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wuyouke 第84页
-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戊戌维新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是指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
-
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和标志是什么
英国是人类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不仅对本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而且对其它资本主义国家以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英国工业革命的标志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以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为始,以瓦特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为枢纽,以19世纪30、40年代机器制造业机械化的实现为基本完成的标志。 这词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英国工业革命的...
-
如何学好初中历史的方法
历史是我们初中学习生活中的重要科目,有些同学学习历史科目比较吃力,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分享学习初中历史的方法,供参考。 一定要背诵 我们都知道文科都是需要背诵的,历史也不例外,所以我们一定要熟记重要的历史知识点,并且精准的背诵下来。对历史事件要能运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可以利用一些记忆方法帮助背诵,例如:联想记忆法:把时间点和自身熟悉的事情联系起来记忆,这样的记忆既快速又长久;理解记忆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学会梳理总结 初中生要想学好历史一定要学会梳理历史知识点的结构。即抓住每个专题的历史知识提纲挈领的进...
-
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国
四大文明古国,是中国内地关于世界四大古代文明的统称。分别是古巴比伦(位于西亚,今地域属伊拉克)、古埃及(位于西亚及北非交界处,今地域属埃及)、古印度(位于南亚,地域范围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和中国。 古巴比伦 古巴比伦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这里的人们建立了国家,到公元前18世纪,这里出现了古巴比伦王国。虽然巴比伦现已消失,但其影响(尤其宗教方面)却很多流存至今。 古印度 古代印度,又译身毒、天竺。公元前2500-前1500年,位于南亚次大陆地区...
-
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及影响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是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 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 1895年2月17日,日本联合舰队各舰船列队开入威海卫军港之内,将在威海卫保卫战中残存的“镇远”等舰当作其获胜战利品收缴的那一刻,不仅标志着清政府花费数十年耗费巨资所创办的北洋水师全军覆灭,也标志着清政府轰轰烈烈搞了三十多年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 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
-
日本投降是哪一年哪一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经过艰苦卓绝的8年抗战,终于取得胜利。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裕仁广播《停战诏书》,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所规定的各项条件,无条件投降。 日本投降 日本投降是指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日本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结束战争1945年8月21日今井武夫飞抵芷江洽降。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标志着二战结束的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军大本营在...
-
初中历史必背重点知识点总结
历史是初中考试中的重点科目之一,为了方便大家复习,下面整理了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商鞅变法 1.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2.目的: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获胜。 3.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4.内容: (1)政治: ①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②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③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④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2)经济: ①废除井田制,...
-
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及影响
新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接下来分析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及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 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是“德先生和赛先生”。“德先生”指的是民主,“赛先生”指的是科学。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
-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梳理总结
这篇文章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初一下册历史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同学们复习历史知识点有帮助。 四大发明 造纸术: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纸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 指南针,古代叫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北磁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 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改变了人类的战争史。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
-
武昌起义第一枪是谁打的
从组织领导角度来说,是熊秉坤打响的武昌起义第一枪,熊秉坤(1885—1969),字载乾,原名祥元,又名忠炳。湖北江夏人,早年经商。后投鄂军第八镇第八营当兵,加入“共进会”,任该营总代表,秘密发展会员200余人。 武昌起义是谁打响了第一枪 当时新军工程第八营中革命党人最多,有一名正目,也就是相当于班长的叫熊秉坤,同时也是该营共进会的代表,得知起义计划泄露,他和营内其他革命军士相约,当晚七时发难。熊秉坤后来人称“熊一枪”,因为一直以来权威的说法是,他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不过在他自己写的《前清工兵八营革命实录...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作用
英国君主立宪制,是1688年政变后在英国建立起来的国家政体,也称议会君主制,属资产阶级民主制政体类型。接下来分享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作用。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君主名义上是世袭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就法律地位而言,君主可以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和各属地的总督,拥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公布法律,统帅军队、宣战和媾和等权力。实际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议会君主制政体的权力重心在议会。议会拥有立法...
-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科技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的作用更为重要,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2、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首先,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重越来越重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其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随着科学实验手段的不断进步,科研探索的领域也在不断开阔。 最后,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联系加强,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情况下,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方面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入化,另一方面学科之间的联...
-
家国一体和家国同构的区别
家国一体指的是一个人既是家族的族长,又是国家的掌权者,同时家族势力在国家的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既是国,国就是家。这主要指皇室而言。家国同构指的是家庭,家族,甚至国家在组织结构上的共同性。 家国在中国历史没有出现过分离。首先,宗法制始终影响古代社会,宗法观念根深蒂固。其次,历代更迭也是以一个王朝代替另一个王朝的形式进行,我国始终在封建社会,并没有进行社会性质的变革。 古代皇室宗族继承人的选择往往影响巨大。比如说选拨出一个好的继承人,万姓场福,反之者不然。说明皇室家庭变动影响社会发展。我国古代有些皇帝没...
