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 第8页
-
彭荆风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江西萍乡人。1949年6月在南昌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军进驻云南。在云贵高原各少数民族地区工作过多年,当过教员、编辑。 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大多描写边疆战斗生活和少数民族风俗人情,具有鲜明的边疆特色,受到好评。其中短篇小说《芦笙吹响的时候》被列为西南地区1954年优秀小说,在全国产生影响。 1955年由边疆连队调到昆明军区任创作员。1957年,与林予合写的《边寨烽火》,与陈希午合写的《芦笙恋歌》两部电影剧本,摄制成影片,很受欢迎。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离开文坛22年。 1976以后,陆续...
-
徐玉诺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徐音信,笔名红?。河南鲁山人。1921年毕业于河南第一师范,同年在《晨报》副刊发表小说处女作《良心》。不久由郭绍虞、郑振铎介绍加入文学研究会。以后不断发表小说、新诗、散文和剧本。诗歌数量最多且成就较高,是文学研究会的主要诗人之一。他的诗多诅咒黑暗现实,幢憬美好未来,充满泥土气息,或粗犷豪放或清新柔美。朱自清编选的《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里收有他的诗歌10首。他写的小说如《遗民》、《我的最后》等,真实地反映论了河南农村匪祸兵灾,为鲁迅所推崇。1921年后,漂泊各地,游踪不定,曾编过《厦门日报》副刊,先后在福州...
-
降边嘉措[藏]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人。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军进藏到拉萨。1952年到西藏军区干部学校学习藏文,1954年到成都西南民族学院学习,毕业后留校当教员讲授藏文,1956年调北京,在中央民委翻译局当编译。1958年到民族出版社从事翻译、编辑工作。 1978年在《人民文学》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吉祥的彩虹》。1980年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翻译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研究藏族文学。同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格桑梅朵》是解放后藏族作家创作的第一部发反映当代藏族人民生活的长篇小说。作品以5...
-
小思[女、港]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卢玮鉴,多用在学术研究论文和资料汇编的署名上,在散文创作上多用笔名小思,其他笔名有明川等。生于香港,1964年毕业于新亚学院,一年后在罗富国师范学院毕业获教育文凭,先后曾在4所中学任教,其间于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研究中国文学一年。1977年任香港嘉撤培德书院中文科教师,1978年起在香港大学任教,目前是该校中文系讲师。曾任《中国学生周报》(1965—1973)、《星岛日报》副刊《星晨版》《七好文集》(1974)、《突破少年》(1979—1980)、《学生时代》的《三人行》(1981)等栏目的专栏作家。...
-
李广田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山东邹平人。1923年考入济南第一师范后,开始接触五四以来的新思潮、新文学。1929年入北大外语系预科,先后在《华北日报》副刊和《现代》杂志上发表诗歌、散文,并结识本系同学卞之琳和哲学系的何其芳。后出版3人诗合集《汉园集》,被人称为“汉园三诗人”。 1935年北大毕业、回济南教书,继续写了不少散文,结集为《画廊集》、《银狐集》,内容多为故乡童年回忆或抒发对现实不满的抑郁感情。抗战爆发后,随济南一中流亡南下,徒步跋涉经河南、湖北、四川、于1941年秋至昆明,在西南联大任教。除散文创作外,还写了长篇小说《引力...
-
张长[白]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云南云龙人。原名赵培中,1953年考入昆明医士学校,1956年毕业,分配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养卫生所当乡村医生。1957年8月首次以张长为笔名为《长江文艺》发表处女作诗歌《乘月亮钻进云彩》,反映了傣族青年的爱情生活。1960年起先后在景洪县委宣传部、西双版纳州文化馆、云南省文化局创作室等单位从事文化工作,1987年开始专业创作。 多年来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小说,因为长期生活在边疆,对少数民族生活有较深体会,所以作品充满边寨风情,风格朴素,清新。1979年创作的短篇小说《空谷兰》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
陈其通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祖籍湖北孝感,生于四川巴中,幼时曾读私塾。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红军。1935年随军长征,任宣传队队长,写过小型歌舞剧和活报剧,1937年到延安。 抗战期间在烽火剧社等单位工作,创作了不少戏曲、秧歌剧、话剧剧本。1938年创作话剧,〈风云路程三万里〉,经三次改写,1954年定名为《万水千山》。该剧注重人物刻画,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精神,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坚苦卓绝的斗争历程。解放战争期间任辽南武装部长。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会上演出了他的话剧新作《炮弹是怎样造成的》,叙述一...
