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 第17页
-
钱玄同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浙江吴兴人。原名钱夏,字中季,号疑古、逸谷、德潜。1906年去日本留学,就读于早稻田大学文学系。与鲁迅同修章太炎的文字学,并在章创办的《教育今语》上发表文章。1907年加入同盟会。1910年回国,在浙江海宁、嘉兴等地教中学。辛亥革命后任浙江教育总署司科员。 1913年9月到北京,在北京高等师范附中教国文,后升任高等师范国文系教授。1915年开始兼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寄陈独秀》、《寄胡适之》等许多文章,积极倡导文学革命,反对封建文化,产生了一定影响。同年参加教育部国语研究会...
-
梁晓声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籍山东荣城,生于哈尔滨市一个建筑工人家庭,1966年初中毕业,两年后参加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去北大荒,当过农工、拖拉机手、报导员和小学教员。1971年参加兵团举办的文学创作学习班,在《兵团战士报》上发表处女作小说《向导》。1974年入复旦大学中文系,1977年毕业,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任编辑至今。 在创作上,坚持以现实主义手法刻画人物性格,作品中以反映知青题材的小说最为著称。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描写了北大荒兵团战士在艰苦的环境中为追求理想而献身的拓荒生活,在一种悲壮的...
-
宋云彬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台湾云林人。原名廖伟竣。宋泽莱本是作品中一人物,因为喜欢这个名字有木有水有草,从1978年发表《打牛湳村》,开始用为笔名。 1973年在台湾师范大学二年级时开始在《中外文学》发表作品,最初有诗《丧葬之歌》,接着又有短篇小说《婴孩》。1976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废园》(重版时更改名《恶灵》)。这些早期作品偏于内在心灵的描绘,内容较灰暗、但也是呈现出强烈的社会关怀。。 大学毕业后回到农村任中学教师,26岁发表了受到普遍赞誉的短篇小说《打牛湳村》。当时乡土文学论战近于尾声,陈映真认为这篇小说“把争论纷纭的‘...
-
方令孺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安徽桐城人。1923年留学美国,在华盛顿州立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读书。1929年回国后,先后任青岛大学讲师和重庆国立剧专教授。1939年至1942年任重庆北碚国立编译馆编审。1943年后在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教授。 解放后被选为上海市妇联副主席。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至“文革”前,任浙江省文联主席。 30年代初开始写新诗,与林徽音被称为“新月派”仅有的两位女诗人。1940年后,诗风由朦胧转向朴实。长诗《悼念的寒冰》表现她对敌人暴行的愤慨和对战友的深切悼念,感情真挚,语言奔放。她的散文文字...
-
李乔[台]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李能棋,另有笔名壹阐提,台湾苗栗人。新竹师范毕业后长期任中小学教师,现在专业写作。 早期作品如《飘然旷野》等偏重乡土风情,描述了农民在艰苦生活中挣扎的心态。后来的作品取材更加广泛,技巧形式变化多姿。他对哲学、心理学都有兴趣,也潜心研究佛学,作品常注重心理描写,也常流露佛教意识。一生勤奋写作,现已写长篇小说7部,短篇小说200多篇,最著名的作品是《寒夜三部曲》。第一部《寒夜》写1895年日本侵略台湾前后的历史和当时农民的生活;第二部《荒村》写20年代文化协会和农民组合的活动;第三部《孤灯》写光复前后山村...
-
孟瑶[女、台]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杨宗珍,湖北武汉人。少年时代随家庭在南京、汉口读小学中学。1938年到重庆入中央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当过中学教师。1949年到台湾,任教于台南师范。这个时期开始写作,第一篇作品《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发表于《中央日报·妇女周刊》 1962年赴新加坡南洋大学教书。1966年回台湾任中兴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主任。现已退休。 著作甚多,共写长中篇小说50多部。自己最满意的是第一部长篇小说《心园》。 在新加坡南洋大学曾讲授小说、戏剧课程,后来完成了《中国小说史》、《中国戏曲史》两部著作。她自己也喜好京剧...
