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方法:父母越害怕数学,孩子的数学成绩就越差,真的吗?——数学焦虑
父母越害怕数学,孩子的数学成绩就越差,真的吗?今天就由阿尔法趣味数学网为大家来谈论谈论这个问题。
每天10分钟头脑大风暴,开发智力,培养探索能力,让你成为学习小天才。
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苏珊?莱文(Susan Levine)和团队在最近一期《心理科学》上发表的研究发现:小朋友数学不好,可能和辅导功课的爸爸妈妈有关系——因为他们有数学焦虑。
如果一个家庭中父母经常辅导孩子数学功课,但是小朋友数学成绩非但没有什么起色,反倒呈现“熊市”,这可能会和父母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家长自己对数学感到焦虑,却又积极地辅导孩子的数学作业,孩子的数学成绩就会相对差一些,而且孩子还会因数学表现差,也逐渐“染上”数学焦虑情绪。
真的是这样吗?
儿童心理学教授和教育专家从教育心理学和数学学习的角度,为大家解析了这项有意思的研究。
数学焦虑的人:看到数学题像看到了蛇
所谓数学焦虑,就是一看到数学题就开始害怕。
2012年,斯坦福大学研究者曾发现,处于“数学焦虑”状态中的学生,做题更慢也更容易出错,他们大脑中负责恐惧的杏仁核活跃程度上升,与推理理解和工作记忆相关的脑区活跃程度则下降。他们看到数学题时的反应,就像大部分人看到了蛇。
芝加哥大学莱文教授和她的同事选用了438名美国小学儿童,其中一年级学生185人,二年级学生253人。
研究者要求这些小学生在学期初和期末的时候,各完成一次数学测验。莱文教授介绍说:“主要是一些简单的运算问题,用来考察他们的数学成绩。”与此同时,小学生还顺带着完成了一份评估他们是否有数学焦虑的问卷。
之后,研究者访问了小学生各自的家长,详细调查了家长们辅导孩子数学功课的频率,以及家长自己对数学的焦虑水平。
将孩子的成绩、数学焦虑,和家长的辅导频率、数学焦虑对应起来分析,研究者得到了预期的结果:父母越害怕数学,孩子的数学成绩就越差。
“但是这个效应并不是遗传的关系,而是受家长辅导频率的影响。”莱文是这样解释的。也就是说,只有经常辅导孩子数学功课的家长,他们的焦虑才会像热传导一样,“传”至孩子的成绩上;而那些对孩子功课漠不关心的家长们,即使是被数学吓破了胆,也不会对孩子的成绩有什么影响。
莱文教授在文中还特意强调,所谓“经常辅导”,就是说家长的辅导频率在所有家长中位于前15.85%这个区间内(高于平均水平)。
数学焦虑在中国普遍:因为这门课太重要了
焦虑是种情绪,通俗地讲,它就是担心。
如果中国家长和孩子去接受莱文教授的这组调查,结果可能更糟。数学焦虑在中国家庭中实在是太普遍了。家长们的担心往往并非建立在孩子数学成绩已经不好的基础上,而是预测性地担心孩子学不好。
并且中国家长的焦虑,和美国家长的焦虑不一样。因为两者的数学教学体系不一样,中国从小学数学教学开始,就是一个非常强调结构的教学体系——一年级新生的课本,从10以内加减法,一点点学到100以内,然后继续开始学乘除法,一直都是非常重视计算的训练。但是美国不一样,美国的数学教学不重视计算,他们鼓励孩子用计算机。
可能很多有过国外交流体验的人都感觉到了,美国人算术真不行,如果今天超市的收银机坏了,结算员和顾客就会很紧张——因为很有可能大家都算不出货品的价格了!
所以欧美家长对数学的害怕,源于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但中国家长的数学焦虑,源于一直以来被强调的数学在学科学习和考试中的重要地位。
大人对孩子在数学考卷上犯的错误,最多的评价就是:“这题是粗心算错,不应该错!”然而心理学专家给出的结论恰恰是这样的:“算错,是最可以容忍的错误,因为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曾经一个大数据调查,2300多名小学三年级学生,参加一个统一的8道题口算测试,通过率超过99%。这其中有7道题通过率是100%,只有一题通过率是97%。所以家长对孩子数学考试的要求,其实是过于苛刻的。这造成了孩子数学学习时的不安全感。
其实不仅仅是数学,教育的规律符合墨菲定律:家长越是担心,孩子越是学不好。因为担心,家长会更加努力地干预孩子的学习,而干预,导致了更糟糕的结果。
不厌其烦的关心就是一种暗示,容易让孩子真的学不好
阿尔法趣味数学小课堂:父母的焦虑是如何影响孩子成绩的呢?——数学焦虑
儿童心理学教授李康在解读这中间的心理效应时,说到一个术语——暗示。父母对于数学的不自信,在辅导孩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会有不经意的传递,会影响到孩子,让他们对数学学习也不自信。
心理学上有皮革马利翁效应,最著名的就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考查某校的故事。
罗森塔尔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把他们的名字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经过科学测定,这18名学生全都是智商型人才。”这个说法,所有的师生都知道。事过半年,罗森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超过一般,长进很大。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也就是说,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
数学焦虑的父母,对孩子的暗示,恰是皮革马利翁效应的消极版。
每天早上,在学校门口,孩子和家长告别时听到最多的嘱咐就是:“上课要认真听讲。”这就是暗示。同样的,家长为了避免孩子数学学得差,大人过多地助力。但在这个过程中,你已经不经意地暗示了一个讯息给孩子:你是个学不好数学的人,现在很努力是为了阻止你成绩差。结果就是:小朋友真的学不好了。
数学焦虑百度百科:
数学焦虑是指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忧虑、紧张状态。主要源于对数学的不正确认知以及过去的消极经验。如认为数学中所讲内容多为定论、不可更改,个人难以进行主动创造和发挥;数学学科缺少社会情境、社会互助,感到孤立无助;学习数学需特殊能力,非凡人所为等等。加之以往数学学习中的消极经验,学生容易产生焦虑,进而又干扰数学学习,形成恶性循环。实际教学中应首先从矫正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偏差人手,并贯穿于教材选编、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成效评估等各方面。 [1]
数学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数学活动方式。属于动作经验。它所要解决的是完成活动所要求的动作会不会与熟练不熟练的问题。一般可分为操作性技能(如使用运算工具的技能、测量技能、作图技能等)和心智性技能(如审题技能、解析技能、运算技能、检验技能等)。对数学活动的执行起监控作用,是数学活动不可缺少的内在调节机制之一,是数学能力基本结构的一个组成成分,是问题解决的必要条件。【参见数学焦虑百度百科】
更多关于小学生趣味数学故事的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xiawuyouke 或者 下午有课。
版权说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阿尔法趣味数学网(www.allfloor.org)!

2、回复 “102”免费领取《【记忆力教程】快速高效学习教程》
3、回复 “103”免费领取《一分钟速算教程》
4、回复 “104”免费领取《Top 32经典英文启蒙绘本PDF+MP3》
5、回复 “105”免费领取《儿童英语绘本195本【PDF版】》
6、回复 “106、107、108”免费领取《更多神秘礼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