-
张资平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张星仪,广东梅县人,出身破落世家。1906年进美国教会办的广益中西学堂。1910年春入西广高寻巡警学堂。1912年夏,被广东国民政府选派为留日学生。1922年4月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院地质系。 1913年开始创作。1920年1月发表小说《约檀河之水》。1921年参与组织创造社。这一时期的作品,或控诉宗教的虚伪,或描写日本下层人民的生活,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的某些侧面。代表作品为长篇小说《冲积期化石》。 1922年6月回广州,任焦岭铅矿经理兼技师,1924年秋,被聘为武昌师范大学教授。1928年3...
-
晓雪[白]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杨文翰。云南大理人。1952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云南省文联任《边疆文艺》编辑。 中学时期开始对文学产生兴趣。1952年评论方志敏的《可爱的总国》,是写作生活的开始,后来主要致力于诗歌创作,所作评论也大多着重诗歌创作方面。1957年出版的文学评论集《生活的牧歌》,对艾青的作品进行了系统详尽的评述。他的评论和诗歌作品成就显著,曾多次在国内获奖。《晓雪的诗》获全国第2届(1983—1984)新诗诗集奖,评论集《诗的差学》获全国第一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表彰奖。长诗《大黑天神》获全国第一届少数民族文...
-
曾敏之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笔名望云,阻击广东梅县,生长于广西罗城,30年代抹走上文坛,在桂林等地从事散文和报告文学。创作。1941年出版第一个散文集《拾荒集》。《烧鱼的故事》是他早期散文的代表作,通过溶江边上一个农家少女烧鱼的生活片段精确而感人的描述了战时乡间人们的心态。1942年起在《大公报》任记者,积极投身于大后方的抗日救亡文化工作。1946年起任重庆《大公报》采访主任,写了不少专访和特写,其中《闻一多的道路》、《十年谈判的周恩来〉都是当时很有影响的文章。1949年后在广州从事鲁迅研究和古典文学研究。1960年转到?南大学中文系任副...
-
龙应台[女、台]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湖南衡山人。生于台湾高雄,台南女中毕业。1970年入成功大学外文系。1975年留学美国,攻读英美文学,30岁时获堪萨斯州立大学英文系博士学位,一度在纽约市立大学和梅西大学英文系教美国小说和现代戏剧。1983年回台湾,此后几年曾任中央大学英文系客座副教授。 1984年开始在《新书月刊》发表文学批评,次年6月结集为《龙应台评小说》出版,一个月印行了4版,有很大反响,,她说:写书评是“希望推动台湾的批评风气,开始一个锋利而不失公平,严肃却又不失活泼的书评,而且希望突破文坛的小圈圈,把书评大入社会大众的观念里去。...
-
杜鹏程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杜红喜,笔名司马君。祖籍陕西韩城。1938年参加革命到延安,先后进抗日军政大学分校和鲁迅师范学院学习。1942年入延安大学,学习近4年。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担任新华社随军记者,参加了著名的延安保卫战,转战大西北。写了大量的通迅和特写。1951年从部队转业后,曾任新华社记者、新华社新疆分社社长。1954年创作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保卫延安》。这是我国第一部大规模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长篇小说,作品艺术地再现了延安保卫战的全过程,成功的塑造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彭德怀的光辉形象以及周大勇、李诚等一组英雄群...
-
巴·布林贝赫(蒙古)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内蒙古昭乌达盟人。母亲是民间歌手,自又爱民见闻学熏陶。 1946年前后在昭哲一带流传的民歌《圆圆袁的山峰》的歌词是他的第一篇作品。 1948年入冀察热辽联合大学鲁迅文学艺术院学习。毕业后,参加人民解放军内蒙古骑兵部队,从事文艺宣传和编辑翻译工作。部队的战斗生活,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蒙文小说《热爱母亲就应该保卫祖国》,诗歌《秘密战斗》曾获奖。1956年出版了第一部蒙文诗集《你好?春天》,曾于次年获自治区二等文学奖。 1958年从部队转业到内蒙古大学蒙语系任教并继续从事创作。多年来先后出版了蒙,汉文诗集...
-
梁宗岱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笔名岳泰,广东新会人。中学时代主编过校刊,同时开始写新诗,有“南国诗人”之称。1921年冬由郑振铎介绍参加文学研究会。1923年秋被保送入广州岭南大学文科学习。同年还筹办文学研究会广州分会,创办《广州文学旬刊》。出版过诗集《途遇》。1924年出国留学,先在日内瓦大学学法语,一年后转入巴黎大学。这时曾用法文写诗,翻译中国古诗,在《欧洲》和《欧洲诗论》上发表。1929年夏去德国海德堡大学学习半年德语。同年和罗漫·罗兰相识。1931年夏赴意大利翡冷翠大学进修意大利语。这时被选为国际联盟附属机构“为争取和平的宗教和道德...
