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wuyouke 第89页
-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启示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在五四运动中提出了“改造抢到世界,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和“另起炉灶,组织新政府”这样的口号。这表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上了。 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到运动中。五四运动是由学生先发起,由工人扩大的坚决的反帝运动,是无产阶...
-
戊戌变法影响及指导思想
戊戌变法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影响 1、推动了清政府的自我改革。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太后带着光绪逃到西安,这给慈禧以惨痛教训。签订《辛丑条约》后,慈禧太后下令实行新政,其内容有编练新军;废科举,建学堂;奖励民办工厂;改革法制;派五大臣出洋考察,预备立宪;成立咨政院、咨议局等。其中有些改策已经超出了当年维新变法的内容。 2、激起了民众对满清政府的愤恨,推动知识分子由维新...
-
新文化运动德先生赛先生指的是什么
德先生和赛先生是对民主和科学的一个形象的称呼,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期间的两面旗帜。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 德先生赛先生是什么意思 “德先生和赛先生”是对民主和科学的一个形象的称呼,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期间的两面旗帜。其中:“德先生”:即“Democracy”,德莫克拉西(音译)——意为:“民主”,所谓“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赛先生”:即“Science”,赛因斯(音译)——意为:“科学”,所谓“科学”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德先生和赛先生”这一名词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一大重要口号。...
-
中国封建社会前后延续多久
中国封建社会是指从中国古代战国时代中期开始,到清朝后期(鸦片战争前)结束的历史时期,其起止年限为公元前475年至公元1840年,延续了两千多年。 狭义上的封建社会指分封制的社会结构,这种提法最早是指西欧中世纪的国家结构,中国夏商周先秦时期也存在类似的制度。 广义上的封建社会则是由马克思定义的,指的是以地主阶级剥削农民为经济基础的社会形态,中世纪的欧洲和公元前475年至公元1840年的中国就是这种社会形态。 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权力游离于土地关系之外,地主个人一般不享有封建领主的政治特权,政治权力由国家行政机...
-
南京条约签订时间及性质
《南京条约》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与作为附约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产生重大历史影响。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是1842年8月29日。 《南京条约》签订时间 1、时间:该约于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签订。 2、地点:由清朝政府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代表璞鼎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 《南京条约》的性质 《南京条约》,清廷原称“万年和约” ,后世又称“江宁条约”、“南京条约”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破...
-
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排名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接下来分享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排名。 (1)周朝——791年(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 周朝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周王朝一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1年。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和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公元前771年镐京陷落,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成周(今河南洛阳),此后周...
-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和特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织机”,这被认为是开启技术革命新连锁反应的标志,打开工业革命大门的钥匙。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织机”,这被认为是开启技术革命新连锁反应的标志,打开工业革命大门的钥匙。 英国兰开夏郡的纺织工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在1764年,他巧妙地将飞梭和纺织机结合起来,制造了以他妻子名字命名的机器——珍妮纺织机。珍妮纺织机的金属框架上有八根主轴,旋转器能够延伸至螺纹。通过旋转器带动主轴旋转,然后旋转螺纹,...
-
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的区别
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即在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普及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之后。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因为那时生产力极其低下,生产规模十分狭小,商品经济还没有产生。 含义上的区别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为基础,完全或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满足自身消费为主的小规模农业经济。其中,有的以自有土地经营,有的以租入土地经营,亦有两者兼之。 2、自然经济是传统社会封建经济形态下主要的经济形式,它与商品经济既相互结合又相互排斥,不能说自然经济就是没有商品交换的。它指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
-
井田制和分封制的关系
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其经济制度,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分封制和井田制是西周时期完善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分封制起到维系、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保证奴隶制国家对奴隶和平民进行统治的作用,是西周奴隶制国家强盛的政治保证。井田制规定了奴隶制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决定奴隶制经济形态存在、发展和西周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 分封制和井田制相互影响,二者的存在成为西周奴隶制国家兴盛的支柱。西周末年以后,王室衰微和大国...
-
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和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从此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 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从此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
-
曲辕犁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
曲辕犁最早出现于唐代后期的江东地区,它的出现是古代中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犁普遍使用前,耒耜是主要耕作工具。使用畜力牵引的耕犁从春秋战国才开始逐渐在一些地方普及使用。 曲辕犁,是唐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耕犁。其辕曲,因以名,区别于直辕犁。汉代耕犁已基本定形,但汉代的犁是长直辕犁,耕地时回头转弯不够灵活,起土费力,效率不很高;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提到长曲辕犁和“蔚犁”,但因记载不详,只能推测为短辕犁;唐代初期进一步出现了长曲辕犁。转动灵活的“蔚犁”的问世和长曲辕犁的出现为江东犁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其优点是...
