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 第30页
-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学习地理明确重点知识点非常关键,下面为大家总结了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仅供大家参考。 纬线和经线 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特殊纬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2.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特殊经线:0º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
-
中国气候特点及类型有哪些
中国的气候类型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接下来看一下具体内容。 中国的气候特点 (1)气候复杂多样 从气候类型上看,我国东部有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从温度带划分看,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区。从干湿地区划分看,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之分。地形的复杂多样,也使气候更具复杂多样性。 (2)季风气候显著 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夏季潮湿...
-
怎么计算日出日落时间
日出指太阳初升出地平线或最初看到的太阳的出现。日落是指太阳从地平线上消失了。那么怎么计算日出和日落的时间呢?接下来跟中国练字网一起看一下吧。 日出和日落时间的计算 日出时间=12-昼长 日落时间=12+昼长 相反,根据某地某一天日出日落时间可计算昼长、夜长,其方法为: 某地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正午12点-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正午12点)×2 某地夜长=(子夜24点-日落时间)×2=(日出时间-子夜0点)×2 日出日落的时刻:夏半年时,6点前日出,18点后日落;冬半年时,6...
-
地图的三要素是指什么
地图的三要素指的是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接下来给大家分享有关地图三要素的具体内容。 地图的三要素 1.比例尺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2.方向 怎么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1)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法:箭头通常指北 (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3.图例和注记 图例表明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说明地理事物的数字和文字 地图的功能 (1)认识功能: ①可以组成整体、全局的概...
-
日出和日落有什么不同
日出时太阳是金灿灿的光,非常刺眼;日落时天边橙色的云彩和太阳融为一体,太阳已经不耀眼了,像一盏橙红的橘子灯。下面就和中国练字网具体了解一下吧,供大家参考。 日出和日落的区别有什么 看过日出的人都知道,日出之前一般地面上有一股雾气。无论是在水面,或者是在山地,甚至在平地,都有可以见到这种雾气。这是因为太阳刚刚升起时,气温正在从最低点逐步上升,气温低,空气当中一定有水汽折出的缘故。而日落照片,地面温度很高,所以近地面不可能产生这种雾气。相反,在天空当中,只要有云彩,就可以见到从这些云反射出来的带有黄色的红光,这...
-
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梳理
初中生学习各科要注意知识点的总结,下面为大家总结了七年级地理下册重点知识点,仅供大家参考! 东南亚 1.东南亚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南洋群岛)。 2.马六甲海峡是重要的海上通道: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印度洋——太平洋、亚洲——大洋洲的重要通道。 3.气候特点: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分布:马来半岛的南部及马来群岛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分布:中南半岛及菲律宾群岛北部 4.农业生产:水稻(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橡胶(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棕...
-
地图的三要素包括什么
地图的三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和图例。下面就和中国练字网一起了解一下吧,供大家参考。 地图的三要素指的是什么 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图例,指向标。 1、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 2、图例: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他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图例是集中于地图一角或一侧的地图上各种符号和颜色所代表内容与指标的说明,有助于更好的认识地图。 3、指向标,指示地图上的方向。 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以后表示...
-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下面是中国练字网中国练字网整理的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供同学们参考。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个球体 证据例举: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海上看帆船;月食现象;北极星高度的变化;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照片。 2、地球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刘三起义);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陆地1.49占29%,海洋3.61占71%)。 二、地球仪 纬线(纬度);经线(经度)。 形状圆半圆,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一个圆。 长度:1.赤道最长,极点最短为0,度数越大,纬线越短...
-
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二年级的地理主要是中国地理,学好我们国家的地理知识是很有意义的。下面中国练字网整理了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北方地区 (1)主要资源:①煤:山西是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其他各省也都有大型煤矿。主要的煤矿有:大同、神府、阳泉、平顶山、开滦等。②石油:大庆、胜利、辽河、中原、华北等油田,是全国主要的石油工业基地。③铁:辽宁鞍山,河北迁安有铁矿。 (2)主要工业区:①以沈阳,鞍山等城市为中心的东北重工业基地。②京津沪工业区:首都钢铁、燕山石油化工、天津制碱、开滦煤矿、唐山钢铁等工业。③其他工业中...
