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 第16页
-
东瑞[港]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黄东涛,原籍福建金门,生于印度尼西亚三马林达。1960年回国,在厦门集美中学读书。1969年泉州华侨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当过中学教员和工人。1972年11月移居香港。1980年进入香港三联书店做宣传工作,1984年至今任《读者良友》杂志编辑。 1976年出版处女作中篇小说《玛依沙河畔的少女》。他的创作涉及文体甚广,包括长、中、短篇小说,散文、杂文、游记、儿童文学、评论等,题材大都偏重于海外华侨生活、香港市民生活和南洋风情,1985年以后每年问世的新著单行本多达4至6种,成为香港文学界中相当活跃的一位中年作...
-
安波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刘清禄山东牟平人。 1934年在上海《中学生杂志》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一周间》。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去延安,进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后留校工作。1943年在延安秧歌运动中,和王大化等人创作的秧歌剧《兄妹开荒》,把新的时代 ,新的生活融入人间艺术形式之中,真实地反映了解放区人民的新生活,对革命新文艺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热河军区胜利剧社社长,翼察热了联合大学鲁迅艺术学院院长,创作了《三绣金匾》等大量歌词歌曲。 建国后担任东北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共辽宁省委文化部部长等...
-
敖德斯尔[蒙古]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生于内蒙古巴林左旗的一个牧民家庭。 读过小学,自幼受民族民间文学的熏陶。内蒙古解放后曾在部队担任宣传队长,文化科长。1948年到冀察热辽联合大学鲁迅文学艺术学院学习。1951年任内蒙古军区文工团团长。同年写作独幕话剧《草原民兵》,次年由内蒙古人民出板社出版,是作者最早问世的作品。1956年到中央文学讲习所学习。1957年到1965年先后任作协内蒙古分会副主席,《草原》、《花的原野》主编。这个时期写作了描写社会主义建设中草原风光的短篇小说《欢乐的除夕》和其他一些中、短篇小说,辑为中、短篇小说集《遥远的戈壁》。作品...
-
穆木天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穆敬熙,吉林伊通人。1918年毕业于天津南开中学。1920年入日本京都第三高等学校文科。同年在《新潮》第3卷第1期上发表处女作《蔷薇花》。1921年加入创造社。1923年考入东京大学攻读法国文学,在创造社刊物上发表不少诗作。受法国象征派诗歌影响,注重声、色律动与内容、情调的统一,情调忧郁、感伤。同期还发表了许多理论文章和翻译作品。1926年夏回国,先后在广东中山大学、北京孔德学校、吉林省立大学任教。九一八事变前,思想感情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写给东北的青年朋友们》、《奉天译中》等诗作,成为在创作上走向现实主义...
-
萧乾[蒙古]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萧秉乾,生于北京。自幼贫苦,赖半工半读受教育,做过各种童工:织地毯、送奶、跑书局,熟悉京华贫民区的生活。在北新书局当学徒时开始爱好文艺。1926年因在崇实中学加入共青团被捕,经保释,1928年化名到广东汕头角石中学教书,1933年起在《水星》、《国闻周报》、《大公报·文艺》上发表小说,成为京派后起的作家。1935年于燕京大学毕业后,帮助和接替沈从文编《大公报·文艺》,并兼该报记者。出版了《篱下集》、《栗子》等,以儿童的视点,展示人世间的冷暖与不幸。《皈依》揭露教会学校对中国学生的摧残。1938年出版了自叙传...
-
胡风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张光人,湖北圻春人。曾用笔名还有谷非、高荒等。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进入北京大学预科,次年转入清华大学英文系。不久即弃学还乡从事革命活动。1929年东渡日本,肄业于庆应大学。1931年加入普罗文化联盟下属的艺术学研究会、日本反战同盟和日本共产党,组织新兴文化研究会,与日本普罗作家江口渔、小林多喜二等交往密切,同时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东京支部。1933年3月以抗日罪名被日本当局逮捕,7月驱逐回上海。曾任“左联”宣传部长、书记,并负责与鲁迅联系。1936年初编辑《海燕》杂志。5月间在鲁迅、...
