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 第12页
-
杨晦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杨兴栋,号慧修。辽宁辽阳人。贫苦农民家庭出身,在县城读中学时曾因贫困在邮电局做邮务生一年。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积极参加五四运动,是“火烧赵家楼”的直接参与者。1920年从北大毕业,到沈阳、太原、河北、山东等地教书。1925年秋,在北京与冯至、陈炜谟等人组织文学团体沉钟社并出版刊物,之后,他在京津等地任教,同时从事创作和翻译,创作了《老树的阴凉下面》、《除夕》等真实反映社会生活的剧本。1933年写出了优秀多幕历史剧《楚灵王》。抗日战争爆发时在上海同济大学附设高中任教,因宣传抗日受迫害,1938年夏被...
-
康朗甩[傣]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岩甩,云南西双版纳景洪人。7岁为僧,习佛经,攻读傣文诗歌、故事,后即开始自编自唱。1932年21岁时还俗,在一次歌唱比赛中获胜,成为“赞哈”(歌手)。后随领主服杂役来到景洪,偶然参加了全版纳著名赞哈的比赛,击败所有赞哈,一举成名,被誉为“赞哈勐”。然而,这一殊荣反使他丧失了正当谋生的权利,只能每天长途跋涉到领主府邸去给领主唱歌,生活闲苦不堪。 翻身的时刻终于到来,他唱着《在澜沧江边迎接解放军》迎来了解放,他唱着《毛主席派来的亲人》迎来了新中国。1958年出席了全国民间文学工作者代表大会,历任县州赞哈协...
-
于黑丁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于民道。山东即墨人。第一篇作品《乡情》是在老师王统照指导下写成的,1930年发表于《中学生》杂志。1933年加入“左联”。抗战前在上海创作了《生路》、《回家》、《站长》等反映下层劳苦人民艰辛生活的短篇小说及一些散文和报告文学。八一三事变后去延安,任“文协”延安分会秘书长。1945年去晋冀卤豫边区文联工作。这段时期里创作的短篇小说《母子》通过一位伟大母亲的形象,反映了解放区群众对抗战的支持,是解放区文学创作优秀作品之一。1948年任郑州《中原日报》副刊主编》。1949年后在武汉,先后任中南文联副主席。现任河南...
-
韩侍桁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韩云浦,另有笔名东声、索夫等。生于天津。早年毕业于天津同文书院,曾留学日本。 1930年参加“左联”,次年执教于广东中山大学。1934年起任中山文化教育馆特约编译。30年代曾写作大量的文艺批评文章,辑有《文学评论集》、《参差集》、《浅见集》。在批评作家作品和讨论“大众文艺”、“第三种人”等问题时,与某些左翼文学工作者展开论争。重要译著有丹麦批评家勃兰兑斯的《十九世纪文学之主潮》。 抗战爆发后任中央通讯社特约战地记者和该社总编室编审。1942年任重庆文风书局总编。1944年创办国际文化服务社。...
-
顾工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顾菊楼,上海人。1945年在苏北参加新四军。1946年北上,经历过孟良崮战役和莱芜战役、淮海战役。1948年开始文学创作,写有秧歌剧《李子刚》、讽刺剧《发洋财》等。1949年随军入川,曾参与剿匪战斗。1951年进入西藏。1955年调到北京,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1958年到《解放军报》社任编辑、记者。在此期间他写了反映边疆建设以及部队战士、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和斗争的诗,如《喜马拉雅山下》、《这是成熟的季节啊》等。“文革”中被下放到农场劳动,写了反映50年代我军进藏筑路与藏胞共建祖国、保卫边疆的长篇小说《红军的...