-
世界近代史开端的标志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世界近代史是指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和发展的历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向帝国过渡的历史。 在政治上,英国革命宣布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和国家原则,推翻了流行于欧洲2000多年的“神圣王权”,建立起了一套以共和政体、议会政治和两党政治为特征的新的政治制度,这些制度为后来许多资产阶级国家所效法,而英国革命所表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也在后来历次资产阶级革命中得到了证实。 在经济方面,英国革命的胜利,不仅使本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使英国最早...
-
我国经济重心南移过程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南方得到重点开发。东晋和南朝时期,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南朝末年开始赶上北方。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相差无几。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大发展。南宋至元朝时期,南方经济突出发展,完全超过了北方。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经济重心难移的基本规律和启示 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区域是从北向南、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从内地向东南沿海逐渐转移的。 ②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往往是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战乱时期表现的最为突出(如魏晋南北朝时期、安史之乱后、五...
-
西周分封制的特点是什么
分封对象多元化,同姓亲族是主体。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分布区域主要在黄河中下游,同姓亲族分布在战略要地和富庶地区。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特点 ①分封的对象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同姓王室贵族异姓功臣贵族、先代帝王后裔和边远氏族部落首领等。 ②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③分布区域主要在黄河中下游,同姓亲族分布在战略要地和富庶地区。 ④层层封授。诸侯可以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又可以对士实行再分封。 分封制的作用 ①通过分封制...
-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三种形式
中国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形成,到战国时期,正式确立,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包含有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国家土地所有制、地主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 国家土地所有制 即国有土地。“在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历代封建政府和皇帝都直接掌握着一部分土地”,各朝各代的皇庄、王田、军屯、民屯等都是国有土地,尤其以北魏、曹魏、隋唐为最盛。国家占有大量的土地,一方面为统治阶级的奢侈生活提供了物质保障,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为巩固国家政权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在封建社会,土地是最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国家掌握了大量的土地,也就掌握了...
-
封建土地私有制是什么意思
土地私有制,指的是土地归个人占有和支配的土地分配模式。它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原始公社制度的瓦解和私有制制度的产生而逐步形成的。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形式是奴隶主土地所有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又先后形成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 土地私有制,指的是土地归个人占有和支配的土地分配模式。它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原始公社制度的瓦解和私有制制度的产生而逐步形成的。 春秋年间,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大量的旷土隙田逐渐得到垦辟。一些奴隶主尽量驱使奴隶从事荒田的开垦,使耕地面积急剧增加,私田大量出现。“公...
-
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六国
秦王嬴政懂得重用人才,如对李斯、尉缭、蒙恬、王翦等人的重用,后来这些军政精英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均做出了很大贡献。在经济方面,重农抑商、农业发展、秦国的国力逐渐发展壮大,最终经济富足。在军事方面,实行军功授爵,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和积极性。不论任何出身和阶级的士兵,只要有军功就可以得到爵禄封邑。 自秦孝公起励精图治,任用商鞅变法革新,废除旧奴隶主贵族特权和世卿世禄制度,逐渐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政权。对内实行“奖军功、教耕战”,对外则连横而战诸侯国。 除了外部的扩张和体制改革对资源调配效率的提升,秦国在原有...
-
土地兼并出现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封建社会中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造成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封建中央政权的软弱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王朝末期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的直接原因。土地兼并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大量自耕农丧失土地,经济状况恶化,从而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土地兼并的影响:土地兼并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大量自耕农丧失土地经济状况恶化,从而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由于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又会导致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地主阶级的势力的膨胀又会对封建中央集权构成威胁,影响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土地兼并是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农...
-
分封制遭到破坏的表现
(1)经济上,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私田大量出现;春秋时期赋税制度改革促使公田转化为私田,到战国时期基本完成,它的经济基础丧失。(2)军事上,诸侯争霸战争大国兼并小国,促使分封制的崩溃。(3)政治上,战国变法局部废除,秦始皇在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而结束。 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商代已开始分封诸侯,称号有侯和伯。 西周灭商后,便大规模地以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王室子弟和功臣,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有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周室安全的责任。 春秋战国时,适应中央集权的郡县...
-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和特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织机”,这被认为是开启技术革命新连锁反应的标志,打开工业革命大门的钥匙。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发明机器的大都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2)首先发生在英国,以英国为中心缓慢向周边地区扩展。 (3)英国首先完成工业革命,法美其次,德意日俄尚未完成。 (4)工业革命开始于轻工业部门,纺织,机器制造,冶金,采煤,交通运输等部门成为资本主义工业的五大支柱。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76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