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
-
爱德华.戴波诺学习方法分享:横向思维学习法【借鉴】
世界思维专家爱德华.戴波诺,因为研究横向思维而成名。他的作品有二十多部被翻译成十九种文字,畅销世界各地。其中《新思维》一书在日本发行时,销量超过四十万册。关于“横向思维”,《牛津英语大词典》中这样定义:横向思维是通过那些被逻辑思维所忽视的非正统方法,解决疑难问题的思维方法。戴波诺把一个人的智力比作汽车的功率,而把他的思维能力比作驾驶汽车的技巧。就是说,马力大的车,不见得人人都能开得好,而智力发达的人,不是个个都善于思维。纵向思维要求遵循完整的程序,-步紧接--步,每一步的推理都要正确,它只考虑与本身相关的情况。横向...
-
司马光学习方法分享:警枕提醒学习法【借鉴】
北宋大臣司马光,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史学家。他自幼喜爱读书,对历史书兴趣更浓。他著有《司马文正公集》,并主编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书共二百九十四卷,三百多万字,总括了中国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这部书是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也是世界著名的编年史书。司马光为了有更多的时间读书,他为自己设计了一套特别的卧具:一张木板床和一个圆木枕头。圆木枕头放在木板床上,容易滚动,只要头部稍微动一动,圆木就会滚到一边,头就会撞到床上,人就会醒过来。司马光用这种方法,提醒自己抓紧时间读书学习。他对这个能够随时唤醒自己的...
-
诗人高适学习方法分享:求精求准学习法【借鉴】
中国唐代诗人高适,有一次在仲秋时节,带着--行人马前往浙江东台州巡察。途经杭州清风岭,岭上有一座庙。高适,等人住宿在庙中。夜晚,清风岭上秋色怡人,别有一番情趣。高适诗兴大发,提笔在庙中墙壁题诗一首,诗中写道:“绝岭秋风已自凉,鹤翔松露湿衣裳。前村月落--江水,僧在翠微闲竹房。”第二天,高适启程赶路,途中,他仔细观赏钱塘江的壮美风光,发现江水比昨晚少了,只剩下半江水了。原来江水是月升时随潮而涨,月落时随潮而退。诗中说“前村月落--江水”,显然不符合事实。过了月余,高适巡察归来,专程取道清风岭,来到庙里,将“一江水”改...
-
卢梭学习方法分享:鉴别批判学习法【借鉴】
卢梭是18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他主要作品有文学著作《新爱洛绮斯》政治著作《民约论》、教育著作《爱弥儿》。幼年的卢梭生活贫困,十二岁时便辍学独立谋生,做过徒工、仆役、家庭教师私人秘书。他的成就,得益于他对读书的痴迷。他在工作之余,自学了文学、音乐、数学、天文、地理、历史、生物等各类学科。鉴别批判学习法,又称“三步”读书学习法,这是卢梭总结的一种科学读书的好方法。它的基础是广泛地阅读,然后对所读的作品进行分析、比较,最后在批判的过程中吸收。鉴别批判学习法分为三步,即:储存,比较,批判。一、...
-
蒙田学习方法分享:暂放一边学习法【借鉴】
蒙田是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散文家,曾在图卢兹大学攻读.法律。他的《随笔集》对近代西方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暂放一边学习法,就是在读书学习时,对书中某些疑难问题先放在一边,对某些厌倦的书也放在一边。放在一边,不是放弃不管,而是在没有兴趣的状态下,暂时放弃,转移一下注意力,以后再回过头来重读。蒙田说:“当我在阅读中遇到某些费解的地方时,我从不一味地冥思苦想;倘我尝试一二次后仍不得要领,我就把它甩开。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死啃它们,无异于浪费我的精力和时间。倘若某书使我感到厌倦,我就丢开它去读另一本,只是在我无所事事时,我才...
