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思维能力判断题 银两兑换
小学生思维能力判断题 银两兑换,今天就让阿尔法趣味数学网小编来给同学们带来这个小学生思维能力判断题 银两兑换
每天10分钟头脑大风暴,开发智力,培养探索能力,让你成为学习小天才。
故事适合年级:小学二年级
【小学生思维能力判断题 银两兑换】趣味小故事:
,清朝雍正年间,市面流通的铸币,其金属构成是铜六铅四,即六成为铜,四成为铅。不少商人出以利计,纷纷融币取铜,使得市面的铸币严重匮乏,不少地方出现以物易物。但朝廷征于市民的赋税,须以铸币缴纳,不得代以实物或银子。市民只得以银子向官吏购兑铸币用以纳税,不少官吏因此大发了一笔。这种情况,雍正以前明清诸朝以来从未出现过。
从以上陈述,可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Ⅰ.上述铸币中所含铜的价值要高于该铸币的面值。
Ⅱ.上述用银子购兑铸币的交易中,不少并不按朝廷规定的比价成交。
Ⅲ.雍正以前明清诸朝,铸币的铜含量,均在六成以下。
A.只有Ⅰ B.只有Ⅱ
C.只有Ⅲ D.只有I和Ⅱ
E.Ⅰ、Ⅱ和Ⅲ
答案就在下边,如果你猜不到的话,那你就找找看!如果找也找不到,那我就提示你一下吧:用鼠标选中空格的地方,你就会知道答案了!
正确答案是:
答案是D。 工可以从题干的陈述中推出。因为如果事实上上述铸币中所含铜的价值不高于该铸币的面值,那么融币取铜就会无利可图,就不会出现题干中所说的商人纷纷融币取铜,从而造成市面铸币严重匮乏的现象。 Ⅱ可以从题干的陈述中推出。因为如果上述银子购兑铸币的交易,都能严格按朝廷规定的比价成交,就不会有官吏通过上述交易大发一笔,题干中陈述的相关现象就不会出现。 Ⅲ不能从题干的陈述中推出。铸币铜含量在六成以上,有可能导致商人融币取铜,但不一定导致商人纷纷融币取铜。
更多小学趣味数学故事,可以微信搜索qwshuxue或者中小学趣味数学,获得更多趣味数学故事的文章。
阿尔法趣味数学小课堂:数学小故事
喜欢更多数学小故事,可以给小编留言,小编会在第一时间给大家带来喜欢有趣的数学故事。
版权申明:部分图片来源网络,转载请注明【阿尔法趣味数学网(www.allfloor.org)】。

2、回复 “102”免费领取《【记忆力教程】快速高效学习教程》
3、回复 “103”免费领取《一分钟速算教程》
4、回复 “104”免费领取《Top 32经典英文启蒙绘本PDF+MP3》
5、回复 “105”免费领取《儿童英语绘本195本【PDF版】》
6、回复 “106、107、108”免费领取《更多神秘礼物……》
- 上一篇: 小学生思维能力判断题 司法审判
- 下一篇: 小学生思维能力判断题 温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