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正文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适合语文九年级)

xiawuyouke 初中语文 2021-10-14 19:59:16 79 0 语文教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适合语文九年级)

【设计者】

翁洲、沈翔、范萍、杨建国

【内容出处】

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的第二板块内容“与造物者游”。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2014年版),P74—75。(2课时)

【课标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体会经典文言作品的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

【学习目标】

  • 1.通过多梯度的朗读,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理清文章思路,提高文言文阅读语感;(CS)

  • 2.结合作者的身世处境,通过探究的方式,概括出柳宗元笔下西山的独特之处,理解西山之怪特与作者遭受挫折却不甘沉沦的人格美相互映照的艺术魅力,体会“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SG)

  • 3.借助对文化背景知识的拓展,理解作者获得的精神感悟,增强对“山水之乐不在山水,在于作者的生活态度”这一传统文化的认识,体悟中国贬官文化的时代意义。(CS、SG)

【评价任务】

  • 1.完成课堂活动一,掌握基础的文言知识;(DO1)

  • 2.完成课堂活动二、三,能够分析作者融情于景的手法及其妙处,探究柳宗元游西山的独特意义,理解作者游西山获得的精神感悟;(DO2)

  • 3.完成课堂活动四,体会中国文人贬官境遇背后的人生哲思。(DO3)

【学习过程】

资源与建议

  • 1.本主题内容出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2014年版)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的第二板块内容“与造物者游”,P74—75。

  • 2.本主题是进入高中以来接触的第三篇文言文,属散文游记。在学习过程中,你可以借助工具书破除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疑难之处,整理并积累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 3.在学习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首先从文字入手,进而赏析文章,终而思考、品鉴文化意义。

  • 4.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本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要掌握好这个重难点,需要以柳宗元的身世背景为抓手,对比两次游山所见所感的差别,体会“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的含义,最终领会“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天人合一境界。

课前预习

1.结合课文注释,读通、读顺本文。

2.知人论世:课前阅读下列柳宗元的文字,了解他在永州的生活状况。

材料一:永州为楚最南,状与越相类。仆闷即出游,游复多恐。涉野则有蝮虺(一种毒蛇)大蜂,仰空视地,寸步劳倦。

——《与李翰林建书》

材料二: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质地、底子)而白章(花纹),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捕蛇者说》

材料三:自遭责逐,继以大故,荒乱耗竭,又常积忧恐,神志少矣,所读书随又遗忘。一二年来,痞气尤甚,加以众疾,动作不常。每闻人大言,则蹶气震怖,抚心按胆,不能自止。

——《与杨京兆凭书》

材料四:百病所集,痞(pǐ;腹中结块之病)结伏积,不食自饱。行则膝颤、坐则髀(bì;股,大腿)痹(bì;一种肢体疼痛或麻木症状的疾病)。

——《寄许京兆孟容书》

课堂活动一:吟咏古韵(PO1)

(一)文意疏通

1.小声快速阅读文本两遍,给以下加点字词注音:

僇人( ) 施施( ) 斫榛莽( )茅茷( )

箕踞而遨( )( )衽席( ) 岈然( ) 若垤( )

攒蹙( )( ) 培塿( ) 颢气( ) 引觞( )

2.大声朗诵文本一遍,理解加点字的意思,读出相应的语气和心情:

恒惴栗 施施而行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凡是州之山水 岈然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不知日之入

(二)自由诵读全文,然后同桌互读互评。(评价标准:字词是否读准?断句是否准确?)

课堂活动二:探究研读(PO2)

1.自读第二段,品味并说出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2.小组内讨论探究:与其说是柳宗元在游西山,不如说是柳宗元________西山?(填上一个表示情感态度的动词)

3.齐读第二段,力求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

检测活动一:结合文本,回答下列问题。(DO2)

西山之“特立”体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并回答柳宗元为何如此大费笔墨描写西山的“特立”?

课堂活动三:对比分析(PO2)

  1. 结合第一、二段,研究并分析作者两次“游”的不同,请完成如下比较: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适合语文九年级)

  2. 王夫之曾说:“于景得景易,于事得景难,于情得景尤难。”“于情得景”是“永州八记”产生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的根源所在。柳宗元笔下的景已经不是现实世界中自然景物的客观再现,而是充满作者主观情感、饱含作者审美意识的一种高于自然的客观存在,是他复杂精神世界的外在体现。请有感情地朗读两次“游”山的文字,注意体会作者的不同心境。

检测活动二:阅读下列材料,思考相关话题。(DO2)

材料一:游毋倨,立毋跛,坐毋箕,寝毋伏。(走路不要显出傲慢的样子,站着不要偏用一脚而歪斜,坐着不要伸开双腿像簸箕,睡觉不能趴着。)

——《礼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适合语文九年级)

材料二:

阅读材料二图

回答:结合“箕踞而遨”,说说柳宗元当时游西山的心情。

检测活动三:试结合虚词“而”、“就”,分析两次“醉态”背后作者的情感。(DO2)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适合语文九年级)

课堂活动四:品鉴情感(PO3)

1.邂逅了西山,柳宗元同过去的“旧我”告别,预示“新我”生活的开始。此时的柳宗元与西山已经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了。请你说说此时在西山之巅上的柳宗元悟出了什么?心情又是如何的?

