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 第18页
-
聂绀弩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湖北京山人。县立高小毕业后,因贫困失学。五四以后,到福建的一个军队当录事,1923年在吉隆坡当了几个月小学教员,又到仰光《觉民日报》,《缅甸晨报》当编辑和新闻记者。 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参加了国共合作的第一次东征。途中留在上海丰担任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官半年。1925年考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两年后回国任南京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副主任。九一八事变后,因参加文艺青年反日会,被迫离职逃往上海,参加了“左联”,曾任上海《中华日报》副刊《动向》的编辑。 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起先后在汉口、桂...
-
蒋钖金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江苏宜兴人。在上海初中毕业后进同济大学德文班学医,开始创作新诗。1932年开始发表诗作,曾与穆木天合编诗歌半月刊《时调》,后改出《诗歌综合丛刊》。次年在正风文学院与同学合办《当代诗刊》。1934年至1937年间在武汉做职员,曾主办《华中日报》副刊《文艺周刊》。抗战爆发后,与冯乃超、孔罗荪合办综合性旬刊《战斗》。“文协”成立后,任其机关报《抗战文艺》编委。后来又参加《文艺阵地》、救亡日报》、《中国诗坛》等刊的编辑工作。10月到上海,与楼适夷等合办《大路》画报。还曾组织行列社,出版《行列》半月刊;与芳信等人办诗歌书...
-
程造之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程兆翔。笔名韶紫。上海崇明人。中学毕业因家贫辍学。抗战后陷于上海“孤岛”。1940年初冬参加苏北抗日游击队。1941年调到新四军三分区政治部的《东南晨报》、《江海文化》任编辑。同年9月因日伪军扫荡苏区,与机关失去联系,几经辗转回到上海,在一家私人医院谋生。1944年11月被日本宪后逮捕,次年5月获释。日本投降后,任上海《大公报》编辑。1948年被国民党当局逮捕,不久获释。解放后任上海《新闻日报》编辑。 抗日战争前为生活所迫,开始文学创作,写过短篇小说、诗歌和剧本,第一篇小说《某村之夏》发表在1935年...
-
曹辛之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笔名杭约赫,江苏宜兴人。中学时代曾在报刊上发表诗文。1936年与吴伯文、孔厥等人合办抗日文艺周刊《平话》。七七事变后奔赴山西抗日前线。1938年至延安,先后就学于陕北公学与鲁迅艺术学院。1939年参加李公朴率领抗战建国教学团赴晋搽冀边区工作,同时开始尝试新诗创作。1940年调至重庆生活书店,任职于《全民抗战》周刊编辑部。皖南事变后撤至香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返重庆。1945年,第一部诗集《撷星草》问世。 抗战胜利后至上海,与臧克家等人创办星群出版社,同时与他人合办《诗创选》、《中国新诗》月刊。作为九叶诗派的...
-
陶晶孙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江苏无锡市人。原名陶炽、陶炽孙,笔名晶明馆主、晶孙等。1906年随父亲去日本,在日本读完小学、中学和大学。1919年在九州帝国大学医学医时与郭沫若结为好友,参与创办同人杂志《Green》(《格林》)。1921年7月参与发起成立著名文学团体创造社,在《创造季刊》等刊物上发表小说、戏剧和译文,大力提倡“木人戏”。1919年创作的《木犀》和1925年创作的《音乐会小曲》是他最著名的小说,被选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三集》。其作品语言异国风味很浓,有艺术至上倾向,约1927年从日本回中国,一度主编《大众文艺》和《学艺》...
-
郑义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郑光召。生于重庆,原籍四川双流。幼年在北京上学。曾参加红卫兵运动和大串连,1968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去山西太谷县插队,后流浪于东北、内蒙的森林草原。1974年到煤矿当木工,1977年考入晋中师专中文系。1979年以红卫兵运动中武斗为北京写出处女作《枫》,揭示了一代人的痛苦和挣扎。1981年毕业分配到晋中地区文联,任文学期刊编辑。以后,写有中篇小说《远村》和《老井》等,其中《远村》写的是太行旱区人打井寻源为主线表现了黄河人民的艰辛。1984年底到山西省作协筹办大型文学刊物《黄河》,县为山西作协专业作家。 ...
