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概率知识点总结
概率是是反映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大小。下面是整理的一些初中概率知识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概率
1.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字写成的形式的记数方法。
2.统计图:形象地表示收集到的数据的图。
3.扇形统计图: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总体和部分的关系,扇形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在扇形统计图中,每个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对应的扇形圆心角与360°的比。
4.条形统计图: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5.折线统计图: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6.确定事件包括:肯定会发生的必然事件和一定不会发生的不可能事件。
7.不确定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不同;不确定。
8.事件的概率:可用事件结果除以所以可能结果求得理论概率。
9.算数平均数:简称“平均数”,最常用,受极端值得影响较大
10.中位数:数据按大小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数,计算简单,受极端值得影响较小。
11.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受极端值得影响较小,跟其他数据关系不大。
对于概率类问题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概率、机会、频率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注意题目中隐含求概率的问题。
3.画树状图及其它方法求概率。
4.摸球模型题注意放回和不放回。
5.注意在求概率的问题中寻找替代物,常见的替代物有:球,扑克牌,骰子等。
概率的公式
1.概率的加法
定理:设A、B是互不相容事件(AB=φ),则:P(A∪B)=P(A)+P(B)。
推论1:设A1、A2、…、An互不相容,则:P(A1+A2+...+An)=P(A1)+P(A2)+…+P(An。
推论2:设A1、A2、…、An构成完备事件组,则:P(A1+A2+...+An)=1。
推论3:P(A)+1-P(A),A为事件A的对立事件。
推论4:若B包含A,则P(B-A)=P(B)-P(A)。
推论5(广义加法公式):对任意两个事件A与B,有P(A∪B)=P(A)+P(B)-P(AB)。
2.乘法公式
P(AB)=P(A)×P(B|A)=P(B)×P(A|B);
推广:P(ABC)=P(A)P(B|A)P(C|AB)。

2、回复 “102”免费领取《【记忆力教程】快速高效学习教程》
3、回复 “103”免费领取《一分钟速算教程》
4、回复 “104”免费领取《Top 32经典英文启蒙绘本PDF+MP3》
5、回复 “105”免费领取《儿童英语绘本195本【PDF版】》
6、回复 “106、107、108”免费领取《更多神秘礼物……》
- 上一篇: 初二数学学习方法有哪些
- 下一篇: π是分数和有理数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