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趣味数学故事正文

加、减、乘、除"+"、"-"、"×"、"÷"数学符号来历的​趣味数学故事

上了小学以后,同学们每天都要和"+"、"-"、"×"、"÷"等数学符号打交道,可以说数学上要是没有这些数学符号,可能就没有数学基础学科了,但你们知道吗,它们来到世界上可比数字晚得多。那么,今天阿尔法趣味数学网就给同学们讲一讲加、减、乘、除"+"、"-"、"×"、"÷"来历的趣味数学故事。故事适合幼小衔接数学启蒙一年级的同学们。

每天10分钟头脑大风暴,开发智力,培养探索能力,让你成为学习小天才。

加、减、乘、除"+"、"-"、"×"、"÷"数学符号来历的​趣味数学故事

故事适合年级:幼小衔接和数学启蒙、一年级

故事描述

"+"、"-"、"×"、"÷"符号是为了简化数学问题才创造使用的。

"+"、"-"符号是1849年德国的数学家维德曼首先创造出来的,维德曼当时的工作是帮助政府和商人进行数字计算。由于政府和商人业务繁忙,维德曼经常因为繁琐的运算而身心疲惫。于是,他决心找到一种简单些的运算方法。

怀揣着这样的想法,维德曼最后终于找到了理想的解决方案,他决定用"+"、"-"符号代替加、减运算的语言叙述,其他人在使用了这些符号之后也都感到了运算的便利和快捷。从此以后,"+"、"-"符号就开始被广泛应用了。

加、减、乘、除"+"、"-"、"×"、"÷"数学符号来历的​趣味数学故事

"×"、"÷"符号是在"+"、"-"出现很长时间以后才被创造出来的。"×"的创造者是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奥特雷德十分喜欢发明符号,他在17世纪初所著的《数学之钥》中造出了150多个数学符号,可是使用到现在被承认的符号只有包括“×”在内的3个符号。

17世纪的瑞士人拉恩是第一个使用"÷”的人,可在当时并未被大家接受,使用范围并不广泛。又过了一段时间,英国的约翰贝尔在其数学著作中使用了此符号之后,"÷"才逐渐被大家所接受。

听完故事的课后思考:

上面的故事都只是提到了"+"、"-"、"×"、"÷"符号的由来,却没有提到最重要的符号“=”的由来,那么就让我们来听听“=”由来的故事吧。

"=”的发明比"×"、"÷"要早。1557年英国数学家雷科德的著作就已经使用了“="。他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像平行线一样相同,用两条平行线表示相等再合适不过了。

等式成立:这是一道数学题,但它是错的,请你移动1根火柴,使等式两边成立。你会吗?

加、减、乘、除"+"、"-"、"×"、"÷"数学符号来历的​趣味数学故事

答案:

加、减、乘、除"+"、"-"、"×"、"÷"数学符号来历的​趣味数学故事


版权说明:看看,数学其实没有那么枯燥无味吗,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阿尔法趣味数学网(www.allfloor.org)!



免费下载:微信扫码关注网站官方公众号【中小学趣味数学 qwshuxue
趣味数学二维码
1、回复 “101”免费领取《【小学奥数】学er思内部题库word可打印
2、回复 “102”免费领取《【记忆力教程】快速高效学习教程
3、回复 “103”免费领取《一分钟速算教程
4、回复 “104”免费领取《Top 32经典英文启蒙绘本PDF+MP3
5、回复 “105”免费领取《儿童英语绘本195本【PDF版】
6、回复 “106、107、108”免费领取《更多神秘礼物……
版权说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eowhen.com/129.html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人评论 , 182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最近发表

小学趣味数学题及答案_教案「免费下载」_小故事-阿尔法趣味数学网

http://seowhen.com/

|

Powered By Z-BlogPHP 阿尔法趣味数学网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www.allfloo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