-
曾克[女]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曾佩兰,河南太康人。1935年在开封私立北仓女子中学读书时,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勒令退学。经老师柯仲平、楚图南等人介绍,到上海一私立托儿所当保教员。1936年参加共产党上海文委领导的外围组织“上海辞夜妇女俱乐部”,从事群众工作。1937年先后入上海大夏大学、河南大学。八一三事件后弃学、弃职,参加各种抗日活动。1938年春开始发表作品。第一篇创作《控诉》为散文,发表于武汉《大公报》副刊。1938年后,在重庆参加中华全国文艺解抗敌协会,在渝、港报刊发表文章。1940年冬赴延按,先在延安文艺解抗敌协会从事专业创作。1...
-
罗荪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孔繁衍、曾用笔名还有鲁孙、叶之秋等。祖籍上海,生于山东济南。1928年进入哈尔滨五道街邮局充当拣信生,从此在邮政部门工作至1949年4月。业余从事文学创作。1928年组织蓓蕾社,在哈尔滨《国际协报》主编《蓓蕾》文艺周刊,在东北地区产生较大影响。1932年9月调往上海;1935年初又西迁武汉,曾主编《大光报》的文学副刊《紫线》。1937年9月与冯乃超、锡金共同创办《战斗》旬刊,任主编。1938年3月曾任《抗战文艺》编委。同年,武汉沦陷前夕去重庆。1940年主编《文学月报》,1942年被迫停刊。其间曾一度接编《...
-
草明[女]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吴绚文,生于广东顺德。在广州读中学时,即接受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参与欧阳山创办的进步刊物《广州文艺》的编辑工作。因揭露旧制度被通缉,1933年逃往上海,并加入“左联”。此时创作了许多反映缫丝女工的疾苦和不幸的短篇小说,处女作是《倾跌》。从此,她以细腻,委婉的文笔写下较多表现劳动妇女与命运抗争的作品,从《没有了牙齿的》、《小玲妹》、《大冲围的农妇》等。七七事变后,回到广州,继续用被为抗日服务,并参与创立广东文学界救亡协会。1939年到重庆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抗日宣传工作。1...
-
铁凝[女]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籍河北赵县,生于北京。1975年在保定高中毕业后到河北博野插队,同年发表的小说《会飞的镰刀》是其处女作。1979年回保定,在《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 1982年发表的短篇小说《哦,香雪》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作品写山村少女香雪在火车站用一篮鸡蛋向乘火车经过的女学生换铅笔盒的故事,表现了山村少女的纯朴可亲及其对现代文明的向往。同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作品描写15岁的女中学生安然的学习和生活,真实地表现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和美好的品格。1983年到河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六月的话...
-
聂华苓[女、外]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湖北应山人,生于宜昌。抗战期间在湖北、四川读中学,1944年入重庆中央大学外文系,胜利后迁返南京毕业。1949年到台湾,在《自由中国》半月刊任文艺编辑。现在台湾不少作家最初的作品是在这个刊物发表的。 1960年,《自由中国》主编雷震遭当局逮捕后,杂志停刊。她原在华商学院兼职教书,也被解聘,只能靠写作翻译在困难中维持生活,19662年受聘到台湾大学和东海大学教创作课。1963年与安格尔相识,次年赴美任安格尔主持的爱荷华大学工作室顾问,后该为每年邀请各国作家参加的“国际与写作计划”。 1948年在南京发...
-
傅雷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傅怒安,字怒庵。生于上海南汇。幼年在学习古文,1924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附属中学。1926年入上海持志大学。1927年12月赴法留学,在巴黎大学文科和卢佛美术史学院听课,专攻艺术批评。这时开始试译都德的短篇小说和梅里美的《嘉尔曼》。1929年发表第一篇译作《圣杨乔而夫的传说》。 1931年秋回国,在上海美专教美术史和法语。后来参与编辑《艺术旬刊》,主编《时时汇报》。 青年时代曾在《小说世界》、〈北新〉周刊上发表短篇小说。赴法涂中写的《法行通讯》连续刊载于《贡献》半月刊。30年代后期开始,逐渐专注...
