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xiawuyouke 第90页

xiawuyouke 第90页

  •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利弊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利弊

    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是中国奴隶制瓦解的反映,大国争霸的结果更促进了奴隶制的衰亡,也为社会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和新制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利: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疆域不断扩展,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出现了民族的交融。弊: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利:①加快了统一的步伐。春秋初年的一百多个小国逐步归并成几个大国,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②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在少数民族袭扰中原和中原霸主的“攘夷”斗争中,出现了民族大迁徙、大交流,华夏族与少数民族杂居共处,打破了各族间原来的地域界限。 ③加速了新旧制度...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598 0 高考状元
  • 分封制什么时候瓦解

    分封制什么时候瓦解

    是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和争霸战争的发展,周朝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分封制”开始破坏。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葵丘会盟,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标志着分封制崩溃。 分封制瓦解的原因 1、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被废,分封制没有了存在的基础。 2、分封制导致分裂,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春秋战国时期,出于争霸战争的需要,各国多以其国土置县,分封制逐渐式微。 3、封建社会必然取...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71 0 高考状元
  • 小农经济的特点

    小农经济的特点

    在小块土地上使用落后的手工工具进行分散经营;生产力水平低,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经济地位不稳定,在私有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易于走向贫富两极分化。 小农经济亦称“个体农民经济”。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为基础,完全或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满足自身消费为主的小规模农业经济。其中,有的以自有土地经营,有的以租入土地经营,亦有两者兼之。 小农经济的积极影响 自耕农在没有天灾人祸的情况下,除盐铁外,可以自给自足,因此生活稳定,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小农经济基本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52 0 高考状元
  • 十二铜表法是公民法吗

    十二铜表法是公民法吗

    是公民法。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分别为:传唤、审判、求偿、家父权、继承及监护、所有权及占有、房屋及土地、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表之补充、后五表之补充等十二篇。十二铜表法颁布之后,就成为共和时期罗马法律的主要渊源。 产生背景 古代罗马国家建立在欧洲地中海中央的亚平宁半岛上,并且不断向亚、非、欧三大洲进行扩张,频繁的对外经济贸易往来,使其形成了高度发达的奴隶制商品经济。平民与贵族进行了长期斗争。《十二铜表法》以及罗马法系正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其有这样的评价:罗马法是“简单的商品生产即资本主...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202 0 高考状元
  • 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

    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

    城市繁荣,彻底打破“市”“坊”界限,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商品交换的品种增加,许多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开始转向市场。出现了纸币。海外贸易发达。 宋朝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和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50多个国家通商。宋代对南方大规模的开发,促成经济中心南移。 北宋的商业高度发展,相对唐朝,北宋时期出现了用以交易的纸币“交子”,在政治上北宋实行文官掌权,地方实行三权分立即行政,财政,军事分开相互监督,相互制约防止...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37 0 高考状元
  • 宋代医学繁荣的原因

    宋代医学繁荣的原因

    经济的发展使科学技术获得突出进步。北宋雕版印刷术的高度发展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为医药文化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国家重视医药事业,设立医学机构,医学独立成科。医学教育正规化、多元化、合理化。政府征集理编修医学书籍并创建校正医书局,为中医文献的保存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 两宋时期,医生地位频频提升。 医生不仅是拥有济世能力的好职业,声望显著,更是加官进爵的一种很好途径。 北宋时期京师从医人员很多,医坊药肆鳞次栉比。 宋代思想解放,学派争鸣与各家学说出现,为医学理论的提高和研究新问题准备了基本条件。 人口南移,航...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53 0 高考状元
  • 古希腊公民的概念

