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故事:刘徽创立的割圆术
数学故事:刘徽创立的割圆术,今天就让阿尔法趣味数学网小编来给同学们带来这个数学故事:刘徽创立的割圆术
每天10分钟头脑大风暴,开发智力,培养探索能力,让你成为学习小天才。
故事适合年级:小学二年级
【数学故事:刘徽创立的割圆术】趣味小故事:
,圆周率是对圆形和球体进行数学分析时不可缺少的一个常数,各国古代科学家均将圆周率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我国最早采用的圆周率数值为三,即所谓“径一周三”。《九章算术》中就采用了这个数据,“方田”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今有圆田,周三十步,径十步,问田有几何?”很显然,这个数值不能满足精确计算的要求。汉代一些数学家已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在实际应用时采用多种圆周率数值。经过他们的努力,数值精确度虽有提高,但大多是经验成果,缺少理论基础。
圆周率计算上的有所突破,有赖于有效方法的诞生,这种方法就是割圆术。刘徽经过深入研究,他发现圆内接正多边形边数无限增加时,多边形周长可无限逼近圆周长,从而创立了“割圆术”。
割圆术的主要内容是:一、在圆内作内接正六边形,每边边长均等于半径;再作正十二边形,从勾股定理出发,求得正十二边形的边长,如此类推,从内接n边形的边长可推知内接2 n边形的边长。二、从圆内接正n边形每边边长,可求得内接2 n边形的面积。如图正十二边形的一部分(四边形O A D B)的面积,等于正六边形边长A B乘以半径O D的一半,这样,即使边数极多的内接正多边形面积也可以一步步求解。三、圆的面积介于两个可求得的值之间。
依据极限观念,刘徽指出:随着圆内接正多边形边数的增加,它的周长和面积越来越接近圆周长和圆面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将这种极限思想和上述不等式结合起来,通过不断增加多边形边数,就可以从不足近似值和过剩近似值两个方面逼近圆周率的真值。这两个数据的精确度是当时世界上前所未有的。
与刘徽类似的是,古希腊的阿基米德也用正多边形法去求圆周率。但是阿基米德是用归谬法证得这一结果的,避开了极限概念,而刘徽却大胆地应用了以直代曲、无限趋近的思想方法;且阿基米德的方法需另外计算圆外切正多边形面积,刘徽的方法则只需求内接正多边形面积。与阿基米德比,刘徽的割圆术可谓事半功倍。
更多小学趣味数学故事,可以微信搜索qwshuxue或者中小学趣味数学,获得更多趣味数学故事的文章。
阿尔法趣味数学小课堂:数学小故事
喜欢更多数学小故事,可以给小编留言,小编会在第一时间给大家带来喜欢有趣的数学故事。
版权申明:部分图片来源网络,转载请注明【阿尔法趣味数学网(www.allfloor.org)】。

2、回复 “102”免费领取《【记忆力教程】快速高效学习教程》
3、回复 “103”免费领取《一分钟速算教程》
4、回复 “104”免费领取《Top 32经典英文启蒙绘本PDF+MP3》
5、回复 “105”免费领取《儿童英语绘本195本【PDF版】》
6、回复 “106、107、108”免费领取《更多神秘礼物……》
- 上一篇: 数学故事:宋元数学四大家之秦九韶
- 下一篇: 数学故事:祖冲之的数学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