-
韩笑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韩国贤。祖籍山东蓬莱,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42年入中学,在日伪统治的高压下,偷偷阅读进步书籍。1945年日本投降后,曾与朋友合办文艺刊物《船厂》。1946年,到长春青年书店工作。1947年到解放区任吉林军区记者。1949年随军南下。1953年到广州任中南军区文化部干事。此时的诗歌创作大都描写战士生活,歌颂祖国的崭新面貌。1956年后在诗歌创作上有新的发展,题材更加广泛,并尝试将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式”与中国古典诗歌形式结合,受到好评。1962年开始任广州军区专业创作员。 “文革”后更热情地投入创作,...
-
罗淑[女]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罗世弥,祖籍四川简阳,生于成都。1921年进简阳县立女子学堂,1923年转入成 学名罗懋德。生于四川威远。192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开始对古希腊文学发生兴趣。1927年在北京主编《朝报》文艺副刊时,在清华学校刊上发表描写成都风物的散文《芙蓉城》,这是他最早发表的作品。1929年至1933年先后进美国俄亥俄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和康奈尔大学研究院。1931年在纽约与罗皑岚、柳无忌等合办《文艺杂志》。 1933年开始翻译希腊古典文学。此后几十年间,译出许多希腊重要名著,有重大成就。1933年到1...
-
杲向真[女]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杲淑清,江苏邳县人幼年丧母,进入南京贫儿教养院。1935年考入高级助产职业学校。毕业时抗战爆发,分配到医疗队,转移到长沙、桂林。1937年开始写作,第一篇散文《小小募捐队》发表于长沙《观察日报》文艺副刊。到桂林后写过10多篇反映儿童苦难生活的短篇小说,后来结集为《带臂章的人》。 1954年发表解放后第一篇小说《小胖和小松》,反映了新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描写细腻生动,是她的代表作,获1980年全国儿童文学评奖一等奖。 现为北京市作协分会专业作家。 [著作书目] 带臂章的人(小说、...
-
赖和[台]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赖河,字懒云,台湾彰化人。青年时考入台湾医学校,毕业后在彰化开设赖和诊所行医。对贫苦病人常常减免医疗费,甚至还赠送昂贵药材,深得当地人民爱戴。死后葬于八卦山,乡人常去祭拜,传说坟头的草能治病。 1917年到厦门博爱医院服务两年多,正值五四前后,受到新文化思潮影响。返台后除继续行医外,积极参加台湾的抗日活动和新文化运动。1924年第一次被捕入狱。1925年在《台湾民报》发表第一篇散文《无题》,1926年发表台湾第一篇白话小说《斗闹热》,描写了台湾民间的迎神赛会。不久又发表诗《觉悟下的牺牲》、小说《一杆“...
-
宋之的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汝昭。河北丰南人。少年时只间断地读过几年私塾,后到北平半工半读。1931年在北平大学攻法学。1932年加入北平左翼戏剧家联盟,并任联盟机关刊物《戏剧新闻》主编。抗战后组织“救亡演剧第一队,”赴南京、武汉、西安等地,开展救亡运动。先后组织过“新地剧社”、“重庆业余剧人协会”、旅港剧人协会“中国艺术剧社”。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随“四野”入关,做新闻采访工作。1949年出版第一次文代会。1950年任《解放军文艺》总编。抗美援朝中,曾两次赴朝采访。1956年4月17日因肝脏硬化逝世。 1935年写成处...
-
邵洵美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浙江余姚人。原名云龙,后改名洵美,出身官宦世家。1923年初毕业于上海南洋路矿学校,同年东赴欧洲留学。入英国剑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1927年回国,与盛佩玉(盛宣怀的孙女)结婚。1928年开办金屋书店,并出版《金屋月刊》。1930年11月“国际笔会中国分会”成立,当选为理事,并任会计,1933年编辑《十日谈》杂志。1934年编辑《人言》杂志。1936年3月至1937年8月主持《论语》半月刊编务。 早期以等诗歌闻名,第一首诗《二月十四日》约作于1922年。他的代表作有《昨日的园子》、《洵美的梦》、《女人》、《...
