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考状元 第113页

高考状元 第113页

  • 三顾茅庐的故事及人物性格特点

    三顾茅庐的故事及人物性格特点

    三顾茅庐的故事自古以来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本文整理了该故事及人物性格热点,欢迎阅读。 三顾茅庐的故事 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邓县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南阳郡邓县隆中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知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14 186 0 高考状元
  • 水浒传内容简介及读后感

    水浒传内容简介及读后感

    《水浒传》是我国明代长篇小说的一部杰作。它不是作者凭空杜撰的,而是以北宋宣和年间宋江率众造反起义的历史事件为素材,并广泛吸收了宋、元间街谈巷议和说书人、杂剧表演依据的“梁山泊故事”。 水浒传的主要内容 《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或编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 全书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通过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14 179 0 高考状元
  • 闻鸡起舞的意思及造句

    闻鸡起舞的意思及造句

    东晋时,祖逖和刘琨同为司州主簿,常互相勉励振作。半夜听到鸡鸣,立即起来舞剑。语出《晋书·祖逖传》。后以“闻鸡起舞”比喻及时奋发。 闻鸡起舞成语释义 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近反义词 近义词:然糠照薪、发奋图强、锲而不舍、鸡鸣而起、废寝忘食、自强不息、发愤图强 反义词:自暴自弃、苟且偷安 闻鸡起舞造句 1、他有闻鸡起舞的精神,所以他进步快。 2、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闻鸡起舞,最后打败了吴国。 3、他每天五点钟便起床锻炼身体,风雨无阻,这种闻鸡起舞的精神,可...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14 176 0 高考状元
  • 三顾茅庐是个什么故事

    三顾茅庐是个什么故事

    三顾茅庐是历史上有名的礼贤下士的故事。讲的是汉末时期刘备三次去草庐拜访诸葛亮,他的真诚终于感动诸葛亮出山辅佐。下面和小编起一来看看这个故事吧! 三顾茅庐 诸葛亮青年时代躬耕于隆中,并苦读经书,熟悉历朝兴衰的历史,潜心钻研兵法。他常以春秋战国时的管仲、乐毅自比,是难得的一位将才、谋士,自称“卧龙”。善于网罗人才的刘备闻知,高兴地说:“我需要这样的人才!”并表示哪怕山高路远,行走不便,也非亲自去请他不可。 深冬的一天,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到隆中邀请诸葛亮。谁知诸葛亮恰好不在家,刘备只好扫兴而归。 刘备回到新...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14 137 0 高考状元
  • 稻草人的作者及内容简介

    稻草人的作者及内容简介

    《稻草人》的作者是叶圣陶,叶圣陶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 《稻草人》主要内容 有一个老妇人,这个妇人非常可怜。她的田里有个稻草人,稻草人为她看守稻田。可是,蛾子在叶子上面下了子。老妇人没看到叶子卷起来了。肉虫把稻子全吃了,稻草人给老妇人警告,可老妇人无法知道稻草人的警告,一直期望着有个好收成。稻草人看到渔妇和鲫鱼很可怜,自己又不能帮他们,就伤心的倒下了。《稻草人》这篇童话就通过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思,真实地描写了二十 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14 175 0 高考状元
  • 议论文的结构是什么

    议论文的结构是什么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下面整理了议论文的结构,供参考。 议论文结构 1.总分式结构:分总之间必须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分述部分要围绕总述的中心进行,总述部分应是分述的总纲或水到渠成的总结。 2.并列式结构:文章被分成若干部分,从若干方面入笔,不分主次、以几个并列的层次论证中心论点的结构方式。其特点是每个部分都是独立完整的部分,与其他部分是并列平行关系。 3.递进式结构:递进式结构属于纵式结构,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论证论点之时,一般是由小...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14 188 0 高考状元
  • 狐假虎威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意思是什么

    狐假虎威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意思是什么

    狐假虎威是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假:借。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后以“狐假虎威”来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狐假虎威的故事道理 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现人们用它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也讽刺了那些仗着别人威势,招摇撞骗的人,又嘲讽了被人利用而不自知的昏庸之人。 狐假虎威的故事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14 185 0 高考状元
  • 班门弄斧的故事和启示