-
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点
中国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条件之一。下面是中国练字网整理了中国旅游资源相关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中国旅游资源有什么特点 区域分异特性:旅游资源是造成旅游活动的最基本的因子。没有景观的地域分异,就不可能吸引需求不同的旅游者。旅游资源区域分异受自然地理和人类社会活动规律所控制,而前者的控制表现更为直接和明显,如由气候差异造成的纬度地带性分布特性。 景象组合特性,包括:从种类上的同类组合和综合组合;从空间上的集团组合和异地组合;从规模上有大小不同尺度的组合,有当地或近地的集团组合,也有远距离的异地组合。...
-
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在哪里
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地带,板块边缘地带。下面就和中国练字网一起了解一下吧,供大家参考。 世界上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在什么地方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板块边缘地带,即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成为火山、地震活动的多发地区。全球有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两大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一个围绕太平洋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地区,有一连串海沟、列岛和火山、板块移动剧烈。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又称“欧亚地震带”,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从...
-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通过七年级地理下册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和基本的读图、绘图技能。下面就和中国练字网一起了解一下吧,供大家参考。 1.亚洲地理集锦 青臧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 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海拔超过7000米的高峰有50多座。 珠穆朗玛峰---喜马拉雅山脉主峰,世界最高峰,海拔8844.43米。 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最大的平原,面积260万平方公里。 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最深处达1620米,蓄水量2....
-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复习初中地理知识,现将部分重要的地理知识点总结分享出来。 初中地理知识点 (一)气候 1.气温及其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2.从赤道向两级气温逐渐降低。 3.世界上主要的气候类型 (1)热带气候 ①热带雨林 ②热带草原 ③热带沙漠 ④热带季风 (2)亚热带气候 ①地中海 ②亚热带季风 ③亚热带湿润 ④亚热带沙漠 (3)温带气候...
-
七年级地理上册重点知识点
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可能会对地理的学习感到困难,下面总结了七年级上册地理重点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
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
中国旅游资源有种类的多样性和数量的丰富性;空间分布的广泛性和地域性;时间分布的季节性合共生性;文化内涵的深远性和独特性等。下面就和中国练字网一起了解一下吧,供大家参考。 中国旅游资源分布特征有什么 1.多样性 中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资源种类繁多,类型多样,具备各种功能。中国拥有类型多样、富有美感性的、不同尺度的风景地貌景观,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2.丰厚性 中国旅游资源不仅种类多样,而且每种资源的积淀丰厚,拥有各种规模、年代、形态、规制、品类的资源特征。 3.古老性 中国是古人...
-
1kpa等于多少公斤
1kpa等于0.01公斤/平方厘米,简称0.01公斤。kpa是压强的一个单位,是压强国际单位帕斯卡(帕)Pa的一千倍。 1kpa等于多少公斤 kpa是压力单位, 是压力国际单位帕的一千倍。 1公斤表示1平方厘米上的压力是1公斤 ,即:1公斤/平方厘米 1公斤/平方厘米=10牛顿/平方厘米=100000牛顿/平方米 1kpa=1000牛顿/平方米 所以1kpa=1000÷100000=0.01公斤/平方厘米(简称0.01公斤) kpa是什么单位 kpa,千帕,是压强的一个单位,是压强国际单位帕斯卡...
-
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有何区别
冰原气候分布在极地及其附近地区,苔原气候多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下面是中国练字网整理的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的区别,供大家参考。 什么是苔原气候 苔原气候是极地气候带的气候类型之一。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濒临北冰洋的大陆沿岸,其南部与冬寒常温气候相接。南半球因相应的纬度为大洋所围绕,除个别岛屿外,基本不存在苔原气候。全年受极地大陆气团与北极气团的支配。年平均温度低于0℃,最热月平均温度虽然高于0℃,但仍然低于10℃,这是它分别与永冻气候及冬寒常湿气候相区别的指标。这种气候条件下只能生长低等植物的苔原群落,故以...
