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 第78页
-
诗魔诗鬼是指哪位诗人
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白居易,有两个称号,其中一个是诗魔,另一个则是诗王,他的作品《长恨歌》、《琵琶行》,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李贺,出身较为显赫,被誉为“诗鬼”。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
-
孟子认为有四端,四端是什么?
“四端”说是孟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四端 一、无恻隐之心,非人也。为什么没有同情心,就不能称为人呢?如果看见任何需要帮助的人和事都选择冷眼旁观的话,就是冷漠无情!所以不是人。因为这是祸患,仔细想一想人生活在社会中谁能保证一生都没有事情呢?肯定不能。你不同情别人,当你有需要的时候自然也不会有人同情你,这一切都是你自己造成的,能怨谁呢!所以仁是立身之本。 二、无羞耻之心,非人也。古今中外“脸面”都是是非常重要的“事物”。...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谁写的名言 什么意思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明朝董其昌的名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仅仅是能够让我们增长见识和胸襟的事情,更是我们人生中可以拥有的最大财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解释 读万卷书:是指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 行万里路:是指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也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原文出处: 明朝,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中有“昔人评大年画,谓得胸中万卷书。更奇,又大年以宗室不得远游,每朝陵回,得写胸中丘壑,不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欲作画祖,其可得乎?” 译:以前有人评价大年的画,说他胸...
-
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有哪些
安徒生的代表作有《小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我的童话人生》《打火匣》等。 安徒生的代表作 类别 名称 童话 打火匣 飞箱 笔和墨水壶 钱猪 沙丘的故事 天上落下来的一片叶子 识字课本 冰姑娘 天国花...
-
望眼欲穿是什么意思及造句
望眼欲穿的意思是眼睛都快望穿了,形容盼望极其深切。出自明·西湖居士《明月环·诘环》。 成语解释 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想念的迫切。 出处:明·西湘居士《明月环》:“小姐望眼欲穿;老身去回覆小姐去也。” 成语使用: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盼望人 发音技巧:穿,不能读作“cuān”。 书写技巧:穿,不能写作“串”。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望眼欲穿造句 1、春节到了,在外打工的妈妈快回来了,小明望眼欲穿。 2、一年,两年,三年,你望眼欲穿;一年,两年,三年,我归心似箭。 3、老妇人望...
-
破釜沉舟历史典故和启示
破釜沉舟意思是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项羽。 破釜沉舟历史典故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公元前209年,我国历史上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牺牲后,刘邦和项羽率领的两支军队逐渐壮大起来。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
-
手不释卷的故事和启示
手不释卷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接下来分享手不释卷的故事及启示。 手不释卷的故事 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随后,吕蒙带兵长驱直入,轻取荆州。 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
-
狗猫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狗·猫·鼠》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本文整理了该文的主要内容,欢迎阅读。 《狗·猫·鼠》主要内容 在《狗·猫·鼠》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狗·猫·鼠》代表了鲁迅生活的那...
-
名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出自哪个兵法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出自《孙子兵法·九变篇》。意思是指将领远征在外可以应急作战,(胜败乃一瞬间之事,战机不可失)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示例 孙武 孙武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其创作的《孙子兵法》千古流传,被历代兵家视为至宝。孙武认为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有次,吴王阖闾为了试探孙武的用兵能力,让孙武训练宫女,但是宫女们都不听命令。孙武不顾吴王的命令,杀鸡儆猴,斩了女兵队长,也就是吴王爱姬。 吴王阖闾痛失美人,非常生气,但听了孙武的解释,怒气消失,拜孙武为将军。吴国在孙...
