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0年10月 第24页

2020年10月 第24页

  •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比较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比较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都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在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都属于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但是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简单协作时期),资产阶级力量较弱;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手工工场时期),资产阶级力量较强。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 相同点: 1、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是欧洲早期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思想运动。 2、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注重了人的价值,并对人文主义精神进行宣传。 3、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因此它们都具有解放思想的作用。 4、文艺复兴和...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19 0 高考状元
  • 垄作法和代田法区别

    垄作法和代田法区别

    垄作法就是把田地开成一条条的垄和沟,把庄稼种在垄上。代田法是垄作法的发展,具体办法是在地里开沟作垄,沟垄相间,将作物种在沟里,中耕除草时,将垄上的土逐次推到沟里,培育作物;第二年,沟垄互换位置。 垄作法是战国时由古代人民创造,是西汉赵过代田法的前身。通过耕作方式的发展和改进,土地肥力得以保持,人们生活也由频繁迁徙寻找新的肥沃土地到定居固定从事农业,是我国小农社会成型的基础。 代田法是西汉中期农学家赵过所发明并推广的一种耕作方法。它的方法是在面积为一亩的长条形土地上,开三条一尺宽一尺深的沟(畎),沟的位置每年...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335 0 高考状元
  • 科举制的发展历程和影响

    科举制的发展历程和影响

    科举制度,又称科举、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下面整理了科举制的发展历程和影响,供大家参考。 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1、科举制的创立:隋朝 (1)背景: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不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为改变此弊端,隋朝创立了一种新的选官制度。 (2)创立: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 完善措施: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64 0 高考状元
  • 古代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特点

    古代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特点

    1、官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原料由官府提供,不计成本,不进入市场,缺乏竞争;2、私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有农民家庭手工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两种形式,在官营手工业的压迫下曲折发展;3、家庭手工业:以家庭为单位的自主经营,规模小,没有太多的资金。 1、官营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原料由官府提供,不计成本,不进入市场,缺乏竞争;官营手工业采取强制工匠服役的手段,引起了工匠的不满。 2、私营手工业 私营手工业有农民家庭手工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两种形式,在官营手工业的压迫下曲折发展。“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43 0 高考状元
  •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1.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2.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3.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朝、南宋)或者东移(如明朝和清朝),加快了南方的开发。4.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而且对外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 从北宋到南宋时期,经济重心之所以继续南移并能够最终完成的原因是: 自然因素 宋代气候条件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同时,由于北方经济开发较早,水土流失严重,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较为严重,环境恶化,影响了农业生产...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41 0 高考状元
  • 郡县制的特点是什么

    郡县制的特点是什么

    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郡县制的特点 郡县制指对中国古代实行的中央集权体制下,郡、县二级政权的地方行政制度(类似于行政区划)的总称。郡县制打破分封制的宗法血缘政治关系;地方绝对服从中央;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有一定任期,打破官位世袭制,确立官僚制度。 郡县制的发展 周、秦之变历来被视作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封建、郡县之辨更是其间最重要的内容。然而,郡县制并非是商、周之制的断裂,它仍然处于商、周传统的延长线上。...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217 0 高考状元
  • 小农经济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小农经济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逐渐普及;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在小块土地上使用落后的手工工具进行分散经营;生产力水平低,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小农经济形成的原因 (1)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逐渐普及; (2)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3)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4)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特点...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54 0 高考状元
  •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经济重心南移直接促进了长江流域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商品化程度的提高,从而催生了新的生产方式首先在江浙一带萌芽并缓慢发展。也使长江流域东南部地区所生产的产品和缴纳的赋税成为国家机器赖以运转的重要物质基础,从而成为必不可少的财政经济要地。同时客观上也促使了当时统治者对这一地区控制的加强。 1、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城市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一些有海港的城市利用海上交通和河运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促进了与周...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65 0 高考状元
  • 影响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因素