-
亦舒[女、港]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倪亦舒,祖籍浙江,生于上海,是香港著名科幻小说家倪匡的妹妹。早期作品多发表在《中国学生周报》上,身受学生们的欢迎。以后为报刊写过许多有趣的娱乐稿,渐渐为一般读者所熟悉。他曾留学英国3年,现任职香港政府新闻处。她享有大量读者的作品是爱情小说和散文。爱情小说多连载于明报》,这些作品在风格上自创一格。由于擅长刻划现代城市的男女心理变化,故事情节推进快,爱用短句和短段,对话风趣生动,作品一直很畅销。作品的时代感较强,在揭露少情薄义的现实生活中寄寓着对女性独立性格强烈的向往和推崇。 [著作书目] (艺术作...
-
峻青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孙俊卿,山东海阳人。抗战爆发后参加革命,先后做过教育和民运工作。1945年至1948年任胶东区党委机关报《大众报》记者和新华社前线记者。1948年随军南下。1949年任中南广播电台编委兼宣传科长。1952年掉中南文联从事专业创作。1955年到上海华东文联工作。1956年任上海作协书记处书记。 4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1941年发表处女作《风雪之夜》。建国后发表了许多优秀短篇小说,作品具有强烈的战斗激情、生活气息和革命浪漫主义精神。《黎明的河边》是其代表作。小说写交通员小陈全家为革命赴汤蹈火的故事。其散文...
-
许杰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浙江天台人。青年时就读于浙江省立第六、第五师范学校,1922年编《越铎日报》的《微光》副刊。同年毕业后任临海霞城小学、上海旅沪安徽公学教师。1924年开始发表小说并加入文学研究会。1926年出版代表作短篇集《惨雾》。这些小说多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结构整密、气魄雄壮,心理描写细腻,艺术成就较高,是20年代难得优秀作品,当时被称为乡土文学的代表作。1927年起先后任教于浙江天台县文明小学、上海泉漳中学、上海新华艺术大学、浙江宁海中学。这时开始探讨并接触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理论,著有《明日的文学》。1928年到吉隆坡任华侨...
-
田间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童天鉴,生于安徽无为。1933年入上海光华大学外语系学习,同年加入“左联”,并参加《新诗歌》和《文学从报》的编辑工作。此时,他创作并出版了第一部《未明集》以及《中国牧歌》和《中国农村的故事》,以农村生活为题材,抒写了农民的痛苦和反抗。 1937年春,他去日本,开始接触到裴多菲、拜伦、马雅可夫司基的作品。抗战爆发后,立即反国,从上海到武汉,又从武汉到山西临汾,参加了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任战地记者。此时的诗作,大多收在《给战斗者》、《呈在大风沙里奔走的岗卫们》中,这些诗充满战斗激情,节奏昂扬,成为抗战初...
-
舒巷城[港]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王烙,原籍广东惠阳,生于香港。在英文书院读书时开始写短篇小说和诗歌。抗战时,18岁起颠簸流离在大后方,抗战辗转与上海、南京、东北、北平、天津等地。1948年回香港经商,业余从事写作,创作了大量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诗歌和评论,是很有影响的地道香港作家。 他在创作上走的是社会写实路线,立意刻划人间的不平。他的短篇小说《鲤鱼门的雾》曾受到高度评价。并多次模仿。他的长篇小说《太阳下了山》通过描写40年代末香港西湾河一条大街上的一个孤儿的遭遇,再现了香港底层市民的生活,通过孤儿和一位作家的交往赞美了处在困境中...