-
从维熙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河北玉田人。1950年入北京师大学习,在校期间开始文学创作。1954年毕业后调《北京日报》;两年内出版了《七月雨》和《曙光升起的早晨》两本短篇小说集。1956年出席全国青年文学创作会议。1957年出版了反映农业合作化的长篇小说《南河春晓》。同年被错划为右派,到底层长期劳动,在极其艰苦的境遇中仍坚持写作不懈。1976年调入临汾地区文联。1978年重新提笔。《大墙下的红玉兰》、《远去的白帆》先后获全国第一、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电影文学剧本《第十个弹孔》获1981年优秀故事片奖。评论《论联想》获海燕文学奖。长篇小说《...
-
曹聚仁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生于浙江浦江(今属兰溪市)。1921年毕业于杭州浙江省立一师,同年到上海,在民国女子工艺学校任教,并为《国民日报·觉悟》撰稿。1922年记录章太炎的讲演稿《国学概论》在《觉悟》发表,引起社会注意。1923年起担任上海艺专、?南、复旦等大学教授,并从事写作。 1932年主编《涛声》半月刊。1934年协助陈望道编辑《太白》。次年与徐懋庸创办《芒种》。他主编的几个刊物都得到鲁迅的支持。 抗战爆发后,从书室走向战场。任中央通讯社战地特派员,采访凇沪战役、台尔庄战役,后活跃在东南各战区。1941年至1943年...
-
秦兆阳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湖北黄冈人。11岁前随父在乡下念私塾。后在汉口入小学、中学读书。1934年考入湖北武汉乡村师范,同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上海的《时代漫画》等刊物上发表漫画,在《武汉日报》上发表了《长城》、《祖先的开拓》、《松花江怒吼了》等宣传抗日的诗歌。1937年毕业后任教于黄冈县中心小学。1938年赴延安,入陕北公学分校,后有进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美术,1939年随部队到晋察冀边区,在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任教。1943年到冀中平、津、保地区先后担任《黎明报》编辑及社长,1946年任冀中军区《前线报》社副社长,1947年...
-
林纾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字琴南,号畏庐,福建福州人。自幼学习勤奋。 1879年入县学,1882年中举。此后却屡试屡败,只得放弃求取功名的梦想。1897年后任福州苍霞精舍汉文总教习。1899年移居杭州后执教于杭州东城讲舍。1901年举家迁至北京,任金台书院讲席。先后在五城学堂、京师大学堂、高等实业学堂和孔教大学任教,以讲授古文、经学为主。 1897年夏,受刘法归来的王寿昌启发,开始与别人合作译书。他自己不懂外文,根据别人口译,以古文笔法描摹成篇。第一部译著《巴黎茶花女遗事》(法国小仲马原作,现通译《茶花女》)与王寿昌合作译出,18...
-
程乃珊[女]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祖籍浙江桐乡,生于上海。在香港度过童年,1956年回上海上中学,1964年到上海教育学院英语班学习,1965年分配到惠民中学任教。 1979年开始文学创作,处女作《妈妈教唱的歌》写“文革”中自强的人民重建对生活的信念的故事。以后,以自己的教师生活和上海工商业者家庭生活作蓝本进行创作,探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和高尚情操的向往与追求,时代发表作有《穷街》、《蓝屋》、《丁香别墅》、《女儿经》等。 1985年7月调至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为专业作家。 [著作书目] 天鹅之死(短篇小说集...
-
叶石涛[台]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台湾台南人,是经历日据时代的最后一位作家。1942年读中学时开始写作。1943年4月,在日文刊物《文艺台湾》第一次发表小说《林君寄来的信》。中学毕业后到该刊任助理编辑。《文艺台湾》停刊后回到故乡。1945年初,曾被征召入伍当兵半年,除这段时间外,一直担任小学教师。光复后努力学习中文,写作逐渐减少。1965年考入台南师范专科学校,同年底在停笔10多年后重新发表小说和评论。此后写作大多是评论文章。成为台湾地区著名文学评论家。他对台湾许多新老作家都有专文评论,对台湾乡土文学也有研究专著。 关于评价作品的尺度,他...
