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英语文化中英文对照:Immanuel Kant 伊曼努尔·康德(名人篇)附:康德名言
阿尔法教育网每天带你读点世界英语文化常识,今天带来的是德国哲学家Immanuel Kant 伊曼努尔·康德。
英文部分:
Immanuel Kant (1724-1804) was a German philosopher who diligently researched, lectured and wrote on philosophy and anthropology during the Enlightenment at the end of the 18th century. He is the founder of the German classical idealism and initiatively attributes the united of object and thought to "the initiative of the perceiver", which is the milestone in western philosophy.
Kant's explor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eriod: before 1770. he focused on natural science, and after
1770, he started to research philosophy, especially about the epistemology and metaphysics. Kant published a series of original philosophical books with a broad domain from 1781 to 1790. And these books led to a fresh revolution for philosophy, which include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1781), 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 (1788), Critique of Judgement(1790). These three "critiques"symbolized the establishment of Kantianism.
The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aimed to unite reason with experience to move beyond what he took to be failures of traditional philosophy and metaphysics.
He hoped to end an age of speculationwhere objects outside experience wereused to support what he saw as futile theories, while opposing the skepticism of thinkers such as Berkeley and Hume.
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 is the former one's purpose and destination.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is book is that it emphasize human's dignity and mighty, showing a great humanism. In Critique of . Judgement, Kant argued that experience is purely subjective without first being processed by pure reason.
He also said that using reason without applying it to experience only leads to theoretical illusions.
Kant is seen as a major figure in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philosophy.
German and European thinking progressedafter his time. And his influence still inspires philosophical work today.
中英文对照:
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德国哲学家,18世纪末启蒙运动期间,他就哲学和人类
学进行过很多研究、讲演和创作。作为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创立者,康德首次把客体与思维的同一归于“主体的能动性",成为西方哲学的里程碑。
康德的探求可分作两个阶段:1770年之前,他专注于自然科学的研究;1770年之后,他转而开始研究哲学,尤其是认识论和形而上学。1781到1790年间,康德出版了一系列原创哲学作品,涉及领域广泛。这些作品为哲学界带来了一场新鲜的革命,主要有《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和《判断力批判》(1790)。这三大批判的出版标志着康德哲学的形成。
《纯粹理性批判》目的就是要把理性和经验相结合,跳出被康德看做是败笔的传统哲学和玄学的怪圈。他希望终结这样一个思考的时代,独立于经验之外的事物不再被用于去支持在他看来无用的理论,同时,他还反对伯克利和休谈等思想家的怀疑主义。《实践理性批判》是前种批判的目的和归宿。该书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它强调人的尊严和力量,表达了伟大的人文主义观点。在《批判是批判》中,康德认为经验是纯主观性的,事先没有经过纯理性的加工。他还说,不把理性和经验相结合就去使用它,只会导致理论假象的产生。
康德是哲学史上以及哲学发展中的主要人物。在他之后的时代,德国和欧洲思想得到长足发展,当今的哲学著作仍会受到他的影响和启发。
阿尔法教育网教育小课堂:康德名言
1、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2、只要你尽职尽责,人们都会由衷地对你尊敬.
3、谁遇到缺德事不立即感到厌恶,遇到美事不立即感到喜悦,谁就没有道德感,这样的人就没有良心.谁做了缺德事而只害怕被判刑,不由于自己行为不轨而责备自己,而是由于想到痛苦的后果才胆战心惊,这种人也没有良心,而只有良心的表面罢了.但是,谁能够意识到行为本身的缺德程度,而不考虑后果如何,却是有良心的.
4、如果竭尽自己最大努力仍然还是一无所得,所剩下的只是善良意志,它诚如沉睡的宝石一样,自身就发射着耀目的光芒,自身之内就具有价值.
5、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
6、对自然美抱有直接兴趣……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
7、有两样东西,我思索的回数愈多,时间愈久,它们充溢我以愈见刻刻常新、刻刻常增的惊异和严肃之感,那便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8、老年时像青年时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他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
9、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思索得越久,就越是对它充满赞叹和敬畏:那是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律.