-
李冰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籍山西原平,生于山西朔县。从小在中共地下党领导的中小学读书,14岁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6岁入伍,并开始诗歌创作。1944年进延安鲁艺文学系,1945年冬调到张家口华北联大创作组。1946年春发表了短诗《大娘》、《我回来了》等。1948年任华北联大文艺学院戏剧研究室研究员,并写成民歌体叙事诗《赵巧儿》。1952年任中原大学文艺学院创作室副主任,并于1956年出版了叙事长诗《刘胡兰》。这两首长诗在当时都有一定影响。1953至1960年曾任中南文联党组委员、中国作协武汉分会副主席,1959年开始创作长诗《长桥...
-
叶紫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余昭明,有名余鹤林、汤宠。湖南益阳人。1926年北伐军攻占武汉后就读于武汉军事学校第三分校。四一二政变后,父?被害,只身逃离家乡,广泛接触苦难的下层社会,先后流落到南京、上海等地,做过苦工,拉过洋车,当过兵,讨过饭,在同乡志士相助下与地下党取得联系。后又任过小学教员和报馆编辑。 1932年与陈企霞共同创办《无名文艺》,同年加入“左联”,走上文学道路。193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并第一次以叶紫为笔名发表短篇小说《丰收》,引起文坛注目。随后又写了一些散文、小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1935年在鲁迅支持下,自...
-
吴祖光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籍江苏武进,生于北京。在中法大学文学系学习一年后,应聘任南京戏剧专科学校校长室秘书。1934年发表的小说《宫娥怨》,是其处女作。七七事变后,随剧校到湖南、四川担任语文和中国戏剧史的教学。1937年,以东北义勇军抗日为题材,写出了第一个剧本《凤凰城》,描写游击英雄苗可秀的故事。此后,主要精力用于剧本创作。1942年春,写出话剧《风雪夜归人》,风靡剧坛。该剧描写了京剧名旦和官僚太太的恋爱悲剧。1943年在成都中华剧艺社编导时,创作幻想剧《牛郎织女》以及《少年游》、《林冲夜奔》等剧本。1944年赴任重庆《新民晚报》...
-
方冰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张世方,安徽凤台县人。十六七岁时即参加地下革命活动,抗日战争开始后赴延安,就读于陕北公学。1938年冬到华北敌后晋察冀边区打游击,同时担任宣传工作并开始写作。曾与田间等人发起街头诗运动,负责编辑《诗建设》杂志。当时创作的诗歌《诗唱二小放牛郎》曾到处传唱。1944年去延安中央党校学习。第二年创作了长篇叙事诗《柴堡》,反映抗日敌后根据地人民的艰苦斗争生活。抗战胜利后,去东北旅大城市等地负责文艺工作。这个时期创作了许多诗,后结集为《战斗的乡村》和《飞》两书出版。1978年后继续写了不少诗作,1985年出版有诗集《...
-
吴晟[台]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吴胜雄,台湾彰化人。读高中时开始写时,第一首诗《树》1963年7月发表于《文星》杂志。1966年出版第一本诗集《飘摇里》,同年考入屏东农专畜牧科,毕业后不久回彰化在一所中学教生物,不断有诗作发表。教书写诗之余常参加农耕。 他的诗朴实清新,常显出对乡土的深情。1985年、洪范书店出版了吴晟诗集3册,即《飘摇里》、《吾乡印象》、《向孩子说》,前两种过去出版过,但这次编印充实很多篇章。这3本诗集几乎包括了他全部诗作。 1980年应邀到美国爱荷华作家工作室访问写作,在这里与老诗人艾青相晤,两代诗人亲切交...