-
舒群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李书堂,又名李旭东,黑龙江哈尔滨人。1932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到上海,开始发表作品,并加入“左联”。早期较著名的小说《没有祖国的孩子》发表于1936年5月《文学》6卷5号。他描写一个失去家园的朝鲜少年在我国东北地区遭日本侵略者凌辱压迫并起来反抗的故事。 抗日战争爆发后,抵达陕北,在八路军总部任随军记者。1940年起,先后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教员、系主任,《解放日报》四版主编,东北文工团团长。胜利后担任过东北局委副主任,东北大学副校长,并筹办东北电影制片厂。任厂长,东北文...
-
周瘦鹃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国贤,字祖福。笔名瘦鹃、紫罗兰庵主人、泣红等。江苏苏州人。早年毕业于上海民立中学,留校任教,亦写作和翻译。第一部作品是1911年的译作《百合摩》,载《小说月报》,接着又在该刊发表根据法国小说改编的话剧《爱之花》,春柳社曾公演。1916年至1949年间,在上海历任中华书局、《申报》、《新闻报》?稿人和编辑,其间主编《申报》副刊10余年。还主编过《礼拜六》、《紫罗兰》、《半月》、《伤害画报》等刊物。1917年编辑出版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刻》,在1919年受到当时任教育部?事的鲁迅推许,并报请教育部给予嘉奖。所...
-
王朝闻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四川合江人,原名王昭文。1928年至1930年在杭州省立第一师范上学时写过文艺随笔、剧本和小说。1932年考入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雕塑。抗战爆发后,在浙江、四川等地,从事文艺宣传活动,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40年代开始,先后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华北联合大学艺术学院任教,并在雕塑创作的同时开始研究文艺理论,1949年到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授,相继任《美术》杂志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华全国美学学会会长等职。这期间,发表了大量的关于文学、美术、戏曲、电影等方面的文艺学和美学的研...
-
陈祖芬[女]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籍上海,1964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文学系,曾在北京市朝阳区文化馆工作。现为北京市文联专业作家。 1977年开始发表诗歌,后来多写报告文学。第一篇报告文学《她创造时间》就显露出超群的创作才能,后又陆续发表近30篇作品。报告文学《祖国高于一切》是她的代表作,描写了一位献身于祖国事业的归侨知识分子的经历,情节生动,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曾获1977年至1980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近几年的报告文学开始集中反映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内容。系列报告文学《挑战与机会》及《经济和人》等几篇作品问世后,在社会上引起教...
-
张君默[港]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张景云,广东新会人。年幼时家境困难,读到中学辍学了。以后干过餐厅待应等不少行业,但酷爱文学,一直坚持工作。当过《循环报》和《明报》记者、香港电台特约编剧、报纸编辑,办过出版社;中途也做过生意,但并不成功。他的文学成长道路走得相当迂?和艰难。勤奋和认真使他终于成为一名职业作家。他现任香港《科技世界》杂志总编辑和《明报》副刊编辑。 近年来,除了写散文、杂文、科学小品和侦破小说系列之外,还热衷与文学和科学的结合,用文人的笔和文人的眼试着去看科学、理解科学和写科学。他的异象系列小说正是取材于科技的异化现象,在...
-
鲍昌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籍辽宁凤城,生于沈阳。1942年考入北平辅仁大学附中。1946年1月赴晋察冀解放区,先在华北联大文学院学习,后在晋东北、冀中等地从事农村工作。解放后在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等单位工作。1949年5月发表了第一篇诗歌《我的母亲》。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农村劳动。摘帽后调至天津市文学研究所。1974年调天津师范学院,1980年任该院中文系主任。1982年被选为中国作协天津会副主席。1984年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常务书记。1999年2月20日在北京逝世。 50年代开始不断有独幕剧集、短篇小说集评论集问世。60...
