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法趣味语文网 第116页
-
陈冰夷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上海嘉定人。原名陈秉彝笔名还有梁香、白寒等。1933年初毕业于江苏省立上海中学初中部,同年底进入开明书店任职员。1936年参加新青年书店工作。1932年开始从事苏联文学的翻译和研究。1941年协助姜椿芳创办时代出版社,任《时代》、苏联文艺等杂志编译。1949年任该社北京分社社长。1953年调至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协助矛盾创办《译文》杂志(1959年易名为《世界文学》),任副主编。不久兼任中国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委员会副主任。1964年调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外国文学研究所,任《世界文学》杂志主编,1979,年任该所副...
-
未央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章开明,生于湖南临灃。1949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宣传队。1950年10月随部队抗美援朝。1953年回国,同年3月在《人民日报》发表的短诗《祖国,我回来了》,抒发热爱祖国的深情,成为他的成名作和代表所作。1954年出版诗集《祖国,我回来了》,歌颂中国人民志愿军和中朝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感情热烈、奔放,其中一些篇章被广为传诵。1957年2月转业到中国作协武汉分会从事专业创作,并到湖南农村深入生活。1960年转调作协湖南分会。1962年出版了与吴自立、郑洪合写的电影剧本《怒潮》。“文革”期间被下放山区劳动。...
-
鲁彦周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安徽巢县人。1948年高中毕业。1949年初在家乡参加地方工作队做接受新区的工作。解放军南下渡江时,做民运和支前工作。不久进革命大学短期学习。结业后,1950年派往皖北行暑文教处,后调皖北文联任编辑。1954年开始写作。第一篇短篇小说《云芝娘和云芝》发表在1954年上海《文艺月报》第6期。小说描写烈属云芝娘克服保守思想支持女儿云芝掌握农业技术。1955年后,开始创作话剧、电影文学剧本。独幕剧《归来》曾获1956年全国话剧会演剧本一等奖。电影剧本有《春天来了》(又名《春到淮北》)。1966年起下放干校劳动,停笔1...
-
黄钢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湖北武昌人。1938年进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39年发表了第一篇报告文学《两个除夕》,不久又发表了《开麦拉前的汪精卫》,揭露汪精卫的卖国嘴脸,引起社会重视。从此主要从事报告文学的创作。后随“鲁艺”战地文艺工作团赴晋东南敌后抗日根据地工作。1940年回延安,1942年发表了记述抗战初期陈赓率三五八旅转战于太行山的报告文学《雨——陈赓的兵团是怎样战的》,1942年起,先后担任《解放日报》记者、采访科长。 建国初期,在中央宣传部电影处工作。1963年调到《人民日报》任国际部评论员。这时期写了大量的文艺...
-
金近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金知温,生于浙江上虞。12岁到上海做学徒,读过两年小学。1935年在《儿童日报》做杂务,次年任助理编辑。1937年在《小朋友》杂志上发表第一篇童话《老鹰鹞的升沉》。 抗战期间到重庆、成都,曾任流浪儿童教养院教员、报纸记者、编辑。1946年回上海,在报刊上发表讽刺小故事,写作了反映流浪儿童生活的儿童叙事诗《小毛的生活》和揭露统治阶级贪婪愚蠢的童话《红鬼脸壳》等作品,1947年当选儿童读物工作者联宜会理事。 1953年任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组副组长。1956年写作童话《小鲤鱼跳龙门》,鼓励儿童勇于克...
-
孙席珍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孙彭。出生于浙江绍兴。1922年进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时,开始在北京《晨报》副刊和上海《民国日报·觉悟》发表新诗。后参加赵景深、焦菊隐发起组织的绿波社,经常为《绿波旬刊》撰稿。 1926年在广州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北伐军,负责主编南昌版《革命军日报》,参加了南昌起义。1928年出版的《花环》是他的第一个短篇集。不久流亡日本。1930年回到北京,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等校讲师。同时与潘漠华、台静农、李霁野等发起组织北方左联,并编辑《文史》刊物。1927年以后陆续出版短篇小说集《到大连去》、《金鞭》、...
