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wuyouke 第81页
-
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大革命,又称国民革命或者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指1924至1927年由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共同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战争和政治运动。 国民革命的失败原因 1、由于当时帝国主义势力和中国的封建军阀、买办、豪绅阶级相勾结,使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 2、由于当时革命阵营内的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在帝国主义和地主买办阶级支持下背叛了革命,使革命力量顿时遭到极大的损失,敌强我弱的局面更加严重。 3、由于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对中国革命的规律懂得不多,特别是北伐后期...
-
汉朝皇帝的排名顺序及年龄在位时间
汉朝(前202—公元220年),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强盛的大一统帝国。前202年高祖刘邦建国,定都长安。 汉朝皇帝的排名顺序 1、西汉第一位皇帝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公元前195年)。 2、西汉第二位皇帝汉惠帝刘盈(公元前194年—公元前188年)。 3、西汉第三个皇帝西汉前少帝刘恭(公元前188年9月—公元前184年8月)。 4、西汉第四位皇帝西汉后少帝刘弘(公元前184年6月—公元前180年11月)。 5、西汉第五个皇帝汉文帝刘恒(公元前180年11月—公元前157年6月)。 6、...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过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3、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
-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背景
新航路的开辟是指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十四世纪至十五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2、在新航路开辟以前,欧洲与亚洲的贸易一直是转口贸易,在商品从亚洲传到欧洲的过程中,经过意大利 阿拉伯 等商人的 转手,价格要上涨8至10倍左右,巨大的利润使成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直接原因。 3、十五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了地中海东部的广大地区,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
-
武昌起义和南昌起义的区别和意义
武昌起义和南昌起义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这篇文章小编给大家分享武昌起义和南昌起义的区别和历史意义。 武昌起义和南昌起义的区别 时间的区别 武昌起义的时间是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发动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南昌起义的时间是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领导人的区别 武昌起义的领导人有蒋翊武、孙武、刘公等。 南昌起义的领导人有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 武昌起...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战争起因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成为第一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德、俄、法、英等国相继投入战争。交战的一方为同盟国的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以及支持他们的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另一方为协约国的...
-
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法国大革命,又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1789年7月14日在法国爆发的革命,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波旁王朝及其统治下的君主制在三年内土崩瓦解。接下来分享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它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专制统治,传播了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震撼了整个欧洲的君主专制制度并给以沉重打击,《人权宣言》与《拿破仑法典》为其他欧洲国家的宪...
-
初中历史答题万能公式归纳总结
初中历史答题要掌握方法和技巧,下面整理了一些初中历史答题万能公式,希望能帮助大家提高历史成绩。 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一)国内: 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 ②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 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 (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判断成败及原因答题公式 ⑴判断成败依据:→直接目标→主要任务→根本任务 ⑵成败原因=(主观+客观)(经济+政治+军事+策略+……) ⑶成败...
-
八年级上册历史必考知识点
历史是中考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下面是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知识点总结,希望能给大家历史的学习带来帮助。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时间:1900年。 (二)目的:为镇压中国的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权益。 (三)经过: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在西摩尔率领下发动侵华战争。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列强第二次洗劫、焚烧北京)。 (四)结果:1901年,清政府被与列强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五)《辛丑条约》 该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彻底沦为...
-
初三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为了方便大家系统的复习初三上册历史,现将初三上册历史知识点汇总分享出来,希望对大家复习初三历史有帮助。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1.罗马城邦 (1)建国: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 (2)统治: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元老院手中,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设立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3)扩张: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征服了整个意大利半岛;随后战胜了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公元前2世纪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
-
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和时间
黄花岗起义是1911年4月革命党人在广州举行的起义,又称广州起义、广州三·二九之役。接下来分享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和时间。 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黄花岗起义的意义不仅仅是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削减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嚣张气焰,让他们见识到了中国人的铮铮铁骨,经过这次黄花岗起义,中国人民的意识觉醒了,人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黄花岗起义是革命的先进分子和清政府之间的战役,旨在推翻清政府腐败的统治。黄花岗起义加快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掀起了全国革命运动的高潮。 黄花岗起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轰轰烈...
-
初一下册历史必考重点归纳
在历史学科中,有很多知识都比较容易产生混淆,下面是初一下册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开元盛世 1.背景:唐玄宗多才多艺,治理国家也很有能力。即位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 2.措施 (1)重用贤能,出现贤相姚崇和宋璟。 (2)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3)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4)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3.表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科举制 1.创立(隋朝):隋文帝开始用考试...
-
初三历史知识点梳理总结
为了方便大家系统的复习初三历史,现将初三历史重要知识点汇总分享出来,希望对大家复习初三历史有帮助。 人类文明的摇篮 1.四大文明古国 古埃及(前约3500年)——尼罗河流域——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权力与尊严的象征 古巴比伦(前约3500年)——两河流域(“新月沃地”)——汉谟拉比法典、空中花园 古印度(前约2500年)——印度河、恒河——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古中国(前约2070年)——黄河、长江流域——分封制 3.古文明与大河的关系(大河文明的自然条件)气候湿润,地势平坦,...
-
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口号
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接下来分享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口号。 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出卖国家利权;对内掠夺土地和工矿业,增加赋税,人民负担沉重;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灾难;国内阶级矛盾加剧。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在巴黎和会中,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下,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的签字仪式。 五四运动的口号 五四运动,是19...
-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为了方便同学们更好的复习七年级上册重要的历史知识点,接下来将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考知识点分享出来,供参考!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是生活在北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距今约70万—20万年。 3.北京人的变化说明劳动在从猿向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4.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5.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6000多年,是黄河流域的代表。半坡居民是最早种植粟...