-
覃子豪[台]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覃基,四川广汉人。1931年在北平中法大学读书时开始发表诗作,曾与同学合出过诗集《剪影集》。30年代在日本留学时,参予过“左联”东京分部主办的《诗歌》编务。早期诗作编成第一本诗集《生活的弦》,有渴望光明的爱国激情。 抗战时在国民党军队从事新闻工作。1943年辞去军职,一度经商。后在福建漳州创办《太平洋日报》和南风文艺社,又任《闽南新报》主笔。这时出版过诗集《永安劫后》,描述敌机轰炸后永安人民的不屈意志,受到好评。 1947年到台湾,先后任职于省物资局、粮食局1954年与钟鼎文等创立蓝星诗社,编辑...
-
朱湘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字子沅,原籍安徽,生于湖南沅陵。父母早逝,1919年考取清华学校,并参加梁实秋、闻一多组织的清华文学社。1922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在《小说月报》第一次发表5首新诗。1923年因抵制学校斋务处早餐点名制度被开除。 1925年第一本诗集《夏天》出版。1926年重新复学清华。他性情沉默孤傲,自办刊物《新文》,只刊载自己创作的诗文及翻译的诗歌,自己发行。因经济?据,只发行了两期。1937年第二本诗集《草莽》出版。 1927年9月至1929年9月,他留学美国,此时辗转复杂的经历和内心愁闷忧郁的情绪在《朱湘...
-
李英儒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河北清苑人。30年代初考入保定志存中学,写过一些诗歌、散文,分别在《幽燕》、《河北民声》和校刊《兴华》上刊登。 1937年因逢七七事变,未能考大学,回到家乡参加晋察冀边区的抗日救亡活动,次年1月加入八路军。做过编辑、记者,后任步兵团长,参加了大小几十次战斗。从1940年起写了不少短篇、散文和歌词。1942年在保定做地下工作,为后来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1953年回部队文化岗位,业余创作了长篇小说《战斗在?沱河上》,评论界认为是建国后较早出现的优秀长篇。1958年长篇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发表,小说生...
-
何为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何振业。浙江定海人。幼时全家迁居上海。1937年在《中学生》杂志上发表的散文《路》是他的处女作。。1938年秋秘密到皖南新四军驻地参加访问。回泸后,写了描述新四军战斗生活的散文特写集《青弋江》这是他的第一本书。40年代初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肄业。抗战结束后,任上海《文汇报》记者。 解放后,在上海任电影剧本编辑。1959年调入福建省。文学创作活动以散文为主,1956年以后的10年间写了《第二次考试》、《两姊妹》等一系列较有影响的散文。他的散文善于选取日常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和事件为题材,写法上较近于小说。...
-
玛拉沁夫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后到内蒙古骑兵部队。1946年入内蒙古自治学院学习后到内蒙古文工团任创作员。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创作第一篇短篇小说《科尔沁草原的人们》,得到好评,后改编成电影《草原上的人们》。1952年到中央文学研究所学习。1954年返回内蒙古,在察哈尔盟明太旗旗委宣传部长。同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春的喜歌》,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6年,完成长篇小说《茫茫的草原》上部,作品生动地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斗争历史,曾获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十周年文艺创作奖文学一等奖。19...
-
袁昌英[女]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湖南?临人。幼年在乡间私塾读书,后随父到上海中西女塾学英语。1916年留学英国,依靠刻苦自修,进入爱丁堡大学攻读英国文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21年回国。与杨端六结婚后到北平女子高等师范学院教书。1926年,生下第一个孩子后三年又只身赴法国入巴黎大学求学。两年后归来任教于中国公学。不久,到武汉大学任教。 10年代抹开始写作,1929年出版《孔雀东南飞及其他肚幕剧》,其中的《孔雀东南飞》是三幕话剧,侧重表现母爱与夫妻爱之间的矛盾。抗战前陆续写了不少散文、杂文、评论,后结集为《行年四十》。另有四幕话剧《饮马长...
