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 第55页
-
粗盐提纯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分别是
将粗盐溶解于适量水溶液中,用玻璃棒搅拌,加快溶解;以玻璃棒引导液体,即引流;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蒸发速度和防止溶液受热飞溅。最后用玻璃棒将蒸出的食盐转移出来。 用托盘天平称取2克粗盐(精确到0.1克)。用量筒量取10毫升水倒入烧杯里。用药匙取一匙粗盐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搅拌,加快溶解速度。接着再加入粗盐,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时为止。观察溶液是否变浑浊。 1.在天平上称量剩下的粗盐,计算在10毫升水中大约溶解了多少克粗盐。 2.加入过量BaCl2(去除硫酸根离子)BaCl...
-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笔记梳理总结
九年级的化学知识点很多,建议同学们的在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和归纳,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接下来分享中国练字网归纳总结的九年级化学知识点,供参考。 氧气的相关知识点 1.氧气的物理性质 (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法) (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4)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 (1)木炭(黑色固体)燃烧 实验...
-
蒸发皿中液体体积不超过
蒸发皿是可用于蒸发浓缩溶液的器皿。用蒸发皿盛装液体时,其液体量不能超过其容积的三分之二。要使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溅出,出现大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注意事项 (1)能耐高温,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破裂。 (2)应使用坩埚钳取放蒸发皿,加热时用三脚架或铁架台固定。 (3)液体量多时可直接加热 ,量少或黏稠液体要垫石棉网或放在泥三角上加热。 (4) 加热蒸发皿时要不断的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局部受热四处飞溅。 (5)加热完后,需要用坩埚钳移动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到实验桌上,应放在石棉网上,以免烫坏实验桌...
-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都有哪些重要的知识点呢?中国练字网帮助同学们做了归纳和总结,接下来分享具体的内容,供参考。 气体的鉴别 1、O2与其它任何一种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能复燃的是O2。 2、CO2与其它任何一种气体:用澄清石灰水鉴别,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 3、空气、O2、CO2、N2、H2等多种气体:先用燃着的木条,再用澄清石灰水鉴别。 4、H2、CO、CH4三种可燃性气体:先点燃在火焰上罩干冷烧杯,后往烧杯中倒少许澄清。 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
-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₂O₂(MnO₂催化剂)=2H₂O+O₂↑。过氧化氢在常温可以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气和水(缓慢分解),在加热或者加入催化剂后能加快反应,催化剂有:二氧化锰、硫酸铜、碘化氢、二氧化铅等。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 实验药品:3%过氧化氢溶液、小木条、二氧化锰固体。 实验步骤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现象(无明显现象)。 (2)在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观察现象(出现大量气泡,木条复燃)。 (3)当停止生成...
-
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条件:点燃)。化学表达式为:4P+5O2=2P2O5(条件:点燃)。红磷是紫红或略带棕色的无定形粉末,有光泽。 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条件:点燃)。红磷燃烧的化学表达式为:4P+5O2=2P2O5(条件:点燃)。 红磷燃烧的现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在氧气中:更加剧烈的燃烧,放出大量热,发出亮光,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 磷位于元素周期表第15位,元素符号P,红磷是磷...
-
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方法
一般情况下,溶质的溶解度若随温度的增大而增大(如氯酸钾),方法有: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溶质的溶解度若随温度的增大而减小(如氢氧化钙),方法有: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 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剂中所溶解的溶质已达最大量(溶解度)的溶液。即溶质与溶剂接触时,溶解速度与析出速度相等的溶液。溶质的量未达到对应的饱和状态的溶液,称作不饱和溶液。溶质的量超过对应的饱和状态的溶液,称作过饱和溶液。 通过以下方式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1、增加溶质至溶质有剩余; 2、蒸发溶剂(可用蒸...
-
碳还原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碳还原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CO₂=2CO(高温),碳在反应中碳充当还原剂,还原二氧化碳。碳作为还原剂拥有和氢气、一氧化碳相似的化学性质,都可以从金属氧化物中还原出金属单质。 碳作为还原剂拥有和氢气、一氧化碳相似的化学性质,都可以从金属氧化物中还原出金属单质。 碳还原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C+CO2==高温==2CO(化合反应) 碳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C+2CuO==高温==2Cu+CO2↑(置换反应) 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3C+2Fe2O3==高温==4Fe+3CO2↑(置换反应)...
-
置换反应优先反应规律
置换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或还原性强的物质首先进行反应。在金属置换反应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金属溶液中置换出来(若金属过于活泼,则会直接与水反应,并不会与水中的金属离子反应)。 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是化学中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包括金属与金属盐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等。它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作用,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置换反应可表示为A+BC=B+AC或AB+C=AC+B,通常认为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但是一些特殊的...
