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习方法:学思习行学习法
中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生活的年代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年了。他一生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删许书,订礼乐,修(春秋》,对中华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孔子一生勤奋好学,暮年更加刻苦。他读《易经》的故事,被传为佳话。《易经》是一部古书,十分深奥。孔子研究这部书时已是晚年,但他仍然爱不释手,手不释卷。他白天刻苦攻读,晚上还坚持乘烛夜读。一遍不懂,再读第二遍、第三遍……因为翻阅的次数太多,把穿竹简(古时用来写字的竹板)
的牛皮带磨断了好几次。后人把这个故事编成一句成语"书编三绝"(韦是皮革,绝是断的意思),用来纪念孔子的勤奋好学、锲而不舍的精神。
孔子根据自学和勤学的实践,总结出一套学习方法。
一、勤学多问。
孔子说:“博学于文,不耻下问"他认为要想博学,就要勤学多问。
二、学思结合。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指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而不读书,只是空想,毫无意义。
三、经常复习。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意思是,重温学过的知识,这不是很愉快的事吗?他还说:“温故而知新”。从温习旧知识中,得到新收获。
四、学行结合。
孔子说:“君子欲纲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说了必须要做。“行”是“学”与“习"的实践和检验。
以上四点,是孔子总结的学习方法。他还忠告每个求学者:无论在何种条件下,都应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掌握学习方法,才能学有所成。
阿尔法趣味数学小课堂: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今河南),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参见百度百科:孔子简介】

2、回复 “102”免费领取《【记忆力教程】快速高效学习教程》
3、回复 “103”免费领取《一分钟速算教程》
4、回复 “104”免费领取《Top 32经典英文启蒙绘本PDF+MP3》
5、回复 “105”免费领取《儿童英语绘本195本【PDF版】》
6、回复 “106、107、108”免费领取《更多神秘礼物……》
- 上一篇: 特级老师袁浩的学习方法:抓住圆心学习法
- 下一篇: 戏曲评论家王季思的学习方法:钻进出来学习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