-
莫言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家境贫苦。小学时逢“文化革命”,辍学务农。成年后到县城当过临时工。20岁参加解放军,历任保密员、政治教员、宣传干事。1981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春夜雨霏霏》。较早的作品《民间音乐》受到好评。1984年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读书,发表《透明的红萝卜》,表现独特的风格,此后创作日丰,中篇小说《红高粱》成为读者推选《人民文学》1986年“我最喜爱的作品”的第一名。 他是一位主观色彩很浓的作家,性情忧郁、内向。早期作品多是过去生活的回顾,表现冷静、含蓄、有节制。新近作品有强烈情绪宣泄的特点。...
-
王祯和 [台]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台湾花莲人。1959年入台湾大学外文系。大学一年级写成处女作短篇小说《鬼·北风·人》,1961年2月发表于白先勇等创办的《现代文学》第7期。大学毕业后曾服兵役,先后在中学、航空公司和电视台任职。 他的作品不多,但都有自己的特色。主人公大都是他熟悉的卑微的小人物,性格鲜活传神,有浓郁的地方色彩。1967年发表成名作《嫁妆一牛车》,描写一个穷苦农民忍辱默认妻子与别人在自己家中同居,代价是生活上得接济,最后还得到一辆牛车。逼到这一步是因为太穷。这个冷酷的故事描写细致,层层深入,读来令人悲叹不止。 受到广泛...
-
穆时英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笔名伐扬、匿名子等。浙江慈溪人。少年时随银行家的父亲到上海求学,读中学时即爱好文学,毕业与光华大学中文系。 1929年开始试写小说《咱们的世界》发表时,大学尚未毕业。后来写出《黑旋风》、《南北极》,因而成名。这些作品后收入短篇小说集《南北级》,大都描写城市下层流浪汉的生活,具有一种疯狂的反抗色采。自《公墓》、《上海的狐步舞》、《黑牡丹》、《白金的女体塑像》等小说发表后,与刘纳鸥等人形成一个流派,他被称为“中国新感觉派的圣手”。其作品的特色是以“现代派”的新奇方法表现上海洋场社会的五光十色,造成海派文学之风...
-
黄裳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容鼎昌,原籍山东益都,生于河北井陉。早年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抗战开始,转学到上海,1939年发表处女作散文《北风》,1940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1942年转至重庆交大。1944年被征调往昆明、桂林、贵阳、印度等地任美军译员。1946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锦帆集》,学识丰富,文笔朴素平实而富有真情。抗战胜利后,任《文汇报》驻渝和驻南京特派员,后调回上海编辑部,发表了一些戏剧杂论,结集为《旧戏新谈》。1949年任复刊后《文汇报》主笔。1950年调北京,担任军委总政越剧团编剧。1951年调中央电影局上海剧本创...
-
冯文炳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字蕴仲,笔名废名,湖北黄梅人。1916年到武昌湖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毕业后任小学教师。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进入本科英文系。这时开始写小说,多发表在《努力周报》、《浅草》及《雨丝》》上,并参加入语丝社。初期小说结集为《竹林的故事》于1925年出版。1926年起以“废名“作笔名发表作品。 1927年军阀张作霖改北京大学为京师大学堂,因此离开北大一年多,恢复校名后返校。1929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于国文系。1930年与周作人等创办文艺刊物《骆驼草》,同时为林语堂主编的《人间世》写稿,创作颇丰。他的小说...
-
赵瑞蕻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浙江温州人。1935年温州中学毕业,如大夏大学中文系,一年后转山东大学外文系。抗战后入西南联大外文系。1940年毕业后在云南任中学教员。1941年冬到重庆南开中学教书,次年到中央大学外文系任助教,一度到女子师范学院任国文系副教授。 解放后一直在南京大学任教。1953年至1957年曾去得意志民主共和国莱比锡大学人访问教授,讲授“中国现代文学史”、“鲁迅研究”等课程。 读中学时就开始写诗,第一篇作品抒情诗《雷雨》发表于温州中学校刊。在西南联大时与同学组织文学社团,写有长诗《永嘉?园之梦》,是怀念故乡之作...