-
蔡仪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蔡南冠,湖南攸县人。1925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9年渡日本,先后毕业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和九州帝国大学。1931年发表历史小说《先知》,开始用“蔡仪”作笔名。七七事变前回国投身抗日救亡活动。1941年后致力于文艺理论和美学研究,曾出版《新艺术论》、《新美学》等著作。1945年编辑《青年知识》月刊。1946年到上海大学任历史社会学教授。1947年秋兼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48年12月进入华北解放区。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后兼副教务长。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参加国内美学论争,选写了〈唯心主...
-
乔羽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山东济宁人。幼时家庭生活拮据,靠哥哥做店员维持生活。高中期间,当过小学教员。1946年初入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学习,开始在报刊发表诗歌和小说,还写过秧歌剧。1948年华北联大与北方大学合并为华北大学,调入华大三部创作室,开始专业创作。 创作以歌词和剧本为主。《我的祖国》、《人说山西风光好》一经谱曲,广为传唱。1956年与时佑平合作创作电影文学剧本《红色少年行》,(即电影《红孩子》),描写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一群儿童成长为革命少年的故事。1960年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刘三姐》,歌颂了美丽智慧勇敢的民间...
-
田仲济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笔名蓝海。山东潍坊人。1930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公学社会科学院政治经济系,到山东济南第九中学任教,同时先后编辑了《野光》、《处女地》等周刊。1932年组织青年文化社,出版《青年文化》。抗日战争初期在西安办《报告》半月刊。后去重庆,在冯玉祥所设的政治经济研究室当研究员。1941年任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副教授;1942年任重庆东方书社编辑主任、总编辑等职,并与臧克家等合编《东方文艺丛书》,1944年与姚雪垠等合办《微波》文艺月刊,代表作品有杂文集《情虚集》、《发微集》等,以朴实真切的语言,抒发了内心的感受,同时批判了社会...
-
孙伏园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浙江绍兴人,原名孙福源。4岁丧父,家贫。1911年入绍兴初级师范学堂读书。 1919年接受新思潮影响,与其弟孙福熙一起到北京,经鲁迅介绍入北京大学读书,并担任北大图书馆馆员和李大钊的秘书。积极参加五四运动,为北大文学团体新潮社成员。还参加过《国民公报》和《晨报》的工作。1920年底,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共同组织文学研究会。 1921年夏大学毕业,同年10月《晨报副镌》创刊,任主编,兼任北京大学讲师。1924年参与组织文学团体语丝社,创办《语丝》周刊,同时任《京报》副刊编辑。1925年为军阀所迫南下,先...
-
夏衍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本名沈乃熙,字端轩,祖籍河南开封,生于浙江杭州。曾用笔名还有沈端先、沈宰白、徐佩韦、黄子布、韦?、余伯约、司马牛等。 1914年毕业于德清县立高小,因家贫当过染坊店学徒。1915年9月进入杭州浙江公立甲种工业学校。1920年毕业。次年入日本明治专门学校电机科学习。1924年加入国民党,开始参加实际政治活动,任国民党左派驻日总支部的常委兼组织部长,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被国民党开除党籍,5月回到上海,不久即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闸北区从事工人运动,并大量翻译文艺作品。1929年秋参与筹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
-
李旭[朝鲜]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生于海参威,3岁回到故乡吉林和龙。幼年随父亲在私塾读书,后在农村种地,兼任义务教师,担任过报纸记者。1948年在东北军政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文化教员。不久调任延吉《大众》杂志总编辑兼延边图书馆馆长。1951年到延边大学教授世界文学。 17岁开始用朝鲜文写自由诗,处女作是《生命的礼物》。1937年延吉出版《在满朝鲜诗人集》中收有他的5首诗。1944年写了抒情诗《北斗星》,以真挚的情感期盼着黎明。1946年成立延边文艺协会时任文学部长,并编辑文学刊物《火花》。1947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北斗星》。1959年出版第一...