-
徐讦[港]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笔名徐于、东方既白、任子楚。浙江慈溪人。1931年北大哲学系毕业,转该校心理学系读研究生。北大读书时发表的短篇小说《烟圈》是他较早的作品。1934年在上海任《人间世》月刊编辑。1936年发表了表现一个洗衣妇悲惨家境的短篇小说《郭庆记》。部分早期小说有较强的社会性。1936年赴法国巴黎大学修哲学,获博士学位。 抗战爆发后回国,居上海。先后任《天地人》、《作风》等刊物主编。1937年发表的短篇小说《鬼恋》,描写一对男女的恋情,构思怪诞,充满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是作者的成名作。1942年赴重庆执教于中央大学。1...
-
徐懋庸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徐茂荣,生于浙江上更。幼年家贫,高小毕业后辍学。1926年参加第一次大革命,后因被政府通缉,逃亡上海,考入办公半读的劳动大学。1932年翻译了《托尔斯泰传》。1933年夏开始写杂文并向《申报·自由谈》投稿。他的杂文笔法犀利,揭露时弊不留情面,批判社会一语中的,因风格酷似鲁迅而以“杂文家”出名。1934年在上海加入“左联”,1935年出版《打杂集》,鲁迅为之作序。同年翻译日本、苏联等国的进步著作。1936年因“左联”解散等问题写信给鲁迅,鲁迅为此发表了《答徐懋庸关于抗统战线问题职纸。 解放后,历任武汉大...
-
梁信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郭梁信。生于吉林扶余,祖籍山东。1945年参军,在部队曾任宣传员、宣传队长。新中国成立后,参加广西农村清匪反霸斗争,兼任过区委书记。1950年创作了第一篇作品—独幕剧《勇敢与机智》。 1953年调中南军区任专业创作员,1958年完成的电影剧本《红色娘子军》,是他早期的代表作,以其生动感人的情节,展现了妇女解放和人民战争的画面,成功地塑造了吴琼花的形象,在全国第一届电影“百花奖”中获最佳影片奖,在亚洲电影节中获万隆大奖。此后参加了话剧《南海战歌》的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碧海丹心》。 1962年调至...
-
高缨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高洪仪,原籍天津,生于河南焦作。抗战中随全家流亡。在成都读完小学,考入国立第六中学,因无法忍受封建专制教育,独自流浪到重庆。1944年夏,陶行知把他收入自己创办的育才学校。1946年在《火之源》杂志上发表第一首诗《张娘》。 1947年在重庆当小学教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到作家协会重庆分会从事专业创作。1960年开始,先后在四川省文联、四川广播电台工作。曾任《星星》诗刊副主编、电台编辑部副主任。现任作家协会四川分会副主席。 前期以写诗为主,1958年后从事短篇小说的创作。长诗《丁佑君之...
-
胡菊人[港]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胡秉文,生于广东顺德一个农家。初中毕业后,由表哥带到香港。当过校役和教堂杂役,后来进入珠海书院半工半读,晚间补习英文,不久,到友联出版社资料室工作。其后,先后担任过《大学杂志》总编辑、《中国学生周报》社长、美国新闻处出版部编辑等职务。70年代任《明报月刊》主编,成为香港最著名的专栏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之一。以后一度就任《中报》总编辑。1981年和陆铿合作创刊《百姓》半月刊,并任主编。他关于小说写作技巧方面的论述和“红学”研究在香港颇有影响。他的长篇连载专论《鲁迅在三十年代的一段生活》曾引起巨大争议。 [著...
