蜘蛛需要多久才能到达墙壁的顶点...
-
动物趣味数学故事:顽皮的猴子
今天阿尔法趣味数学网给同学们带来的动物趣味数学故事是:顽皮的猴子。故事内容:朋友们,你们看到过动物园里的猴子吗?是不是很喜欢猴子调皮灵活的样子?我们现在就来讲述一个有关猴子的故事。众所周知,猴子最喜欢吃桃子了。一年夏天,桃树上结了许多红红的桃子,猴子们看了以后,垂涎欲滴,乱哄哄地跳到树上去摘桃子。假如每只猴子吃2个桃子,那么,树上还会剩下2个桃子。假如每只猴子吃4个桃子,那么,会有2只猴子吃不上桃子。问题故事讲完了,朋友们,你们能够计算出一共有几只猴子、几个桃子吗?答案 此处内容已经被作者隐藏,请输入验证码...
-
动物趣味数学故事:睿智的小白鼠
今天阿尔法趣味数学网给同学们带来的动物趣味数学故事是:睿智的小白鼠。故事内容: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猫和老鼠的故事吗?是不是觉得这样的故事非常有趣?那么,我们现在就来讲述一个有关猫和老鼠的故事。一天,一只小花猫捉到5只老鼠。它命令老鼠们排成一队。然后“1、2”报数,吃掉数1的老鼠。剩下的老鼠进行第二轮“1、2”报数,再吃掉数1的老鼠。最后剩下1只小白鼠。第二天,小花猫又逮到9只老鼠,连同上次吃剩下来的小白鼠,总共10只。它还是命令这些老鼠排成一队,随后“1、2”报数,吃掉数1的,进行三轮,最后还是剩下那只小白鼠。猫觉得...
-
数学趣味故事:数学小故事 聪明的阿凡提
从前有个大地主叫古依木,雇了一个叫扎克的长工,答应每年给一头牛的工钱。到了年底,古依木对扎克说,你的工钱存在我这儿,将来能够办大事。老实的扎克同意了。一晃19年过去了,古依木把扎克叫来,说:“你在我家做了19年,此刻我给你19斤油,你走吧!”扎克一听急了,说:“老爷,你讲的每年给‘一头牛’的工钱,怎样变成‘一斤油’了呢!”古依木两眼一瞪,不容分说就把他赶出了门。扎克把这事告诉阿凡提,请他帮忙讨回工钱。来到古依木家,阿凡提说:“扎克想做个小生意,特来借三两银子,由我作保,不知老爷肯不肯。”古依木一听,心宽了,连说:“...
-
数学趣味故事:数学小故事 数的由来
数的概念是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由于记事和分配生活用品等方面的需要才逐渐产生的。比如古代人捕获了一头野兽,就用1块石子代表;捕获了3头,就用3块石子代表。“结绳记事”也是许多古代人做过的事,古书《易经》中有“结绳而治”的记载。用利器在树皮或兽皮上刻痕,或用小棍摆在地上计数也是古人常用的办法。这些办法用得多了,就逐渐形成了数的概念和记数的符号。我国古代很重视记数符号,最古老的甲骨文和钟鼎中都有记数的符号,不过难写难认。后来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一种十分重要的计算方法——筹算。筹算以算筹记数、运算,算筹用的是竹制的小棍,也有骨...
-
数学趣味故事:数学小故事 四色猜想
四色问题又称为四色猜想,是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四色问题的内容是任何一张地图只用四种颜色就能使具有共同边界的国家着上不同的颜色。这是个著名的世界难题。1825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从事地图着色的佛朗西斯·格里斯发现一个奇怪现象:不管多复杂的地图,只用四种颜色就可区分有公共边界的国家或地区。这只是一个猜想,看似简单,证明起来却非常困难。许多数学家(包括著名的数学家哈密顿、闵可夫斯基)为之奋斗了100多年都没有解决。这里还有一个故事,以谦虚著称的闵可夫斯基不信解决不了,他在给学生上拓扑课时说,四色问题之所以还没解决,...