    班门弄斧的故事和启示

    班门弄斧往往用来讽刺那种在内行人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的人,有时候也用来表示自谦。下面整理了班门弄斧的故事和启示,供参考。 班门弄斧的成语故事 明朝有个文人叫梅之涣。有一回,他到采石矶(现在安徽当涂)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墓地去游览,只见四周的墙壁上,涂涂抹抹全是游人写的诗,这些诗都很低劣。他也提起笔来写了一首: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垂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说李白是千古有名的诗人,而这些来来往往的人偏偏要在诗人面前炫耀自己,岂不就像在鲁班的门前耍弄斧头一样可笑吗! 鲁班...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14 182 0 高考状元
  • 大写数字一到十

    大写数字一到十

    一到十的大写数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 数字大写 什么时候用大写数字 一般在文书和商业财务票据上的数字都要采用汉字数码大写,其余情况使用阿拉伯数字或者中文简体字。 由于阿拉伯数字和汉字小写数码的笔画简单,很容易被涂改和篡改,为了防止错改因其的混乱,一般文书和商业财务票据上的数字都要采用汉字数码大写,数字的这种繁化写法,早在唐代就已经全面地使用了,后来逐步地规范化成一套“大写数码”。 大写本意 汉字中的数字原本没有大小写之分。“大写数字”实际上是“小写数字”的10个同音别字,“...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14 204 0 高考状元
  • 四大名著作者简介

    四大名著作者简介

    四大名著分别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本文整理了四大名著的作者生平概括,欢迎阅读。 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14 352 0 高考状元
  • 行云流水什么意思

    行云流水什么意思

    我们形容人写文章或者作画才思敏捷、一气呵成的时候常常会想到行云流水这个成语。那么这个成语具体有什么意思呢,又处自哪里呢? 行云流水 像天空漂浮着的云,像江河里流动着的水。形容非常洒脱自然,毫无拘束。比喻文章的布局和发展,不加雕琢,就像云的运行,水的流动,非常自然。有三种用法: 1、形容诗文、书画、思维等自然流畅。 2、形容事物流转不定,易于消逝。 3、形容速度快,而且动作轻巧。 出处 宋.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於所当行,常止於不可不止。...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14 221 0 高考状元
  • 成语画龙点睛的意思

    成语画龙点睛的意思

    画龙点睛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小编整理了成语画龙点睛的相关知识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画龙点睛解释及出处 解释: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出处: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画龙点睛造句 1.文章的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了中心思想。 2.最后的这段话十分精彩,在...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14 179 0 高考状元
  • 朝花夕拾创作背景及主旨

    朝花夕拾创作背景及主旨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 《朝花夕拾》创作背景 1925年,鲁迅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流言攻击和排挤。1926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作者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虽然都是在追忆往事,但也是“借题发挥”,影射、讥讽当时的社会现实。 《朝花夕拾...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14 208 0 高考状元
  • 嫦娥奔月的寓言故事

    嫦娥奔月的寓言故事

    嫦娥奔月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几乎是家喻户晓,接下来小伙伴们就跟随小编一起阅读嫦娥奔月的故事吧。 故事简介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14 150 0 高考状元
  • 高适岑参是什么派诗人

    高适岑参是什么派诗人

    盛唐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以王维和谁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 高适岑参的诗派 高适和岑参是边塞派诗人。边塞诗派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所以也叫高岑诗派。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其诗人除高适、岑参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岑参 岑参,唐代诗人,与高...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14 329 0 高考状元
  • 朝花夕拾第一章好词好句摘抄及赏析

    朝花夕拾第一章好词好句摘抄及赏析

    朝花夕拾第一章是《狗·猫·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朝花夕拾第一章《狗·猫·鼠》的好词好句摘抄赏析。 朝花夕拾第一章好词摘抄 天真烂漫、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牙牙学语、抱头鼠窜、逃之夭夭 穷追猛打、乱作一团、鸡飞狗跳、鸡犬不宁、屏声息气、尖声尖气 指手画脚、油腔滑调、东跑西颠、爱不释手、忍俊不禁、愣头愣脑 云雾缠绕、奇峰耸立、巍然屹立、山势雄伟、群山簇立、千山万岭 玩耍嬉戏、装聋作哑、装腔作势、装模装样、若无其事、舞刀弄棍 追来逐去、鸡飞狗跳、鸡犬不宁、乱作一团、自以为是、东跑西颠 爱不释手、忍俊不禁...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14 279 0 高考状元
  • 声东击西的典故和道理