-
郑伯奇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郑隆谨,字伯奇。陕西长安人。1910年参加同盟会和辛亥革命。1917年赴日先后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京都第三高等学校、帝国大学。1920年在《少年中国》1卷9期发表第一篇诗作《别后》。次年加入创造社。1926年毕业回国,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大革命失败后,到上海从事文艺工作。1928年创作了表现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欺凌的独幕剧《抗争》,任上海艺术大学教授、艺术剧社社长。后参加“左联”,先后编辑《创造月刊》、《北斗》、《文艺生活》、《电影画报》、《新小说》等期刊,编《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三集》,...
-
曹靖华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曹连亚,曾用化名汝珍、亚丹等。河南卢氏人。1919年在开封河南省立第二中学求学时,投身于五四运动,被选为河南省学生代表,前往上海出席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同年暑假中学毕业,进入上海泰东图书局担任校对。1920年在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俄文,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并被派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1年年底回国,在北京大学旁听,并从事文学翻译工作。1924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25年经李大钊介绍去开封国民革命军第二军苏联顾问团任翻译。在此期间曾向顾问团工作人员王希礼推荐《阿Q正传》,由后者译成俄文,同时开始与...
-
牛汉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史成汉,现名牛汀,曾用笔名谷风。远祖为蒙族,山西定襄人。 少年时代加入西盟会,1938年入天水国立五中,并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自1941年起,开始在《诗创作》、《诗垦地》、《诗》等刊物上发表诗作。1942年写的《鄂尔多斯草原》,为其早期代表作。1943年入西北大学读俄语专业。1944年任《秦风工商联合报》编辑,并协助郑伯奇编该报副刊《每周文艺》。1945年初在西安主编《流火》杂志。1945年5月初,由党派回西北大学从事学生运动,翌年春被捕,在汉中获内创作了组诗《牢狱集》等。出狱后到河南开封,194...
-
袁水拍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江苏吴县人,原名袁光媚,笔名马凡陀。1935年考入上海沪江大学,不久到银行任职。抗战后在香港、重庆任编辑。1938年开始创作诗歌和报告文学。1940年出版第一本诗集《人民》。1941年发表抒情诗《寄给顿河上的向日葵》》,抒发了对法西斯的憎恶和对社会主义苏联的向往。抗战后期,在《新民报》、《大公报》做编辑,并用马凡陀的笔名,以民歌、民谣的形式及格调,写了大量的讽刺诗,有利地揭露了达官贵人荒淫无度的生活和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后结集为《马凡陀的山歌》出版,受到广泛的欢迎。 1949年调北京任《人民日报》文艺部主...
-
于赓虞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河南西平人。1922年入天津江文中学读书。1923年与赵景深、焦菊隐等人共同组织绿波社,开始写新诗。诗作多数写漂泊异地、思念故人的忧郁和哀伤情绪。1925年夏靠入燕京大学。1926年秋与胡也频、沈从文等组织无须社,并编辑该社的《世界日报·文学周刊》。1927年至1928年先后在山西、北京任中学教师。1929年初,与庐隐等创办华严书店,编辑《华严》月刊。这时期的诗作,多歌颂地狱、诅咒人世,悲哀而颓废发,被称为“恶魔派”诗人。1930年至1935年,先后在山西区?和河南开封任教。曾与江漫锋等人编过《河南民国日报·平...
-
丰子恺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丰润、丰仁。浙江崇德人。1914年入杭州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对他的思想影响甚大。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1921年东渡日本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 1924年,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4月号首次发表了他的画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其后,他的画在《文学周报》上陆续发表,并冠以“漫画”的题头。。自此中国才开始有“...
-
洪醒夫[台]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洪妈从,台湾彰化人。台中师专毕业。第一篇小说《逆流》1967年发表与台湾日报副刊。1969年以后,所作短篇小说先后得奖的有《渴》、《跛脚天助和他的牛》、《扛》;1978年又以《散戏》、《吾土》获联合报小说奖和中国时报文学奖。 1982年7月因车祸丧生。生前只出版过《黑面庆仔》和《市井传奇》两本短篇小说集,作品不多,但很受文坛瞩目。他的小说主角多为农村市井小人物,他曾说:“故事背景大部分在台湾光复后的十几二十年内,那时一般农民的物质生活都比较匮乏,知识水准也比较低,生活压力很大,再加上那许多自古以来辗转...
