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为了同学们更好的复习地理知识,下面中国练字网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种地形特征
平原:地面起伏小,海拔低于200米;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高原:地面起伏小,坦荡,海拔较高,边缘陡峻;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山地:地面崎岖,海拔高,大于500米,坡度陡沟谷深;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两大山脉带: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
丘陵:地面崎岖,海拔较低,相对高度小于200米,坡度较小;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且较平坦,最大盆地:刚果盆地。
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
2.赤道周长40000千米。
3.经线又称子午线,是连接地球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它们都有无数条。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4.0度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经过了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0度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0度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度数向东依次增大为东经,度数向西依次增大为西经。
5.东西半球的划分:
东半球:20°W向东到160°E西半球:20°W向西到160°
6.0度纬线是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7.地球绕地轴转是自转,周期是一天,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方向;地球绕太阳转是公转,周期是一年,自转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8.自转产生的现象:
a、昼夜交替;
b、地方时差异;
c、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9.公转产生的现象:
a、四季的更替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0.二分二至日:
(以北半球为例)
A点: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或22日),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B点:太阳直射赤道,春分日(3月20或21),全球昼夜平分
C点: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夏至日(6月21或22日),季节夏季,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D点:太阳直射赤道,秋分日(9月22或23),全球昼夜平分。
七大洲和四大洋
1.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有六个大块和无数小块陆地,面积较大的是大陆,面积较小的是岛屿,合起来叫大洲,伸进海洋的突出部分叫半岛,海阳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2.被赤道穿过的大陆: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
3.按面积排列七大洲的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其中面积最大的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4.各大洲分界线: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印度洋和大西洋;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丹麦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北冰洋;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沟通了北冰洋和太平洋;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地中海;亚洲与大洋洲的分界线: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
人口与人种
1.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2.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4.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5.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6.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2、回复 “102”免费领取《【记忆力教程】快速高效学习教程》
3、回复 “103”免费领取《一分钟速算教程》
4、回复 “104”免费领取《Top 32经典英文启蒙绘本PDF+MP3》
5、回复 “105”免费领取《儿童英语绘本195本【PDF版】》
6、回复 “106、107、108”免费领取《更多神秘礼物……》
- 上一篇: 我国淡水资源在全球水资源占比是多少
- 下一篇: 地图三要素包括什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