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0年10月 第92页

2020年10月 第92页

  • 轻歌曼舞的意思及造句

    轻歌曼舞的意思及造句

    轻歌曼舞的意思是轻松愉快的音乐,柔和优美的舞蹈。出自《群音类选·玉如意记·赏月登仙》。 轻歌曼舞的解释 音乐轻快,舞姿优美。 出处 《群音类选·玉如意记·赏月登仙》:“助人间才子佳人兴;轻歌慢舞;任星移斗横。” 近反义词 近义词:清歌曼舞、鸾歌凤舞、载歌载舞 反义词:金戈铁马 轻歌曼舞造句 1.南北朝的那些往事,能用多少的愁思来凭吊?不如轻歌曼舞,将交错的时空化作音符,缠绵千古…… 2.或轻歌曼舞,或抚琴弹弦,把没什么艺术细胞的万东很是熏陶了一把。 3.时值暮春三月,草长莺飞,和煦的微风轻...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09 168 0 高考状元
  • 鹿亦有知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鹿亦有知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博山有个姓李的人,以砍柴为生。一天,他在山坳里捡到一只鹿仔,就带回家喂养。接下来分享鹿亦有知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鹿亦有知文言文翻译 博山李氏者,以伐薪为生。一日,于山坳得一鹿仔,携家喂养。鹿稍长,甚驯,见人则呦呦鸣。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时值秋祭,例用鹿。官府督猎者急,限期送上,然旬日间无所获,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猎者固请。李氏迟疑曰:“待吾虑之。”是夜鹿去,遂不归。李氏深悔之。 翻译: 博山有一个姓李的人,凭借砍柴谋生。一天,他在山坳里捡到一只幼鹿,就带回家喂养。鹿渐渐长大,十分温顺,见到...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09 216 0 高考状元
  • 成语不动声色的意思

    成语不动声色的意思

    不动声色的意思是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出自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 不动声色的意思 声:言谈;色:脸色。 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形容态度镇静。也说不露声色。 出处 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 近反义词 近义词:坦然自若、不露声色、若无其事、无动于衷、面无表情、泰然自若、处之泰然、不留余地 反义词:不知所措、大惊失色、思潮腾涌、虚张声势、如有所失、惊惶失措、感人肺腑、声色俱厉、面无人...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09 152 0 高考状元
  • 成语龙飞凤舞的意思

    成语龙飞凤舞的意思

    龙飞凤舞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龙飞凤舞的意思 像龙在飞腾;像凤在欢舞。原形容山势蜿蜒曲折;奔放雄伟。旧时迷信;认为是帝王气象。现形容书法笔势飘逸多姿。多指草书。 成语出处:宋、苏轼《表忠观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龙飞凤舞,萃于临安。” 近义词:无拘无束、笔走龙蛇、鸾翔凤翥、天马行空、龙蛇飞动、龙飞凤翥、凤翥龙翔、挥洒自如 龙飞凤舞造句 1.他的书法在我们这些人之中要数佼佼者,一手字写得龙飞凤舞,十分出色。 2.他写的草书龙飞凤舞,不愧是位书法名家。 3.他经...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09 138 0 高考状元
  • 吴承恩简介

    吴承恩简介

    吴承恩,明代文学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下面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吧! 吴承恩 吴承恩(约1500—1583年,又及1506—1580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代文学家,淮安府山阳县河下(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擅长绘画、书法,多才多艺。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吴承恩是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的最后完成者。 1500年(大明弘治十三年)吴承恩出生于淮安府山阳县一个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庭。他的父亲吴锐性格乐观旷达,奉行常乐哲学,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读书...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09 191 0 高考状元
  • 问鼎中原的典故及意思

    问鼎中原的典故及意思

    问鼎中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 问鼎中原的典故 夏朝经历了470年,到前1600年,夏桀无道亡国,九鼎为成汤所得,成汤就建立了商朝。商朝经历550多年,到前1046年,纣王暴虐亡国,九鼎为姬发所得,姬发就建立了周朝。到前606年,楚庄王想取周而代之,就借朝拜天子的名义,到周王室去问九鼎的大小轻重,结果在周大臣王孙满那里碰了一个软钉子。王孙满说:“统治天下在乎德而不在乎鼎。”庄王很不服气地说:“你不要依仗九鼎,我...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09 151 0 高考状元
  • 傲慢与偏见人生启示及主要内容

