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验算
验算应当作为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让学生克服“粗心”陋弊的一张王牌。从学生作业的过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如果题中一旦没有明确要求验算,学生绝不会“多此一举”自觉验算。也就是说,他们只有在“白纸黑字”铁的要求面前,才会迫于无奈运用规定的方法进行验算。学生把验算只当作“花瓶”,没有把它作为计算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么,如何让学生计算中不惧怕验算?笔者以为教会学生灵活验算在提高学生的验算兴趣、培养学生的验算能力上有很大的利用价值。
一.估计结果的范围
估计虽然不能判断结果的准确值,但在确定结果的范围方面有很大作用,能避免发生明显的错误。如计算29×31,可让学生先估计积大约是30×30=900左右。再比如436÷36,既可以把36看作30,也可以看作40,这样就能确定商在10和14之间。这种让学生把握结果的大致范围的做法,发展了学生对数的认识,对数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观察结果的尾数
这种方法简单明了,易于学生掌握。如362+59的尾数应是1,286-17的尾数是9,48×13的尾数是4……当学生发现尾数不对时,马上就会知道结果是错误的,从而去重新计算。
以上是笔者在计算教学中所做的一点探索。当然,这些验算方法并不排斥其它的方法,而且有时要综合使用。更何况方法终究是方法,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自觉运用这些方法灵活验算的习惯。目前,从学生使用率来看,这些简便易行的验算方法很受他们欢迎。

2、回复 “102”免费领取《【记忆力教程】快速高效学习教程》
3、回复 “103”免费领取《一分钟速算教程》
4、回复 “104”免费领取《Top 32经典英文启蒙绘本PDF+MP3》
5、回复 “105”免费领取《儿童英语绘本195本【PDF版】》
6、回复 “106、107、108”免费领取《更多神秘礼物……》
- 上一篇: 小学一年级奥数题:正方形周长
- 下一篇: 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