-
陈荒煤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陈光美,初期创作多署名荒煤,湖北襄阳人,生于上海。 1927年大革命时期,加入共青团。1928年至1930年间,在汉口湖北省立二中商业专科学校读书。1932年结识了盛家伦、吕骥、张庚等人,加入了武汉左翼戏剧家联盟、反帝大同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秋,在北平《文学季刊》上发表了第一篇小说《灾难中的人群》,这时期的大部分短篇小说收入《忧郁的歌》和《长江上》两集。1933年秋去上海,先后参加上海剧联和“左翼”工作。 1938年到延安鲁艺戏剧系工作,后任文学系主任,并从事报告文学的写作,写有《陈...
-
祖慰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张祖慰,生于上海,原籍江苏。幼时举家逃难到江苏武进,在那里度过童年。1957年毕业于南京建筑工程学校。分配去兰州当技术员,同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诗歌。1961年入伍,在广州和武汉去空军文工团当演员和创作员。1969年复员,到湖北当阳县当工人。1973年调广西南宁歌舞团当歌唱演员。1979年调到湖北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1985年被选为作协湖北分会副主席。 近年创作的报告文学《线》、《审丑者》。、《快乐学院》三篇曾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小说《矮的升华》获全国五四青年文学奖。注意展现现代人在多元性文化结构中...
-
冀汸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陈性忠,祖籍湖北天门,生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1926年回国受教育。1935年在武汉参加一二九运动,同时开始发表诗歌。1941年与邹荻帆、姚奔等在重庆编辑《诗垦地》。1945年参加文协。194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当过小学、中学教员。1950年10月后,任文艺编辑和行政工作。1955年后因“胡风案件”多年蒙冤。1981年平反,重新回到文艺岗位。后来任中国作协浙江分会副主席。 他是40年代著名的七月派诗人之一。自1942年代至解放初期,出版国诗集和长篇小说多种。他的诗不受形式约束,以尽情抒发时历史、时...
-
辛笛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王馨迪,亦名王辛笛。祖籍江苏怀安,生于天津市。早年曾在清华大学周刊任文艺编辑,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语系。1936年去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英国文学,3年后回国,任上海暨南大学、光华大学教授,后在上海银行界工作。 从学生时代起,即开始在天津《大公报》、《国闻周报》、北京《晨报》、《文学季刊》、《水星》、《绿洲 》、上海《新诗》等报刊上发表诗文和译作。1935年,第一本诗集《珠贝集》在北京出版。抗战胜利后,创作散见于《文艺复兴》、《文汇报》、《诗创造》、《中国新诗》等刊物。1946年编辑进步诗刊《民歌》...
-
董秋斯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董绍明,早期用笔名求是、求实等。河北静海人。曾就读与南开大学,后转燕京大学哲学系。1926年毕业后任教于广州协和大学。北伐战争时主编《血路》月刊宣传北伐。北伐失败后去上海。在沪期间,曾为鲁迅和史沫特莱充当翻译。参加“左联”工作,主编《世界月刊》、《国际》评论月刊,介绍马列主义,翻译了列宁的《卡尔·马克思》、拉法格的《忆马克思》等重要文章。后收入《卡尔·马克思——人·思想家·革命者》一书。还翻译出版了苏联小说《士敏土》。上海“孤岛”时期翻译了一些西方短篇小说,发表在《中国周报》等报刊上。抗战后任职于《民主》周...
-
金哲[朝鲜]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籍黑龙江海林,生于日本下关。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某部文工团任编导。1952年创作的《工兵舞》在第一届解放军全军文艺会演上获一等奖。1953年转业到《东北朝鲜人民报》当文艺编辑。1956年创作的大合唱《长白之歌》,气魄雄伟,热情奔放,在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获银质奖。同年被选为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1962年调到作协延边分会。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文革”期间遭受迫害。粉碎四人帮后,创作热情空前高涨,创作风格日趋成熟。。1980年发表的长篇民间叙事诗《晨星传》获首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评...