-
菡子[女]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方晓,江苏溧阳人。青少年时代在苏州女子师范和无锡竟志女校读书。1938年参加新四军,给报纸写过不少通讯报道。1945年发表的第一篇小说《纠纷》被评为解放区创作获奖作品。 全国解放后在工厂、农村作基层实际工作。1952年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五六十年代发表的散文成就较大,著名的《我从上甘岭来》、《黄山小记》等,文字清丽,诗意盎然且富于哲理。 1977年后,重新以江南农村为基地创作了数量众多的散文、小说。短篇小说《万妞》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党和军队的热爱,受到好评。她还创作了大量儿童文学作品和寄托哀思、回...
-
汪曾棋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江苏高邮人。1939年入昆明西南联大中文系学习。1940年开始创作。大学毕业后,当过中学国文教员、历史博物馆职员,并继续写作,现存较早的作品为《复仇》。解放前的小说大部刊载于《文学杂志》等京派刊物,收入《邂逅集》,表现抗战环境下普通人物,身上具有的坚韧、淡泊的传统精神,富有生活知识的蕴含,具沈从文风格。1949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南下工作团。1950年后,先后在《北京文艺》、《说说唱唱》、《民间文学》任编辑。1962年调北京京剧团做编辑。曾编写过《范进中举》、《沙家浜》等有影响的京剧剧本。近年来发表《受戒》...
-
周纲鸣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生于广西罗城。15岁参加北法,1929年去上海,1932年参加“左联”。曾在《社会生活》、《大美晚报》的文艺副刊任编辑,写了不少评论和散文。一二九运动时,创作了《救亡进行曲》的歌词,鼓励了一代中国人民。抗战爆发后,任《救亡日报》记者,写了许多报告文学,后来总结经验,写了《怎样写报告文学》艺术。这本启蒙性的小册子配合抗战初期报告文学的兴起,对广大文学青年影响较大。1938年去桂林,任职于《人世间》杂志。曾在报刊上连载长篇小说《浮沉》。抗战胜利后在香港编《文艺丛刊》。解放后,曾任广西、广东两省的文联、作协的领导,行...
-
母国政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辽宁锦西人。1947年随工作调动的父亲迁往北京。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就读期间开始学习抒情散文,发表于《人民日报》等报刊上。1963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市崇文区业余大学任教,“文革”中业余大学解散,前往五七干校劳动。1973年抽调到崇文区文化馆,担任文学辅导员同时开始小说创作。1979年发表短篇小说《我们家的炊事员》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小说以家庭为一个社会了望的窗口,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凡人琐事表现了普通人的美好性格和人情。他的作品文笔细腻,善于描绘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 1980年调北京出...
-
钱钟书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辅仁中学。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1941年回家探亲时,因沦陷而羁居上海,写了长篇小说《围城》》和短篇小说集《人·兽·鬼》,表现抗战期间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剖析人性的弱质,具有机智讽刺的独特手法和文体风格。《围城》已有英、法...
-
庐隐[女]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黄淑仪,又名黄英,生与福建闽侯。1903年父亲去世,到北京舅舅家居住。1909年入教会办的墓慕贞书院小学部。信仰基督教。1912年考入女子师范学校,1917年毕业后任教于北平公立女子中学、安徽安庆小学及河南女子师范学校,1919年考入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国文系。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22年大学毕业后到安徽宣城中学任教员,半年后回北平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国文。1925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海滨故人》,内容大多反映五四时期知识青年的思想情绪。1926年到上海大夏大学教书,1927年任北京市立女子第一中学...
-
阿垅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生于浙江杭州。原名陈守梅,又名陈亦门,还曾用笔名S. M. 师穆圣门等。家境清贫,刻苦自学,曾考人上海工业专科学校。后又人黄埔军校第十期,受中共地下党影响,思想倾向进步,并开始从事写作。1936年毕业后任排长。1937年8月,在凇沪战役中负伤。1939年到延安,进抗大学习;因在野战演习中受伤,经组织同意去西安治疗。这期间写成长篇小说《南京》,在全国文协征稿评奖中获第一名。1941年伤愈后重返延安,因交通线被封锁,转往重庆,考人陆军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战术教官。1946年在成都负责编辑进步文艺刊物《呼吸》,后被国民...
-
黄源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字河清,浙江海盐人。曾在东南大学附中、春晖中学、立达学院等校求学。1927年进入上海劳动大学的编译馆工作。1931年为上海新生命书店编辑“世界新文艺名著译丛”。1933年进入《文学》杂志社担任编校,1934年8月兼为《译文》杂志及《译文丛书》。的编辑。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曾辗转于鄂、湘、桂等省进行抗日救亡的宣传。1938年年底在安徽参加新四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编辑《抗敌》杂志、主编《抗敌报》及报告文学集《新四军一日》。1941年皖南事变中突围抵达江苏盐城,任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教导主任、华中局...