-
李根全[朝鲜]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李根赫。吉林舒兰人。小学毕业后做过零工和劳工。1945年参加革命,当过武工队员和土改工作队员。1948年到《吉林日报》任记者,之后担任过《延边日报》总编辑,中共延边州委宣传部副部长。 1951年开始文学创作,写有一些通讯、特写。1952年发表第一篇小说《货车》获得吉林省创作奖。1954年发表的短篇小说《果树开花的时候》产生了较广泛的影响,参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他的短篇小说大多反映朝鲜族人民的创造性劳动和美好生活,歌颂各民族人民之间的友谊。1962年出版长篇小说《老虎崖》,以东北解放战争为背景,描述了朝...
-
陈若曦[女、外]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陈秀美,台湾台北人。父亲是木匠,母亲出生于佃农之家,自幼在农村成长,生活清苦。光复后入台北第一女子中学。1957年考入台湾大学外文系。大学时代曾邀集同班同学组成南北社,最初是游乐性社团,后创办《现代文学》,白先勇、王文兴等不少作家都是这个社团成员。她的第一篇小说《周末》发表于1957年11月号《文学杂志》,后来的作品大多发表于《现代文学》,初期作品收入《陈若曦自选集》,1976,年出版。 大学毕业后,1962年到美国蒙荷立克女子学院进修,次年转学到霍普金斯大学专攻写作,1965年获硕士学位。 1...
-
钟理和[台]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祖籍广东梅县,世居台湾屏东。家庭务农,幼年只读过高小和一年半私塾,文学修养全靠自学。1928年因与年长的同性农场女工恋爱,遭社会家庭责难,独身远奔东北学习驾驶汽车。1940年返台与钟女结婚再返沈阳,后迁居北京,曾担任译员、经营零售煤炭生意。1946年回台湾,因患肺病,生活十分清苦,逝世时家中只剩一张竹,一条破被。 生活贫困,从未放弃写作。在北京时曾出版国一本小说集《夹竹桃》。回台湾后在报刊上发表过不少有分量的作品,但生前未能结集出版。死后,文友林海音、钟?郑等热心筹划,出版好几本集子。1976年,张良泽教...
-
杨绛[女]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杨季康,原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得文学士学位。1933年入清华大学研究院为外国语研究生,发表第一篇散文《收脚印》即初露才华。1935年夏与钱仲书结婚,随即赴英、法留学。1938年回国。先后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和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40年代创作的喜剧《称心如意》等,曾在京沪等地上演,其语言幽默诙谐,鞭笞了人间的冷酷狡诈和虚伪自私,显示了高潮的讽刺艺术才能。1952年夏调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组(即现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至今。 晚年在散文创作方面的功力日见丰厚,1...
-
叶楠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陈佐华,白桦的孪生兄弟,曾用笔名恋?。河南信阳人。1945年入信阳师范,在校系统地接触了中外文学,不久即开始在上海与河南的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1947年参加中原野战军十纵队任参谋。1949年奉调考入海军学校机械工程学系潜艇动力专业,从1945年结业到1964年,一直在某潜艇编队任动力部门的专门负责人和工程师。1959年创作电影剧本《甲午风云》,通过中日甲午海战的历史故事,歌颂了以邓世昌为代表的的中国军人的民族气概,产生影响,此后,即开始业余写作。1965年刚从事专业创作,即因“文革”中断。1977年创作的...
-
绿骑士[女、港]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陈重馨,原籍广东台山,生于香港,15岁开始向香港学生刊物《青年乐园》、《中国学生周报》上投稿,在大学学习期间曾参加大学学生会会刊《学苑》文艺版的编辑工作。1969年毕业于香港大学英文系。1969年至1971年在香港快捷半导体有限公司任厂报编辑及翻译,1972至1973年在香港生产力促进中心任编辑及翻译,1973年离香港赴法国。1974年至1976年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学习。1976至1977年任香港《象牙塔外》月刊编辑。 她的作品不算多,以写散文和短篇小说为主,也兼写诗歌,1979年香港素叶出版社出...
