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 第19页
-
我国经济重心南移过程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南方得到重点开发。东晋和南朝时期,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南朝末年开始赶上北方。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相差无几。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大发展。南宋至元朝时期,南方经济突出发展,完全超过了北方。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经济重心难移的基本规律和启示 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区域是从北向南、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从内地向东南沿海逐渐转移的。 ②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往往是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战乱时期表现的最为突出(如魏晋南北朝时期、安史之乱后、五...
-
西周分封制的特点是什么
分封对象多元化,同姓亲族是主体。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分布区域主要在黄河中下游,同姓亲族分布在战略要地和富庶地区。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特点 ①分封的对象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同姓王室贵族异姓功臣贵族、先代帝王后裔和边远氏族部落首领等。 ②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③分布区域主要在黄河中下游,同姓亲族分布在战略要地和富庶地区。 ④层层封授。诸侯可以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又可以对士实行再分封。 分封制的作用 ①通过分封制...
-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三种形式
中国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形成,到战国时期,正式确立,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包含有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国家土地所有制、地主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 国家土地所有制 即国有土地。“在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历代封建政府和皇帝都直接掌握着一部分土地”,各朝各代的皇庄、王田、军屯、民屯等都是国有土地,尤其以北魏、曹魏、隋唐为最盛。国家占有大量的土地,一方面为统治阶级的奢侈生活提供了物质保障,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为巩固国家政权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在封建社会,土地是最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国家掌握了大量的土地,也就掌握了...
-
封建土地私有制是什么意思
土地私有制,指的是土地归个人占有和支配的土地分配模式。它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原始公社制度的瓦解和私有制制度的产生而逐步形成的。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形式是奴隶主土地所有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又先后形成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 土地私有制,指的是土地归个人占有和支配的土地分配模式。它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原始公社制度的瓦解和私有制制度的产生而逐步形成的。 春秋年间,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大量的旷土隙田逐渐得到垦辟。一些奴隶主尽量驱使奴隶从事荒田的开垦,使耕地面积急剧增加,私田大量出现。“公...
-
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六国
秦王嬴政懂得重用人才,如对李斯、尉缭、蒙恬、王翦等人的重用,后来这些军政精英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均做出了很大贡献。在经济方面,重农抑商、农业发展、秦国的国力逐渐发展壮大,最终经济富足。在军事方面,实行军功授爵,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和积极性。不论任何出身和阶级的士兵,只要有军功就可以得到爵禄封邑。 自秦孝公起励精图治,任用商鞅变法革新,废除旧奴隶主贵族特权和世卿世禄制度,逐渐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政权。对内实行“奖军功、教耕战”,对外则连横而战诸侯国。 除了外部的扩张和体制改革对资源调配效率的提升,秦国在原有...
-
土地兼并出现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封建社会中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造成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封建中央政权的软弱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王朝末期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的直接原因。土地兼并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大量自耕农丧失土地,经济状况恶化,从而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土地兼并的影响:土地兼并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大量自耕农丧失土地经济状况恶化,从而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由于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又会导致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地主阶级的势力的膨胀又会对封建中央集权构成威胁,影响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土地兼并是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农...
-
分封制遭到破坏的表现
(1)经济上,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私田大量出现;春秋时期赋税制度改革促使公田转化为私田,到战国时期基本完成,它的经济基础丧失。(2)军事上,诸侯争霸战争大国兼并小国,促使分封制的崩溃。(3)政治上,战国变法局部废除,秦始皇在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而结束。 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商代已开始分封诸侯,称号有侯和伯。 西周灭商后,便大规模地以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王室子弟和功臣,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有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周室安全的责任。 春秋战国时,适应中央集权的郡县...
-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和特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织机”,这被认为是开启技术革命新连锁反应的标志,打开工业革命大门的钥匙。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发明机器的大都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2)首先发生在英国,以英国为中心缓慢向周边地区扩展。 (3)英国首先完成工业革命,法美其次,德意日俄尚未完成。 (4)工业革命开始于轻工业部门,纺织,机器制造,冶金,采煤,交通运输等部门成为资本主义工业的五大支柱。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765年...