    古希腊公民的概念

    古希腊公民的限制很严格,必须是本城邦的男子,父母也得是本城邦的,而且得是成年男性,也就是说四种人不可能成为公民,一种是女性,第二种是奴隶,第三种是外邦人,第四种是本城邦未成年男性。 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全体公民是统治者,参与政治,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公民集体内部相对平等;法律至上。 但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和局限性是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和利益,其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是少数人的民主。 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民主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是遥不可及的,它...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54 0 高考状元
  •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方面:耕地面积扩大;双季稻得到推广;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和推广;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和推广。手工业方面: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商业和城市方面:商品流通扩大,广泛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活跃;出现专门的手工业产品和原料集散地;工商业市镇兴起。 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 1.经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政治上:结束分裂走向统一,政局的稳定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3.政策: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答交易的限制,以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之类的政策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4.交通:...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45 0 高考状元
  • 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北方大批百姓南移,人口减少,城镇衰落,经济发展缓慢。北方人口的南移,补充了南方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技术,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南方统治者从维护自身统治出发比较重视经济发展。而且南方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1、开始南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在此之前,经济重心在北方。尽管其间经济重心也有所变动,但始终是在黄河中下游一线东西移动。自此后,因蜀汉和东吴的开发,南方经济开始发展。 2、经济重心迅速南移:隋唐五代时期。 经济重心快速南移,经济发展从南北基本趋于平衡到南方开始超过北方。西晋末...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31 0 高考状元
  • 北宋重文轻武的目的

    北宋重文轻武的目的

    巩固宋朝皇帝的皇位,加强中央集权。限制武人乃至整个官僚体系的权力,在军事上分禁军、厢军,使中央朝廷保持绝对的军力优势;避免晚唐的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 宋太祖感悟自唐末以来的战乱原因是武人专权,军阀混战,所以认定只有偃武修文才是千秋万世之道。北宋通过改革,采取了以文立国的国策,实行文人统治。宋太祖把科举制度作为人才选拔的基本制度,无论寒门士子,还是农桑人家,学而优者,均可以出入庙堂。文官出任中央及各地最高行政长官,地位居于武官之上。军队是军无常帅,帅无常军。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中唐、五代以来藩...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52 0 高考状元
  • 洋务运动影响和评价

    洋务运动影响和评价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的影响 (1)洋务运动的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2)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3)传统的“重本抑末...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52 0 高考状元
  • 汉谟拉比法典的目的

    汉谟拉比法典的目的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其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法典竭力维护不平等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实质是维护统治/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汉谟拉比法典》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一前1750年在位)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原文刻在一段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 石柱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241 0 高考状元
  • 古代商品经济什么时候出现

    古代商品经济什么时候出现

    商品经济最早产生于第二次社会分工,即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并进一步扩大,在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时出现了商品经济的重要媒介,也就是商人。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商品之间的交换主要由市场调配时,这种社会化,由市场进行资源调配的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 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 1.经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政治上:结束分裂走向统一,政局的稳定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3.政策: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答交易的限制,以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之类的政策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38 0 高考状元
  • 十二铜表法的实质是什么

    十二铜表法的实质是什么

    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按旧有习惯法制定,还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利益,但它对奴隶主私有制、家长制、继承、债务和刑法、诉讼程序等方面都作了规定,限制了贵族法官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的权力。 十二铜表法实质 “十二铜表法”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各个方面,基本上是罗马人传统习惯法的汇编,表现出维护贵族和富裕平民利益的倾向。 “十二铜表法”体现出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和奴隶制国家的本质特点。 “十二铜表法”就是罗马成文法的开端。 十二铜表法历史 公元前454年,罗马元老院被迫承认公民大会制定法典的决议,...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48 0 高考状元
  • 十二铜表法历史地位

    十二铜表法历史地位

    《十二铜表法》内容广泛,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限制了贵族的特权,打破其对法律垄断,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是平民的胜利。 《十二铜表法》的实质 《十二铜表法》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各个方面,基本上是罗马人传统习惯法的汇编,表现出维护贵族和富裕平民利益的倾向。 《十二铜表法》体现出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和奴隶制国家的本质特点。 《十二铜表法》就是罗马成文法的开端。 立法目的 《十二铜表法》的立法是由下及上的。 在《十二铜...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61 0 高考状元
  •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

    元末明初,日本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伐。在战争中失败了的封建主,就组织武士、商人、浪人(即倭寇)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掠骚扰。为了防备沿海奸民与倭寇勾结,朱元璋下令“片板不得下海”,禁止老百姓私自出海。 明永乐年间,虽然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是放开的只是朝贡贸易,民间私人仍然不准出海。而后随着倭寇之患,海禁政策愈加严格,虽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但大大阻碍了中外交流发展。 海禁政策的后果: 1、对外贸易的限制政策对于殖民主义者在中国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在另一方面,却使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26 0 高考状元
  • 古希腊城邦形成的原因