-
数学趣味故事:数学小故事 方程的由来
早在3600年前,古埃及人写在草纸上的数学问题中,就涉及了方程,即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公元825年左右,中亚细亚的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曾写过一本名叫《对消与还原》的书,重点讨论方程的解法。“方程”中文一词出自古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其第八卷即名“方程”。“方”意为并列,“程”意为用算筹表示竖式。卷第八(一)为:今有上禾三秉,中禾二秉,下禾一秉,实三十九斗;上禾二秉,中禾三秉,下禾一秉,实三十四斗;上禾一秉,中禾二秉,下禾三秉,实二十六斗。问上、中、下禾实一秉各几何(现今有上等黍3捆、中等黍2捆、下等黍1捆,结出粮食...
-
数学趣味故事:趣味数学 各式各样的“度”
“度”在字典里有计量长短、计量单位名称、程度等各种意思,在生活学习中“度”所表示的意思更是丰富多彩,不信请看下面各式各样的“度”:(1)电表上的“度”。计算耗电量的单位,1度为1千瓦·时的电量。(2)自来水表上的“度”。计算耗水量的单位,1度为1立方米的水。(3)人工煤气表上的“度”。计算耗气量的单位,1度为1立方米的煤气。(4)眼镜片上的“度”。眼镜片上的1度是镜片屈光度的100倍。例如:当眼镜度数为200时,此眼镜片的屈光度为2度。(5)一般酒的“度”。指含酒精的体积分数。例如:52度的白酒是指这种酒中酒精的体...
-
数学趣味故事:数学小故事 趣说七巧板
用七巧板可以拼成许多图形,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多边形。也可以拼成各种人物、动物、桥、房、塔等,还可以拼成一些中、英文字母。这种玩具是由一种古代家具演变而来的。七巧板,顾名思义是由七块板组成:五块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块正方形和一块平行四边形。它发明的年代为明、清时期,是由可以错综分合的燕几演化而来。燕几是招呼客人宾宴用的案几,引发这个点子的人是北宋进士黄伯思。他先设计了六件长方形案几,在宴会时视宾客多寡适当调整位置。随后又增加一件小几,七件案几全拼在一起,会变成一一个大长方形,分开组合;变化无穷。到了明末清初,...
-
数学趣味故事:趣味数学,古时说的午时三刻是指现在的什么时间
我们看关于古代的影视文艺作品时,经常会因为时间的描述而迷惑:“也就一盏茶的时间,我就回来了”,“一刻钟过了,夫人还没回来”。那你会不会好奇:古代计时单位里的“一盏茶”“一柱香”按照现在的计时标准是多久?想知道这些,还要先了解我国古代的计时方法。我国古代有自己独特的计时方法和计时仪器,由此遂产生了自己独特的计时单位——时、刻、更、点。时:指时辰,古时一天分12个时辰,采用地支作为时辰名称,并有古代的习惯称法。时辰的起点是午夜。顾炎武《日知录》:“自汉以下。历法渐密,于是以一日分为十二时,盖不知始于何人,而至今遵而不废...
-
数学趣味故事:阿尔法趣味数学整理趣味数学题及答案
数学趣味题一直是培养数学思维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今天 阿尔法趣味数学就为大家整理了几道 趣味数学题及答案,赶快来试试能做对几道题吧 ~趣味数学题及答案之百羊问题甲赶群羊逐草茂,乙拽一羊随其后,戏问甲及一百否?甲云所说无差谬,若得这般一群凑,再添半群小半群,得你一只来方凑,玄机奥妙谁猜透?释义:甲赶了一群羊在草地上往前走,乙牵了一只羊紧跟在甲的后面。乙问甲:"你这群羊有一百只吗?"甲:"如果再有这么一群,再加半群,又加四分之一群,再把你的一只凑进来,才满100只。"请问甲原来赶的羊一共有多少只?本题刊于我国明代著名数学...
