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明初的著名文学家宋濂学习方法分享:书录学习法【勤奋】
宋濂是中国元末明初的著名文学家,他的作品有《宋学士文集》,还主修过《元史》。
借书抄录学习法,顾名思义就是把借来的书抄录下来,在抄录过程中学习知识。
宋濂的这种学习法是从小养成的。他少年时就喜欢读书,但因父亲去世早,生活贫困,没钱买书,也上不起学堂。母亲便自己教他识字、写字。
他母亲出身名门,读过很多书。加上宋濂的勤奋好学,短短两年,他就能写一手非常漂亮的字。渐渐的识字练字已满足不了他的需要,一心渴望读书的宋濂只好借书来读。
他借来的第一本书是《左传》,约定一个月内归还。他想:如果读上两三遍,也许当时能记住,但过一段日子就会忘掉。倘若能够拥有它,就可以随时翻阅。如果自己把借来的书抄录下来,借一本抄一本,借上一百本,自己就会有一百本书。
他的想法得到了母亲的赞同,于是,他开始借书抄录。寒冷的冬天给抄书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但宋濂不怕辛苦,不惧严寒。手冻僵了,他就放下笔搓一搓再继续抄。一个月下来,他不仅按期还了书,还拥有了自己的《左传》。在抄录中,他学到了很多知识。
《左传》抄完以后,更加坚定了他抄书的信心。几年下来,宋濂抄录了几十部名家著作,为自己的学习积累了宝贵的财富。在他手抄的作品中,有《左传》、《国语》、《战国策》,还有五十二万字的宏篇巨著〈史记》。
他在借、读、抄的过程中,获得了渊博的知识,终于成为一代名儒。
阿尔法趣味数学小课堂:宋濂简介
宋濂(1310年11月4日 -1381年6月20日 ),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等,汉族。祖籍金华潜溪(今浙江义乌),后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
宋濂自幼多病,且家境贫寒,但他聪敏好学,号称“神童”。曾受业于闻人梦吉、吴莱、柳贯、黄溍等人。元末辞朝廷征命,修道著书。明初时受朱元璋礼聘,被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时朝廷礼仪多为其制定。洪武十年(1377年)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于夔州病逝,年七十二。明武宗时追谥“文宪”,故称“宋文宪”。
宋濂与刘基均以散文创作闻名,并称为“一代之宗”。其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他推崇台阁文学,文风淳厚飘逸 ,为其后“台阁体”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范本。其作品大部分被合刻为《宋学士全集》七十五卷。【参考百度百科:宋濂简介】

2、回复 “102”免费领取《【记忆力教程】快速高效学习教程》
3、回复 “103”免费领取《一分钟速算教程》
4、回复 “104”免费领取《Top 32经典英文启蒙绘本PDF+MP3》
5、回复 “105”免费领取《儿童英语绘本195本【PDF版】》
6、回复 “106、107、108”免费领取《更多神秘礼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