-
古希腊人文精神的特点及成因
特点:以人为本。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国土资源相对狭小贫瘠的希腊之所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历史腾飞,固然与古希腊民族善于汲取邻近地区和民族先进文明成果的优良传统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他们在本民族文明创建过程中培植与聚构的超越创新的主体自觉意识。 古希腊人文精神核心思想 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 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 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 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
-
洋务运动影响及失败标志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的影响 (1)洋务运动的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2)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3)传统的“重本抑末”“重义轻利”等...
-
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这一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是因为义和团运动的领导阶级是农民阶级,基本群众是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义和团运动的本质其实是一场农民自发的起义活动,在义和团运动中其实并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人物,这样的情况下这场运动也就没有了理论指导。所以只能是盲目的,虽然说目的随着社会矛盾的转变而发生了变化,可是...
-
辛亥革命背景和历史功绩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辛亥革命的背景 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加剧,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对外妥协投降,对内横征暴敛,促使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反动卖国的本质日益暴露,促进了人民觉醒。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了历史舞台。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传播,震撼着中国思想界,...
-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比较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都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在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都属于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但是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简单协作时期),资产阶级力量较弱;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手工工场时期),资产阶级力量较强。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 相同点: 1、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是欧洲早期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思想运动。 2、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注重了人的价值,并对人文主义精神进行宣传。 3、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因此它们都具有解放思想的作用。 4、文艺复兴和...
-
科举制的发展历程和影响
科举制度,又称科举、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下面整理了科举制的发展历程和影响,供大家参考。 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1、科举制的创立:隋朝 (1)背景: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不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为改变此弊端,隋朝创立了一种新的选官制度。 (2)创立: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 完善措施: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
-
古代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特点
1、官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原料由官府提供,不计成本,不进入市场,缺乏竞争;2、私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有农民家庭手工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两种形式,在官营手工业的压迫下曲折发展;3、家庭手工业:以家庭为单位的自主经营,规模小,没有太多的资金。 1、官营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原料由官府提供,不计成本,不进入市场,缺乏竞争;官营手工业采取强制工匠服役的手段,引起了工匠的不满。 2、私营手工业 私营手工业有农民家庭手工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两种形式,在官营手工业的压迫下曲折发展。“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
-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1.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2.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3.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朝、南宋)或者东移(如明朝和清朝),加快了南方的开发。4.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而且对外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 从北宋到南宋时期,经济重心之所以继续南移并能够最终完成的原因是: 自然因素 宋代气候条件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同时,由于北方经济开发较早,水土流失严重,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较为严重,环境恶化,影响了农业生产...
-
小农经济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逐渐普及;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在小块土地上使用落后的手工工具进行分散经营;生产力水平低,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小农经济形成的原因 (1)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逐渐普及; (2)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3)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4)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特点...
-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经济重心南移直接促进了长江流域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商品化程度的提高,从而催生了新的生产方式首先在江浙一带萌芽并缓慢发展。也使长江流域东南部地区所生产的产品和缴纳的赋税成为国家机器赖以运转的重要物质基础,从而成为必不可少的财政经济要地。同时客观上也促使了当时统治者对这一地区控制的加强。 1、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城市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一些有海港的城市利用海上交通和河运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促进了与周...
-
影响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因素
耕作工具、耕作技术、经营方式、统治者政策、土地制度、气候等。农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产业部门,是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的部门,它是通过培育动植物产品从而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 一、耕作工具 1.原始社会的耕作工具:有石农具、木农具、骨农具等。 2.奴隶社会的耕作工具:除了保留大量的原始耕作工具外,又出现了一些青铜农具。 3.封建社会的耕作工具:铁农具。主要的铁农具有:铁锸、铁锹、铁铲、铁锄、铁鎛、铁耰、铁镰、铁耙、铁耙、鉄耱、铁犁、铁锋、铁镞等。 二、耕作方式 1.原始社会的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
概括十二铜表法的特点
特点:内容庞杂,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它规定了极为严酷的债务奴役制,维护贵族利益。《十二铜表法》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贵族再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这项法律是罗马法的开端。 十二铜表法产生背景 古代罗马国家建立在欧洲地中海中央的亚平宁半岛上,并且不断向亚、非、欧三大洲进行扩张,频繁的对外经济贸易往来,使其形成了高度发达的奴隶制商品经济。平民与贵族进行了长期斗争。《十二铜表法》以及罗马法系正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其有这样的评价:罗马法是“简单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