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引质疑最新消息:大赛组委会回应
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小学生研究癌症基因获奖”事件,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织委员会秘书处发表声明。声明中表示,“我们对此高度重视,已成立专项调查工作组进行核查,责成并督导相关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织单位对有关情况进行全面认真核查,并对相关调查进展作进一步核实,相关情况将及时向社会公布。如发现违反大赛规则问题,将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大赛评审规则与程序,强化监管机制,更好引导和规范青少年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欢迎社会公众继续监督,共同促进大赛持续健康发展。”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织委员会秘书处发表声明
此事缘起是,7月12日,一则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小学六年级学生陈某石通过研究突变基因“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奖的信息,在社交媒体中广为传播。在该项目的介绍中,各种生物学专业词语轮番出现,所提及采用的研究方法也很多样,如“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动物模型、临床样本分析”等。这个如此“高大上”的项目的完成者,不是相关专业的硕士或博士,而是一名六年级的小学生,他在几天时间内实现了从不懂基因为何物到“通过荧光强弱的比较就能知道哪些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的“蜕变”。
陈某石同学《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研究项目,荣获2019年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
有网友认为,该研究远超小学生能力范围,项目的立意、实验设计堪比博士生科研水平。更耐人寻味的是,涉事小学生的父母为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人员,“或涉嫌学术腐败”。7月13日,云南省科协回应称,已获知此事并正在了解相关情况。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则回应称:经初步核查,获奖项目学生系该所研究员之子。目前,该所已成立调查组进行深入调查。
另据了解,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曾与高考加分、保送挂钩,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一、二等奖的学生向高校投档时最高加20分。有评论指出,一些人的所谓“捷径”,却可能让其他人无路可走。这些通过不道德甚至非法手段获取的“隐形加分”,抢走的正是本应属于其他孩子的机会。(记者 战钊)
责任编辑:凌芹莉本文转载自:闽南网教育频道
2、回复 “102”免费领取《【记忆力教程】快速高效学习教程》
3、回复 “103”免费领取《一分钟速算教程》
4、回复 “104”免费领取《Top 32经典英文启蒙绘本PDF+MP3》
5、回复 “105”免费领取《儿童英语绘本195本【PDF版】》
6、回复 “106、107、108”免费领取《更多神秘礼物……》
- 上一篇: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电话:7月15日至9月18日
- 下一篇: 儿童发现同伴溺水,一定不要自行下水救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