-
安娥[女]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张式沅,河北获鹿人。早年肄业于北平美术专门学校。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担任北平团的工作。后赴大连从事革命宣传和女工运动。1927年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回国在上海中共中央机关工作。 1933年后参加上海进步文艺运动,曾人百代唱片公司歌曲部主任。1934年为电影《渔光曲》写作主题歌歌词,诉说苦难渔民的辛酸和悲愤,流传甚广。后来创作的反映报童生活的《卖报歌》和一些抗日歌曲,也在人民中广为传唱。1936年写作诗剧《高粱红了》,描写一支自发的农民抗日武装同强敌的殊死战斗。作品...
-
台静农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安徽霍丘人。中学时代热爱文学,后到北京文学系旁听,又转该校国学研究所边工作边读书。他是20年代后期鲁迅支持和影响下的文学团体未名社的主要成员。1927年出版了第一本小说集《地之子》。集中作品多取材与民间,笔触朴实粗犷,描绘出人间一幅幅苦难的图景,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早年也写散文,散见于《莽原》杂志上,文字简洁。 抗日战争爆发前,曾任教北京辅仁大学、山东大学等处。抗战期间在四川白沙女子师范学院任中文系主任,写了不少鼓舞斗志、救国图存的通讯、报告文学。抗战胜利后赴台北市,担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主任。 ...
-
贾平凹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陕西丹凤人。1967年初中毕业后,一度在家务农。1972年入西北大学中文系,1973年在陕西《群众艺术》发表第一篇作品《一双袜子》毕业后分配到陕西人民出版社任文艺编辑。早期作品大多写平凡人物的田园爱情,后结集为《山地笔记》,其中《满月儿》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80年调到期西安市文联,任《长安》文学月刊编辑。这时的创作偏重于对社会弊端的揭露和对社会人生的思考。1983年出开始专业创作。写了中篇小说《商州初录》,作品借鉴了我国的方志、游记、话本小说的表现手法。之后又接连写了3部反映当前农村生活变动的...
-
吕剑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王聘至,别名一剑、原白。原籍山东莱芜。受过初中教育。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即流转鄂、川、滇等地,后来又到香港,主要从事文艺和新闻工作。1938年开始创作诗歌,重庆《新华日报》和《抗战文艺》等报刊都刊登过他的诗作。最初以发表《大队人马回来了》一诗知名。这首诗描绘一位年迈老人经受日本帝国主义蹂躏后,以欣喜若狂的心情迎接自己大队人马的凯旋归来。诗人与时代共命运,以新诗作武器,为民族解放与农人民主呐喊。1943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44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曾任文协昆明分会常务理事。文协港粤分会理事。...
-
黄宗英[女]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祖籍浙江瑞安,生于北京。自幼爱好文艺。1941年到上海进黄佐临职业剧团。由演出《蜕变》开始舞台生涯。1946年发表的散文《寒窗走笔》,感情真挚,文笔流畅。反映了那时她对生活的认识和追求。抗日战争胜利后参加《丽人行》、《乌鸦与麻雀》等多部电影的拍摄,塑造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妇女形象,揭露旧社会的黑暗,企盼新社会的诞生。1948年元旦与赵丹结婚。1953年写成电影剧本《在祖国需要的岗位上》。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响应号召,到浙江乐清县当农民。60年代初发表了《特别姑娘》、《小丫扛大旗》等报告文学。“文革”...
-
金庸[港]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查良镛,浙江宁海人,出身书香门第,在杭州和丽水念中学。抗战时流亡到重庆。国立政治大学外语系毕业后曾在中央图书馆阅览组工作。抗日战争后,回杭州任《东南日报》记者。其后又到东吴大学学习国际法,不久应考作了《大公报》电讯翻译。1948年《大公报》在香港复刊,调香港工作。《新晚报》创刊后,任副刊编辑,与他人合写《三剑楼随笔》专栏,并用林欢笔名写影评。50年代后期,辞去报馆职务,加入长城电影制片公司当编剧,后来又当导演,编写了《绝代佳人》等电影剧本。他的头几部武侠小说如《书剑恩录》、《雪山飞狐》等在,《香港商报》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