-
永遇乐中的五个典故及作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永遇乐中的典故及作用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怀念英雄,表现收复失地的理想; 2.人道寄奴曾住:怀念古人,表明出师北伐的决心; 3.佛狸祠下:今昔对比,不堪回首;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讽今,批评草率出兵; 5.凭谁问,廉颇老矣:自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 永遇乐原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
五言律诗的特点和格式
五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五律,属于近体诗范畴。五言律诗的特点是每首八句,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须对仗。 五言律诗的特点 1、每首八句; 2、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须对仗; 3、平仄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联内讲对,两联间讲粘; 4、只能押平声韵,并且押韵有固定的位置,即偶数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5、节奏形式是严格的两个双音步加一个单音步,并且单音步只能出现在句子的中间或者末尾,不能出现在开头,两个相邻的双音步的平仄必须相反。 五言律诗的格式 1、仄起仄...
-
成语醍醐灌顶是什么意思
醍醐灌顶指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小编准备了醍醐灌顶的相关知识点,快来看看吧。 读音 拼音是tí hú guàn dǐng 醍醐灌顶解释 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出处 出自《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令问维摩,闻名之如露入心,共语似醍醐灌顶。" 顾况《行路难》诗:“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 醍醐灌顶造句 父亲的一席话让我感觉醍醐灌顶,一下...
-
家长怎样正确教育叛逆孩子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以下是一些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尊重理解孩子 随着孩子不断的长大,家庭关系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改变以往那种由家长决定一切、孩子只是服从的局面;家长需要多从孩子角度考虑问题,努力与青春期的孩子建立一种平等、相互尊重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建立需要以相互理解为基础,以沟通为保障。交谈是可以使双方互相沟通的,只有沟通了才能相互理解。 要让孩子树立高远目标 初中阶段,要让孩子对自己要有更高的目标。通过综合分析孩子的能力,结合他(她)的兴趣,去设定目标。...
-
望庐山瀑布 古诗原文及翻译
这是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望庐山瀑布》原诗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翻译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望庐山瀑布》注释 1.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
-
资治通鉴和史记的区别是什么
《资治通鉴》和《史记》都是正史,都是后人修撰描述前代历史的史书;这两部书都文笔生动,语言简练,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那这两本书都有什么区别呢? 二者的不同 1、体例不同:《史记》是纪传体通史。以人物为中心,记述重大的历史事件。 《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就是按照时间先后,记述重大的历史事件。 2、作者不同:司马迁;司马光。 3、写作年代不同:西汉;北宋。 4、著书出发点不同:《史记》是司马迁穷尽一生的心血创作的巨著,除了历史价值之外,文学价值也很高,采用的是散文化的笔法。 《资治通鉴》是官修的史书,由司马...
-
记叙文是什么意思及写作方法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小编整理了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快来看看吧。 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1.确定中心,写出深意。我们要着于挖掘所写事件中含有的生活哲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反复思考,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即善于从普通的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2.文章的六要素要交待清楚。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 3.言之有序,条理要...
-
成语小心翼翼的意思及造句
小心翼翼的拼音是(xiǎo xīn yì yì),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小编还为大家找来了用小心翼翼造的句子,赶快来看看吧。 小心翼翼造句 1.路边有一只小鸟在吃食,我小心翼翼地走过,生怕打扰了它吃早餐。 2.我小心翼翼的把鸡宝宝抱回了家,并好好照顾它。 3.我小心翼翼地捧着心爱的东西,不让它掉下来。 4.他做事总是小心翼翼的,不敢疏忽,生怕出错。 5.工作人员小心翼翼的端着化学药物的瓶子。 6.我们做事要小心翼翼的,不要马马虎虎的。 小心翼翼的出处及典故 出处:《诗经·大雅·大明》:“...