-
萧殷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郑文森,广东龙川人。从小家境贫寒,靠几位老师资助读完初中,考入广州美术学校中画系,一年后因经济困窘辍学,回乡当小学教师,并开始尝试文学创作。1932年至1935年,在广州民国日报·东南西北》上相继发表《疯子》、《乌龟》等短篇小说,控诉黑暗的社会,表达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抗战开始,在上海做战地记者,后去汉口编辑《新闻记者》月刊。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太行山《新华日报》编委及延安中央党校教员。抗战期间发表过《井圪塔的血》等报告文学和散文。 抗战胜利后,担任过《石家庄日报》副总编辑,并...
-
钟晓阳[女、港]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生于广州,5个月时随父母移居香港。父亲是印度华侨,母亲是东北人。他们都是医生。15岁开始写作。自1979年起,连续3年获香港青年文学奖,1981年还获香港地二届中文文学奖散文高级组第一名。毕业于玛利诺学院,现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学习电影。 1981年台湾《三三集刊》、《自由日报》和香港《大拇指》月刊同时连载长篇小说《赵宁静的传奇》第一部《妾住长城外》,第二年台湾《联合报》连载《赵宁静的传奇》第二部《停车暂借问》和第三部《却遗枕函泪》,惊动了文坛,时年不满20岁,《停车暂借问描写抗战之后一位沈阳姑娘和一位已有婚...
-
白先勇[外]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广西桂林人。父亲是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幼年起随家庭寓居重庆、上海、南京,1948年到香港,1952年到台湾。1956年高中毕业后入成功大学学水利工程,因志趣不合,次年重新考入台湾大学外文系。1958年9月读完大学一年级时在夏济安主编的《文学杂志》发表第一篇小说《金大奶奶》。1960年于台大同学王文兴、陈若曦、欧阳子等创办了后来很有影响的刊物《现代文学》,早期所作小说大多发表于这本刊物。1963年到美国爱荷花大学研究小说理论和创作,获硕士学位后一直在加州大学任教。 早期作品多取材与自己少年生活经历,写的朴...
-
李季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李振鹏,河南唐河人。少年参加革命,1935年在延安抗大学习。 1942年在陕北三边担任小学教员及其他基层工作时,曾深入群众生活,熟悉当地方言,并采用鼓词、评书等形式进行文学创作,写出了《卜掌村演义》、《老阴阳怒打虫郎爷》。他还搜集了陕北民歌《顺天游》3千余首,利用“顺天游”形式创作了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反映陕北人民在党领导下进行的革命斗争。这首诗于1946年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以其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引起轰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48年任延安《群众日报》副刊编辑,1949年调到...
-
白刃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王寄生,福建晋江人。幼年时继续私塾读书。1932年到菲律宾谋生,当学徒、做工、卖报。1935年入华侨中学半工半读。1936年任《华侨商报》译员。1937年回国,次年到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分配到山东八路军一一五师,历任参谋、报纸编辑等职,后来任《山东画报》主编。1945年到东北,曾任丹东广播电台台长和几种部队报纸主编,新华社前线分设记者,参加过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 1936年开始写作。第一篇作品短篇小说《饥饿的孩子》发表于马尼拉《华侨商报》星期副刊,写一个受希特勒迫害的犹太...
-
蒋子龙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河北沧县人。1958,年初中毕业考入天津重型机器厂技工学校,1960年毕业留厂当工人,同年参军,考入海军制图训练学校,毕业后当制图员,业余为部队文艺宣传队编写节目,锻炼了写作能力。1965年,根据部队生活经历,创作第一篇短篇小说《新站长》。同年复员回原厂,当过厂长办公室秘书,代理车间主任。70年代初创作了一些工业题材的小说。 粉碎四人帮后不久,创作了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揭示了新时期经济改革中的种种矛盾,剖析了不同人物的复杂的灵魂,塑造了一位敢于向不正之风挑战、勇于承担革命重任,具有开拓精神的改革者的...
