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全四册)》文字版电子书[PDF]
内容简介:
徐霞客,千古奇人,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历中国19省。
《徐霞客游记》,既是地理百科全书,也是一部实录性质的历史著作,还是一部文学名著。
中华书局出品,《徐霞客游记》全本全注全译,值得珍藏!
《徐霞客游记》是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徐霞客所著的一部日记体的中国地理名著。徐霞客在34年旅行中记录下了六十余万字的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犹如一幅超长的宏阔画卷,东到普陀山,西到腾冲边陲,北到长城、盘山,南到罗浮山,从农村到市井,千山万壑,尽入画幅。其气势之磅礴,令人叹为观止。
《徐霞客游记》的内容涵盖了自然和人文两大部类,作者关注的面十分广泛,记录的内容十分丰富。自然方面,风景名胜、大山大河、岩石洞穴、气象气候、动物植物等,都是他探讨的对象。
本书主要依据中华书局出版的朱惠荣整理本《徐霞客游记》。注释分校记、释文和评注三类。今地名资料,一律按最新的行政区划反映。另编绘13幅徐霞客旅游路线图,放在书中相应的位置,俾便对照。为了保持译文的统一风格,今译由李兴和先生独家承担。
目 录:
前言
我们在这里向大家介绍我国古代杰出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1587—1641),介绍文化瑰宝《徐霞客游记》。钱谦益说:“徐霞客千古奇人,《游记》千古奇书。”“霞客先生游览诸记,此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霞客记游之书,当为古今游记之最。”陈继儒说:“余尝纂《奇男子传》数卷,每恨今人去古人太远,……
一册
①浙江台州府② 【题解】 万历四十一年(1613)徐霞客到浙江旅游,先游洛伽山(普陀山),惜未见游记。以后循海南行,第一次游览天台山和雁宕山,同行者有僧人莲舟。《游天台山日记》就是他这次游天台山留下来的游记。 天台山在浙江天台县,为我国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徐霞客于三月的最末一天自宁海县城起行,四月初……
二册
① 【题解】 《粤西游日记一》是徐霞客旅游广西东北部的游记。 崇祯十年(1637)闰四月初八日,徐霞客从黄沙铺向西南行,途经全州、兴安县,游柳山和湘山寺,登金宝鼎,探湘江源,考察灵渠运河和严关。二十八日至桂林府。 “桂林山水甲天下”。徐霞客在桂林近一个半月,徜徉在青山绿水间,游遍桂林四周的虞山、迭彩……
三册
① 【题解】 《黔游日记一》是徐霞客游览贵州省盘江以东的游记。 徐霞客于崇祯十一年(1638)三月二十七日到贵州下司,往北行经独山州、都匀府、麻哈州(今麻江县)、平越卫(今福泉市),再转西经新添卫(今贵定县)、龙里卫到贵阳府,然后绕道广顺州(今长顺县)游白云山,还过平坝卫,又西经安顺府、镇宁州(今镇……
四册
① 【题解】 《滇游日记七》是徐霞客旅游云南西北部的游记续篇。 崇祯十二年(1639)二月的最初十天,徐霞客在丽江受到木增的盛情款待,设宴“大肴八十品”,馈赠奇点酒果,让他游象鼻水,到木家院欣赏巨山茶。这段时间,他为木增的《云薖淡墨》集整理编校,为《山中逸趣》集写跋,为木增的儿子写范文、评文章,又为……
徐霞客奇在哪些方面呢?
