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七年级知识点总结
数学是初中学习中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下面是中国练字网给大家梳理的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希望能在数学的学习上给大家带来帮助。
图形的初步认识
1.几何图形:即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可帮助人们有效的刻画错综复杂的世界。
2.平面图形:平面图形是几何图形的一种,指所有点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如直线、三角形等。
3.立体图形:是各部分不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由一个或多个面围成的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三维图形。
4.展开图:有些立体图形是有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5.点,线,面,体
(1)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2)线与线相交得点,面与面相交得线。
(3)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直线、线段、射线
1.线段:是指两端都有端点,不可延伸
2.直线:直线由无数个点构成,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延长
3.射线: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线延长,只有一个端点
4.相交:两条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称为这两条直线的交点
5.中点:把一条线段分为两条相等的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6.线段的性质: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实数的运算
1.加法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乘法
几个非零实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
4.除法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两个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5.乘方与开方
(1)an所表示的意义是n个a相乘,正数的任何次幂是正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
(2)正数和0可以开平方,负数不能开平方;正数、负数和0都可以开立方。
(3)零指数与负指数。
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1.相反数: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与b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a|≥0。零的绝对值时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则a≥0;若|a|=-a,则a≤0。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
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倒数: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4. 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每一个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出来, 数轴上的点有些表示有理数,有些表示无理数,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就是一一对应的,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是表示一个实数。
一元一次方程
1.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2.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注意: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要抓住三点:
(1)未知数所在的式子是整式(方程是整式方程);
(2)化简后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3)经整理后方程中未知数的次数是1.
3.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4.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2)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注意:运用性质时,一定要注意等号两边都要同时变;运用性质2时,一定要注意0这个数。

2、回复 “102”免费领取《【记忆力教程】快速高效学习教程》
3、回复 “103”免费领取《一分钟速算教程》
4、回复 “104”免费领取《Top 32经典英文启蒙绘本PDF+MP3》
5、回复 “105”免费领取《儿童英语绘本195本【PDF版】》
6、回复 “106、107、108”免费领取《更多神秘礼物……》
- 上一篇: 初三上数学知识点归纳汇总
- 下一篇: 以貌取人的故事和道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