    古希腊城邦形成的原因

    古希腊城邦的形成,源于原始村社的联合,同时联合后的村社不再是平等的关系,而是有了阶级的分化,当人类开始分化为各个不平等的阶层,文明便到来了。 古代希腊城邦制度 城邦或称城市国家,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由原始公社演化而来的一种公民集体。公元前8~前4世纪古代希腊历史的显著特点是各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不平衡,数百个城邦并存,出现过许多城邦联盟。一般情况下,一个城邦包括城市和乡村两部分。这里所说的城市,系指易于防守、往往筑有城墙的政治和宗教中心。很大一批城邦是由原有城邦派出的移民建立的。 城邦特点 1、长期分...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29 0 高考状元
  • 行中书省和中书省的区别

    行中书省和中书省的区别

    中书省是皇帝直属的中书官署,为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而行中书省则是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当时主要作为军事管理,掌管所辖省内的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及其他军政事务。 中书省是古代官署名。封建政权执政中枢部门,汉朝始设中书令,魏国建秘书监,有监、令,魏曹丕改称中书监、令。晋朝以后称中书省,为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宋元时中书版省设中书令和中书丞相,明清时期废置。 行中书省是元行政区划名,民间简称“行省”或“省”。元置中书省...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62 0 高考状元
  • 汉谟拉比法典特点

    汉谟拉比法典特点

    《汉谟拉比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序言和结语约占全部篇幅的五分之一,语言丰富、词藻华丽、充满神化、美化汉谟拉比的言辞,是一篇对国王的赞美诗。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汉谟拉比法典结构体系 汉谟拉比法典由序言、条文(273条)和结语三部分组成。 序言部分,汉谟拉比列举和颂扬了自己的丰功伟绩,自称是“巴比伦的太阳”,宣扬“君权神授”等思想,并阐明制定法典的目的是“发扬正义于世”“为人民造福”。 正文包括282条法律,涉及现代意义上的民事、...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71 0 高考状元
  • 汉谟拉比法典历史影响

    汉谟拉比法典历史影响

    《汉谟拉比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序言和结语约占全部篇幅的五分之一,语言丰富,词藻华丽,充满神化、美化汉谟拉比的言辞,是一篇对国王的赞美诗。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较知为完整的继承了两河流域原有的法律精华,使其发展到完善地步。 它公开确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并对各种法律关系作了比较全面的规定,特别是有关债权、契约、侵权行为、家庭以及刑法等方面的规定所...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81 0 高考状元
  • 朱熹的主要思想主张

    朱熹的主要思想主张

    朱熹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理是事物的规律,理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朱熹又称理为太极,是天地万物之理的总体,即总万理的那个理。“太极只是一个理字”。太极既包括万物之理,万物便可分别体现整个太极。这便是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 朱熹,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主张理依气而生物,并从气展开了一分为二、动静不...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73 0 高考状元
  • 丝绸之路起点是洛阳吗

    丝绸之路起点是洛阳吗

    丝绸之路的起点不是洛阳,通常说的丝绸之路是指西汉由张骞开辟的东起长安、西到罗马的大陆通道,这条大陆通道有南北两条支线,南道由敦煌出阳关西行,沿昆仑山麓过葱岭,西达大月氏(今新疆和阿富汗东北一带)、安息 (今伊朗)、条氏(今阿拉伯半岛),最后到达罗马帝国。 丝绸之路一般可分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北中南三条线路。 东段:从长安到玉门关、阳关,东段各线路的选择,多考虑翻越六盘山以及渡黄河的安全性与便捷性。(汉代开辟) 中段:从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汉代开辟) 西段: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43 0 高考状元
  • 北宋重文轻武的表现

