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 第51页
-
kclo3是什么化学名称
KClO₃是氯酸钾的化学式。氯酸钾是强氧化剂。如有催化剂等存在,在较低温度下就能分解而强烈放出氧气。这里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氯酸钾分解放氧是放热反应。在酸性溶液中有强氧化作用。 氯酸钾与碳、磷及有机物或可燃物混合受到撞击时,都易发生燃烧和爆炸。因此氯酸钾是一种敏感度很高的炸响剂,如混有一定杂质,有时候甚至会在日光照射下自爆。氯酸钾在烟花爆竹中违规使用的危险性: 烟花爆竹属易燃易爆的物品,所以在生产中经常会引起一些爆炸事故,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多数的事故中有90%以上都是与氯酸钾有关,主要是因为违规使用氯酸钾的...
-
拉瓦锡实验用汞的优点
汞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是固体,不会对气压造成影响;生成的氧化汞加热还能分解,重新释放氧气;汞为液态,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并能直接用来测定反应器内空间体积的变化。 拉瓦锡实验: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实验操作:少量汞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12天。 现象:部分汞变成红色粉末(氧化汞),同时空气体积减少了1/5左右。 对剩余部分气体进行研究,发现他们既不支持呼吸,也不助燃,因此拉瓦锡认为它们是氮气。 随后,拉瓦锡将红色粉末收集...
-
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吗
锥形瓶是一种化学实验室常见的玻璃仪器,锥形瓶不可以直接加热,因为其底部为平面,所以直接加热可能会导致受热不均而爆炸,锥形瓶在加热时要使用石棉网。 锥形瓶是由硬质玻璃制成的纵剖面呈三角形状的滴定反应器。口小、底大,利于滴定过程振荡时,反应充分而液体不易溅出。该容器可在水浴或电炉上加热。外观呈平底圆锥状,下阔上狭,有一圆柱形颈部,上方有一较颈部阔的开口,可用由软木或橡胶制作成的塞子封闭。瓶身上多有数个刻度,以标示所能盛载的容量。 注意事项: (1)注入的液体不超其容积的1/2,过多易造成喷溅。 (2)加热时...
-
三颈烧瓶气密性检查方法
使用胶塞把三颈烧瓶两个口封闭,一个空放一个带导气管的胶塞。导气管一端浸入水中,用双手紧握试三颈瓶底部。如果观察到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而且在松开手后,导管中形成一段水柱,则证明装置气密性好。 三颈烧瓶的作用:当溶液长时间的反应,加热回流。 三颈圆底烧瓶是一种常用的化学玻璃仪器,在有机化学实验中被广泛使用。三颈圆底烧瓶通常具有圆肚细颈的外观。它有三个口,可以同时加入多种反应物,或是加冷凝管。它的窄口是用来防止溶液溅出或是减少溶液的蒸发,并可配合橡皮塞的使用,来连接其它的玻璃器材。 烧瓶的开口没有像烧杯般的突出...
-
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乙醇是由C、H、O组成的有机物,结构式为C2H5OH,它的燃烧需要氧气,燃烧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 乙醇化学式写为C₂H₆O,乙醇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低毒性,纯液体不可直接饮用;具有特殊香味,并略带刺激;微甘,并伴有刺激的辛辣滋味。易燃,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能与氯仿、乙醚、甲醇、丙酮和其他多数有机溶剂混溶。 乙醇的用途很广,可用乙醇制造醋酸、饮料、香精、染料、燃料等。医疗上也常用体...
-
初中铁生锈的化学方程式
铁生锈是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作用的结果。铁生锈的化学方程式是:4Fe+3O2+XH2O ==2Fe2O3·XH2O,2Fe2O3·XH2O是铁锈的成分。 铁生锈所需的条件如下: 1、铁本身的活泼的化学性质。 2、外界条件空气中所含的氧气。 3、水分是使铁容易生锈的物质之一。 总结而言,只有当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在水里时,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反应,才会生成氧化铁的东西,这就是铁锈。铁锈是一种棕红色的物质,它不像铁那样坚硬,很容易脱落,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会胀大8倍。 防止铁生锈的措施: 1、保持干燥:铁生锈...