    影响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因素

    耕作工具、耕作技术、经营方式、统治者政策、土地制度、气候等。农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产业部门,是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的部门,它是通过培育动植物产品从而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 一、耕作工具 1.原始社会的耕作工具:有石农具、木农具、骨农具等。 2.奴隶社会的耕作工具:除了保留大量的原始耕作工具外,又出现了一些青铜农具。 3.封建社会的耕作工具:铁农具。主要的铁农具有:铁锸、铁锹、铁铲、铁锄、铁鎛、铁耰、铁镰、铁耙、铁耙、鉄耱、铁犁、铁锋、铁镞等。 二、耕作方式 1.原始社会的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51 0 高考状元
  • 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以家庭为生产基本单位。2.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水利兴修推动经济发展。4.铁犁牛耕,精耕细作。5.赋税徭役繁重。6.土地高度集中,阶级矛盾尖锐。 一、农业技术的主流是精耕细作; 二、以种植业为中心、农牧结合、综合经营的广大农区与以游牧为主的广大牧区同时并存和相互补充; 三、各地区各民族农业发展的不平衡。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存在着不同类型的农业文化,我国古代农业是在这些不同类型的农业文化的相互交流和融汇中向前发展的; 四、小农经济是长期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它...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225 0 高考状元
  • 宋代不抑兼并的原因

    宋代不抑兼并的原因

    宋代“不抑兼并”是因为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宋朝“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与前代相比,加速了封建社会对于土地所有权竞争与垄断机制的运行速度。 “不抑兼并”是宋代统治者不抑制并鼓励土地自由买卖的一项基本国策。这一政策与以往封建王朝的土地政策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自魏晋至唐中前期,封建国家的土地政策以抑制兼并为主。 其基本内容有: 1、朝廷不同程度地限定各级地主的土地占有量(至少在法律条文上)。 2、干涉土地买卖,设法延滞土地集中的速率。 3、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由国家直接控制的自耕小农...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842 0 高考状元
  • 封建社会开始的标志

    封建社会开始的标志

    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标志是井田制的瓦解废除,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确立。中国封建社会是指从中国古代战国时代中期开始,到清朝后期(鸦片战争前)结束的历史时期,其起止年限为公元前475年至公元1840年。 封建社会含义 狭义上指分封制的社会结构,这种提法最早是指西欧中世纪的国家结构,中国夏商周先秦时期也存在类似的制度。 广义上的封建社会则是由马克思定义的,指的是以地主阶级剥削农民为经济基础的社会形态,中世纪的欧洲和公元前475年至公元1840年的中国就是这种社会形态。 封建社会特点 由于西方与中国的土地占有制形...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233 0 高考状元
  • 概括十二铜表法的特点

    概括十二铜表法的特点

    特点:内容庞杂,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它规定了极为严酷的债务奴役制,维护贵族利益。《十二铜表法》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贵族再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这项法律是罗马法的开端。 十二铜表法产生背景 古代罗马国家建立在欧洲地中海中央的亚平宁半岛上,并且不断向亚、非、欧三大洲进行扩张,频繁的对外经济贸易往来,使其形成了高度发达的奴隶制商品经济。平民与贵族进行了长期斗争。《十二铜表法》以及罗马法系正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其有这样的评价:罗马法是“简单的商品...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88 0 高考状元
  • 隋朝统一意义

    隋朝统一意义

    隋的统一结束了南北分裂局面,打击了魏晋以来南方的士族势力,重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并为隋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隋的繁荣正是以国家统一为前提条件的,也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政治初创三省六部制,完善于唐朝,巩固中央集权,正式推行科举制,选拔优秀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现象,另外建立政事堂议事制、监察制、考绩制,这些都强化了政府机制,根据南北朝的经验而改革政治,兴建了隋唐大运河以及驰道改善水陆交通线...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21 0 高考状元
  • 夏商周政治制度特点

