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法趣味数学网今天给同学们带来的小故事是:数学单位“1米”的由来,又到了小朋友考老师的时候了。看到这个故事标题,细心点的小朋友就会想起来,自己学习数学单位的时候,老师好像没有告诉我们数学单位“1米”的由来,而是只告诉了我们该如何使用,“1米”到底有多长,以及数学单位之间的换算等等;那么今天阿尔法趣味数学网专门为大家解读“数学单位“1米”由来的故事。
每天10分钟头脑大风暴,开发智力,培养探索能力,让你成为学习小天才。
、
“米”是国际单位制基本长度单位,可以用来衡量长、宽、高。“米”的定义起源于法国,1983年的国际度量衡大会上重新制定了“米”的定义。现在,“米”被定义为“光在真空中于1/299792458秒内行进的距离”。
在上一篇,“马屁股”距离与铁轨间距、火箭助推器趣谈的小故事中,我们讲到了 “马屁股”距离的一些趣味故事,但是我们却发现,在数学单位中却没有“马屁股”这个词,可能是因为名字太不好听了,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数学家发现了更精准更科学的数学单位“米”。
1789年法国大革命胜利后,具有革命思想的科学家、数学家拉格朗日被选为法国度量衡委员会委员。在他的推动下,法国当局规定:把经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的四千万分之一定义为"1米"。然而,问题很快随之而来,怎样才能量出地球子午线(经线)的长度呢?
地球经线的长度测量:
天文学家约瑟夫·德朗布尔和安德烈·梅尚临危受命,当时的欧洲还处于炮火不断的乱世之下,他们不顾自身安危,在地球上展开了勘测工作。尽管风餐露宿,历尽艰辛,但这两个人从没想过放弃。他们花费了整整7年的时间,终于测量出了地球经线的长度。
标准米尺“米原器”的由来:
法国度量衡委员会根据这个数据,用铂钛合金制成了一把标准米尺,这就是"米原器"。后来,法国开始实行米制。
不过,和人们预想的不同,这个花费了大量心血测量得出的结果并不精准,因为地球不是完美的球体,它的表面很不规则。虽然当时法国采纳了这次测量的结果来确定标准米的长度,但过了一段时间后,人们发现这次测量中错算了地球的弧长,这个误差导致第一把米原器的长度比子午线定义的米少了0.2毫米。尽管如此,这个长度还是被当时的人们当做标准,并且很长一段时间都在使用。
19世纪,国际度量衡委员会在巴黎召开会议,法、德、美、俄等17个国家代表共同签署了《米制公约》,从此,米制成为国际通行的长度标准。
在第一次国际计量大会上,经过国际计量局鉴定,从制作的31只米原器中选出了第6号米原器作为国际米原器,它成为世界上最有权威的长度基准器,被保存在了巴黎国际计量局的地下室中。其他的米原器则作为副尺,分给了参会的各国,成为了各国的国家基准。后来科学家们发现,米原器刻线的宽度会影响测量的精确度,所以他们又开始研究如何提高米原器的精度。
终于,科学家们发现了光速的不变性和激光的良好单色性关系,于是,第17届国际计量大会将“米”定义为“光在真空中某段时间间隔行程的长度",因为光速在真空中是永远不变的,它是科学家心目中最理想的“米原器”,从此,基准米就更加精确了。
中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米"这个单位的呢?
1977年,中国参加了第16届国际计量大会,在这之后,全国范围内就开始统一使用计量单位“米"了。
“米”可以称得上是个有来历的计量单位了,从马屁股到光速,人类科学发展的速度真是不容小看。
同学们,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有趣,更多趣味故事,请持续关注阿尔法趣味数学网,将持续为你带来有趣、有料、好玩的故事。

2、回复 “102”免费领取《【记忆力教程】快速高效学习教程》
3、回复 “103”免费领取《一分钟速算教程》
4、回复 “104”免费领取《Top 32经典英文启蒙绘本PDF+MP3》
5、回复 “105”免费领取《儿童英语绘本195本【PDF版】》
6、回复 “106、107、108”免费领取《更多神秘礼物……》
发表评论
网友
回复不在枯燥无味,考老师就算了 学到数学知识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