-
粗盐提纯加入试剂顺序
常用的除杂试剂有氯化钡、氢氧化钠、碳酸钠、盐酸。粗盐提纯必须先添加氯化钡,再添加碳酸钠。否则,剩余氯化钡无法除去。粗盐提纯时盐酸一定放在最后。 用托盘天平称取2克粗盐(精确到0.1克)。用量筒量取10毫升水倒入烧杯里。用药匙取一匙粗盐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搅拌,加快溶解速度。接着再加入粗盐,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时为止。观察溶液是否变浑浊。 1.在天平上称量剩下的粗盐,计算在10毫升水中大约溶解了多少克粗盐。 2.加入过量BaCl2(去除硫酸根离子)BaCl2+Na2SO4...
-
试管夹夹在试管的哪里
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套入,夹在距试管口三分之一处或中上部。夹完以后,手立即放到长柄处,拇指不要按在短柄上。取下时,一样从上往下拿,始终不接触管口。加热试管时需不停地振荡试管,使受热均匀。 试管加热注意事项: 1、装溶液时不超过试管容量的1/2,加热时不超过试管容量的1/3。 2、用滴管往试管内滴加液体时应悬空滴加,不得伸入试管口。 3、取块状固体要用镊子夹取放至试管口,然后慢慢竖起试管使固体滑入试管底,不能使固体直接坠入,防止试管底破裂。 4、加热使用试管夹,试管口不能对着人。加热盛有固体的试管时,管口...
-
硝酸亚铁化学式和作用
硝酸亚铁是淡绿色斜方晶系,片状结晶。化学式为Fe(NO3)2。下面整理了硝酸亚铁化学式和作用,供参考。 硝酸亚铁的化学式 硝酸亚铁的化学式写为Fe(NO3)2。由硝酸铁溶液与银进行还原反应制得。亦可用铁屑在低温溶解于密度1.05g/cm3以下稀硝酸,经冷却结晶,离心分离制得。还可将硫酸亚铁和硝酸钡进行复分解反应制得。 作用 1、水处理:硫酸亚铁用于水的絮凝净化,以及从城市和工业污水中去除磷酸盐,以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 2、还原剂:大量的硫酸亚铁被用作还原剂,主要还原水泥中的铬酸盐。 3、药用:硫酸亚...
-
初三所有化学方程式汇总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同学们要想学好化学一定要熟练掌握各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接下来给大家分享初三必背的化学方程式,供参考。 金属 1.金属与氧气反应: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O2加热2CuO 铝在空气中形成氧化膜:4Al+3O2=2Al2O3 2.金属单质+酸--------盐+氢气(置换反应) 锌和稀硫酸Zn+H2SO4=ZnSO4+H2↑ 铁和稀硫酸Fe+H2SO4=FeSO4+H2...
-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梳理
初三的化学知识点很多,建议同学们的在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和归纳,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接下来分享中国练字网归纳总结的初三化学知识点,供参考。 酸、碱、盐知识点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3、三...
-
铁生锈的三个必要条件
铁生锈的三个必要条件:铁本身的活泼的化学性质;外界条件空气中所含的氧气;水分是使铁容易生锈的物质之一。最常见的生锈现象是铁制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和氧气发生了氧化反应,或者是被水中的氧元素侵蚀成为氧化物。 铁生锈的三个必要条件 1、铁本身的活泼的化学性质。 2、外界条件空气中所含的氧气。 3、水分是使铁容易生锈的物质之一。 总结而言,只有当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在水里时,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反应,才会生成氧化铁的东西,这就是铁锈。铁锈是一种棕红色的物质,它不像铁那样坚硬,很容易脱落,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会胀大8...
-
工业制取二氧化碳化学式
工业上使用高温煅烧石灰石(或白云石),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经水洗、除杂、压缩,制得气体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高温=CaO+CO2↑。 CO2的化学性质: (1)水溶液呈酸性,并可与水反应H2O+CO2=H2CO3(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易分解为水与二氧化碳; (2)不支持燃烧,也不可燃; (3)不能支持呼吸,但本身并没有毒性,浓度过大会令人窒息缺氧; (4)与澄清石灰水可反应:CO2+Ca(OH)2=CaCO3↓+H2O,产生白色碳酸钙沉淀,但过量的二氧化碳又可进一步反应2CO2+C...