    傲慢与偏见人生启示及主要内容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小说家简·奥斯汀的创作的长篇小说。接下来分享《傲慢与偏见》的人生启示及主要内容。 人生启示 《傲慢与偏见》描写中产阶级男女的爱情与婚姻。在奥斯汀之前,18世纪后期的英国小说中有一股女性感情潮流,充满伤心流泪的感伤情调和为忧郁而忧郁的嗜好。 《傲慢与偏见》启示:在追求爱情的路上,一定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要因为金钱、名利或其他原因而草草决定,要坚持寻找真爱。如果对方的某些缺点是自己所不能容忍的、而且也是自己所无法改变的话,就应该果断选择放弃;当然也应该要珍视彼此,不要由于别人的一些话就改...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09 171 0 高考状元
  • 作比较有什么作用

    作比较有什么作用

    作比较是说明文中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等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作用是突出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 作比较作用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用人们熟悉的事物与不熟悉的事物相比较,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使用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能更好地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说明的效果。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举例 1、太平洋占的面积差不多等于其它三个大洋...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09 158 0 高考状元
  • 七步之才是一个什么故事

    七步之才是一个什么故事

    东汉末年,曹操死后曹丕称帝,因为忌惮曹植抢夺皇位就想要加害他,就命弟弟曹植在七步之内做出一首诗来。 曹植果真在七步之内做出诗,曹丕也受此诗所感,放了曹植。七步之才后也用来形容才思敏捷。 七步之才 曹植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魏文帝曹丕的同母弟弟。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有非凡的文学才华。曹操曾几次打算把他立为魏世子,继承自己的事业。 曹操与卞皇后第二个儿子曹丕一心想当魏世子,一些拥护他的人一再在曹操面前说他的好话,最后终于促使曹操改变主意,立曹丕为魏世子。为了稳住自己的地位,曹丕想尽方法使曹操对曹...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09 161 0 高考状元
  •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两小儿辩日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辩斗一作:辩日)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翻译 孔子向东游历,...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09 157 0 高考状元
  • 杜甫绝句的翻译

    杜甫绝句的翻译

    绝句,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各家对其解释并不一致,由四句组成,分为律绝和古绝,其中律绝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最耳熟能详的应该就是杜甫的《绝句》,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绝句 唐.杜甫 其一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其二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09 137 0 高考状元
  •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寓意及出处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寓意及出处

    一蓑烟雨任平生出自于苏轼的一首词,词牌名为定风波。是苏轼于沙湖道中遇雨所做。下面整理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寓意及出处,供参考。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寓意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这句话出自宋朝苏轼的《定风波》。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出处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09 315 0 高考状元
  • 阿q正传主要内容和赏析

    阿q正传主要内容和赏析

    《阿Q正传》是鲁迅创作的中篇小说,创作于1921年12月,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阿Q正传主要内容 《阿Q正传》创作于1921年底,共分九章。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描写了未庄流浪雇农阿Q,虽然干起活来“真能做”,但却一无所有,甚至连名姓都被人遗忘的故事。该小说批判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封建,保守,庸俗,腐败等社会特点,有力地揭示了旧中国人民的生活场景和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病态。 阿Q正传赏析 《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的代表作,也是鲁迅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以“辛亥革命...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09 1024 0 高考状元
  • 绿山墙的安妮主要内容及作者简介

    绿山墙的安妮主要内容及作者简介

    成长与梦想是全书的主题,作者以安妮的故事告诉人们只要胸怀梦想,不懈努力,生活就会丰富多彩,生命就会美丽多姿。 《绿山墙的安妮》主要内容 有一个叫做安妮的孤儿,被马修和玛利亚兄妹从孤儿院领回。他们本想领回一个男孩帮助农场干活儿,却阴阳差错地领回了一个骨瘦如柴、一头红发、满脸雀斑、父母双亡的女孩。她差一点就被退回去了,但又凭她丰富的想象力把兄妹俩迷住了,留了下来。安妮给绿山墙的所有景点都起了优美的名字,如:闪光的小湖;白色的欢乐之路等;她还与一位名叫黛安娜的黑发小姑娘结成了知心朋友。安妮在朋友、老师、马修和玛利...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09 170 0 高考状元
  •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什么意思 出自哪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什么意思 出自哪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对某人的不幸遭遇感到悲哀,但对他/她不抗争,不争气而感到愤怒和遗憾。 出处及解释 哀是悲哀,惋惜,同情的意思,“哀其不幸” 是说对某人的不幸遭遇感到悲哀。 怒是愤怒,遗憾的意思,“怒其不争”是说对某人或者某种落魄境遇的不争气,不抗争而感到愤怒和度遗憾。 整句的意思是说:对某人的不幸遭遇感到悲哀,但对他/她不抗争,不争气而感到愤怒和遗憾。 出处:是鲁迅在小说《孔乙己》中对孔乙己的描述,借此来表达作者对当时的国人一种无奈,同情和愤怒的感情。 《孔乙己》简介 《孔乙己》是鲁迅小说的代...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09 255 0 高考状元
  • 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含义是什么