-
马宁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黄振椿,福建龙岩人。1926年在厦门集美师范读书时,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1927年到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学习。曾参加上海第三次工人起义。后决定弃学投身革命。1929年发表短篇小说《船上人》,以一个日本水手和中国姑娘的恋爱故事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罪恶。不久,又写出四幕话剧《陆根荣》。1930年写成以广州暴动为背景的中篇小说《铁恋》。同年加入“左联”和中国共产党。 1931年流亡马来亚,参加马来亚共产党地下工作。次年春到新加坡,先后任马来亚普罗文学艺术联盟主席和马共中央宣传委员,编辑出版《南洋文艺,创作...
-
钟敬文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广东海丰人。原名谭宗。青年时在家乡师范学习期间,受新文化运动影响,开始学做白话诗。毕业后在家乡一带教小学,20年代中期到广州岭南教中文系工作并学习。1927年秋,在中山大学中文系任助教,与顾?刚等人组织了民俗学会,编辑了《民间文艺》、《民俗》及民俗学丛书,同时写作散文与新诗,出版了散文集和民间文艺论集。 1928年秋到杭州。先在一所高级商校教国文,后转至浙江大学文理学院任讲师。此时除继续研究民间文学发表论文及译著外,仍热心与散文、小品的创作,著有《西湖漫画》、《湖上散记》等。他这时的散文风格“平远清?”、...
-
李满天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李涓丙,别名林漫。甘肃临洮人。1938年到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39年7月转入华北联大文艺学院戏剧系。1940年开始,先后在晋察冀边区政府教育处、《晋察冀日报》和《晋冀日报》等处工作,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47年7月南下大别山,在英山县任县委委员、区委书记,次年底,任《鄂豫报》副总编。1949年出任新华社湖北分会总编辑。次年底调到湖北省文联。后来担任过省文化局副局长。 1953年回河北身任安定县地委宣传部副部长,1954年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1956年开始发表长篇小说《水向东流》(1—3...
-
高兰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黑龙江瑷珲人,原名郭德浩。1921年入黑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1926年毕业后到北京,入崇实中学高中二年级文科学习,1927年转入汇文中学。1928年考入燕京大学国文系。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投身民族解放斗争,用新诗宣传抗战救国,与冯乃超、锡金等人一起探讨诗歌朗诵问题并开始创作实践。他的朗诵诗朴实、豪放,感情真挚,时代气息浓。1937年创作的《我们的祭礼》和1942年创作的《哭亡女苏菲》影响最大。1938年春加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先后曾在四川、河南等地做教师、公司文书及牛奶场秘书。1947年到沈阳任《东...
-
严庆澍[港]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常用笔名唐人、阮朗。。江苏吴县人。抗战时曾在内地从事抗日宣传工作,后入成都燕京大学新闻系半工半读。1946年在上海《大公报》任职,1947年被派往台湾,建立台北《大公报》航空版,1948年台北《大公报》被封闭后调到香港《大公报》1950年《大公报》增立《新晚报》后调到《新晚报》编辑部。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伏牛山恩仇记》曾在《大公报》上连载。此后30年,一边编报,一边创作,直至1981年底逝世,他生前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一生创作了大量小说、散文和电影剧本。代表作长篇小说《金陵春梦》是那一部长8集的关于蒋...
-
张承志[回]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祖籍山东,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与情话大学附中,1968年赴内蒙古乌珠穆沁旗插队。1972年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学。1975年毕业,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 1978年考入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专攻北方民族使及蒙古史专业,同时开始文学创作。处女作为蒙文诗《人民之子》,第一篇小说《旗手为什么歌唱母亲》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创作把自己插队的经历与所学历史专业紧密结合,作品多写草原生活及当代青年生活。 1981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在研究历史的同时,陆续发表的《黑骏马》、《北方的河》...