-
范长江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范希天,生于四川内江。1927年初进入中法大学重庆分校求学。同年春前往武汉投军,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20军学生营,曾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失败后流落到广州、福建、江西、安徽等地。1928年考入南京中央政治学校。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即投身于抗日救亡活动。受挫后于1932年又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33年开始为北平《晨报》、天津《益世报》、《大公报》写稿。1935年7月以《大公报》记者身分,到西北地区考察旅行,历时10个月,行程4000余里,首次向全国公开报道红军和长征的真实情况,披露国民党的腐败和日蔻侵略所造...
-
温小钰[女]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汪浙成祖籍浙江奉化,生于杭州。抗日战争烽火中,在浙东乡野渔村的辗转流徒中度过童年。解放后在奉化完成中学学业,1953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在校期间即发表诗作和古典诗歌的研究论文。1958年毕业,分配到内蒙呼和浩特工作,1961年后长期担任《草原》文学月刊的理论编辑。1962年与温小钰合写的第一本短篇小说《小站》在《上海文学》发表。辽阔的内蒙古草原、森林、沙漠、牧场扩大了他的视野,此后,一直从事小说、散文创作。“文革”后与温小钰合写的中篇小说多篇,影响较大。1986年这对夫妻作家调回家乡,汪浙成现为浙江省作家协会专...
-
章衣萍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张洪熙。安徽绩溪人。自幼在家乡就读。1917年到南京一家学校当书记。1919年前往北京,在北京大学旁听。1924年秋与鲁迅、周作人等组织,参与筹办〈语丝〉周刊,并成为《语丝》的经常?稿人。1927年夏去上海任?南大学校长秘长,同时兼教授修辞学和国学概论等课。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四川成都一带经营书店。 1925年6月出版短篇小说集《情书一束》,描写男女青年的爱欲,发表后毁誉参半。他的散文集有《枕上随笔》等,其中一些文句失之于直露。鲁迅曾?诗以讥之(见《教授杂咏四首》)。 [著作书目] 深誓(诗集...
-
于逢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李兆麟,广东台山人,生于越南海防。1934年回到广州定居,开始文学创作。1936年去上海,再新路出版社和集美堂书店工作,曾在《中流》杂志发表短篇小说《红河的黑夜》,反映法帝国主义者在越月煽动的排华风潮。1937年与欧阳山、东平等任共同创作中篇小说《给予者》。9月间回到广州,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参与创办《光荣》半月刊,宣传抗战。此后数年间曾随抗日军队开赴前线;也曾担任《救亡日报》的助理编辑和记者,在潮州、汕头一带采访。1942年初到桂林,在湘桂大撤退中转到桂北敌后,任《柳州日报》编辑,抗战胜利后回到广州,主编《...
-
包玉堂[仫佬]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广西罗城人。读过半年初中。1949年底进入庆远专区行政干部学校学习。参加过剿匪征粮工作队、土改工作队。担任过小学教师、校长,县报记者,县、地委干部,自治区文化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等职。 1952年开始写通讯报道和山歌。1956年在《广西文艺》发表第一首长篇叙事诗《虹》,成为仫佬族第一位诗人。这首诗描绘了苗家姑娘花姐姐的性格和遭遇,带有浓厚的民歌风味,引起了文艺界的重视.1958年被保送到柳州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科进修.1959年调到柳洲地区文联,参加了歌剧《刘三姐》的创作。1963年调广西文联从事专业创作,写...
-
蹇先艾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笔名萧然、罗辉等,贵州遵义人。1921年夏考入北大师大附中,在五四运动后新文化新思想的影响下,与同学李建吾、朱大楠组织文学团体曦社,出版不定期刊《爝火》并积极向《晨报副刊》、《文学旬刊》投稿。1925年积极参加五卅爱国运动后,经王统照介绍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6年考入北平大学法学院经济系。在此期间,除了继续为《晨报副刊》、《京报副刊》撰稿外,并连续在《东方杂志》、《小说月报》上发表小说和诗歌。1927年8月,出版第一本小说散文集《朝雾》。大学毕业后,曾在北京松坡图书馆工作年,阅读了大量古今中外名著,并在...