    夏商周政治制度特点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神权与王权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形成了完备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巩固奴隶主统治。中国古代早期夏商周都是奴隶社会。 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世袭或世袭制度是指某专权一代继一代地保持在某个血缘家庭中的一种社会概念。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这是王位世袭制的主要特点,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基本特点的权力分配制度。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标志着中国氏族社会基本瓦解,奴隶制社会已经确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随着王位世袭制的确立,以国王为中心的国家机...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65 0 高考状元
  •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利弊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利弊

    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是中国奴隶制瓦解的反映,大国争霸的结果更促进了奴隶制的衰亡,也为社会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和新制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利: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疆域不断扩展,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出现了民族的交融。弊: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利:①加快了统一的步伐。春秋初年的一百多个小国逐步归并成几个大国,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②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在少数民族袭扰中原和中原霸主的“攘夷”斗争中,出现了民族大迁徙、大交流,华夏族与少数民族杂居共处,打破了各族间原来的地域界限。 ③加速了新旧制度...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600 0 高考状元
  • 分封制什么时候瓦解

    分封制什么时候瓦解

    是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和争霸战争的发展,周朝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分封制”开始破坏。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葵丘会盟,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标志着分封制崩溃。 分封制瓦解的原因 1、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被废,分封制没有了存在的基础。 2、分封制导致分裂,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春秋战国时期,出于争霸战争的需要,各国多以其国土置县,分封制逐渐式微。 3、封建社会必然取...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73 0 高考状元
  • 小农经济的特点

    小农经济的特点

    在小块土地上使用落后的手工工具进行分散经营;生产力水平低,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经济地位不稳定,在私有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易于走向贫富两极分化。 小农经济亦称“个体农民经济”。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为基础,完全或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满足自身消费为主的小规模农业经济。其中,有的以自有土地经营,有的以租入土地经营,亦有两者兼之。 小农经济的积极影响 自耕农在没有天灾人祸的情况下,除盐铁外,可以自给自足,因此生活稳定,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小农经济基本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54 0 高考状元
  • 十二铜表法是公民法吗

    十二铜表法是公民法吗

    是公民法。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分别为:传唤、审判、求偿、家父权、继承及监护、所有权及占有、房屋及土地、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表之补充、后五表之补充等十二篇。十二铜表法颁布之后,就成为共和时期罗马法律的主要渊源。 产生背景 古代罗马国家建立在欧洲地中海中央的亚平宁半岛上,并且不断向亚、非、欧三大洲进行扩张,频繁的对外经济贸易往来,使其形成了高度发达的奴隶制商品经济。平民与贵族进行了长期斗争。《十二铜表法》以及罗马法系正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其有这样的评价:罗马法是“简单的商品生产即资本主...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204 0 高考状元
  • 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

    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

    城市繁荣,彻底打破“市”“坊”界限,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商品交换的品种增加,许多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开始转向市场。出现了纸币。海外贸易发达。 宋朝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和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50多个国家通商。宋代对南方大规模的开发,促成经济中心南移。 北宋的商业高度发展,相对唐朝,北宋时期出现了用以交易的纸币“交子”,在政治上北宋实行文官掌权,地方实行三权分立即行政,财政,军事分开相互监督,相互制约防止...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39 0 高考状元
  • 宋代医学繁荣的原因

    宋代医学繁荣的原因

    经济的发展使科学技术获得突出进步。北宋雕版印刷术的高度发展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为医药文化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国家重视医药事业,设立医学机构,医学独立成科。医学教育正规化、多元化、合理化。政府征集理编修医学书籍并创建校正医书局,为中医文献的保存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 两宋时期,医生地位频频提升。 医生不仅是拥有济世能力的好职业,声望显著,更是加官进爵的一种很好途径。 北宋时期京师从医人员很多,医坊药肆鳞次栉比。 宋代思想解放,学派争鸣与各家学说出现,为医学理论的提高和研究新问题准备了基本条件。 人口南移,航...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54 0 高考状元
  • 古希腊公民的概念