-
雁翼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颜鸿林、生于河北馆陶。1942年参加八路军,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文工队政治指导员,文工团团长。1949年在地方军区小报上发表过一些小诗。由于多次负伤致残,1953年转业,1956年调到作协重庆分会。1955出版第一本短诗集《大巴山的早晨》。《胜利的红星》是1947—1955年写成的反映战争生活的诗集。以后还写了一些散文、小说、话剧和电影剧本。长诗《彩桥》是他的代表作。此诗以叙事为主,同时结合自然朴素的抒情,将故事中的人物表现得生动、感人。 “文革”后,出版了优秀长篇叙事诗《紫燕传》,作品描写...
-
陈白尘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陈增鸿,陈征鸿,剩于江苏清江(现为淮阳市)。青年时代先后读于上海文科专科学校、上海艺术大学、南国艺术学院。1925年在《小说世界》9卷12期发表第一篇小说《另一世界》。1928年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漩涡》,真实的再现了校园里的生活,第二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风雨之夜》。初期写了不少小说,大多描写男女爱情生活。 30年代中期以后更热衷于戏剧创作。1936年出版了四幕历史剧《石达开的末路》。1937年有发表描写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剧《金田村》,这是他第一部正式搬上舞台的大型剧作,演出后产生了很大影响。抗日战...
-
唐弢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唐瑞毅,常用笔名晦庵,浙江镇海人。少年时由亲戚资助,念书至初二即被迫辍学。16岁考入上海邮局当拣信生。1930年后,在底下党领导下参加工人运动,与邮政工人、店员等组织读书会,业余从事文艺活动。1933年起在鲁迅的影响下,开始写散文和杂文。同年6月在《自由谈》上发表散文《故乡的雨》,为其处女作。杂文则写得简明而富文采,师法鲁迅。 抗战爆发后,参加了1938年版《鲁迅全集》的编校工作。后编辑《文艺界丛刊》。1942年后一度离开邮局。 抗战胜利后,重回邮局,并与柯灵合编《周报》,参加反内战、反饥饿的民...
-
白薇[女]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黄彰,黄鹂,别名黄素如,生于湖南资兴。青年时代曾入衡阳第三女子师范,因反对校长被除名。又入长沙第一女子师范。毕业后,为反抗封建婚姻,只身出走,留学日本,考入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过理科及历史、心理学。欲以文学为武器批判黑暗社会,便自习文学。 1922年开始创作,写了处女作三幕话剧《苏斐》。1925年回国在武昌中山大学任教。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创造社。1928年在鲁迅主编的《奔流》上发表成名作《打出幽灵塔》。1931年加入“左联”。1938年去桂林任《新华日报》特派记者。1949年参加湖南游击队。 解放...
-
端木蕻良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曹京平。生于辽宁昌图。1928年到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曾组织新人社,出版文艺刊物《人间》、《新人》,并发表《“力的文学”宣言》。九一八后,因组织“抗日救国团”,被学校除名。1932年加入北平“左联”,主编“左联”机关刊物《科学新闻》。同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在《清花月刊》上发表第一篇小说《母亲》,是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中的一个片断。1933年秋,北平“左联”遭破坏,他以“叶之林”等笔名与鲁迅通信并去天津写第一部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表现抗战前后民族精神增长的历史画面,描写了九一八前夕东北人民的抗日激情...
-
叶永烈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籍浙江温州,自幼受家庭熏陶,喜爱文学,11岁曾在《浙江日报》发表第一首小诗《短歌》。 1957年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在《北大校刊》、《湖南文学》等刊物上发表过诗、短篇小说、散文。后开始创作科学小品,《碳的一家》是他出版的第一本科学小品集。随后又参与编写了《十万个为什么》成为此书的主要作者。 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一家科学院研究所工作,后雕入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任2编导,同时致力于科普工作。 “文革”后创作进入高潮,写出了科学幻想小说集、科学童话集几十部,并被译成英、德、日、瑞典、捷、朝等多种文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