-
初三化学水的净化步骤
初三化学水的净化步骤:取水、沉淀、过滤、吸附、消毒、配水。在水的净化步骤中,消毒属于化学变化,其余步骤属于物理变化。因杀菌消毒是通过杀菌剂(氯气、二氧化氯或臭氧)破坏细菌中的物质,使细菌失去活性,该过程中生成新的物质,故杀菌是化学变化。 1.沉淀 (1)静止沉淀:在烧杯中的水静置一段时间,使水中的一些不溶性固体杂志沉降下来,底部有沉淀,上面的水变得相对澄清。 (1)吸附沉淀: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下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2.过滤: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即使滤纸润...
-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口诀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口诀: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和酸来反应,氢后难进行,稀酸常用盐酸和硫酸。和盐液反应,前金换后金,盐需溶于水。特殊情况要记牢,单质铁变亚铁盐,钾钙钠,不可行。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Li、Cs、 Rb、 K、Ra、Ba、Fr、Sr、 Ca、 Na 、 La、 Pr 、Nd 、Pm、Sm 、Eu、Ac 锂、铯、 铷、 钾、镭、钡、钫、锶、 钙、 钠、 镧、 镨、钕、 钷、钐、铕、 锕、 Gd 、Tb 、Am 、Y 、Mg 、Dy、Tm 、Yb、 Lu 、 Ce、 Ho、 Er...
-
盐与金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金属和盐溶液反应会生成另一种金属和另一种盐,发生置换反应。盐与金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金属单质+盐(溶液)==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置换反应)。 1、铁与硫酸铜反应:Fe+CuSO₄==Cu+FeSO₄ 现象: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硫酸铜溶液为蓝色,硫酸亚铁溶液颜色为浅绿色,生成的铜覆盖在铁的表面,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2、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2Al+3CuSO4═Al2(SO4)3+3Cu 现象:铝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硫酸铝溶液颜色为无色,生成的铜覆盖在铝的表面,溶液由蓝...
-
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的步骤
1.确定配制的稀溶液的浓度C和体积V;2.已知浓溶液的浓度,计算其体积V(n);3.量取浓溶液体积V(n) 数,在容量瓶中稀释、定容;4.转移到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的步骤 计算,量取,稀释,装瓶贴标签 稀溶液 溶质含量极少的溶液。稀溶液中溶质的摩尔分数趋近于零,而溶剂的摩尔分数趋近于1,所以稀溶液非常接近于理想溶液,稀溶液中溶剂的行 为与它处于理想溶液时的行为相同。 稀溶液中的溶质遵从亨利定律,其溶剂遵 从拉乌尔定律,所以稀溶液也可如下定义:“在定温定压下,溶剂服从拉乌尔定律而溶...
-
排水法收集氧气集满的标志
先将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然后倒立在水槽中。当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当看到有气泡从集气瓶口外沿冒出,集气瓶内的液面下降至瓶口处后,标志着收集满一瓶气体。 排水法的优点:得到的气体较排空气法更为纯净。如果要将两种气体按一定体积混合时,通过观察集气瓶中水的量可以大致控制收集气体的体积。如将氢气与氧气按1:4混合,可先收集一些氢气,当瓶中的水还剩大约3/4时,取出,接着收集氧气直到集气瓶装满。 排水法的缺点:集得的气体较潮湿。 注意事项: 集气瓶装满水,不要...
-
一度电能电解多少氢气
在没有损耗的理想情况下,1度电能生产25.2克的氢气。在实际应用中电解液的电阻损耗很大,发热严重,所以电解效率很低,一般只能达到30%-50%,而且电解过程中效率变化很大,类似于蓄电池的放电效率。所以一般情况下1度电只能生产10克左右的氢气。 常温常压下,氢气是一种极易燃烧,无色透明、无臭无味且难溶于水的气体。氢气是世界上已知的密度最小的气体,氢气的密度只有空气的1/14,即氢气在1标准大气压和0℃,氢气的密度为0.089g/L。所以氢气可作为飞艇、氢气球的填充气体(由于氢气具有可燃性,安全性不高,飞艇现多用...
-
次氯酸见光分解化学方程式
2HClO====2HCl+O2↑(条件是光)。次氯酸,是一种氯元素的含氧酸,化学式为HClO,结构式H-O-Cl,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是氯元素的最低价含氧酸,但其氧化性在氯元素的含氧酸中极强,是氯元素含氧酸中氧化性第二强的酸。 次氯酸物理性质 物质类别:无机酸 常温下状态:仅存在于水溶液中。水溶液在真空中可浓缩到密度1.282,即浓度40.1%。次氯酸加热到40度以上时发生爆炸性分解。它是极强氧化剂。 颜色:无色到浅黄绿(极浓时显黄绿色,因为溶有氯气9HClO==HClO3+4Cl2↑+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