-
丁西林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丁燮林,字巽甫,生于江苏泰兴。1913年毕业于清政府交通部工业专门学校。1914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学、数学。1919年获理科硕士学位。1920年回国,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1923年处女作《一只马蜂》发表于《太平洋》4卷3号。这篇作品以幽默的情调,严谨的结构,表现反封建的主题,一时引起广泛注意,成为五四时期戏剧佳作之一。此后又创作多种独幕剧,描写城市知识分子和市民阶层的生活,风格轻松幽默。 1927年,应蔡元培的邀请赴上海筹建物理研究所,并任研究员兼所长。抗战期间曾创作《三块钱国币》、《等太太...
-
丁易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安徽桐城人,原名叶鼎彝,叶丁易。1934年进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读书。1936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散文。抗日战争期间,在成都任全国文协成都分会常务理事,负责文化界联络工作 ,后任重庆《民主报》总编。1947年写出了反映青年学生思想和生活道路的长篇小说《过渡》和中篇小说《雏莺》。次年出版杂文集《丁易杂文》。他的杂文无情抨击腐朽现实,有较大影响。 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中文系教授。1951年出版散文集《战斗的朝鲜后方》。1955年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略》,至今仍是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一...
-
叶蔚林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广东惠阳人。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深入体会了战士和渔民的纯朴、热情,在50年代中期便开始文学创作。初期创作的格调是记录、歌颂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代表作是短篇小说《布谷鸟》。作品大都节奏明快,格调清新。 1960年专业到湖南民间歌舞团任创作员。1979年开始,创作上出现飞跃,相继创作了一些博得好评的作品,中篇小说《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描写一个去省城读大学的青年乘木排顺流而下的所见所闻,展现了四人帮时期混乱破败的景象,但是船工们及两岸农民又为生活带来了景色。作品获1981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近...
-
荒芜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李乃仁,安徽蚌埠人。1933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实验中学,不久考入北京大学。1936年发表散文处女作《还乡》。1937年在北京大学曾编过英文刊物《北京花》,同年毕业。1940年至1933年在重庆,曾在苏联驻中国大使馆教过两年中文,其间曾为,〈新华日报〉副刊、《大公报》副刊以及陈白尘主编的《华西日报》写稿译稿。1945年去檀香山美国陆军华语训练班任中文教员,半年后回上海,任《文汇报》和法国通讯社编辑。1947年到北平,翌年进入解放区,先后在北方大学文艺学院和华北大学第三部担任研究员。1949年调国际新闻局,担...
-
陈国凯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生于广东五华。高中肄业。1958年进广州氮肥厂当工人,并开始业余创作。同年在《羊城晚报》上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五叔和五婶》。1962年发表短篇小说《部长下棋》,获当年《羊城晚报》创作一等奖。1978年调入作协广东分会文学院从事专业创作。1979年发表《我应该怎么办?》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以后发表中篇小说《工厂奇人》、长篇小说《代价》和《好人阿通》(第一部),曾多次获奖。近年来还陆续出版了《羊城一夜》、《文坛志怪》等中、短篇小说集多部。 他的作品以情动人,吸收西方荒诞派表现手法,既写悲剧性作品,又写戏...
-
胡采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沈承立、沈超之,河北蠡县人。1934年开始在北平的报纸副刊上发表作品。 1938年至1939年,在第二战区文化抗敌协会任《西线》和《西线文艺》主编。1940年初到延安,在大众读物社负责编辑《大众习作》。1941年任职于陕甘宁边区文协大众化工作委员会,后任文协剧作组组长。1948年起,先后任《群众文艺》、《西北文艺》、《延河》主编及中国作家西安分会副主席。现任中国作协陕西分会主席、陕西文联主席。 作品以文学评论为主,侧重研究文艺领域中思想方面的问题。《读峻青的〈胶东纪事〉》及《从生活到艺术》及近年...