-
蒸馏温度计水银球位置
蒸馏是将液体沸腾产生的蒸气导入冷凝管,使之冷却凝结成液体的一种蒸发、冷凝的过程。蒸馏的时候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该与蒸馏烧瓶支管口的下沿平齐。 水银球是感受温度的,而在支管口处的蒸汽温度是最准确的。如果把温度计放在支管口以下的地方,这时候的温度是比支管口的温度略低,往上即是比支管口的温度越高。温度计的这种放置方法能够其处在蒸汽流体的中部,太高的话蒸汽主体不经过温度计而测试值会偏低,太低会受到蒸馏烧瓶的热辐射的影响而偏高。 比如说要接收沸点范围98~101℃的馏分,当支管口附近的蒸汽温度达到98℃时开始收集馏分...
-
异分母相加减口诀及方法
异分母的分数加减时,先通分,通分后的异分母分数就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来算。以下是中国练字网整理的相关内容,供参考。 异分母相加减的计算方法 异分母的分数加减时,先通分,通分后的异分母分数就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来算。 (1)求出原来几个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原来分数化成以这个最小公倍数为分母的分数。 例:计算5/6+7/8? 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24; 24相对于6来说扩大了4倍,即5/6=20/24; 24相对于8来说扩大了3倍,即7/8=21...
-
四氯化碳萃取碘的现象
先将四氯化碳倒入含碘的混合液中,用玻璃棒搅拌。可以看到现象:静止后液体分为两层,上层为浅黄色或者无色液体,下层为紫色,即碘的颜色,原因就是相似相溶原理。 碘水加四氯化碳,静止后液体分为两层,上层为浅黄色或者无色液体,下层为紫色。 上层的浅黄色液体为含有少量碘的水溶液,下层的紫色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分层是因为水和四氯化碳互不相溶;上层为水,下层为四氯化碳,这是因为四氯化碳在常温常压下密度为1.595g/cm³,大于水的密度(水在常温下密度约为1g/cm³)。 碘单质在四氯化碳的溶解度大于它在水的溶解度,...
-
纸张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纸张的原料主要是植物纤维,原料中除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素三大主要成分外,尚有其他含量较少的组分,如树脂、灰份等。此外还有硫酸钠等辅助成分。 植物纤维中主要含有: 1、纤维素 在棉花中,纤维素的含量在90%以上;木材、芦苇、荻苇中也含有40~50%的纤维素。从造纸角度看,在制浆过程中应极力设法保留纤维素,以提高纸浆得率和纸张强度。 2、半纤维素 在植物纤维原料中,阔叶木和草类原料中的半纤维素含量可高达30%左右;而在针叶木中一般只含有20%左右;在棉花中含量更少。为了提高制浆得率和纸张强度,在制浆过...
-
检验碳酸盐所用的试剂
检验碳酸盐所用的试剂是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碳酸盐中加入稀盐酸,稀盐酸与碳酸盐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样品为碳酸盐。 在碳酸盐中加入稀盐酸,稀盐酸与碳酸盐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样品为碳酸盐,所以检验碳酸盐所用的试剂是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碳酸盐和酸式碳酸盐大多数为无色的。碱金属和铵的碳酸盐易溶于水,其他金属的碳酸盐都难溶于水。碳酸氢钠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其他酸式碳酸盐都易溶于水。碱式碳酸盐一般难溶于水。 碳酸盐是金属元素阳离子和碳酸根相化合而...
