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的五种地形部位都是什么
在学习高中地理知识时,很多同学不能很好地区分山体的五种地形部位,下面是关于山体的五种地形部位的一些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体的五种地形部位
包括山峰、陡崖、山脊、山谷、鞍部。
1.山峰,一般指尖状山顶并有一定高度,多为岩石构成。也有断层,褶皱或铲状、垂直节理控制的结果,也有的是火山锥。
当两个板块相互挤压时,凸出的叫做背斜,凹下的叫向斜一般的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有时背斜,土质酥松,容易被侵蚀变为山谷或者盆地,而向斜变成了山峰。
2.山脊,指山高处像兽脊凸起的部分。是由两个坡向相反坡度不一的斜坡相遇组合而成条形脊状延伸的凸形地貌形态。山脊最高点的连线就是两个斜坡的交线,叫做山脊线。等高线,向低处凸的是山脊。山脊是连成一排的山峰,山峰之间连成一条长线,好像动物的脊骨有一条突出的线条
3.陡崖,指近于垂直的山坡,称为陡崖。高度不相等,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4.山谷,等高线的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山谷;最大弯曲处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谷线,也叫积水线。
5.鞍部,是地形当中两山之间比较平缓的部位的指称。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也比较容易识别。因为该部位在整个地形体系中似马鞍,故名鞍部。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常见计算和数值判断
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H高-H低。
(1)陡崖的相对高度。ΔH的取值范围:(n-1)d≤ΔH(n-1)d。
(2)陡崖的绝对高度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底≤H小。(注: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低的)
2.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估算方法:一般说来,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等高线,等高距为d米,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n-1)d米<>(n+1)米。
上一篇:2020年17省已经公布高校春季学期开学时间 下一篇: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地理学著作是什么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相关推荐
-
徐志摩代表作都有哪些
-
2019年旅游管理专业大学排名
-
五光十色类似词语还有哪些
-
孩子考试不好家长评语怎么写 如何鼓励孩子

2、回复 “102”免费领取《【记忆力教程】快速高效学习教程》
3、回复 “103”免费领取《一分钟速算教程》
4、回复 “104”免费领取《Top 32经典英文启蒙绘本PDF+MP3》
5、回复 “105”免费领取《儿童英语绘本195本【PDF版】》
6、回复 “106、107、108”免费领取《更多神秘礼物……》
- 上一篇: 2020广东春季高考录取14.9万人
- 下一篇: 2020年17省已经公布高校春季学期开学时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