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 第64页
-
初中历史重点知识点顺口溜
记忆历史知识点其实是有很多方法的,下面总结了初中历史重点知识点记忆顺口溜,供参考。 历史朝代顺口溜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新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中央代表恭亲王,地方(曾)国藩李鸿章, 张之洞左宗棠,兴工业办工厂, 建海军开学堂,“自强”“求富”似梦乡。 洋务运动虽失败,未使中国得富强, 但引科技和经验,客观作用不能忘。 工业...
-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为了方便同学们更好的复习七年级上册重要的历史知识点,接下来将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考知识点分享出来,供参考!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是生活在北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距今约70万—20万年。 3.北京人的变化说明劳动在从猿向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4.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5.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6000多年,是黄河流域的代表。半坡居民是最早种植粟...
-
初一上册历史必考归纳总结
初一上册的历史知识点比较简单好记,这篇文章小编归纳总结了初一历史上册重要知识点,供参考。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是生活在北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距今约70万—20万年。 3.北京人的变化说明劳动在从猿向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4.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5.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6000多年,是黄河流域的代表。半坡居民是最早种植粟的居民,普遍使...
-
历史大题答题模板总结
很多孩子在学习历史时,总是不知道如何去答题,下面小编整理了初中历史答题模板,供大家参考。 重要问题的回答 1、科举制有什么影响? 答: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2、文成公主唐蕃和亲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促进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3、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有那些? (1)地方废除行省,设三司;(2)中央废除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3)设立锦衣卫和东厂。 4、...
-
十二铜表法的意义及背景是什么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限制了贵族的特权,打破其对法律垄断,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是平民的胜利。接下来分享十二铜表法的意义及背景。 十二铜表法的意义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限制了贵族的特权,打破其对法律垄断,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是平民的胜利。 十二铜表法对贵族滥用权力作了一些限制,按律量刑,贵族不能再任意解释法律,是后世罗马法的渊源,对于中世纪和近代欧洲法学也有重要影响。使当时的罗马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十二铜表法》是欧洲法学的...
-
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和背景
黄花岗起义是1911年4月革命党人在广州举行的起义,又称广州起义、广州三·二九之役。接下来分享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和背景。 《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黄花岗起义的意义不仅仅是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削减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嚣张气焰,让他们见识到了中国人的铮铮铁骨,经过这次黄花岗起义,中国人民的意识觉醒了,人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黄花岗起义是革命的先进分子和清政府之间的战役,旨在推翻清政府腐败的统治。黄花岗起义加快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掀起了全国革命运动的高潮。 黄花岗起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轰...
-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
历史的知识点比较多,建议同学们在中考复习的过程中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接下来分享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供参考。 远古的传说 (一)炎黄联盟 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3、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1、炎帝的贡献: (1)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 (2)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3)制作乐器琴瑟...
-
商鞅变法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商鞅变法指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 商鞅变法的背景 1、形成两大对立的阶级。春秋以来,由于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的田地变成私产出租,这样出现了地主和农民两个阶级。 2、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为废除旧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各国相继掀起了变法运动。 3、各国争霸的需要。当时诸侯国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为了在...
-
初三上册历史知识点大总结
为了方便大家系统的复习初三上册历史,现将初三上册历史知识点汇总分享出来,希望对大家复习初三历史有帮助。 《共产党宣言》 1.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这一年马克思30岁,恩格斯28岁。 2.《共产党宣言》指出,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人类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共产党宣言》肯定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在它的...
-
社会契约论的基本观点和影响
《社会契约论》是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于1762年出版的政治著作。下面整理了《社会契约论》的基本观点和影响,供参考。 《社会契约论》的基本观点 《社会契约论》的最核心的一个观点就是区分了国家与政府(国王)的关系,国家的主权在人民,政府只是人民的受托方、法律的执行者,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一种契约。卢梭相信,一个理想的社会建立于人与人之间而非人与政府之间的契约关系。 卢梭主要阐述的命题就是: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这个枷锁就是国家。卢梭提出国家创建的理性逻辑:人类想要生存,个体的力量是微薄的,...