    声东击西的典故和道理

    声东击西的意思是声张击东而实击西。用以迷惑敌人,造成敌人错觉,给予出其不意的攻击。本文整理了声东击西的典故,欢迎阅读。 声东击西的典故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团结西域诸国共同对抗匈奴。为了使西域诸国便于共同对抗匈奴,必须先打通南北通道。 地处大漠西缘的莎车国,煽动周边小国,归附匈奴,反对汉朝。班超决定首先平定莎车。莎车国王北向龟兹求援,龟兹王亲率五万人马,援救莎车。 班超联合于阗等国,兵力只有二万五千人,敌众我寡,难以力克,必须智取。班超遂定下声东击西之计,迷惑敌人。他派人在军中散布对班超的不满...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14 261 0 高考状元
  •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的意思是什么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的意思是什么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的意思是“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一起了解一下吧。 出处 出自《论语·学而》,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孔子介绍 孔丘(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14 190 0 高考状元
  • 稻草人的主要内容及读后感

    稻草人的主要内容及读后感

    《稻草人》是叶圣陶1922年发表的中国现代童话。接下来分享稻草人的主要内容和读后感。 稻草人的内容简介 《稻草人》通过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思,真实地描写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展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苦难。该作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之一。 童话《稻草人》以稻草人的眼目,观照惨痛的世情:可怜的农妇、可怜的渔妇、可怜的自杀者、可怜的鲫鱼等等。然而对于人世间的悲剧,稻草人什么都挽救不了、改变不了。最终,在内疚感与无力感之间纠结的稻草人“倒在田地中间”,与悲...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14 265 0 高考状元
  • 成语爱屋及乌什么意思

    成语爱屋及乌什么意思

    爱屋及乌(ài wū jí wū)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小编整理了与成语爱屋及乌相关的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爱屋及乌解释及出处 解释:意思是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出处:《尚书大传·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 爱屋及乌造句 1.他一直珍藏着学生制作的纪念品,爱屋及乌,这正是教师的爱心。 2.出于爱屋及乌的感情,她竟然把我和小狗一起搂在她的怀里。 3.他极爱他的妻子。妻子喜欢养狗,他对狗也有了感情,可谓爱屋及乌啊。...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14 170 0 高考状元
  • 磨杵成针的故事和启示

    磨杵成针的故事和启示

    磨杵成针的意思是把铁棒磨成了针。比喻做任何艰难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够克服困难,做出成绩。下面整理了磨杵成针的故事和启示。 磨杵成针的故事 传说李白小时不爱学习,很贪玩。一天,他逃学到小溪边,看见一位老婆婆手里拿着根铁杵(铁棍),在一块大石头上磨。李白问:“你磨铁作干什么?老婆婆回答:我给女儿磨一根绣花针。”李白又问:“这么粗的铁杵,什么时候才能磨成绣花针呢?”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李白听后很有感触,回家刻苦用功,终于成为唐代大诗人。磨杵成针比喻只要有恒心,再难的事也能做成。 启...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14 233 0 高考状元
  • 一尊二祖三清四御五老都是谁

    一尊二祖三清四御五老都是谁

    中国古代传说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便是关于各路神仙的,其中我国本土的道教和外来的佛教说法有所不同,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一尊二祖三清四御五老到底说的都是哪些神仙。 一尊 说法一:盘古 盘古是上古传说中开天辟地的大神,华夏的山川河流都是他的肉体所化成。 说法二:西王母 西王母则是道教中女仙的首领,在汉族羌族神话中,王母有时也被认为是创世神。 二祖 说法一:女娲与伏羲 女娲和伏羲在上古传说中是两大创世神,创造了人类,教会人类打鱼打猎。 说法二:老子(李耳)和庄子(庄周 ) 老子和庄子则是在道教中有着崇...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14 309 0 高考状元
  • 闪闪发光同类型词语

    闪闪发光同类型词语

    闪闪发光是AABC类词语,下面小编给大家总结了相同类型的词语。 闪闪发光类型词语 彬彬有礼  比比皆是  步步为营  勃勃生机  蠢蠢欲动  绰绰有余  陈陈相因 察察为明  草草了事  楚楚可怜  层层落实  重重困难  多多益善  咄咄逼人 喋喋不休  多多关照  泛泛而谈  愤愤不平  富富有余  耿耿于怀  格格不入...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14 171 0 高考状元
  • 杨志性格特点及主要事迹