2.试想,当柳宗元回到山下,回到现实的生活中时,你认为他还会不会“惴栗”呢?

3.阅读余秋雨《柳侯祠》一文的节选,进一步体会柳宗元的人生历程。

柳宗元是赶了长路来到这里(柳州)的。他的被贬,还在十年之前,贬放地是湖南永州。他在永州待了十年,日子过得孤寂而荒凉。亲族朋友不来理睬,地方官员时时监视。灾难使他十分狼狈,一度蓬头垢面,丧魂落魄。但是,灾难也给了他一分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于是,他进入了最佳写作状态,中国文化史拥有了《永州八记》和其他篇什,华夏文学又一次凝聚出了高峰性的构建。

照理,他可以心满意足,不再顾虑仕途枯荣。但是,他是中国人,他是中国文人,他是封建时代的中国文人。他已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却又迷惘着自己的价值。永州归还给他一颗比较完整的灵魂,但灵魂的薄壳外还隐伏着无数诱惑。这年年初,一纸诏书命他返回长安,他还是按捺不住,欣喜万状,急急赶去。

到得长安,兜头一盆冷水,朝廷厉声宣告,他被贬到了更为边远的

柳州。

朝廷像在跟他做游戏,在大一统的版图上挪来移去。不能让你在一处滞留太久,以免对应着稳定的山水构建起独立的人格。多让你在长途上颠颠簸簸吧,让你记住:你不是你。

柳宗元凄楚南回,同路有刘禹锡。刘禹锡被贬到广东连州,不能让这两个文人待在一起。到衡阳应该分手了,两个文豪牵衣拱手,流了很多眼泪。宗元赠别禹锡的诗句是:“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到柳州时,泪迹未干。

嘴角也绽出一丝笑容,那是在嘲谑自己:“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悲剧,上升到滑稽。

这年他四十三岁,正当盛年。但他预料,这个陌生的柳州会是他的丧葬之地。他四处打量,终于发现了这个罗池,池边还有一座破损不堪的罗池庙。

他无法预料的是,这个罗池庙,将成为他的祠,被供奉千年。

不为什么,就为他破旧箱箧里那一札皱巴巴的诗文。

【检测与作业】(【C】部分为挑战题,供选做。)

一、基础知识与能力巩固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O1)

A.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著有《河东先生集》。

B.柳宗元世称柳河东、柳柳州,与白居易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C.《始得西山宴游记》是一篇山水游记,是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之首。

D.《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怪特”的西山与作者高傲的志趣相互映照,象征了柳宗元特立不屈的人格。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DO1)

A.自余为僇人 B.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C.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D.悠悠乎与颢气俱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古今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DO1)

A.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则凡数州之土壤

B.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游于是乎始

C.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

D.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DO1)

A.自余为僇人,居是州 B.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C.吾从而师之 D.因坐法华西亭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O1)

A.醉则更相枕以卧/故为之文以志

B.自余为僇人/不与培塿为类

C.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穷山之高而上

D.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二、精段赏读

阅读《始得西山宴游记》第二段,完成6—9题。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6.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O1)

A.斫榛莽,焚茅茷 斫:砍伐

B.箕踞而遨 遨:游览,观赏

C.岈然洼然 岈然:深谷低陷的样子

D.与万化冥合 万化:自然万物

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O1)

A.因坐法华西亭/因噎废食 B.始指异之/不知日之入

C.攀援而登/蟹六跪而二螯 D.是岁,元和四年也/何为其然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DO2)

A.这段文字在描写“西山”的景物时,对形容词和动词的选择运用简约而精当、准确而传神,将西山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地刻画出来,富于动态美。

B.作者对西山特立之貌描写赋予了自己卓尔不群的人格和恢宏远大的志向,西山即我,我即西山,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C.文章多次用到了“始”字,表达了对西山宴游的惊喜之情,同时也暗含对以往所游山水的贬低与否定。

D.“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表明西山之游给作者带来了心灵的启迪,让作者感到了超脱旷达,忘却了自我,忘却了烦忧,获得了精神慰藉。

9.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DO1)

(1)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比较阅读

比较《始得西山宴游记》和《江雪》,分析两者所表达的作者人格精神上的共同点。(DO2)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C】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就是说,在文学作品中,从来就没有完全客观的景物描写,诗文里的景,都是经过作者情感观照后的主观再现。请结合此观点,就《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然后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并互评,推荐出优秀作品由老师结集成册。(DO3)

【学后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在知识和能力方面收获了什么,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迪?


免费下载:微信扫码关注网站官方公众号【中小学趣味数学 qwshuxue
趣味数学二维码
1、回复 “101”免费领取《【小学奥数】学er思内部题库word可打印
2、回复 “102”免费领取《【记忆力教程】快速高效学习教程
3、回复 “103”免费领取《一分钟速算教程
4、回复 “104”免费领取《Top 32经典英文启蒙绘本PDF+MP3
5、回复 “105”免费领取《儿童英语绘本195本【PDF版】
6、回复 “106、107、108”免费领取《更多神秘礼物……
版权说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eowhen.com/37870.html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人评论 , 79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最近发表

小学趣味数学题及答案_教案「免费下载」_小故事-阿尔法趣味数学网

http://seowhen.com/

|

Powered By Z-BlogPHP 阿尔法趣味数学网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www.allfloo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