-
贺宜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朱菉园,原籍上海金山。曾在小学及幼稚师范专科学校任教。1934年开始儿童文学创作,第一本童话集《小草》,表达了对旧世界的不满和对光明的憧憬。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先后在市立女师,国立幼稚师范学校任教,兼任《童话连丛》的主编。 解放后历任上海团市委少年儿童部副部长,《新少年报》社长兼总编辑及上海文艺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这个时期写有中长篇童话,传记20余部。从事儿童文学创作40多年,是儿童文学园地有影响的作家。他的作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艺术夸张和来自生活的真情实感。表现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
-
余上沅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湖北沙市人。1912年考入武昌文华书院,1920年入北京大学英文系,1923年赴美匹次堡卡内基大学、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专攻戏剧。?写、翻译了数十篇戏剧论文,主张发扬我国传统戏剧,反对功利主义立场,并创作了趣剧《兵变》。1925年回国,与闻一多、赵太侔等把北平“美术专科学校”改为“艺术专科学校”,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戏剧系。1926年6月与赵太侔在《北京晨报》副刊辟《剧刊》,在戏剧史上有很大影响。 1926年秋到东南大学(今南京大学)任教。1927年到上海参与创办新月书店,曾任书店经理兼编辑。1929年到北京中华...
-
司马文风[港]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胡若谷,原籍辽宁沈阳,生于哈尔滨。1945年国立西北大学毕业,攻读历史和文学。曾从事日文翻译。年轻时立志从政,以救中国,当过国大代表。1949年由北平到广州,同年7月抵台湾,年底到香港定居,从事著述和教学。与友人创办香港友联出版社,任社长,主编过《祖国周刊》、《大学生活》、《中国学生周刊》、《儿童乐园》、《东西风》等刊物,编辑过《明报》国际版,是著名的文史学家、政论家和专栏作家。多年在香港金会书院和树仁书院教授历史和文学。1980年6月赴美探亲,病逝于纽约。 他一生写作勤奋,著作甚丰,除大量政论之外,...
-
陆俊超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上海崇明人。幼年随叔父侨居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17岁开始当海员。1946年回国,在招商局所属的商船上任驾驶员,1949年参加了商船的起义,后被派往中国和波兰合营的远洋船上任驾驶员、大副、船长。他的文学创作开始于1957年,曾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海洋的主人》。1959年发表长篇小说《九级风暴》,描写1949年国民党的一艘商船“凯旋号”在南海起义返回祖国的故事。他的作品大多是以海洋生活为背景,文笔洗炼,感情奔放,现在上海海运管理局任船长。 [著作书目] 国际友谊号(短篇小说)1958,中国少儿...
-
柯岗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张柯岗,河南巩县人。1937年于上海大学毕业后,回河南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次年分配到八路军一二九师办报纸。1940年在太行山《新华日报》发表处女作诗歌《采椒》,描绘了边区人民自由欢乐的劳动场景。此后在部队历任编辑、记者、新华支社社长等职务,并创作诗歌、通讯。1950年起在从事创作的同时担任西南军区军政委员会文教处副处长等职。1958年离开部队,到四川作协工作。1961年创作的长篇小说《逐鹿中原》,生动地描述了1948年中原战场上的两个战役。近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三战陇海》,展现...
-
饶介巴桑[藏]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笔名卡林巴桑,出生于云南德钦,后迁至祖籍西藏芒康(现昌都)。幼年随父经商,自幼受藏族民间故事和民歌的熏陶,开始对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1951年参军后,凭认识的有限汉字,阅读报纸和偶尔得到的文学杂志,从中汲取文学养料,并开始学习写诗。1953年发表处女作《绿色的故乡》。他的早期作品,大多描写藏族人民过去的痛苦和今天的欢乐。60年代以后,创作更加勤奋,尤以描写士兵生活的诗见长,如《靶场》、《蜜蜂》等文字凝练、隽永,深受读者喜爱 。现在是昆明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员。 [著作书目] 草原集(诗集)1960,...