    杨志性格特点及主要事迹

    杨志是《水浒传》的人物,为三代杨家之后,武侯杨令公之孙,在梁山里排名第十七,脸上有一块青色胎记,故绰号叫青面兽。本文整理了杨志的性格及事迹,欢迎阅读。 杨志性格特点 1、杨志相当精明,相当警惕。他明白天下形势,但他的精明,跟吴用相比,就略输一筹。 2、杨志更致命的弱点,则是不善带兵,不善处理关系。事前他没有把道理讲明白,不把纪律规定好,当然无法使大家齐心,战胜困难。单靠打骂,最后黔驴技穷,指挥陷于僵局,他们行到黄泥岗时,杨志已彻底陷入孤立。 3、他在押送队伍中没有威信,不注意协调自己与老都管虞侯的关系,...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14 609 0 高考状元
  • 成语参差不齐的意思

    成语参差不齐的意思

    参差不齐(cēn cī bù qí)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小编找来了成语参差不齐的解释、出处等相关信息,赶快来看看吧。 参差不齐解释及出处 解释:长短、高低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 出处:《诗经·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汉·扬雄《法言·序目》:“国君将相,卿士名臣,参差不齐,一概诸圣。” 参差不齐造句 1.她打算趁暑假时,好好整一整满嘴参差不齐的牙齿。 2.他已把树篱中所有参差不齐的部分修剪掉了。 3.市场需求仍然很大,但是人才众多,等次参差不齐。 4.这些看来参差不齐...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14 160 0 高考状元
  • 程门立雪说的是谁

    程门立雪说的是谁

    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是北宋理学家杨时,程是指北宋“凤凰二程”中的程颐。这是一个关于尊师的故事下面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 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出自《宋史·杨时传》。 《宋史·杨时传》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有一次,杨时和游酢来拜见程颐,但是当他在窗户外边看见他的老师在屋子里边坐着睡着了的时候,不忍心打扰他的老师,就站在门外边,静静地等着他的老师醒过来,天上下起了大雪,而且越下越大,杨时没有走,而是...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14 180 0 高考状元
  • 一饭之恩的故事和典故

    一饭之恩的故事和典故

    一饭之恩的意思是汉朝韩信年少时贫困,遇漂母赠饭疗饥。后封为楚王,以千金酬谢漂母的恩惠。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一饭之恩的故事 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候,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作工的,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劳刻苦仅能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14 218 0 高考状元
  •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下句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下句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这句话最早出自莎士比亚的戏剧《暴风雨》里,下一句是爱所有人,信任少数人,不负任何人。 《暴风雨》原句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爱所有人,信任少数人,不负任何人。我荒废了时间,时间便把我荒废了。在灰暗的日子中,不要让冷酷的命运窃喜;命运既然来凌辱我们,就应该用处之泰然的态度予以报复。明智的人决不坐下来为失败而哀号,他们一定乐观地寻找办法来加以挽救。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启示 无论过去发生了什么,无论是好还是坏,都是为现在乃至为以后做铺垫,“往事不可追”,过去了的就过去了,过去的意义就在为现在...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14 190 0 高考状元
  • 詹何钓鱼主要内容概括

    詹何钓鱼主要内容概括

    《詹何钓鱼》出自《列子·汤问》。告诉我们做事时,有时能以柔克刚,以弱制强做任何事都要讲究方法。好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詹何钓鱼》主要内容 “詹何钓鱼”出自《列子·汤问》。楚国时,有一位叫詹何的人钓鱼的方式与众不同,他用单股的蚕丝做钓鱼的丝绳,用芒刺做钩,用细竹做钓竿,用剖开的米粒做为钓饵,在有百仞深的深渊中、湍急的河流里钓到的鱼能车装满,钓丝还不断,钓钩没有被扯直,钓竿没有被拉弯。 原来是因为他钓鱼时,可以做到用心专一,不思虑杂事,只想鱼,丢线沉钩,手上用力均匀,外物没有能扰乱他的心神)。鱼见了...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14 511 0 高考状元
  • 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