-
新文化运动时间和代表人物
新文化的运动起止时间是1915年-1923年,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的传统礼教,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新文化运动时间 新文化运动的起止时间是1915年-1923年。前期是从1915到1919年, 后期是从1919年开始 ,大概于20年代结束,通常没有明确的结束时间。结束的原因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思想潮流,新文化运动宣传的资本主义思想已经落伍。 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
-
五四运动的意义和口号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爱国运动。口号有“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 五四运动的意义 1、促成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走理论联系实际、与工农结合的革命道路,标明中国青年运动和知识分子发展的正确方向。 2、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理论、阶级力量和干部准备,推动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致使中国阶级力量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推动工人阶级代替资产阶级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4、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十月革命的经验引进中国,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和科学...
-
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图片版
要想学好历史就要记牢历史的各项知识点,但是历史的知识点又很杂,所以同学们记起来很吃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历史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 历史知识点总结 历史学习方法 用心去理解认真学习课本 课前,采取积极的学习态度,有计划地学习每门课程,要注意做到课前认真预习,对老师要讲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对于疑难问题做出记号,等到老师讲解时集中精神听。 学历史其实是不用死记硬背的,只要带着心去看课本,认真多看几次课本,记清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理清历史线索就...
-
初中阶段的学生怎样学好历史
学习历史并不是靠死记硬背,学习要讲究规律、方法。下面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供参考! 好好读教材 同学们课下要好好读教材,除此之外,教辅上面的小故事,以及课外延伸也不容忽视。 初三学生处于高中前的阶段,一定要具备较好的答题素养,特别是规范化答题,非常重要。同学们平时在做题的时候,要养成好习惯,字迹工整,答案要有序号,分清楚一二三四,让阅卷人一目了然。 学主体内容认真 1、在学内容时,一定要认真,这有利于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对中考有帮助)一定要听老师讲的重点,只要老师讲很多次,听得你都够了的,基本上考试一定能...
-
初中历史怎么学好方法
初中历史虽然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比例不是特别高,但是历史分数的高低也是关系到整体分数的。想要学好历史并不难,下面是历史学习方法,供参考! 多阅读 同学们想要学好历史,一定要多阅读,具体措施就是多做题,买一些卷子和教辅,把它上面出现的历史事件的解释和相关人物介绍都熟记于心,这样哪怕再复杂的历史题也无法难倒你。 就比如19世纪40年代美国发生的大事,既有经济方面的大事,罗斯福新政实施后的成果。又有战争方面,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而这些历史事件之间最容易让学生混淆,很多学生平时掌握的知识点不准确,一看到...
-
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的条约及影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的条约有《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是1842年8月29日。《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开始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经济上,中国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由于战后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而逐渐解体,中国...
-
唐吉诃德人物形象分析
堂吉诃德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他身上既有滑稽可笑的特点,又有严肃认真的思考; 是一个可笑又可悲、可乐又可敬的具有双重性格组合的人物形象。 一、堂吉诃德是一个脱离现实、耽于幻想、行动盲目的这样一个人。他因读骑士小说入了迷而想入非非,丧失了基本的理性。他把骑士小说的描写当成现实生活,无视已经发生了变化的时代。 二、堂吉诃德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他痛恨专制残暴,同情被压迫的劳苦大众,向往自由,把保护人的正当权利与尊严,锄强扶弱,清除人世间的不平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或许这就是他那理想化的骑士道,但他对此是如...
-
五四运动的口号及内容是什么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口号有“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 五四运动的口号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五四运动的内容 五四运动主要内容:”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合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
-
辛亥革命的性质和指导思想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接下来分享辛亥革命的性质和指导思想。 辛亥革命的性质 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以推翻满清君主专制统治,成立民主国家为目标的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
-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一次农民起义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起义带有旧式农民战争的烙印。农民阶级的分散性、守旧性,以及眼光短浅等毛病,在太平军中都有突出表现。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1、根本原因 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2、主观原因 虽然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但在当时,是空想,根本不可能实现;太平天国运动轰轰烈烈,但中国依然是封建社会。 3、战略上失误 金田起义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徘徊在紫荆山周围,缺乏进取;起义之后,没有尽一切可能争取知识分子,不能把...
-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百余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全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胜利和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抗日战争中人民武装力量得到空前的发展壮大,从而奠定了新民主义革命最后胜利的基础。 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的主战场,牵制和消耗了日本总兵力的范,打乱了其侵略计划,支援了同盟国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作战。 抗日战争促进...
-
辛亥革命的意义和时间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接下来给大家分享辛亥革命的意义和时间。 辛亥革命的意义 1.思想文化上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文化上的解放。辛亥革命激发了全国人民爱国之情与民族觉醒,思想封闭的大门也就此打来。 2.生活习俗上辛亥革命促进了社会习俗的除旧布新。政治体制的革故鼎新带来了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面貌为之一新。 3.政治上辛亥革命的爆发使得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
-
2020初中历史复习提纲
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复习初中历史,这篇文章小编给大家分享了初中历史必复习必背提纲框架,供参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巴黎和会 1.时间:1919年1月到6月 2.目的:缔结和约,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3.操纵会议的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 4.结果:签订《凡尔赛和约》(对德条约) ⑴时间:1919年6月 ⑵内容: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了规定。 5.意义:《凡尔赛和约》与对奥、匈、土、保和约一起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
-
辛亥革命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接下来分享辛亥革命背景和意义。 辛亥革命的背景 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加剧,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对外妥协投降,对内横征暴敛,促使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反动卖国的本质日益暴露,促进了人民觉醒。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了历史舞台。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20世纪初,资...
-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梳理
为了方便同学们系统的复习,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部分初中历史必背的知识点,一起看一下具体内容。 春秋战国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