    北宋重文轻武的表现

    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宋朝统治者对文人极其尊重,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俸禄也极丰厚。世人多称宋朝为士大夫政治。 北宋轻武政策具体表现在其军事领导体制,将握兵权、调兵权与统兵权分而为三: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三衙平列分立,全都握有兵权,却无调兵权。枢密院掌握调兵权。这样就形成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相互制约,两者都由皇帝直接管辖。保证了军权从属于皇帝。同时军队实行更戍法,让统兵的将帅定期调动,互换防区,避免将帅培植自己的势力,形成小的集团。 轻武政...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52 0 高考状元
  • 秦汉时期汉文化的特点及成因

    秦汉时期汉文化的特点及成因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大发展的时期。这一发展是对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又为此后二千多年的封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秦汉文化的基本特点 秦汉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大发展时期,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统一性。秦朝“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进一步统一思想文化。 二是多样性。在中原地区文化发展的同时,边疆民族文化也蓬勃发展,形成了多样化的风格。 三是先进性。秦汉时期有许多创造发明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例如张衡地动仪、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造纸术的发明等。 四是开放性。秦汉时...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219 0 高考状元
  •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中国古代商业是在历代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下,取得发展和繁荣的;商业受官府控制色彩较浓;城镇商业繁荣程度高;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明清时期,因为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古代中国的市场交换比中世纪的西欧发达,这也从一个侧面充分体现了古代史上中国经济的遥遥领先地位,因为商业的发展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 中国古代商业只是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不能动摇封建经济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因为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中国古代商业发...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63 0 高考状元
  •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局限性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局限性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时期颁发的一部纲领性文件,接下来分享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局限性。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 (1)宣布一切土地和财富都属于皇上帝所有。确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规定“凡田分九等”,“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好丑各一半”的分田办法。 (2)规定县以下行政制度,设立各级乡官,并规定乡官的保举,升贬、奖惩办法。凡居民25家为“两”,设“两司马”负责管理生产、分配、教育、宗教、司法以及地方武装等工作。 (3)规定余粮、余钱缴“...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275 0 高考状元
  • 元朝行省制度的作用

    元朝行省制度的作用

    1、行省的二元化特点有利于中央集权。2、中央政府对行省的有效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3、行省内部权力的相互牵制有利于中央集权。4、行省大权的归属有利于中央集权。5、行省的划分特点有利于中央集权。 二元化 元朝行省最初只是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到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后期,始基本定型,转变为常设的地方大行政区。但即使在行省完全定型并地方化之后,它仍然带有中央派出机构、或者说是中书省分支机构的性质。 “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即使上述演化完成以后,行省仍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某些原有性质…...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40 0 高考状元
  • 苏格拉底思想主张概括

    苏格拉底思想主张概括

    苏格拉底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他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 苏格拉底建立了一种知识即道德的伦理思想体系,其中心是探讨人生的目的和善德。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各种有益的或有害的目的和道德规范都是相对的,只有探求普遍的、绝对的善的概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识,才是人们最高的生活目的和至善的美德。 苏格拉底还强调灵魂不灭说。虽然之前的哲学...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56 0 高考状元
  • 尊王攘夷是谁提出的

    尊王攘夷是谁提出的

    尊王攘夷一词源自春秋时代,是齐桓公提出的。齐桓公执政以来,在管仲的辅佐下,经过了内政、经济、军事等多方面改革,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适时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服。 “尊王”,即尊崇周王的权力,维护周王朝的宗法制度。公元前655年,周惠王有另立太子的意向。 齐桓公会集诸侯国君于首止,与周天子盟,以确定太子的正统地位。次年,齐桓公因郑文公首止逃会,率联军讨伐郑国。数年后,齐桓公率多国国君与周襄王派来的大夫会盟,并确立了周襄王的王位。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鲁、宋、曹等国国...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90 0 高考状元
  • 查士丁尼法典的地位