    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含义是什么

    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意思是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表现了作者豁达的人生观,出自苏轼的《定风波》。 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含义 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表现了作者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原文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09 182 0 高考状元
  • 曹冲称象说明什么道理

    曹冲称象说明什么道理

    曹冲称象说的是东汉末年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就聪颖善于思考,运用等量替换的方法和浮力定律只用船和石头称量出一头大象的重量的故事。故事说明了人辩证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启发我们要善于思考、思维灵活、运用多角度考虑问题。遇到困难化整为零,逐一解决。 课文原文 古时候有个大官叫曹操。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09 178 0 高考状元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的是哪座山 是谁写的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的是哪座山 是谁写的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望岳》,写的是泰山。 泰山介绍 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又称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等。名称之多,实为全国名山之冠。春秋时改称泰山。泰山前邻孔子故里曲阜,背依泉城济南,面积达426平方千米,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气势雄伟,拔地而起,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 几千年来一直是东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其古建筑主要为明清的风格,将建筑、绘画、雕刻、山石、林木融为一体,是东方文明伟大而庄重的象征。1987年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09 298 0 高考状元
  • 两只黄鹂鸣翠柳全诗的意思赏析

    两只黄鹂鸣翠柳全诗的意思赏析

    这首《绝句》是杜甫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绝句》全诗翻译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绝句》原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绝句》赏析 这首绝句,...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09 183 0 高考状元
  • 梅兰芳蓄须主要内容概括

    梅兰芳蓄须主要内容概括

    梅兰芳,名澜,字畹华。出身于梨园世家,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下面整理了梅兰芳蓄须的主要内容,供参考。 梅兰芳蓄须主要内容 沦陷区的上海,一片混乱恐慌,不是停水停电,就是空袭警报,市民生活得担心吊胆。梅兰芳在这种艰苦环境里作画,克服一系列难以想象的困难,画技大有长进。经过八个月的苦战,他一个人就画了170多件,题材十分广泛,包括仕女、佛像、花卉、松树、梅花等,同叶誉虎的作品一起,于1945年春天,在上海成都路中国银行的一所洋房里展出,受到广大参观者的好评。 展览结束后,梅兰芳为了生活...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09 731 0 高考状元
  • 走月亮课文主要内容

    走月亮课文主要内容

    《走月亮》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本文整理了该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原文,欢迎阅读。 主要内容 阿妈温暖的手拉着我,我闻得见阿妈身上的气息。我们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走月亮什么意思 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为“走月亮”。“走月亮”不同于在月光下赶路,也不是满怀心事地走在月光下,而是特意到月...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09 174 0 高考状元
  • 程门立雪文言文翻译和道理

    程门立雪文言文翻译和道理

    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出自《宋史·杨时传》。接下来分享程门立雪文言文翻译及道理。 《程门立雪》原文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09 228 0 高考状元
  • 害群之马的寓言故事及造句

    害群之马的寓言故事及造句

    害群之马原指危害马群的劣马。现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害群之马寓言故事的启示是对有损国家、集体、人民利益的团体或个人,要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害群之马的寓言故事 有一次,黄帝要到具茨山去拜见贤人大隗。方明、昌寓在座一左一右护卫,张若、他朋在前边开路,昆阍、滑稽在车后随从。他们来到襄诚原野时,迷失了方向,七位圣贤都迷路,找不到一个人指路。 正巧,他们遇到一个放马的孩子,便问他:“你知道具茨山在哪吗?”孩子说:“知道。”“那么你知道大隗住在哪里吗?”那孩子说:“知道”黄帝说:“这孩子真特别!他不但知道具茨山,...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09 136 0 高考状元
  • 郑人买履的故事和道理

    郑人买履的故事和道理

    郑人买履,是先秦时代一则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 郑人买履的故事主要内容 郑人买履,是先秦时代一则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它既是一个成语,也是一个典故,但它更是一则寓言,主要说的是郑国的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道理 这个郑国人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09 167 0 高考状元
  •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学好语文,就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本文整理了语文学习方法,供参考! 制定学习计划 在初中阶段,要求学生们培养起良好的自我约束力,学会主动的学习。因此我们在每个学期伊始,都应该认真的给自己制定一个学习计划,例如每天熟练掌握10个成语,一个学期阅读一本名著,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同时,还要在课前认真预习,赶在前边,不让老师追着写,这样才能跟上教学节奏,更好的促进学习。 夯实基础 初中语文的知识量很大,内容又非常繁杂,然而,所有的知识点融合起来,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09 161 0 高考状元
  • 答司马谏议书原文及翻译作者