-
诗歌鉴赏方法与技巧有哪些
诗歌鉴赏是语文考试中一道常见题型,本文整理了诗歌鉴赏的方法,欢迎阅读。 诗歌鉴赏修辞手法万能公式 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语文诗歌鉴赏万能公式: 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
-
黄粱一梦的故事和道理
黄粱一梦意思是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后喻荣华富贵如梦一般,短促而虚幻。下面整理了黄粱一梦的故事,供大家参考。 黄粱一梦的故事 从前有个姓卢的读书人,整天都为得不到荣华富贵而苦恼。一次,他在去邯郸的旅店里,遇到了道士吕翁,就向吕翁诉说自己的贫困和苦恼。吕翁给他一个枕头,叫他睡觉。这时旅店的主人正在煮黄粱(小米)饭。读书人在枕头上睡着后,就做起了美梦,梦见自己封官拜相,娶妻生子,享尽了荣华富贵。可是一觉醒来,他看到一切依旧,连店主人的黄粱饭都还没煮熟。刚才自己所享受的一切,不过是人家煮黄粱时自己做的一个梦罢了...
-
边城主要内容及作者简介
《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 《边城》主要内容 民国初年,位于湘西山区的偏远小镇- 茶峒,有位船总顺顺,颇有名望。他的两个儿子大佬天保和二佬傩送,同时爱上渡口老船夫的外孙女翠翠。老船夫怕翠翠重蹈其母因婚姻不幸而殉情身亡的复辙,对她的婚事十分关注。端午节的夜晚,情窦初开的翠翠邂逅二佬傩送,心中萌发爱慕之情,但在二佬面前却羞于表露。以后在顺顺家又与大佬天保相识。 一天,顺顺托杨马兵来向老船夫说媒。...
-
狡兔三窟的故事和意思
狡兔三窟的意思是狡猾的兔子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出自《战国策·齐策四》。 狡兔三窟的故事 齐国国相孟尝君门下有个食客名叫冯暖,他足智多谋聪明善辩,被孟尝君派往薛地收债。冯暖问孟尝君,收债之后买些什么东西回来?主人答道:“你看我缺少什么就买什么好了。” 冯暖到了薛地,他见欠债者都是贫苦庄户,立即以孟尝君名义宣布债款一笔勾销,将各户的债务契约烧掉了。孟尝君见到冯暖后,问他给自己买了什么,冯暖说:“你财宝马匹美女应有尽有,我只替你买了‘仁义’回来。”当孟尝君知道冯暖以他的名久免除了薛地债务...
-
骆驼祥子人物形象分析及主要内容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下面介绍了《骆驼祥子》的人物形象及主要内容,供参考。 骆驼祥子人物形象 1、祥子:出身于旧社会中国的下层劳动人民家庭,勤劳、善良、忠厚、朴实,注重信用和讲义气,有小生产者所共同的积极进取的求生意志和人生理想。可是自己不爱的虎妞和爱的小福子相继死后,他丧失了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心,最终成为一堆行尸走肉。祥子的遭遇和命运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和社会的悲剧。 2、虎妞:人和车厂厂主刘四爷的女儿,长得虎头虎脑,性格大胆泼...
-
成语三年五载的载是什么意思
三年五载(sān nián wǔ zǎi)的载是年的意思。三年五载指多年。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成语三年五载的相关知识点,赶快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三年五载解释及出处 解释:三、五:表示大概数量;载:年。指多年。 出处: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二折:“也须知俺这三年五载,看看衰迈,还有甚精金响钞,暗暗藏埋。” 三年五载造句 1.只要大家同心协力,要不了三年五载,就可以彻底改变我们厂的落后面貌。 2.我家养的花,有的三年五载还活着。 3.再过三年五载,我一定会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人物。 4.我教书也不是三年...
-
湘行散记主要内容及读后感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的散文集代表作之一,是1934年作者回故乡湘西时作的游记。展现了湘西迷人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风土人情,以及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自发的抗争。 湘行散记的主要内容 《湘行散记》和《湘西》可以同小说《边城》和《长河》互文理解,它们都是作者两次重返湘西所得。迥异于小说“牧歌氛围”“乐观超越”,散文饱含沉甸甸的责任意识——面对一种特殊的历史场域,追溯神性生命的始终,透过表层的血与泪,体验一份人生的庄严。统摄到作者巨大悲悯情感下的书写与反省,是将尖锐的民族问题与社会矛盾,融汇在人事的叙述中。 《沅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