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知识点梳理总结
这篇文章中国练字网给大家梳理了中考化学复习时必背的重要知识点,接下来分享具体内容,供参考。
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1)宏观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2)微观意义: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3)量的意义: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1)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2)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注意:
①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
②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③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④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3.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2)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无水,量多的为溶剂
4.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溶液里的某种溶质超过这种溶质的饱和限度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过饱和溶液。在溶质溶解量没有达到最大限度之前所形成的溶液,都叫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化学沉淀
1.Fe(OH)3 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
可溶性碱和铁盐溶液反应,例如氢氧化钠和硫酸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硫酸钠:
6NaOH+Fe2(SO4)3==2Fe(OH)3↓+3Na2SO4
4Fe(OH)2+O2+2H2O==4Fe(OH)3
2Fe(OH)3=△=Fe2O3+3H2O
2.Cu(OH)2 氢氧化铜,蓝色沉淀。
CuSO4+2NaOH==Na2SO4+Cu(OH)2↓
CuCl2+2CaOH==Cu(OH)2↓+2CaCl
CuSO4+Ca(OH)2==Cu(OH)2↓+CaSO4
CuCl2+Ca(OH)2==Cu(OH)2↓+CaCl2
3.CaCO3碳酸钙,白色沉淀。
Ca(OH)2+CO2==CaCO3↓+H2O
4.BaCO3 碳酸钡,白色沉淀。
Na2CO3+BaCl2==2NaCl+BaCO3↓
5.&6.AgCl 氯化银,白色沉淀。
BaSO4 硫酸钡,白色沉淀。
这两种沉淀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Ag2SO4+BaCl2==2AgCl↓+BaSO4↓
7.Mg(OH)2氢氧化镁,白色沉淀。
MgCl2+Ca(OH)2==CaCl2+Mg(OH)2↓
8.Ag2CO3碳酸银,白色沉淀。
Ag2CO3+2HNO3=2AgNO3+H2O+CO2↑
9.Al(OH)3氢氧化铝,胶状沉淀。
AICI3 + 3NH3·H2O ==AI(OH)3 + 3NH4CI
AI3+ + 3NH3·H2O ==AI(OH)3 + 3NH4+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物理应用
物理方面,质量守恒主要应用于解决热学问题以及功能转换。
2.化学应用
化学方面,质量守恒主要用于方程式的配平,以及化学元素物质的量计算,主要遵循下列规则。
六个不变:
宏观:1.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2.元素的种类不变; 3.各元素对应原子的总质量不变;
微观:4.原子的种类不变;5.原子的数目不变;6.原子的质量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种类改变。
微观:物质的粒子构成方式一定改变。
两个可能改变:
宏观: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微观:分子总数可能会改变。
化学方程式配平
1.化学反应方程式严格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后,往往左右两边各原子数目不相等,不满足质量守恒定律,这就需要通过计算配平来解决。
2.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
(1)最小公倍数法
①找出原子个数较多,且在反应式两边各出现一次的原子,求它的最小公倍数。
②推出各分子的系数。
(2)观察法
①从化学式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算有关各反应物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和该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
②根据求得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再找出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直至配平。

2、回复 “102”免费领取《【记忆力教程】快速高效学习教程》
3、回复 “103”免费领取《一分钟速算教程》
4、回复 “104”免费领取《Top 32经典英文启蒙绘本PDF+MP3》
5、回复 “105”免费领取《儿童英语绘本195本【PDF版】》
6、回复 “106、107、108”免费领取《更多神秘礼物……》
- 上一篇: 初中化学学习方法总结
- 下一篇: 点燃酒精灯的四个步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