-
配制溶液时的误差分析
容量瓶的容量与溶液体积不一致;溶液中的溶质与其结晶水合物的不一致;结晶水合物风化或失水;溶质中含有其他杂质;称量过程中溶质吸收空气中成分;天平砝码本身不标准;量筒不干燥;量筒读数错误。 (一)由概念不清引起的误差 1.容量瓶的容量与溶液体积不一致。 2.溶液中的溶质与其结晶水合物的不一致。 (二)由试剂纯度引起的误差 1.结晶水合物风化或失水。 2.溶质中含有其他杂质。 (三)由称量不正确引起的误差 1.称量过程中溶质吸收空气中成分。 2.称量错误操作。 3.天平砝码本身不标准。 4.称量...
-
怎么判断一个元素在第几周期
比大小,定周期:比较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与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大小,找出与其相近的0族元素,那么,该元素就和原子序数大的0族元素处于同一周期。相同电子层结构法:主族元素的阳离子与上一周期的0族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主族元素的阴离子与同周期的0族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要求掌握氦式结构、氖式结构等。 1、比大小,定周期 比较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与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大小,找出与其相近的0族元素,那么,该元素就和原子序数大的0族元素处于同一周期。 2、求差值、定族数 用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减去比它小而相近的0族元...
-
可燃冰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可燃冰是甲烷与水形成的笼形化合物,是在深海中形成的,需要特点的压强和温度。可燃冰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nH₂O+O₂=CO₂+(2+n)H₂O (点燃)。 可燃冰的开采方式: 1、热解法:是利用了可燃冰温度升高就会自动分解的特性,通过将温水注入可燃冰层的方式,使固态可燃冰分解成气态使甲烷气体溶解到水中后,再对水中的甲烷进行2次提取,这种方式不但要对甲烷进行多次分离提取,还需要消耗大量的热水,经济性很差。 2、置换法:是将化学试剂注入可燃冰层中,通过与可燃冰反应,改变可燃冰状态,达到采气的目的,这种方法...
-
重结晶和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区别
重结晶是晶体或者固体溶解后再次结晶出来,是一个操作过程,用于提纯或者制作晶体。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是结晶操作的一种方式,一般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增大而变大的晶体结晶。 区别: ①重结晶是先将固体溶解再进行结晶,而冷却结晶本身就是液体,直接降温结晶。 ②重结晶既可以是溶液中,可以是加热到熔融,而冷却结晶就是在溶液中。 ③装置上,重结晶的装置要复杂得多。重结晶的实验仪器:布氏漏斗、吸滤瓶、抽气管、安全瓶、锥形瓶、短颈漏斗、循环水真空泵、热水保温漏斗、玻璃漏斗、玻璃棒、表面皿、酒精灯、滤纸、量筒、刮刀。...
-
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不一定。爆炸可以是物理变化也可以是化学变化。爆炸是一种极为迅速的物理或化学的能量释放过程。在此过程中,空间内的物质以极快的速度把其内部所含有的能量释放出来,转变成机械功、光和热等能量形态。 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是某一物质系统在发生迅速的物理变化或化学反应时,系统本身的能量借助于气体的急剧膨胀而转化为对周围介质做机械功,通常同时伴随有强烈放热、发光和声响的效应。 物理性爆炸是由物理变化(温度、体积和压力等因素)引起的,在爆炸的前后,爆炸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均不改变。例如:锅炉的爆炸是典型的物理性爆炸,其...
-
玻璃棒在蒸发时的作用
在蒸发时使用玻璃棒,作用是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溅出。玻璃棒是一种玻璃仪器,可用来搅拌加速溶质溶解,过滤时引流,也可用来蒸发结晶少量溶液。 玻璃棒的作用 溶解:用于溶解、蒸发等情况下的搅拌;溶解时搅拌,加速溶解。 过滤:在过滤等情况下转移液体的导流;过滤时引流,防止液体外洒。 蒸发:使热量均匀散开,防止液体局部过热而飞溅。 转移:对液体和固体的转移。 化学实验中使用,玻璃质细长棒状简易搅拌器,也称为玻棒,用来加速溶解,促进互溶,引流,蘸取液体,在蒸发皿中搅拌以防止因受热不均匀而引起的飞溅等。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