    查士丁尼法典的地位

    公元526年2月13日,查士丁尼大帝颁布一项敕令,任命特里布尼厄斯组织一个由10名法学家组成的委员会,主席由“圣宫廷”的前司法长官约翰担任。委员会有权力用现存的所有资料,并可加以增删、修订,随后把这些敕令分别标上发布皇帝的名号,以及施行的对象与日期,再按内容分类,按时间先后排列。这部《敕法汇集》在公元529年颁布施行,也就是著名的《查士丁尼法典》。 《查士丁尼法典》的影响 《查士丁尼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备的奴隶制成文法,它系统地搜集和整理了自罗马共和时期至查士丁尼为止所有的法律和法学著作,卷帙浩繁,内容丰...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89 0 高考状元
  • 苏格拉底与孔子思想的异同

    苏格拉底与孔子思想的异同

    相同点:孔子与苏格拉底都是生活在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前四世纪的世界文化史上的代表性人物。不同点: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使用的教材是六艺。苏格拉底传授的主要是逻辑推理和辩证法,逻辑推理和辩证法都是一种理性的存在,十分重视理性。 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不同 1.维护与批判现存制度 孔子所处的春秋末期与苏格拉底所处古希腊,都处于社会的转变动荡时期。二人的政治态度则截然不同,孔子处于专制社会,尊崇西周的宗法等级制度,强调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秩序。 苏格拉底处身于民主发源地,则反对极端民主制...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200 0 高考状元
  •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东汉三国、魏晋时期以来,北方人民的南迁,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中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唐朝后期,中国经济中心开始逐渐南移;到了南宋,全国的经济中心最终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的转移。 1、开始南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在此之前,经济重心在北方。尽管其间经济重心也有所变动,但始终是在黄河中下游一线东西移动。自此后,因蜀汉和东吴的开发,南方经济开始发展。 2、经济重心迅速南移:隋唐五代时期。 经济重心快速南移,经济发展从南北基本趋于平衡到南方开始超过北方。西晋末年和十六国时期,南朝所在的南方得到进一步开发,南...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45 0 高考状元
  • 行省制度是在哪个朝代建立

    行省制度是在哪个朝代建立

    行省制度是元朝统治时期广泛设立于全国的地方大行政区,在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省”的本意为宫禁,引伸为中枢机要、行政机构的名称,因此行省起初是指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取代表中央行使权力之意。 行省制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起源于元朝,明清两朝得到发展,最终影响了现代中国的行政体制。 蒙古族在大蒙古国时期,燕京、别失八里、阿母河三断事官及归降的金朝官吏、军阀等,也称为行尚书省或行省。不过,这些都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行省。 忽必烈建元朝后,正式在朝廷设置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时称“都省”。元...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81 0 高考状元
  • 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

    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

    宋朝开国皇帝杯酒释兵权,注重社会经济发展;宋朝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不抑商的朝代,并且对南方的开发很重视,是历史上开发力度最大的时期,也是经济重心从此由北及南转变的关键时期。宋朝历代皇帝及统治者对经济发展和科技开发的重视也是宋朝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 公元960年建立宋朝时,未靠武力,而是和平禅让,将五代时后周的柴氏王朝,和平过渡为赵氏的宋朝。宋太祖接受唐朝武将节度使操纵国运的教训,以杯酒释兵权,解除武将参与朝政的机会,实行文官统治。对外也少用武力,而以钱物捐助北方游牧民族,换得珍贵的百年和平。 宋太祖采取抑武扬文...

    最新教育资讯 2020-10-26 164 0 高考状元
  • 下列毒品中不属于阿片类毒品是冰毒 阿片类毒品是什么?

    下列毒品中不属于阿片类毒品是冰毒 阿片类毒品是什么?

      2020青少年禁毒知识网上答题已经开始了,其中一共50个题目,其中有些答案很多小伙伴不知道,下面小编为大家来介绍一下答案,快来看看吧!   阿片类毒品是从罂粟中提取的生物碱及体内外的衍生物。它们能与中枢特异性受体相互作用,缓解疼痛,产生欣快感。下列毒品中不属于阿片类毒品的是:   A.吗啡   B.海洛因   C.冰毒   D.鸦片   答案:C 责任编辑:凌芹莉本文转载自:闽南网教育频道...

最近发表

小学趣味数学题及答案_教案「免费下载」_小故事-阿尔法趣味数学网

http://seowhen.com/

|

Powered By Z-BlogPHP 阿尔法趣味数学网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www.allfloo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