-
历史上东周分为哪两个时期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东周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建立东周,即位第二年,见镐京被战火破坏,又受到犬戎侵扰,便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时期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晋,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 周平王东迁以后,管辖范围大减,形同一个小国,春秋时共有1...
-
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百日维新的起止时间是1898年6月11日—1898年9月21日。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即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百日维新失败原因 1.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即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慈禧所代表的顽固派掌握实权,实力强大。 2.直接原因 (1)守旧派势力强大,维新派没有实权。 (2)维新派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 (3)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和极少数的官僚,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4)维新派及光绪皇帝在实施变法...
-
宋朝政治制度和思想是什么
宋朝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为维持统治秩序,封建地主阶级中一些思想家,将传统的儒学与当时流行的佛、道结合起来,形成了更精致、更富有理性思辨色彩的政治哲学,即宋代理学。 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 宋朝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体现在职官制度上,有五大特点,即中央集权、皇帝集权、百官权力分散、重文轻武和军事上内重外轻。宋朝的政治体制演变,以元丰(宋神宗年号)改制为界限,改制前与后各为一阶段,南宋又为一大阶段。 宋朝很重视总结前朝政制利弊,并加以改革和调整,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
初中历史搞笑记忆口诀中考必背
初中历史知识点比较多,同学们除了整理知识框架以外,可以通过顺口溜口诀来记忆历史知识点,接下来分享初中历史搞笑记忆口诀。 初中历史搞笑记忆口诀 一百七十万年前, 云南“元谋人”出现, 会造工具能用火, 因此称为类人猿。 北京人在周口店, 手脚分工已明显, 群体劳动和生活, 打制石器已出现, 保存火种用途广, 原始社会已显见。 山顶洞人一发现, 距今一万八千年, 磨光钻孔新技术, 人工取火史无前, 血缘关系成氏族, 没有贫富和贵贱。 夏商周历史顺口溜 人文初祖是黄帝,禅让制度尧舜禹, 第一夏...
-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和失败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期间,由洪秀全、杨秀清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 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农民战斗,它的性质也就是反帝反封建的农民战斗。是一场单纯的农民革命战争,它的斗争锋芒直指国内封建统治者,同时也打击列强的侵掠,揭开 了旧民主主义的序幕,达到了旧式农民起义的高峰。在太平天国的性质里,还有一个很重要,就是农民战斗,但是也这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因为农民阶级存在着局限性。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
-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太平天国运动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1)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 (2)对外国侵略者开展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3)太平天国运动比以往的农民战争在思想上、组织上都高出一筹,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4)太平天国领袖还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后期又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5)19世纪中叶,亚洲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解...
-
维新变法和戊戌变法的区别是什么
维新变法和戊戌变法是没有区别的。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二者只是名字不同而已,含义是一样的。 维新变法和戊戌变法的区别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二者只是名字不同而已,含义是一样的。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同时规定,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1)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即资...
-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性质是什么
百日维新一般指戊戌变法,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等等。 百日维新的内容 1.政治方面:准许官民上书言事;取消闲散重叠机构,裁汰冗员;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2.经济方面: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裁撤驿站,设立邮政局。 3.军事方面:裁撤绿营,精练陆军,改习洋操;实行征兵制;添设海军。 4.文化教育方面: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兼习中西文科;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设立译...
-
初中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梳理
这篇文章小编给大家总结梳理了初中历史必背的知识点,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武昌起义 1.时间:武昌起义的时间是1911年,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武汉首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2.导火索:武昌起义的导火线是保路运动。保路运动亦称“铁路风潮”。1911年(宣统三年)5月,清政府以铁路国有之名,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马上又出卖给英、法、德、美4国银行团,激起湘、鄂、粤、川等省人民的强烈反对,...