-
马丁路德的主张和影响
马丁·路德所发起并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整个欧洲,永久性地结束了罗马天主教会对于西欧的封建神权统治。 马丁路德的主张 1、确定了“因信称义”的宗教学说 他认为人的获救只须依靠个人的信仰,不须外在的善功及教会的权威,他否定了教会和僧侣阶层对社会的统治。他的这些主张反映了当时欧洲各民族要求摆脱罗马教廷宗教统治,形成了独立统一国家的愿望。 2、反对赎罪券 路德在维登堡大教堂门前贴出了著名的《论纲要59条》,即《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一文,提出了自己反对赎罪券的主张。 3、教皇无权干预世俗政权 1520年...
-
大宪章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大宪章也称《自由大宪章》。英国封建时期的重要宪法性文件之一。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分享大宪章的内容和意义。 大宪章的内容 1.保障封建贵族和教会的特权及骑士、市民的某些利益,限制王权。规定非经贵族会议的决定,不得征收额外税金。 2.保障贵族和骑士的采邑继承权。 3.承认教会自由不受侵犯。 4.归还原侵占的领主土地、抵押物和契据。 5.尊重领主法庭的管辖权,国王官吏不任意受理诉讼,对任何自由人非经合法判决,不得逮捕、监禁、没收财产或放逐出境。 6.承认伦敦和其他自治城市的自由。 7.统一度量衡,保护商业...
-
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二上册历史知识点很多,而且都是中考的重点内容,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初二上册历史知识点,供参考。 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2.林则徐虎门销烟 (1)背景 ①19世纪初,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为开辟市场和掠夺原料,将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②为了牟取暴利,英国无耻地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2)时间:1839年6月。 (3)地点:广州虎门。 (4)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
-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指什么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织机”,这被认为是开启技术革命新连锁反应的标志,打开工业革命大门的钥匙。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织机”,这被认为是开启技术革命新连锁反应的标志,打开工业革命大门的钥匙。 英国兰开夏郡的纺织工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在1764年,他巧妙地将飞梭和纺织机结合起来,制造了以他妻子名字命名的机器——珍妮纺织机。珍妮纺织机的金属框架上有八根主轴,旋转器能够延伸至螺纹。通过旋转器带动主轴旋转,然后旋转螺纹,...
-
启蒙运动的影响和背景
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做了思想和理论的准备;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沉重的打击了封建宗教思想,使自由民主的思想深入人心。 启蒙运动的影响 启蒙运动首先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启蒙运动所宣传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推动了革命和改革;也对19世纪以后的亚洲国家有很大影响,如鼓励了近代中国和日本的一批仁人志士为改造社会而斗争。 戊戌变法受启蒙运动影响最大的君主立宪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一批启蒙学者,他们翻译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名著,介绍他们的思想,对中...
-
井田制和均田制的区别有哪些
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出现于商朝;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 井田制和均田制的区别 一、出现时间不同 1、均田制: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 2、井田制:出现于商朝,到西周时已发展很成熟。 二、作用不同 1、均田制:有利于依附农民摆脱豪强大族控制,转变为国家编户,使政府控制的自耕小农这一阶层的人数大大增多,保证了赋役来源,从而增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井田制: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所有土地,然后分配给大小奴隶主使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奴隶和庶民则完全...
-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历史是初中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下面是整理的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知识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背景:①清朝后期政治腐败,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②英国为了开辟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③鸦片的输入带来巨大危害。 2、鸦片输入的危害:导致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吏治更加腐败,军队的战斗力削弱。 3、经过:①道光帝命林则徐到广东禁烟; ②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到25日,林下令将缴获的110多万千克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4、历史意义:虎门销烟的壮举,打击了外国侵略着的气焰,鼓...
-
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及性质
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一)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即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慈禧所代表的顽固派掌握实权,实力强大。 (二)直接原因 (1)守旧派势力强大,维新派没有实权。 (2)维新派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 (3)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和极少数的官僚,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4)...
-
权利法案的意义和背景
《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法律性文件,目的是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 《权利法案》的意义 《权利法案》颁布的意义是为限制国王的权力提供的法律保障。同时确立了议会的权力。英国从此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国王日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来看,《权利法案》最重大的意义是:以法律权利代替君主权力。 背景 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开始倒行逆施,不仅大力压制反对派,企图恢复国王集权,而且企图在英国恢复天主教,这引起了当时英国辉格党和部分托利党人的反对,矛盾逐渐激化。...