-
杨逵[台]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杨贵,台湾台南人。1924年中学没有毕业就赴日本,半工半读入私立日本大学夜间部习文艺。1927年回台湾,被选为“台湾农民组合”中央常任委员。30年代初期,担任台湾文艺联盟机关杂志《台湾文艺》编辑。1935年创刊《台湾新文学》月刊,出至14期被迫停刊。 处女作《送报佚》是根据自己亲身经历用日文写成的,1932,年经赖和介绍发表于《台湾新民报》,连载未完,被日本统治者查禁。次年投寄日本《文学评论》,获该刊征文二等奖。这篇小说描写了资本家的凶残,也抒发了台湾日本青年之间的友爱精神以及他们对剥削者的共同仇恨。...
-
李碧华[女、港]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广东人。学生时期开始向《中国学生周报》投稿,以后当过教师,从事多种职业。1976年起任人物专访记者,在香港电台电视部任编剧。1978年起还在《东方日报》作专栏作家并发表小说。她编写的电视剧本有《七女性》、《北斗星》、《年青人》、《小时侯》、《狮子山下》、《岁月河山》、《烙印》、《霸王别姬》、《江湖再见》等;电影剧本有《父子情》、《两小无猜》、《细圈仔》、《?情》等;舞剧剧本有《搜神》。由于注意从古典文学中和从体验生活中不断吸取营养,她的散文、专栏小品和小说进步很快,文风趋向清淡凝练。她的长篇小说《胭脂扣》是讲述...
-
丁玲[女]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蒋冰之,湖南临灃(原安福县)人。 父亲早丧,幼年随母亲在舅父家寄居。中学时代接触民主革命,17岁离开故乡赴上海,入共产党人创办的平民女校、上海大学就读。后转北京,习绘画,在北大旁听,沉迷于中外文学。1925年与青年作家胡也频结婚。 1927年12月,在叶圣陶主编的《小说月报》发表第一篇小说《梦珂》,两个月后又在同刊上发表《莎菲女士的日记》,反映了当时知识少女的苦闷与追求,闪耀着作者的艺术才华,立即引起文坛注意。1928年,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在黑暗中》出版。 1930年与胡也频一同加入“左联...
-
丰村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冯叶莘,生于河南清丰。抗战爆发前,在河北省立大名师范学校读书。1936年开始发表诗和杂感。1938年赴延安,在中央印刷厂当学徒。1939年开始发表小说。1940年到四川成都,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工作。1944年在四川适存女中任教时,与骆宾基等人一起被捕,1945年获释。同年出版中篇小说《烦恼的年代》。1946年到上海后在中学任教,并出版了写冀南人民反对军阀斗争的长篇小说《大地的城》。之后又陆续出版一些短篇小说集。1947年主编《同代人》文艺丛刊。 解放后一直在上海工作,先后任《人民文化报》...
-
王蓝[台]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河北阜城人。早年学美术。抗战时就学于云南大学。曾任重庆《益世报》记者,《扫荡报》采访主任。到台湾后担任过《文坛》社和《笔汇》半月刊社社长,中国水彩画会会长,台湾笔会副会长等职。 早期作品多以抗日战争为题材。40年代在重庆出版过小说集和诗集。 他的比较重要的著作是长篇小说《蓝与黑》与《长夜》。前者剧该书后记说,“主要是描写一个沦落风尘却力争上游,与另一个环境优越却自甘堕落的女性”,“以代表光明、自由、善良的蓝色,与代表堕落,沉沦、罪恶的黑色来象征这两个不同的人”。作者自己最喜欢的是《长夜》,描写的是“...