-
辛丑条约的影响和启示
《辛丑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表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的影响 《辛丑条约》的签订,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还损害了国家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即“洋人的朝廷”),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精神屈辱最深沉,从而给中国人民带来空前灾难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五四运动的时间和背景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的时间 五四运动的时间是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是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五四运动的背景 1、政治方面 辛亥革命的成果落入北洋军阀的手中。民...
-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概括
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使世界开始整体。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积极影响 1、方便了人口的迁徙,形成新的民族,如18世纪中叶美利坚民族形成了。 2、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物种的流动,如非洲的咖啡、亚洲的茶叶传到了欧洲。 3、促进了不同区域文化和科技的传播与交流。 负面影响: 1、欧洲的殖民统治给亚、非、拉美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殖民掠夺造成了亚非拉美长期的落后与贫穷 3、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印第安文明的代表印加文明和阿兹特克文明都遭...
-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汇总
同学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整合知识点,通过时间拎出一条主线,方便同学们系统的掌握历史知识。 中国现代史大事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时期:1949—1953年 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2.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 3.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5.1950年:中央人民...
-
义和团运动的意义和口号
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这一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义和团运动的意义 1.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 2.保存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悠久文化; 3.阻止了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的可能爆发; 4.促进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并成为“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 口号 第一个口号是“反清复明”,这是义和团运动初期使用的口号,从这个口号可以看出义和团是为了反抗清政府的暴虐而产生的,推翻清政府的统...
-
独立宣言的历史意义和基本原则
《独立宣言》是资产阶级革命文献,标志着北美人民的抗英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标志着人权得以实现,从此国家开始走上独立之道。 《独立宣言》的历史意义 《独立宣言》是资产阶级革命文献,标志这北美人民的抗英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标志着人权得以实现,从此国家开始走上独立之道。美国人权得到了保护,成为美国以后的意识形态,为美国以后发展奠定基础,美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大事。《独立宣言》还揭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原则,凝聚了北美先进分子的思想,对独立战争具有巨大的鼓舞和指导作用。其发表标志美国独立。但《独立宣言》只宣扬了资产阶...
-
初中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归纳
在中考复习历史知识点时,最好整理归纳成知识框架,这样才能系统的掌握历史的重要知识点,接下来给大家分享初中重要历史知识点,供参考。 文艺复兴 开始时间:14世纪意大利 发源地:意大利 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实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成就: (1)诗人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 (2)达·芬奇代表作是《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3)英国的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罗密欧和朱丽叶》和《哈姆雷特》。 意义: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年(旧历甲午年...
-
拿破仑法典的意义和内容
《拿破仑法典》又称《法国民法典》或《民法典》。《拿破仑法典》总共分为三大部分,2281条法律条文。下面整理了《拿破仑法典》的意义和内容,供大家参考。 《拿破仑法典》的意义 《拿破仑法典》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重要成果,也是资产阶级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以法律的形式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对后来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产生了巨大影响,起到了立法规范的作用,从而具有了广泛的世界意义。 《拿破仑法典》确认了资产阶级和农民占有贵族和教会土地财产的合法性,保证不受封建势力的侵犯;否定封建特权,确立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
-
初中学生学好历史的方法和技巧
初中学生有很多历史成绩总是提不上去,甚至还有同学觉得学习历史很难。下面整理了一些历史学习方法和技巧,供大家参考。 归纳整理 历史是从古到今发展演变而来的,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例如,在学习中国历史“香港回归”时,我们应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回顾香港是如何被英国占领的相关知识。在学习世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我们应联想到中国历史“五四运动”的发生。经常注意前后联系,我们就能弄清楚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便于理解掌握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要学会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进一步使知识系统化。例如,我们可以就...
-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口号是什么
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1)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在五四运动中提出了“改造抢到世界,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和“另起炉灶,组织新政府”这样的口号。这表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上。 (2)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群众性的革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到运动中。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