-
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大大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加深民族危机。 《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1)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而且还造成了台湾和大陆难以弥补的隔阂,遗患至今。 (2)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同时,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清朝因此大借外债,致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3)通商口岸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4)允许在华投资办厂,...
-
拿破仑法典的意义和思想
《拿破仑法典》又称《法国民法典》或《民法典》。《拿破仑法典》总共分为三大部分,2281条法律条文。下面整理了《拿破仑法典》的意义和思想,供大家参考。 《拿破仑法典》的意义 《拿破仑法典》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重要成果,也是资产阶级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以法律的形式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对后来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产生了巨大影响,起到了立法规范的作用,从而具有了广泛的世界意义。 《拿破仑法典》确认了资产阶级和农民占有贵族和教会土地财产的合法性,保证不受封建势力的侵犯;否定封建特权,确立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
-
辛丑条约签订时间和内容
《辛丑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表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签订时间 《辛丑条约》,亦称《辛丑各国和约》、《北京议定书》,是中国清朝和英(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美(美利坚合众国)、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德意志帝国)俄(俄罗斯帝国)日(日本帝国)意(意大利王国)奥(奥匈帝国)西(西班牙王国)荷(尼德兰王国)比(比利时王国)十一国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签定的一个不平等条约。 条约签定于光绪...
-
淝水之战的淝水是哪条河的支流
淝水之战的淝水在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淝水是淮河的支流。淝水之战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 淝水之战的淝水在哪里 淝水之战的淝水是淮河的支流。淝水又作肥水,源出肥西、寿县之间的将军岭。分为二支:向西北流者,经200里,出寿县而入淮河;向东南流者,注入巢湖。 淮河位于中国东部,介于长江与黄河之间,是中国七大河之一。古称淮水,与长江、黄河和济水并称“四渎”,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淮河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西部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西北侧河谷,干流流经河南、...
-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和影响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下面整理了三省六部制的作用和影响,供参考。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初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三省六部制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三省六...
-
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
1858年,英法舰队在美、俄两国支持下,袭击大沽口。大沽炮台失陷,英法联军进犯天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俄、美、英、法各国代表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主要内容: 1、增开天津等11个城市为通商口岸; 2、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 3、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 4、清政府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白银等。 危害 公使入京,便于列强直接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通商,便于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进一步压制中国民族经济发展;允许外国人游历传教,便利了外国进行精神侵略;进一步丧失海...
-
科举制的发展历程和目的
科举制度,又称科举、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下面整理了科举制的发展历程和目的,供大家参考。 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1、科举制的创立:隋朝 (1)背景: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不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为改变此弊端,隋朝创立了一种新的选官制度。 (2)创立: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 完善措施: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
-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和特点是什么
罗斯福新政是指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任美国总统后实行的一系列政策。接下来分享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和特点,供参考。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1.它不仅基本克服了30年代经济危机,还曾造成战后美国经济长期上升的总趋势。 2.新政对摆脱大萧条危机起了最直接的作用。 3.新政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主义道路。把希特勒的法西斯专政同罗斯福的新政改良等量齐观,视为一丘之貉,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 4.由于新政的实施使美国迅速恢复了经济实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挥了“民主国家兵工厂”的重要作用。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英国君主立宪制,是1688年政变后在英国建立起来的国家政体,也称议会君主制,属资产阶级民主制政体类型。接下来分享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君主名义上是世袭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就法律地位而言,君主可以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和各属地的总督,拥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公布法律,统帅军队、宣战和媾和等权力。实际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议会君主制政体的权力重心在议会。议会拥有...
-
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的条约的影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的条约 《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五口通商章程》:1843年清政府代表耆英与英国璞鼎查在虎门订立《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作为《虎门条约》的一部分。 《望厦条约》:1844年7月3日清朝与美国在澳门的望厦村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也是清政府与美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黄埔条约》:1844年10月24日清朝与法国在广州黄埔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也是...
-
中国历史分为几个阶段
3个阶段,分为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中国古代史经历了以下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现代史是指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历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经历了以下阶段:原始社会(170万年前-公元前2070年)、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046年)和封建社会。 其中封建社会可分为五个阶段:战国、秦、汉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阶段。隋唐五代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