-
数学趣味故事:阿尔法趣味数学谈圆周率的故事
圆周率是我们从接触圆开始就要一直用到的一个知识点,关于圆周率,我们都知道的是它的近似值为 3.14,我国古代有一位对圆周率贡献很大的数学大家,叫祖冲之。除此之外我们对圆周率就没有太多的了解了。今天 阿尔法趣味数学就来和大家说说圆周率的故事,说一说这个 3.14到底是怎么来的。“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53……”这句话是我们最先开始接触有关圆周率的知识的第一句话。这是对圆周率的定义,以及圆周率的近似值的概括。现在的...
-
数学趣味故事:趣味数学生日会上的12个小朋友与最短时间过桥问题
1. 趣味数学题生日会上的12个小朋友今天是我13岁的生日。在我的生日宴会上,包括我共有12个小朋友相聚在一起。每四个小孩同属一个家庭,分别来自A、B、C这三个不同的家庭,当然也包括我所在的家庭。有意思的是,这12个小朋友的年龄都不相同,最大的13岁,换句话说,在1至13这十三个数字中,除了某个数字外,其余的数字都表示某个孩子的年龄。我把各个家庭四个孩子的年龄加起来,得到以下的结果:A家庭:年龄总数是41,包括一个12岁的孩子,只有这一家中有两个孩子只相差1岁。B家庭:年龄总数是m,包括一个5岁的孩子。C家庭:年龄...
-
数学趣味故事:生活中的数学用经纬度表示地理位置
观察地球仪,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线条组成的网,将地球严严实实地罩了起来。这个“网”就是经纬线,其中横的叫纬线,纵的叫经线。它是人们为了确定地球表面上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而画上去的人为标志,也称为地理坐标。有了经纬线,人们就可以像在影剧院找座位一样在地图上找到地球表面上的任意一点。经纬线的确定是非常有趣的。人们像切西瓜那样将地球分成均匀的360等份,其中每等份的“切”线都经过地轴与两极,并且把地球分成基本相等的两个半圆。这样,地球表面就出现了许多等份的大圆圈,这就是经线或经圈,也叫子午线或子午圈。经线呈南北走向...
-
数学趣味故事:生活中的数学天然的指南针
在野外行进中迷失了方向,是件麻烦事。如果带了指南针,问题便会迎刃而解。如果没有携带指南针又该怎么办呢?别急,大自然准备了许多“指南针”帮助我们辨别方向。第一种“指南针”是太阳。我们生活在北半球,除回归线以南地区,太阳光线总是从南面射过来。这样,南北方向便很容易确定。我们都知道太阳是东升西落,早晨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傍晚落山时的方向是西,中午时太阳在我们的南方。不过,这个方向不能教条主义地应用,如果在南半球或回归线之间情况又另当别论。第二种“指南针”是月亮。初三四的月芽,日落时在西方低空;初七八的半个月亮,太阳刚下山...
-
数学趣味故事:趣味数学第一个测量地球周长的人
在古时候,对于地球的形状,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说法。很多人都相信天是圆的,但地是方形的,至今仍有“天圆地方”之说。那时候,要是有人说大地是球形的,恐怕会受到普遍的嘲笑,更严重的是,还有可能被视为扰乱人心而被处以极刑。然而,古希腊数学家爱拉斯托塞不仅认为大地是圆的,而且还以惊人的勇气,提出了“地球是可以测量的”。这是一个别人想也不敢想的问题。球的大圆是球上周长最大的圆。显然,只要能测量出地球大圆的周长,就可以知道地球有多大了。这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是一件不难的事,而在测量工具极为简单的古代,却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聪明...