-
朱子奇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湖南汝城人,曾用名朱智麒,笔名费格娜、大可、朱文。幼年家贫失学,随祖母读唐诗和《三字经》。 1935年随叔父到南京,进救济院孤儿所,入小西湖高小读书,进行抗日宣传活动。1936年10月加入地下党领导的秘密组织,因组织抗日活动被校方取消资格。1937年考入江苏省立农业学校,组织学生救亡队,创作处女作《怒吼吧,醒狮!》一诗。同年12月,经徐特立介绍去延安参加革命。1938年3月至1945年在抗日军政大学、延安大学俄文系、中央军委俄文学校等单位工作、学习,参加过战歌社、山脉诗歌社等、山脉诗歌社等文学组织,发表了...
-
谷斯范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浙江上虞人。1929年在春晖中学读书时,受著名作家朱自清、刘大白的影响,爱好文学30年代曾以一二九运动为背景写了短篇小说《不宁静的城》、《韵子》,发表在《小说家》杂志。抗日战争开始,在上海《每日译报》工作,著有长篇通俗小说《新水浒》,描写浙西一支由国民党的散兵游勇凑成的“游击队”的改造过程,引起广泛注意。 1938年在桂林胡愈之、范长江主持的国新社任记者、编辑、采访部副主任。国新社遭封闭后回到浙江,在《浙江日报》工作。1941年8月潜往已成为“孤岛”的上海。这时写了长篇历史小说《桃花扇底送南朝》(出单行本...
-
谌容[女]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谌德容,祖籍四川巫山,生于湖北汉口。童年和少年时代在动荡中度过,1951年到西南工人出版社门市部当店员,不久调到西南《工人日报》社读者来信组工作。1954年考入北京俄语学院。1957年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先后担任过音乐编辑和俄语翻译。1962年因病被机关精简,转到北京市教育局等待分配,直至1973年到北京市第五中学任俄语教员。此时曾多次到山西和北京郊区农村劳动和体验生活。1973年开始文学创作,写成长篇小说《万年青》和《光明与黑暗》。 1979年5月发表中篇小说《永远是春天》,受到文艺界注意。19...
-
苗延秀[侗]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伍延寿,后易名伍延秀。生于广西龙胜,从小受到侗族民间文艺的熏陶。1942年赴延安,曾在延安大学教育学院和鲁迅艺术学院学习。1945年发表了反映侗族人民热爱共产党和红军的短篇小说《红色的布包》,遂走上文学创作道路。解放战争期间曾任《东北日报》副刊和《文学战线》杂志编辑。全国解放后,先后担任过广西三江县副县长和广西民族学院民族问题研究室副主任。1954年出版的长诗《大苗山交响曲》以热烈的情调、优美的语言,深刻的反映了广西苗族和侗族人民反封建斗争和社会生活,1981年获广西30年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一等奖。1958年...
-
董均伦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山东威海人。生于渔民家庭,在北平读过两年外语专科学校。1938年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随印度援华医疗队做英文翻译。1943年开始写通俗故事。1945年调陕甘宁边区文协从事专业创作。第一篇短篇小说《刘志丹的故事》发表于延安《解放日报》,小说通过纪实性描写,歌颂边区人民英雄刘志丹。后来一直致力于民间文学的发掘整理,写了许多民间故事。这些作品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朴实、智慧,颇受群众喜爱。“文革”后出版了《聊斋汊子》和《聊斋汊子续集》。现任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山东省分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山...
-
宗璞[女]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冯钟?,生于北京,冯友兰先生之女。中学就读于昆明西南联大附中,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曾任《文艺报》、《世界文学》等刊物编辑。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1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英美文学研究室工作,现任副研究员。 1948年在天津《大公报》发表第一篇小说《A·K·C》。50年代末著有《红豆》,描写青年知识分子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抉择。作者因器此作而受到不应有的批判。1978年后,创造趋丰,其中短篇小说《弦上的梦》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三生石》获1980年全国优秀中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