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初三上册重点知识点
初三化学的学习对于一部分初中生来说有很大的难度,要注意对知识点的总结,下面为大家梳理了初三上册化学重点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化学反应规律
1、置换反应:
(1)金属单质 + 酸 →盐 + 氢气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金属氧化物+木炭或氢气→金属+二氧化碳或水
2、复分解反应:
①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②碱+酸→盐+水
③酸+盐→新盐+新酸
④盐1+盐2→新盐1+新盐2
⑤盐+碱→新盐+新碱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物质的溶解性
(一)盐的溶解性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二)碱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
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包括Fe(OH)2)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不溶于稀硝酸,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CaCO3、BaCO3、Ag2CO3等。
(三)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
(四)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1.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的固体,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作钻头、装饰品等。
2.石墨是深灰色、有金属光泽、细鳞片状的固体,石墨很软,可用于制作铅笔芯;有优良的导电性,可制作电极。
3.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足球状分子,可用于超导体,新材料等。
4.这几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用途存在很大的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5.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高温下: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
⑴可燃性:
氧气充足时:C+O2点燃CO2。
氧气不足时:2C+O2点燃2CO。
注意:碳在空气中燃烧常同时发生上述两个反应,由于氧气不充足时,碳燃烧很不充分,放热少,且生成有毒的CO气体,所以应保持空气流通,让碳充分燃烧。
⑵还原性:
①碳还原氧化铜:2CuO+C高温2Cu+CO2↑氧化剂:氧化铜,还原剂:C。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红色,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②碳还原CO2:CO2+C高温2CO氧化剂:CO2,还原剂:C。
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1)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2)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
①硫:S+O2=SO2(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
②铝箔:4Al+3O2=2Al2O3
③碳:C+O2=CO2
④铁:3Fe+2O2=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⑤磷:4P+5O2=2P2O5(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质量守恒定律
1.在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六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
(1)六个不变:
宏观:1.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2.元素的种类不变;3.各元素对应原子的总质量不变;
微观:4.原子的种类不变;5.原子的数目不变;6.原子的质量不变。
(2)两个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种类改变。
微观:物质的粒子构成方式一定改变。
(3)两个可能改变:
宏观: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微观:分子总数可能会改变。

2、回复 “102”免费领取《【记忆力教程】快速高效学习教程》
3、回复 “103”免费领取《一分钟速算教程》
4、回复 “104”免费领取《Top 32经典英文启蒙绘本PDF+MP3》
5、回复 “105”免费领取《儿童英语绘本195本【PDF版】》
6、回复 “106、107、108”免费领取《更多神秘礼物……》
- 上一篇: 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和方法
- 下一篇: 沉淀的洗涤方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