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趣味数学教案正文

小学数学展示课《认识万以内的数》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

xiawuyouke 趣味数学教案 2020-05-14 12:10:01 343 0

  教材分析

  教材先通过学生熟悉的背景材料向学生介绍长江大桥,从而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创设了一幅幅现实的、有数学意义的画面,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对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是学习万以上数的读写法的基础,从例题看,例4提供和创设更多的现实情境,让学生感受一万的大小和万以内数的特征。例5先出示小木块的直观图片,请学生观察,说一说图上有多少个小木块,是怎么发现的。然后试着在计数器上画一画(拨一拨),再读一读、写一写、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么读的,怎么写的,最后填一填数的组成。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数的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同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建立自信心,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情分析

  本节课从教材编排上看,让学生认识千、万,知道万位,而且懂得对于较大的数,可以用一百一百或一千一千地数,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从而有利于今后,用更大的计数单位数更大的数打下基础。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在教学设计上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联系对比活动中想象感知,培养学生的数感

  新理念下数概念的形成除了数值、位值、计数单位外,更着重学生在联系生活的同时,感受数的大小,重在数感的培养。学生对于数的认识仅仅是建立数感的第一步,还必须让学生在具体的数量对比中进一步建立数感。因此通过对比的思维活动让学生正确建立相应的数感是极其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既有利于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数感在比较中得到发展。如一百人与会场的人数、一千粒与一万粒、一千页与一万页、百米与千米等等让学生不断地在数概念的形成中认识、体验、感受数的大小,通过比对、想象、感知、体会到数的大小,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在联系生活中学数学,与“数”交朋友

  数学来源于生活,就要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经常遇到很多有关大数的知识,虽然这些概念往往是非正规的、不系统的、模糊的、但都为他们的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因而从会场的人数到感知一千、一万粒黄豆,一千一万粒小正方体,最后延伸到楼房的高度、鹭江的宽度、大桥的长度以及山峰的高度。整节课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与“数”交朋友。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初步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认识”万位”及其位值,能说出万以内各数位的名称及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

  2. 经历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感受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数感。

  3、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万”的认识与数感的培养及接近整千、整万的数的数数。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10-12 20:19 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问

  二、合作探究,认识新知

  三、联系实际,发展数感

  四、深化拓展

  提问题,示范活动,讲解问题,书写板书评价总结学生活动

  活动后学生互评学生各抒己见

  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在教学设计上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联系生活中学数学,与“数”交朋友。

  二、在联系对比活动中想象感知,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重视在实践的感知体验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板书设计

  认识万以内的数

  一十一十地数 10个十是一百

  一百一百地数 10个一百是一千

  一千一千地数 10个一千是一万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注重数感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建立与培养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数感是数学素养的重要成分,所谓“数感”,实际上是指学生对“数”的敏锐、精确、丰富的感知和领悟。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教师采用在引导观察过程、在联系对比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时在表达与交流活动中形成数感。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周围世界,结合身边的实际说出相应的不同数量,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数的含义的理解。同时教师还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数感在比较中得到发展。

  估算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能估算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多次的让学生进行比对性的估测活动,并让学生说出估测的依据,这些无疑将促进学生数感的培养与发展。

  2、注重生活数学化与数学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数感要把数学教学同实际生活相联系。良好的数感的建立能使学生会用数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并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建立起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了许多同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情景素材,如现场的人数、数豆子、东方明珠以及南浦大桥等都将有利于学生的想象比较思维活动的展开,有效的促进学生对于新知的认识;体现了生活的数学化与数学生活化。

  应当说对于该年龄段的绝大部分学生来说,用口头一千、一千的从一千数到一万是没有困难的,然而这只表明学生的认知背景中有了这一模糊的知识点,并不表明学生对一万以内比一千大的数已经形成了概念。为了让学生正确的对于万以内数的正确“建构”,教师精心设计了让学生经历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数学实践活动,从而通过上述活动的经历体验感受,使学生清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大小、数位、位值及其关系,懂得数的组成与分解。这正如著名的教育学家皮亚杰所认为:“儿童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智慧的鲜花是开在手上的,活动是儿童发展的杠杆。

  教学反思

  在学习《认识的万以内数》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千以内的数,因此在认识万以内的数时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快。

  在课的开始,估会场的人数,再利用黄豆,让学生进行数数。把对数值的理解形象直观地呈现给学生看,从而让学生理解10个10地数,10个10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再者,让学生认识计数器万的数位是哪个地方,表示的是什么,来感受万的大小。这个环节,我觉得计数器可以由课件改成真的计数器,通过拨一拨进行直观形象地感受。

  通过同桌数一数,师生数一数等活动,让学生学会数数,加深万以内数的认识。联系生活,截取生活中用到的数字素材,让学生去感知数的大小,在培养数感的过程中一些生活中的数字能够正确估计。在这个环节中,我发现学生数数的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在数数的地方花了比较长的时间,以后的学习中还得加强。

免费下载:微信扫码关注网站官方公众号【中小学趣味数学 qwshuxue
趣味数学二维码
1、回复 “101”免费领取《【小学奥数】学er思内部题库word可打印
2、回复 “102”免费领取《【记忆力教程】快速高效学习教程
3、回复 “103”免费领取《一分钟速算教程
4、回复 “104”免费领取《Top 32经典英文启蒙绘本PDF+MP3
5、回复 “105”免费领取《儿童英语绘本195本【PDF版】
6、回复 “106、107、108”免费领取《更多神秘礼物……
版权说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eowhen.com/4296.html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人评论 , 34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最近发表

小学趣味数学题及答案_教案「免费下载」_小故事-阿尔法趣味数学网

http://seowhen.com/

|

Powered By Z-BlogPHP 阿尔法趣味数学网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www.allfloo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