-
阿城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钟阿城,祖藉四川,生于北京。“文革’’开始时,中学没读完即到山西内蒙古等地插队落户,后又去云南。1979年回到北京,在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当工人,现为自由职业者。 1984年开始文学创作,处女作《棋王》发表在1984年7月号的《上海文学》上,荣获当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以后的《孩子王》、《树王》也颇获好评。其小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1985年在《上海文学》上连载过系列短篇小说《遍地风流》。近年创作、改编电影文学剧本《大明星》、《飓风行动》等。 〖著作书目〗 棋王(小说集)1985,作家...
-
刘澍德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生于吉林袺农村。九一八后流亡北京,考入中国大学中文系。1935年在《中学》杂志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幽燕行》。 抗战爆发后南下云南,在中学任教,写作了讽刺官僚腐朽和丑恶的《迷》,表现人民爱国精神的《秋肃和春温》等短篇小说,后辑为《寒冬集》。1947年至1949年先后执教于长春大学和东北大学。 1950年任昆明师院副教授,1951年调作协云南分会工作。此后创作了一系列农村题材的文学作品。中篇小说《桥》发表于1954年,表现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农民的思想斗争和心理变化,人物刻画生动,语言亲切风趣,富于乡土气息...
-
高行健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籍江苏泰州,生于江西赣州。小时在家随母亲识字读书,只上过一年半小学。1951年考入南京十中读书,开始文学创作,到1966年写下数百万字的小说、诗歌、剧本,但未能发表。 1962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到中国国际书店任翻译。1969年后辗转于五七干校和农村。1975年到《中国建设》杂志社任法文组组长,1977年到中国作家协会外委会工作。现为北京人民艺术院编剧。 1979年在《当代》第2期发表第一篇作品《巴金在巴黎》(散文)。历来创作了多部小说和剧本,主要成就在后者。与人合写的成名作《绝对信号》...
-
蔡其矫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生于福建晋江。幼年随家侨居印尼。1936年在上海暨南大学附中读书时开始创作反映抗日斗争的作品。 1938年到延安入“鲁艺”文学系学习。1939年到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文学系任教。1941年写的《乡土》和《哀葬》两诗,分别或晋察冀边区鲁迅奖征文运动的诗歌第一和第二奖。1942年写的歌词《子弟兵歌》,曾被广泛传唱。1945年当随军记者,写报道和诗歌。 1953年到北京中央文学讲习所任教,后任该所教学研究室主任。在50年代中发表了大量诗作。此时曾深入江汉、四川一带体验生活,写出了《川江号子》《雾中汉水》、...
-
萧甘牛[壮]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广西永福人,原名肖钟棠。母亲是壮族,受家庭影响,小时便十分喜爱少数民族的传统民歌。1921年离开学校到桂林一家手工织布厂当学徒,1924年考入桂林师范学校,开始写作、尤喜写诗。1927年到梧州当支部工人,1929年到平乐中学教书,开始收集民间文艺作品。不久为纪念被国民党杀害的大哥而自费出版了第一本散文诗歌集《悲讯》。1933年到上海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系就读。抗战期间一边教书一边从事戏剧工作,进行抗日宣传 。同时继续搜集整理民间文艺。曾到台湾,搜集到大量高山族民间文艺资料。 解放后到广西人民革命大学学习,并...
-
胡也频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左联”五烈士之一,原名胡崇轩,曾用也频、白丁、野草等笔名。1903年生于福州。少年时在金铺学徒,因不甘屈辱,追求自立,1920年只身逃往上海考入浦东中学,1921年入天津大沽口海军学校,后到北京。1924年开始写作并发表了第一个短篇《雨中》。1925年与丁玲结婚。1927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圣徒》。早期创作曾受到无政府主义和唯美主义影响,但主要倾向是揭露和诅咒旧社会的腐朽与黑暗。1928年到上海后读了大量鲁迅等人翻译的苏俄文艺理论和马列主义书籍,思想和创作发生重大变化,创作出《到莫斯科去》和《光明在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