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方法正文

竺可桢学习方法分享:追踪研究学习法【漫游】

竺可桢学习方法分享:追踪研究学习法【漫游】

中国当代著名学者竺可桢,在气候变迁史上取得了重大成果,他的成功是由于他普于掌握追踪研究的学习方法。早在1924年,竺可桢发现我国二十四史中,关于降雪记载较多的首推宋史,其中尤以南宋最多。自高宗绍兴元年至理宗景定五年,有关杭州春间降雪的记载多达四十一次。他以这一线索作为突破口,跨出了追踪的第一步,写出了《南宋时代中国气候的揣测》一文,这是研究中国古代气候变化的第一篇论文。接着他在1925年和1961年先后发表了《中国历史上气候之变迁》.《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等多篇论文。

为了探索中国古代气候变迁的来龙去脉,竺可桢在浩瀚的文献中寻找点滴的实用资料。当他看到《史记》中的一段记载:“蜀汉江陵千树橘.....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时,马上联想到橘、漆、竹属亚热带的植物,当时居然能生长在北方,足以证明西汉时的气候比现在要温和得多。在读《三国志》时,有一段记载说:曹丕到广陵视察军队演习,淮河忽然结冰,演习不得不停止。他由此得出结论,东汉至三国时期的气候趋向转寒。

古诗也成了竺可桢追踪研究自然史的线索。他根据唐宋历朝诗人作品中涉及荔枝分布地区的变化,来研究推测气候变迁的途径。唐玄宗的妃子江采萍的住处种满了梅花,人们称她为“梅妃”。由此推论,自唐至宋短短的三百年间,关中气候发生过巨大变化。.

考古工作者在黄河以北发现距今三四千年的古代遗址,这也成为竺可桢追踪研究的重要线索。他从出土的水獐、竹鼠等动物的遗骸、炭化竹节,以及甲骨文,推断出当时黄河流域的气候比现在要温暖得多。

在学习中运用追踪研究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短程追踪研究;一类是集若干短程为长程的追踪研究。

竺可桢先由探索南宋气候人手,写出了短程追踪的第一篇论文。然后,他又进行长程追踪,继续研究五千年来中国气候的变迁,以及世界气候的波动等涉及范围更宽广的课题,这些追踪研究,终于使他成为著名学者。

免费下载:微信扫码关注网站官方公众号【中小学趣味数学 qwshuxue
趣味数学二维码
1、回复 “101”免费领取《【小学奥数】学er思内部题库word可打印
2、回复 “102”免费领取《【记忆力教程】快速高效学习教程
3、回复 “103”免费领取《一分钟速算教程
4、回复 “104”免费领取《Top 32经典英文启蒙绘本PDF+MP3
5、回复 “105”免费领取《儿童英语绘本195本【PDF版】
6、回复 “106、107、108”免费领取《更多神秘礼物……
版权说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eowhen.com/19524.html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人评论 , 367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最近发表

小学趣味数学题及答案_教案「免费下载」_小故事-阿尔法趣味数学网

http://seowhen.com/

|

Powered By Z-BlogPHP 阿尔法趣味数学网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www.allfloo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