    答司马谏议书原文及翻译作者

    《答司马谏议书》节选自北宋文学家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本文整理了《答司马谏议书》原文以及译文,欢迎阅读。 《答司马谏议书》原文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09 164 0 高考状元
  • 为学患无疑的下面一句是什么

    为学患无疑的下面一句是什么

    为学患无疑的下一句是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是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的话。 为学患无疑的下一句 为学患无疑的下一句是疑则有进。出自陆九渊的《语录下》:“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这是有关学习态度方面的问题。作者认为学习中要不断提出疑问,带着疑问学,必有长进。这个观点是对的。因为,有疑问,就说明有不懂之处,知识掌握有缺陷,也说明有解决疑问的要求,有不断学习的愿望。通过请教和攻读,疑问解决了,学习必然有提高,知识必然不断增进。如果没有疑问,也从不想提出疑问,这就说明学习处于了...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09 202 0 高考状元
  • 长相思写作背景及赏析

    长相思写作背景及赏析

    《长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创作的一首词。下面整理了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供参考。 写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词人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京师中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原文和翻译 《长相思·山一程》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翻译: 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09 143 0 高考状元
  • 朝花夕拾琐记主要内容及写作背景

    朝花夕拾琐记主要内容及写作背景

    这部作品介绍了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为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至出国留学的一段生活经历。文章从作者切身感受出发,写出了进化论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对进步青年的影响。 《琐记》主要内容 《琐记》记叙作者家道衰落后,饱受世人的冷眼而终于走上了与封建主义决绝的道路。《琐记》忆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改名为雷电学校)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09 399 0 高考状元
  • 出塞古诗翻译及诗意

    出塞古诗翻译及诗意

    《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接下来分享《出塞》古诗翻译及诗意,供大家参考。 《出塞》原文和诗意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翻译: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边塞,离家万里的士卒始终没能回还。 如果有卫青这样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跨过阴山。 诗意:《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主要是慨叹远征之苦,良将之苦,体现出了诗人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 作者简介 王昌龄 (698—7...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09 227 0 高考状元
  •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是什么意思 有什么寓意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是什么意思 有什么寓意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人的青春短暂。比喻好景不长或友情难以持久。出自元·杨文奎《儿女团圆》楔子:“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早时不计算,过后一场空。” 解释及寓意 人生在世,总会遇到各种挫折,要想有一千个好日子是很难的;就像花儿一样,它的美不能持久,最久也不过百日。 寓意:指人的青春短暂。比喻好景不长或友情难以持久。 成语故事 宋江杀了阎婆惜后投靠有钱有势的柴进,柴进特别款待他,他喝酒到深夜起身去上厕所碰到武松。武松破口大骂,旁人告诉武松他是大官人最红的客官,武松大发感慨: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他们同去见柴...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09 378 0 高考状元
  •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的意思及出处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的意思及出处

    这句话出自《论语》,意思是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那些富与贵就如同天上的浮云。 原文及解释 子曰:“饭疏食(1)饮水,曲肱(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注释】 (1)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粗粮。 (2)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启发 人人皆有趋利避害之心,谁也免不...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09 175 0 高考状元
  • 成语前事不忘的下一句是什么

    成语前事不忘的下一句是什么

    前事不忘的下一句是后事之师,这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战国策·赵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师:借鉴。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近义词: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反义词:掉了疮疤忘了痛。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典故 春秋末年,晋国的大权落到智、赵、魏、韩四卿手中,晋出公实际上成了傀儡。公元前458年(已进战国时期),晋定公派使者去请求齐、鲁两国出兵讨伐四卿。四卿得到消息后,联合出兵...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09 218 0 高考状元
  •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出自哪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出自哪

    满招损,谦受益的意思是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出自《大禹谟》。 《大禹谟》原文节选 禹乃会群后,誓于师曰;济济有众,咸听朕命。蠢兹有苗,昏迷不恭,侮慢自贤,反道败德,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弃不保,天降之咎,肆予以尔众士,奉辞伐罪。尔尚一乃心力,其克有勋。 三旬,苗民逆命。益赞于禹曰: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帝初于历山,往于田,日号泣于旻天,于父母,负罪引慝。祗载见瞽叟,夔夔斋栗,瞽亦允若。至諴感神,矧兹有苗。 禹拜昌言曰:俞!班师振旅。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09 227 0 高考状元
  • 乞巧的诗意及赏析

    乞巧的诗意及赏析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表达了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 《乞巧》的诗意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表达了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09 209 0 高考状元

最近发表

小学趣味数学题及答案_教案「免费下载」_小故事-阿尔法趣味数学网

http://seowhen.com/

|

Powered By Z-BlogPHP 阿尔法趣味数学网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www.allfloo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