-
数学趣味故事:趣味数学相亲相爱的“亲和数”
遥远的古代,人们发现某些自然数之间有着特殊的关系,亲和数就是其中的一种。什么叫做亲和数?哪些数称作亲和数?据说,古希腊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曾说:“朋友是什么?朋友就是第二个我,正如220与284。”为什么把朋友比喻成两个数呢?这两个数之间有着怎样的特殊关系呢?我们来看一看:220 的因数除本身外有:1、2、4、5、10、11、20、22、44、55、110。 把220的这些因数相加:1+2+4+5+10+11+20+22+44+55+110=284。284 的因数除本身外有:1、2、4、71、142。 把284的这些...
-
数学趣味故事:趣味数学分牛的传说与联想
有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老农,他有17头牛。临终前,他嘱咐把牛分给三个儿子,大儿子分得二分之一,二儿子分得三分之一,小儿子分得九分之一,但不准把牛杀死或卖掉。老人死后,三个儿子怎么也没有办法按老人的遗愿来分牛,只得去向邻居请教。聪明的邻居弄清楚事情的原委后,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从自家牵来一头牛,一共有18头牛,这样就可以按老人的遗愿来牛分了。大儿子分得二分之一,是18乘以二分之一等于9(头);二儿子分得三分之一,是18乘以三分之一等于6(头);三儿子分得九分之一,是18乘以九分之一等于2(头)。三个儿子共...
-
数学趣味故事:趣味数学折纸比山高
在数学的世界里存在着许多的不可思议,但又使你不得不相信的事情。同学们想必知道,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上的喜玛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8848.13米,两三千层楼房才那么高,五千人叠起罗汉也比不上它。我们教科书的纸很薄吧,它的厚度大约只有0.1毫米,和一根头发丝的直径差不多。恐怕谁也不会把这薄薄的纸张来和那高高的珠穆朗玛峰联系在一起做比较吧!告诉你,如果有可能,把一张十分薄的纸,对折、对折、再对折……最多也就对折30次吧,它的厚度就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许多。你一定会感到很惊讶吧,那么薄的纸,经过3...
-
数学趣味故事:数学历史方程的由来
我们研究许多数学问题时,可以发现其中的未知数不是孤立的,它们与某些已知数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常常表现为一定的等量关系,把这种关系用字母和数字形式写出来就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种等式的专用名称就是方程。人们对方程的研究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大约3600多年前,古埃及人写在纸草书上的数学问题中就涉及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公元825年左右,中亚细亚的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曾写过一本《对消与还原》的书,重点讨论方程的解法,这本书对后来数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很长时间内,方程没有专门的表达形式,而是使用一般的语言文字来...
-
数学趣味故事: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在18世纪,东普鲁士哥尼斯堡有一条大河,河中有两个小岛。全城被大河分割成四块陆地,河上架有七座桥,把四块陆地联系起来(如图)。当时许多市民都在思索一个问题:一个散步者能否从某一陆地出发,不重复地经过每座桥一次,最后回到原来的出发地。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这个问题似乎不难解决,所以吸引了许多人来尝试,但是日复一日谁也没有得出肯定的答案。于是有人便写信求教当时著名的数学家欧拉(1707~1783)。欧拉毕竟是数学家,他并没有去重复人们已失败了多次的试验,而是产生了一种直觉的猜想:人们千百次的失败,也许意味...
-
数学趣味故事:数学故事之圆周率的历史
圆周率的历史,轮子是古代的重要发明,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由于轮子的普遍使用,人们很自然地想到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轮子转一圈可以走多远?很显然,轮子越大,转动的距离越长,那么转动的距离与轮子的直径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人们最早用测量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经许多的人多次测量后,人们发现了圆的周长总是其直径的3倍多一些。在我国,现存的圆周率的最早记载是2000多年前的《周髀算经》。用测量的方法计算圆周率,圆周率的精确程度就取决于测量的精确程度,而众多的历史因素和许多实际的困难限制了测量的精度。公元前3世纪,古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