-
世界上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在哪
世界上主要地震活动带有三个,分别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洋脊地震带。其中前两个地震带共占全球地震的95%。 世界上三个火山地震带 1.环太平洋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一个围绕太平洋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地区,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中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是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全球约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 2.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又称“欧亚地震带”,横贯欧...
-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地理主要内容是世界地理的知识点,那么怎样学好七年级下册地理呢?下面就和中国练字网一起了解一下吧,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下册重要地理知识点集锦 亚洲的半球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亚洲所跨的纬度约90度,经度约164(166)度。亚洲是世界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跨纬度最广的大洲,东西距离最大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 海陆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位于亚欧大陆东部,西面与欧洲相连;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 亚洲分区: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俄罗斯的亚洲...
-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有哪几种
比例尺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下面是中国练字网整理的比例尺的表示方法,供大家参考。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 (1)数字式,用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例如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可写成:1∶50,000,000或写成:1/50,000,000。 (2)线段式,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并注明地图上1厘米所代表的实际距离。 (3)文字式,在地图上用文字直接写出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米,如:图上...
-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为了方便大家复习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现将知识点总结分享给大家,供参考!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 (1)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3)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 2.经线和纬线 (1)经线 ①经线也称为“子午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且垂直于赤道的弧线。...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下面是中国练字网中国练字网总结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1、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1)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3)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 (1)我国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 (2)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 (3)...
-
广东气候的特点是什么
广东省属于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全年高温,降水集中分布在夏季。下面是中国练字网整理的广东气候特点,供大家参考。 广东气候有什么特点 广东省属于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是中国光、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从北向南,年平均日照时数由不足1500小时增加到2300小时以上,年太阳总辐射量在4200-5400兆焦耳/平方米之间,年平均气温约为19℃-24℃。全省平均日照时数为1745.8小时、年平均气温22.3℃。1月平均气温约为16℃-19℃,7...
-
比例尺怎么算图上距离
比例尺算图上距离的计算公式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下面就和中国练字网一起了解一下吧,供大家参考。 比例尺如何算图上距离 计算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单位换算:图上用厘米,实地用千米,厘米换千米,去五个零;千米换厘米,在千的基础上再加两个零。 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可以量算图上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根据两地的实...
-
初中地理气候知识点总结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地理,下面中国练字网中国练字网整理了初中地理气候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大陆性季风气候显着是我国气候两大主要特征。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冬季吹偏北风,寒冷于燥;夏季吹偏南风,温暖湿润。 季风和季风的形成:季风是指随季节变化而变更风向的风。海陆差异是形成我国季风的主要原因。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习惯上把我国境内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季风区;把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非季风区。其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的地...
-
日出和日落的区别有哪些
日出在早晨,在東方向,眼看地平线,太阳会从那里升起,日落时在傍晚,在西方向,太阳从地平线上消失。接下来看一下具体的日出和日落的区别。 日出 日出,指太阳初升出地平线或最初看到的太阳的出现。一般是指太阳由东方的地平线徐徐升起的时间,而确实的定义为日面刚从地平线出现的一刹那,而非整个日面离开地平线。 日出和日落的区别 (1)霞气的区别 日出的霞气比较淡雅,因为日出时大气层里的灰尘较少。 日落时则是漫天红霞,日落的颜色可以因地球的大气现象而增强,如云、烟及人为制造的废气等。 (2)温度的区别 日出时太...
-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的成因是什么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的成因是因为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集中于夏季是因为夏季温度较高,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多,有气旋雨和对流雨;冬季温度低,水汽含量小,又受下沉的大陆反气旋控制,所以冬季降水少。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的成因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的特点是冬季长而严寒,暖季短促,气温年较差大。这是因为本区为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且纬度高,冬季黑夜时间长,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又有积雪覆盖,地面辐射冷却剧烈,受到海洋气团的调节。 本区处于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受到两处气流的干扰,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并为极地大陆气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