-
袁桶善学习方法分享:切忌五失学习法【借鉴】
袁桶善是中国元朝人,在少年时读书作文不得法,尽管刻苦努力却进步很小。后来他经过学习和思考,发现自己在学习上有五种失误。因此,他在学习时切忌“五失”,终于成为一代著名文学家。他发现的五种失误是:一、泛观而无择,其失博而寡要。在读书时切忌不加选择,盲目去求广博;不能循序渐进,选择最需要的书来读,这会导致事倍功半。二、好古人信行,意常退缩,不敢望,其失需而无立。在读书时若一味崇拜古人,退缩不前,不敢创新、超越,那就永远不能成大器。三纂录故实,一未终而屡更端,其失劳而无成。在读书时虽然辛辛苦苦,手不释卷,但心猿意马,没有主...
-
徐悲鸿学习方法分享:逆向激励学习法【借鉴】
中国著名画家徐悲鸿,在法国巴黎留学时,中国正处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经常遭到外国人的讥讽和嘲笑。一天,一个外国留学生指着瘦弱的徐悲鸿轻蔑地说:“你们中国人愚昧无知,生来就是当亡国奴的材料,即使把你们送到天堂里深造,也成不了什么大才!”徐悲鸿把那个家伙教训了一顿,对他说:“你不要看不起中国人,不要以为你很了不起,我决定和你比一比,等学业结束时,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才!”从此以后,徐悲鸿更加发奋努力,刻苦学习。他除了学好学校规定的课程,还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日去卢浮宫、凡尔赛和巴黎各大博物馆去临摹世界名画...
-
陆九渊学习方法分享:平心体会学习法【借鉴】
中国南宋时期的哲学家、教育家陆九渊在《陆象山语录》中有这样一首诗:“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在读书时不要忙乱,要心平气和。对于某些疑难之处,要先略过,不要死抓住不放。要像慢慢游水一样在悠闲中得其真味,久而久之,有些问题自然就明白了。陆九渊一生勤奋学习,写下了许多著述,后人编为《象山先生全传》、《陆九渊集》。陆九渊的“平心体会”学习法,也可称为“优游读书”学习法。对于陆九渊的学习方法,当代学者邓拓说:“宋儒理学的代表人物中,如陆九渊的读书经验也有可取之处,《陆...
-
数学家郑伟安学习方法分享:从尾倒读学习法【借鉴】
中国数学家郑伟安在读书时习惯从尾倒读。人们在读书时通常都是从头至尾读,可他却采用了别具一格的“倒读法”。每当拿到一本专业书时,郑伟安总是从尾读起。.他认为:一般数学书多是从人所共知的公理、定律开始进行论述的,这些内容他早已熟知。所以,他就先从书后人手,直接触及有关概念和定律,一直读到自己已经了解的知识为止。他觉得这种倒读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倒读法,也称作“倒推读书法”,国外也有一些人运用这种方法来读书学习。现在国外出版一些专业著作时,书前面常常会有一张“互相关联部分指南”或“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南”。它指示读者...
-
郑板桥学习方法分享:选择发问学习法【借鉴】
郑板桥是中国清朝著名的书画家、诗人、“扬州八怪”之一。他主张治学读书要“求精求当”。他说:“‘当'则粗者皆精,‘不当'则精者皆粗。”他的绘画、诗词和书法,人称“三绝”。郑板桥的“选择发问”学习方法,是一种独特有见解的方法。一、选择是指在读书时要有目的、有选择。书的种类必须适合自己的需要,为自己服务。二、发问是指在读书时要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郑板桥读书求精不求多,他觉得读书贪多不求精,就会“胸中撑塞如麻"。他认为,所有的史书"句句都读,便是呆子”;所有的诗人“家家都学,便是蠢才...
-
陶渊明学习方法分享:不求甚解学习法【借鉴】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伟大文学家。他的主要作品有《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等。他的作品现存诗--百二十余首、文章十余篇,辑为《陶渊明集》,全书共十卷。不求甚解读书学习方法,也叫会意读书法。.陶渊明这样说:“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对陶渊明的“不求甚解”,历来看法不同,有很多人认为这是浅尝辄止,粗枝大叶。明朝的杨升庵却说:“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是不为两汉以来经书中的繁琐考证所左右,而能保持自己的独立见解。”这种解释最合情理。陶渊明在读经史典籍时,需要读-些注释,而汉代有些经学家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