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著名作家康·巴乌斯托夫斯基,善于从生活中提炼故事,他所著的散文《金蔷薇》,笔调清新优美,故事余味无穷。
人们读这本书时,既能欣赏文学艺术,又能得到文学理论的启示。
他改变以往在创作上使用引言多和解释概念多的弊病,去深入生活。他认为:文学工作者一定要深入生活,把生活素材作为“珍贵的尘土”,经过一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制作功夫,熔成合金,然后再用这种合金来炼成自己的金蔷薇-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或长诗。
关于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个问题,他没有作任何理论的渲染,而是以“珍贵的尘土”为小标题加以描述说明。他认为:一个生动的故事会比一般泛泛的谈论更能提供明确的概念。《金蔷薇》不是把引录名言作为点级品,而是具体研究雨果、福楼拜、莫泊桑、契诃夫、高尔基等人的创作活动,把这些大文豪的言论作为佐证来介绍。
他还用大量的个人创作体会阐述了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其中涉及到如何进行作品构思,如何细致观察生活和具体描写事物,如何锤炼语言等等。
阿尔法趣味数学小课堂:康·巴乌斯托夫斯基简介
康·巴乌斯托夫斯基(1892-1968),生于莫斯科一铁路员工家庭。曾就读基辅大学自然历史系,后肄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当过工人、水手。主要作品有《黑海》、《森林的故事》、《一生的故事》等。其作品多以自然为主题。1956年出版的散文集《金蔷薇》是一部文学散论集,它以简洁的叙述和独到的见解,成为一代人的“文学教科书”。
康·巴乌斯托夫斯基,即康斯坦丁·格奥尔基耶维奇·巴乌斯托夫斯基生于1892年,卒于1968年。先后就学于基辅大学和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辍学,当过电车司机、卫生员、冶金工人、水手,十月革命后参加过红军。在(海员报)和罗斯塔社担任编辑,直到1932年(卡拉布加兹海湾)一书出版,开始成为专业作家。接着发表了(查理·隆谢维尔的命运}、(科尔希达)、(黑海)、(北方故事)等。从 1945年开始写自传体长篇小说(人生的故事),以个人经历为线索描写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的俄国和前苏联的广阔生活画面,可惜没等完成作者便与世长辞了。他的作品得到高尔基和罗曼·罗兰的赏识。1965年他曾被提名为诺贝尔奖金候选人。

2、回复 “102”免费领取《【记忆力教程】快速高效学习教程》
3、回复 “103”免费领取《一分钟速算教程》
4、回复 “104”免费领取《Top 32经典英文启蒙绘本PDF+MP3》
5、回复 “105”免费领取《儿童英语绘本195本【PDF版】》
6、回复 “106、107、108”免费领取《更多神秘礼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