-
梅益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广东潮安人。30年代在上海任《每周文学》编委,协助徐懋庸编《希望》半月刊。1936年主编《文化导报》周刊。抗战期间除有3年到新四军淮南地区工作外,留守上海“孤岛”,为“孤岛”的文学事业做了大量工作。曾同夏衍合编《译报》。1938年春,为纪念八一三抗战一周年,受《华美》周刊委托主编大型报告文学集《上海一日》,向全国人民展示了一副上海军民奋勇抗战的生动画卷。与此同时,与人合译了美国记者斯诺的名著《西行漫记》等书。1942年翻译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广为流传。国共南京谈判时曾任中共发言人。后来去延安新华社,任副...
-
梁斌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梁维舟,笔名雨花、梁文彬。河北蠡县人。在现立高小因受老师影响,很喜爱创造社的革命浪漫主义文学,不久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考入保定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32年的“二师学潮”、“高蠡暴动”事件给他留下难忘印象,这些后来都成为他小说创作的重要题材。 1933年到北京,经人介绍加入“左联”,开始了文学青年的生涯。这时期发表了首篇小说《农村的骚动》,(《大公报》1933.6.11)和许多散文、杂文。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又写出短篇《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和剧本《血洒芦沟桥》等。 从19...
-
陶然[港]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涂乃贤,原籍广东焦岭,生于印度尼西亚万隆市。1969年毕业与北京师范大学语言文学系。1973年9月移居香港。1974年4月在香港《周末报》发表第一篇小说《大明星的小帐》(又名《冬夜》)。1976年起曾先后在香港《体育周报》、时代图书公司、《香港文学》杂志任编辑。现为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中文编辑部副主任。 陶然是近年来比较活跃的香港作家之一,他擅长写中、短篇小说、散文和散文诗。他的中篇小说《天平》是一个爱情故事,情节虽不曲折,结构布局却相当巧妙,男女独白式的心理描写交替出现,使感情和利益的冲突充满了悲剧色...
-
苏叔阳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笔名舒杨、叔阳、余平夫。河北保定人。50年以写诗歌开始自己的业余创作,至70年代末以剧作引起文坛注意。曾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学院、北京中医学院任马列主义理论教师多年。他的剧作《丹心谱》于1978年春在北京舞台公演,受到好评,并获得建国30年文艺汇演创作一等奖。1978年调北京电影制片厂任编剧至今。 他的作品包括戏剧、电影剧本、诗歌和小说。不少作品被搬上舞台或银幕。作品中人物多是北京的普通人。语言富有生活气息和浓郁的北京味儿,且不乏严禁的逻辑性,是“京味文学”的代表者之一。 第一部长篇小说《故...
-
周克芹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四川简阳人,原名周克勤,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1958年于四川成都农业技术学校毕业后,当过农民、生产队长、农业技术员、技师。1959年在《四川文艺》发表处女作《秀云和支书》。1980年和1981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勿忘草》、《山月不知心理事》分别获的这两个年度的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发表于1979年,描写了十年动乱四川农村一位农民和他的几个女儿在生活道路上的坎坷,真实的再现了极“左”路线给农村造成的巨大灾难。作品语言朴实,刻画任务内心细致,1982年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四川...
-
韦素园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安徽霍邱人,一度改名漱园,韦丛芜之兄。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不久,曾赴苏联学习。译有果戈理的《外套》,苏联梭罗古勃的《邂逅》等。1925年和李霁野、曹靖华等在北京主持未名社工作,出版《未名》半月刊,翻译介绍俄罗斯、苏维埃文学。还印行“未名丛刊”和“未名新集”。1926年鲁迅去厦门后,他接编《莽原》半月刊。不久因咯血进西山病院疗养,1932年8月1日病殁于北京同仁医院。鲁迅于1934年写了《韦素园墓记》,又作了《忆韦素园》一文,赞扬他对反动势力深恶痛绝,对工作不求名利,埋头苦干的精神。 [著作书目] ...