他不走科举入仕之途,与当时读书人的追求不同。徐霞客从小喜欢学习,主动学习,“目空万卷”。但对八股文禁锢思想、限制学习内容的做法不感兴趣,只到县上参加过童子试,后来就不再参加科举考试,连秀才都不是。他不追求功名,不走仕宦之途,一介布衣,被后人尊为高士,他的墓前有一块清代留下来的石碑,大书“明高士霞客徐公之墓"。他家的藏书很多,“充栋盈箱,几比四库”。由于挣脱了思想的束缚,随自己的志趣博学深钻,“侈博览古今史籍,及舆地志、山海图经,以及一切冲举高蹈之迹”,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当然他学到的东西也比别人多得多。
他不走经营产业的道路,与江南一带的社会风气不同。明清时期,江南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人们多经营产业,希望增值,发家致富。徐霞客却不然,他家有田产,但不追求钱财增值、积累,而是用来进行旅游和地理考察,因此招致乡里的非难,说他是“游手好闲",“浪荡子”、“败家子”。其实他是把家中的田产用在了最有意义的地方,成就了他旷日持久的旅游考察。
他不困坐小书斋,与当时的学术风气不同。明代的学风不好,人们多喜欢寻章摘句,从书本到书本,做空疏的学问。徐霞客却不读死书,从自己的小书斋走向大自然,带着古人的图经、地志,在广阔的天地进行地理考察和研究。通过古今对比,探索地理环境的变迁,通过书本记录和实地对照,补充或纠正书本上的缺漏或错讹,终于成为难得的实测地理学家。
他以旅游和地理考察为职业,与其他旅行家不同。在我国古代,官员、商人、僧侣等从事旅游多属业余活动,徐霞客与他们都不同。他不为政务出行,不为经商奔走,不为求法游方,毕生从事旅游和地理考察,是我国古代难得的专业旅行家。作为自费旅游,徐霞客旅游的条件特别艰苦,安全问题、经费筹措、生活安排等各方面困难重重。有时为方便参观考察,甚至有船不坐,有马不骑。一般人旅游多为十天半月,或几个月即回,徐霞客却是成年累月在外,毕生自觉地从事旅游考察。
一般人的旅游目的地是点或局部一小片,徐霞客却是沿途全程考察,甚至扫描式地来回穿梭。徐霞客旅游的境界也特别高。他从事的是“不计程、亦不计年”的汗漫游。湘江遇盗,朋友劝他“再生不如息跳",他却回答“不欲变余去志”。他是以躯命游,他说“吾荷一铺来,何处不可埋吾骨耶”。他也是以性灵游,“寻山如访友,远游如致身”,把自己的身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通过旅游修身养性。徐霞客被尊为游圣是当之无愧的。国家旅游局公布以《徐霞客游记》开篇日即每年的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人民日报》公开发表了温家宝总理《纪念徐霞客》的专文,是对徐霞客在旅游方面的最好的肯定。《游天台山日记》为《徐霞客游记》的首篇,万历四十一年三月的最末一天,即公元1613年5月19日,徐霞客从浙江宁海出西门,第一句话就是:"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天时、地利、人和具备,展现出祖国山河的美好画卷,也预示着祖国旅游事业发展的美好前景。
他珍惜晚年,与一般人养老的习惯不同。在古代,“五十而知天命",50岁就算老年。一般人老了要儿孙绕膝,颐养天年,过清闲日子。徐霞客却不然,满50以后增加了紧迫感,他说:“余久拟西游,迁延二载,老病将至,必难再迟。”从崇祯九年(1636)九月到崇祯十三年
(1640)六月,也就是他51岁至55岁期间进行了一生中时间最长、行程最远的一次旅游,被称为“万里退征”。也就是这次旅游,让他在50岁以后创造了奇迹,完成了对我国南方喀斯特地貌的考察,完成了对南方六大江河的考察,攀上了地理科学的高峰。他的晚年过得很有意义,收获十分丰硕。
他坚持日必有记,与一般人只游不写不同。在旅途中排除干扰,专心致志地解析山河形势,熟记详记所见所闻,十分不容易。经过一天劳累,还得依崖而记,或在等马帮的间隙就路边作记,或晚上就着豆大的油灯作记,增加了巨大的艰辛和困难。这样持之以恒,逐日详细记录,内容多的时候一天达三千多字。逐日作记使内容鲜活、真实,大大提高了研究成果的质量,是若干年后算总账式的回忆录无法比拟的。徐霞客就是这样通过毕生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奇书《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的追求、志趣、学习方法、人生价值、生活意义都超乎寻常,与众不同,他确实是一位奇人。在中国古代,徐霞客可算另类,他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勇士,出类拔萃的高士,闪耀着历史光辉的智者,徐霞客是时代的先驱。有人称徐霞客为“愚公”,他选择了一条艰辛、漫长的与众不同的奋斗之旅,摒弃浮躁和功利,一步步地走遍全国,一字字地写了一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优秀的中华文化增光添彩。

2、回复 “102”免费领取《【记忆力教程】快速高效学习教程》
3、回复 “103”免费领取《一分钟速算教程》
4、回复 “104”免费领取《Top 32经典英文启蒙绘本PDF+MP3》
5、回复 “105”免费领取《儿童英语绘本195本【PDF版】》
6、回复 “106、107、108”免费领取《更多神秘礼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