    古希腊公民的概念

    古希腊公民的限制很严格,必须是本城邦的男子,父母也得是本城邦的,而且得是成年男性,也就是说四种人不可能成为公民,一种是女性,第二种是奴隶,第三种是外邦人,第四种是本城邦未成年男性。 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全体公民是统治者,参与政治,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公民集体内部相对平等;法律至上。 但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和局限性是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和利益,其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是少数人的民主。 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民主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是遥不可及的,它...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56 0 高考状元
  •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方面:耕地面积扩大;双季稻得到推广;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和推广;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和推广。手工业方面: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商业和城市方面:商品流通扩大,广泛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活跃;出现专门的手工业产品和原料集散地;工商业市镇兴起。 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 1.经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政治上:结束分裂走向统一,政局的稳定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3.政策: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答交易的限制,以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之类的政策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4.交通:...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47 0 高考状元
  • 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北方大批百姓南移,人口减少,城镇衰落,经济发展缓慢。北方人口的南移,补充了南方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技术,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南方统治者从维护自身统治出发比较重视经济发展。而且南方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1、开始南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在此之前,经济重心在北方。尽管其间经济重心也有所变动,但始终是在黄河中下游一线东西移动。自此后,因蜀汉和东吴的开发,南方经济开始发展。 2、经济重心迅速南移:隋唐五代时期。 经济重心快速南移,经济发展从南北基本趋于平衡到南方开始超过北方。西晋末...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33 0 高考状元
  • 北宋重文轻武的目的

    北宋重文轻武的目的

    巩固宋朝皇帝的皇位,加强中央集权。限制武人乃至整个官僚体系的权力,在军事上分禁军、厢军,使中央朝廷保持绝对的军力优势;避免晚唐的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 宋太祖感悟自唐末以来的战乱原因是武人专权,军阀混战,所以认定只有偃武修文才是千秋万世之道。北宋通过改革,采取了以文立国的国策,实行文人统治。宋太祖把科举制度作为人才选拔的基本制度,无论寒门士子,还是农桑人家,学而优者,均可以出入庙堂。文官出任中央及各地最高行政长官,地位居于武官之上。军队是军无常帅,帅无常军。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中唐、五代以来藩...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52 0 高考状元
  • 洋务运动影响和评价

    洋务运动影响和评价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的影响 (1)洋务运动的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2)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3)传统的“重本抑末...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54 0 高考状元
  • 汉谟拉比法典的目的

    汉谟拉比法典的目的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其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法典竭力维护不平等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实质是维护统治/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汉谟拉比法典》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一前1750年在位)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原文刻在一段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 石柱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243 0 高考状元
  • 古代商品经济什么时候出现

    古代商品经济什么时候出现

    商品经济最早产生于第二次社会分工,即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并进一步扩大,在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时出现了商品经济的重要媒介,也就是商人。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商品之间的交换主要由市场调配时,这种社会化,由市场进行资源调配的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 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 1.经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政治上:结束分裂走向统一,政局的稳定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3.政策: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答交易的限制,以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之类的政策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38 0 高考状元
  • 十二铜表法的实质是什么

    十二铜表法的实质是什么

    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按旧有习惯法制定,还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利益,但它对奴隶主私有制、家长制、继承、债务和刑法、诉讼程序等方面都作了规定,限制了贵族法官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的权力。 十二铜表法实质 “十二铜表法”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各个方面,基本上是罗马人传统习惯法的汇编,表现出维护贵族和富裕平民利益的倾向。 “十二铜表法”体现出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和奴隶制国家的本质特点。 “十二铜表法”就是罗马成文法的开端。 十二铜表法历史 公元前454年,罗马元老院被迫承认公民大会制定法典的决议,...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50 0 高考状元
  • 十二铜表法历史地位