10、所谓宗教,就是把我们的义务的一切都看作是神的命令
11、发怒,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12、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
13、痛苦就是被迫离开原地
14、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
15、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
16、越是处心积虑地想得到生活上的舒适和幸福,那么这个人就越是得不到真正的满足.
17、所谓的宗教,是指我们的一切义务都要当做上帝的命令而言.
18、谁只有按照别人的选择才能幸福,他是理应感到不幸的.因为,他怎么能担保他的强有力邻人在对于选择的判断将会与他自己的判断相一致呢?
19、道德首先被要求的是支配自己
20、要评判美,就要有一个有修养的心灵.
21、这个令人肃然起敬的“人格”观念,一面使我们从头注意到自己的行为同它有欠符合,并因些挫抑了我们的自负心,同时却使我们明白地看出了我们的天性的崇高;这个观念就是在极平常的人类理性方面也是自然发生、显而易见的.凡稍知廉耻的人不是有时会发现,他原来可以撒一次无伤大雅的谎,以便摆脱某种可厌之举.甚或为其可爱可敬的友人求得某种利益,可是他却仅仅因为害怕暗自鄙弃,而毕竟不曾撒谎吗?一个正直的人只要废弃职责,原可摆脱某种惨境,而其所以能够不辞辛苦,坚持下去,不是由于他自觉到这样才可以身作则,维护人的尊严,加以尊崇,才可以
22、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23、人,实则一切有理性者,所以存在,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利用的工具
24、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25、那最神圣恒久而又日新月异的,那最使我们感到惊奇和震撼的两件东西,是天上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
26、理性一手拿着自己的原理,一手拿来着根据那个原理研究出来和实验,奔赴自然.
27、能充实心灵的东西,乃是闪烁着星星的苍穹,以及我内心的道德律.
28、天才是自创法则的人.
29、道德确实不是指导人们如何使自己幸福的教条,而是指导人们如何配享有幸福的学说.
30、OnlytwothingsinthisworldsothatoursoulsaredeeplyshockedFirst,这个世界惟有两样东西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ourbrilliantstarsoverhead,First,ourheartsloftymorallaws.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出处:《实践理性批判》
31、三样东西助于缓解生命的劳累:希望,微笑和睡眠.
32、只有当两个人将自己完全交给对方,而不是仅仅将自己性能力的使用交给对方时,性行为才不是对象化的.只有当伴侣双方互相分享他们“无论好坏以及各方面的人、身体和灵魂”时,他们的性行为才能导致“一种人与人的联合”.
33、羞怯是大自然的某种秘密,用来抑制放纵的欲望;它顺乎自然的召唤,却永远同善、德行和谐一致.
34、人有两种敬畏,一个是头顶无限的星空,另一个是内心无限的思想.
35、这些命令要么单只考虑到结果及其充分性,来规定有理性的存在者的、作为起作用的原因的原因性的哪儿些条件,要么只规定意志,不管它是否足以达到效果.前者将会是假言命令,并只包含熟巧的规范;反之,后者则将是定言的,并且将是唯一的实践法则.所以准则虽然是一些原理,但并不是命令,但命令本身如果是有条件的,就是说,如果它们不是把意志绝对地作为意志来规定,而只是考虑到某种被欲求的结果来规定,即如果只是些假言命令,那么它们虽然是实践的规范,却绝不是实践的法则.出处:《实践理性批判》
36、“我们所确信深知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我们终究会死去.”作为死亡,似乎是从看到其他事物的消亡中得到的经验.然而这个命题确是一个必然的命题.然而或许会有人说,类似于以诺那样的人到底存不存在什么的吧,所以终究这还是一个所谓“还没有发现例外”的经验判断吧.出处:《纯粹理性批判》

2、回复 “102”免费领取《【记忆力教程】快速高效学习教程》
3、回复 “103”免费领取《一分钟速算教程》
4、回复 “104”免费领取《Top 32经典英文启蒙绘本PDF+MP3》
5、回复 “105”免费领取《儿童英语绘本195本【PDF版】》
6、回复 “106、107、108”免费领取《更多神秘礼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