-
阮章竞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笔名洪流。广东中山人。上过4年小学。13岁当徒工,失业后流落上海,逐渐接触文艺。 八一三后,到华北太行山参加革命。第二年,任八路军太行山剧团政治、艺术指导员。开始写剧本、诗歌,并兼任民族革命战争艺术学校教师。1943年发表了以根据地人民抗日斗争和大生产运动为题材的话剧《未成熟的庄稼》、《糠菜夫妻》等。1947年创作了大型歌剧《赤叶河》和长诗《圈套》,记录了解放战争时期农民的苦难和翻身斗争的历史。1949年发表诗歌代表作《漳河水》,这部长篇叙事诗以洗练的书法成功的塑造了3个争取自由解放的青年妇女的形象。描绘...
-
杨牧[外]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王靖献,起初写诗用笔名叶珊,1972年后用笔名杨牧。台湾花莲人。1959年入台中东海大学历史系,次年转入外文系。1963年服军役一年后到美国爱荷华大学诗创作班,1966年获艺术硕士学位,入柏克莱加州大学比较文学系,1971年获博士学位,后任教于华盛顿大学。 中学时代就开始在《现代诗》、《创世纪》等诗刊发表诗作,读大学阶段出过两本诗集,当时就被誉为“有才华的年轻诗人”。诗作很少接触现实,有较多的隐喻和典故,跳动性大,意象也一较奇特,不加解释难以读懂。1978年出版第六本诗集《北斗行》,王文兴作序赞扬它语...
-
张志民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河北宛平(现北京门头沟区)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做过教员、指导员、教导员 。1947年参加农村土改运动,在《晋察冀日报》上发表长篇叙事诗《王九诉苦》和《死不着》,长诗采用民歌体形式,充满了对旧社会的血泪控诉和翻身农民的欣喜之情。 1949年调华北军区文化部创作组,创作了长诗《将军和他的战马》和短篇小说《婚事》等。1951年参加志愿军赴朝鲜前线。写有朝鲜战地通讯《英雄的报告》。1950年到1954年,在中央文学研究所学习。1956年离开部队从事专业创作。发表了大量歌颂农村新气象的诗歌。他的诗善于描画人物...
-
艾克拜尔·米吉提[哈萨克]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新疆伊犁人。曾在汉族学校学习,能熟练地掌握汉语。中学毕业后,放过羊,当过兽医,担任过翻译和通讯干事。1973年入兰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到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宣传部工作。 他以短篇小说创作为主,大多取材于粉碎四人帮前后伊犁草原所发生的急剧变化,其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得到很好的交融。笔下的人物具有浓厚的民族性格和鲜明的个性特征。 短篇小说《奴尔曼老汉和猎狗巴力斯》是他的处女作,也是代表作。小说讲述一个老猎人失去爱犬的曲折故事,写出了极“左”路线给草原带来的深重灾难及牧民的忧愤、觉醒和斗争。语言上也具有哈萨...
-
瞿秋白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瞿霜,曾用笔名屈维它、易嘉、宋阳、史铁儿、斯特拉霍夫等,江苏常州人。生于一破落“书香门第”母因债台高筑,被迫自杀。1917年春,他北上投亲,就读于北京俄文专修馆。五四运动中是爱国学生的领导任之一。 1919年底与郑振铎等创办《新社会》旬刊。不久,又加入李大钊领导的共产主义研究小组。1920年秋,以《晨报》、《时事新报》记者身份赴俄访问,192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回国,先后担任《新青年》、《热血日报》等党刊、党报的主编和编辑,并参加中共中央的领导工作。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危急关头,他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