    十二铜表法历史地位

    《十二铜表法》内容广泛,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限制了贵族的特权,打破其对法律垄断,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是平民的胜利。 《十二铜表法》的实质 《十二铜表法》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各个方面,基本上是罗马人传统习惯法的汇编,表现出维护贵族和富裕平民利益的倾向。 《十二铜表法》体现出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和奴隶制国家的本质特点。 《十二铜表法》就是罗马成文法的开端。 立法目的 《十二铜表法》的立法是由下及上的。 在《十二铜...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63 0 高考状元
  •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

    元末明初,日本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伐。在战争中失败了的封建主,就组织武士、商人、浪人(即倭寇)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掠骚扰。为了防备沿海奸民与倭寇勾结,朱元璋下令“片板不得下海”,禁止老百姓私自出海。 明永乐年间,虽然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是放开的只是朝贡贸易,民间私人仍然不准出海。而后随着倭寇之患,海禁政策愈加严格,虽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但大大阻碍了中外交流发展。 海禁政策的后果: 1、对外贸易的限制政策对于殖民主义者在中国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在另一方面,却使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28 0 高考状元
  • 古希腊城邦形成的原因

    古希腊城邦形成的原因

    古希腊城邦的形成,源于原始村社的联合,同时联合后的村社不再是平等的关系,而是有了阶级的分化,当人类开始分化为各个不平等的阶层,文明便到来了。 古代希腊城邦制度 城邦或称城市国家,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由原始公社演化而来的一种公民集体。公元前8~前4世纪古代希腊历史的显著特点是各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不平衡,数百个城邦并存,出现过许多城邦联盟。一般情况下,一个城邦包括城市和乡村两部分。这里所说的城市,系指易于防守、往往筑有城墙的政治和宗教中心。很大一批城邦是由原有城邦派出的移民建立的。 城邦特点 1、长期分...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31 0 高考状元
  • 行中书省和中书省的区别

    行中书省和中书省的区别

    中书省是皇帝直属的中书官署,为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而行中书省则是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当时主要作为军事管理,掌管所辖省内的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及其他军政事务。 中书省是古代官署名。封建政权执政中枢部门,汉朝始设中书令,魏国建秘书监,有监、令,魏曹丕改称中书监、令。晋朝以后称中书省,为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宋元时中书版省设中书令和中书丞相,明清时期废置。 行中书省是元行政区划名,民间简称“行省”或“省”。元置中书省...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64 0 高考状元
  • 汉谟拉比法典特点

    汉谟拉比法典特点

    《汉谟拉比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序言和结语约占全部篇幅的五分之一,语言丰富、词藻华丽、充满神化、美化汉谟拉比的言辞,是一篇对国王的赞美诗。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汉谟拉比法典结构体系 汉谟拉比法典由序言、条文(273条)和结语三部分组成。 序言部分,汉谟拉比列举和颂扬了自己的丰功伟绩,自称是“巴比伦的太阳”,宣扬“君权神授”等思想,并阐明制定法典的目的是“发扬正义于世”“为人民造福”。 正文包括282条法律,涉及现代意义上的民事、...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73 0 高考状元
  • 汉谟拉比法典历史影响

    汉谟拉比法典历史影响

    《汉谟拉比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序言和结语约占全部篇幅的五分之一,语言丰富,词藻华丽,充满神化、美化汉谟拉比的言辞,是一篇对国王的赞美诗。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较知为完整的继承了两河流域原有的法律精华,使其发展到完善地步。 它公开确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并对各种法律关系作了比较全面的规定,特别是有关债权、契约、侵权行为、家庭以及刑法等方面的规定所...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83 0 高考状元

最近发表

小学趣味数学题及答案_教案「免费下载」_小故事-阿尔法趣味数学网

http://seowhen.com/

|

Powered By Z-BlogPHP 阿尔法趣味数学网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www.allfloo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