    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

    狐假虎威(hú jiǎ hǔ wēi )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小编为初中的小伙伴们找来了成语狐假虎威的出处,赶快来了解一下吧。 狐假虎威解释及出处 解释:假:借助。威:威吓。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吓唬其它野兽。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出处:《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典故 荆宣王问群臣说:“我听说北方地区的诸侯都惧怕昭奚恤,果真是这样吗?”,群臣没有能回答上来的。江一回答说:“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14 141 0 高考状元
  • 布谷飞飞劝早耕描绘的是什么图

    布谷飞飞劝早耕描绘的是什么图

    布谷飞飞劝早耕描绘的是春耕图,出自《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 《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原诗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 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 《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翻译 布谷飞来飞去的劝说人们早些耕种, 白鹭趁着天晴在天上扑打着翅膀。 在层层石树之间的路上行走, 听得山里田园放水的声音。 赏析 本诗描写春耕时节的乡村景象,作品以山行为线索,选取几个典型的春耕情景:飞翔的布谷鸟殷勤劝耕,农夫趁天晴挥锄劳作,农民放水灌田,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山乡春耕图。“千层石树”的山中之景与...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14 832 0 高考状元
  • 成语举世闻名的举是什么意思

    成语举世闻名的举是什么意思

    举世闻名形容非常著名,而且很有名誉。其中举是全部的意思。小编整理了成语举世闻名的相关知识点,快随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举世闻名解释及出处 解释:举:全部。闻:传遍。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而且很有名誉。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卷七·杂艺》:"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举世但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 造句 1.陈景润是举世闻名的数学家,鲁迅是举世闻名的文学家。 2.美国有许多举世闻名的总统。其它国家的人民知道华盛顿、林肯,以及肯尼迪。 3.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欢迎天下友人。 4.这...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14 200 0 高考状元
  • 成语臭名远扬的意思是什么

    成语臭名远扬的意思是什么

    臭名远扬(chòu míng yuǎn yáng)指坏名声传得很远。小编整理了与成语臭名远扬有关的知识点,看来了解一下吧。 臭名远扬解释及出处 解释:名:名声;扬:传播。坏名声传得很远。 出处:《宋书 刘义真传》:“案车骑将军义真,凶恶之性,爰自稚弱,咸阳之酷,臭声远播。” 成语造句 1.这个旅游景点的一些小商贩以宰客而臭名远扬。 2.他贪赃枉法,臭名远扬。 3.卖国求荣的人必然臭名远扬。 4.他在南宋时曾任宰相,做尽卖国勾当,当时就臭名远扬,如今人们仍然唾骂他。 5.这些民族败类,干了那么多...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14 167 0 高考状元
  • 更上一层楼的更是什么意思呢

    更上一层楼的更是什么意思呢

    更上一层楼的更指再、又的意思。小编已经为初中的小伙伴们找来了更上一层楼的相关知识点,快来学习一下吧。 更上一层楼解释及出处 解释:原意是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登得更高。后比喻使已取得的成绩再提高一步。 出处: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典故 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他性格豪放,擅长做诗,经常与王昌龄、高适等在一块切磋诗技。王之涣被免职后,游遍黄河南北,他到薄州登鹳鹤楼,作诗一首:“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更上一层楼造句 1.我知道我在这样的一支球队中...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14 209 0 高考状元
  • 成语满目琳琅的意思是什么

    成语满目琳琅的意思是什么

    满目琳琅(mǎn mù lín láng)形容美好、完美的事物很多。小编整理了满目琳琅这个成语的相关知识点,赶快随小编一起看下去吧。 满目琳琅解释及出处 琳琅:精美的玉石。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完美的事物很多。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满目琳琅造句 1.韩流新饰界工艺礼品区商品满目琳琅、品种繁多。 2.诗词碑、百将墨迹碑林、百家书法碑林等,华章墨宝,满目琳琅。 3.金饰、手表,摩托、冰箱,音响、电视,汽车,真是满目琳琅。 4.这些牌坊上的匾额或...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14 698 0 高考状元

最近发表

小学趣味数学题及答案_教案「免费下载」_小故事-阿尔法趣味数学网

http://seowhen.com/

|

Powered By Z-BlogPHP 阿尔法趣味数学网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www.allfloo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