-
老舍[满]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家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过着清苦日子。早年这一段穷旗人生活给他的一生打下了许多特殊的烙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的整个人生道路。 小学毕业后只念了半年中学,然后自己考上了完全免费的北京师范学校。5年之后,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当校长。由于治校成绩显著,两年之后,晋升为京师教育局北郊劝学员,但是由于很难和教育界及地方上的旧势力共事,很快便主动辞去了这份待遇优厚的职...
-
丘东平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丘谭月,号席珍,广东海丰人。读初中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参加澎湃领导的海陆丰起义。失败后,一度在香港飘泊,当过渔夫,并开始练习写作。后参加十九路军在上海和热河的抗战。第一篇短篇小说《梅岭之春》,发表在他与人合办的香港《新亚细亚月刊》上。1932年,在“左联”领导的工农文艺通讯员运动中,于《文学月报》发表短篇小说《通讯员》,以其描写土地革命时期农民战士思想心理的真实程度,引起人人们的注目。早期的作品结集为《沉郁的梅冷城》、《长夏城之战》。这时他还为革命文艺界做组织工作。1934年参加东京“左联”分盟...
-
邓刚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曾用名马全理。原籍山东牟平,生于辽宁大连。自幼家住海边,13岁辍学进大连机电安装公司学徒,随安装队走南闯北广见世面。1979年在《海燕》文学刊上发表第一篇小说《心里的鲜花》,此后近10年间发表长、中、短篇小说及散文等百余万字,其中:短篇小说《刘关张》、《八级工匠》获辽宁省人民政府奖,《阵痛》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迷人的海》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4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迷人的海》。 他的作品多以大海为主要题材,以年龄不同经历各异的渔民为描写对象,再现了海之风韵和气势。被读者诩为“海...
-
颜一烟[女、满]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北京人。早年在北京师大附中、温泉女中读书。1930年入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国文系。1934年赴日本就读于早稻田大学文学部。 1928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菊》和《老鼠的尾巴》。此后在《晨报》、《华北日报》、《世界日报》、《大公报》续有作品发表。其中《弟弟》当时被译成世界语发表于匈牙利的世界语杂志。1932年曾与文学青年创办小未名社,编辑报纸文艺副刊。到日本后曾任中华留日左翼文化团体联合会执委,继续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与郭沫若等同船回国,参加上海救亡演剧第二队,写过话剧剧本。1938年到延安抗大学习,加入中国...
-
谢冰茔[女、外]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谢鸣岗、字风宝,湖南新化人。小时随父读四书五经,后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女校,未毕业即投笔从戎,于1926年冬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次年参加北伐,著《从军日记》,于《中央日报》副刊发表,以粗犷的风格,描写一个女性在战斗中的形象。此书很快译介到外国。1927年军政学校女生队解散,先后入上海艺大、北平女师大学习。毕业后,于1931年及1915年两渡扶桑,就读于早稻田大学研究院。1935年曾因“抗日反满罪”在日本被捕。 抗战爆发后组织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赴前线参加战地工作,写下富有历史价值的《抗战日记》。抗...
-
张拓芜[台]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安徽?县人。幼年读过4年小说。2年私塾,以后失学。12岁到油坊当学徒。17岁到国民党军队当“代马输卒”,即以人“代马”运“输”山炮的兵丁小“卒”。最初是二等兵,1973年45岁以上尉军衔退役。退役后得了中风,半身残废,自称“左残”。 1952年3月开始在《新生报》发表诗作。1962年出版第一本诗集《五月?》,最著名的作品是5本《代马输卒》。这些作品是他左手左脚都残废的情况下以不懈的毅力完成的,用朴素的语言记述了近30年的军旅生活和一个偏僻小县城的真实面貌。 [著作书目] 五月?(诗集)1962...
-
沈尹默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沈实,字君默,后改名尹默。原籍浙江吴兴。生于陕西兴安。早年留学日本。1913年曾任北京大学、燕京大学、中法大学教授。1918年参加编辑《新青年》杂志。1929年任河北省教育厅长。解放后曾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上海市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主任。 1918年1月《新青年》四卷一期发表第一批白话新诗,有几首是沈尹默作品,其中的《月夜》当时受到好评。此后又发表《三弦》,在意境和音节上别具一格,被传诵一时。他的白话诗讲究构思,表现手法含蓄而耐人寻味。 他对旧体诗词的造诣颇深。同时还是著名书法家,尤擅行书,有墨迹...
-
刘梦苇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湖南安乡人。原名国钧,字梦苇。青年时期一度四处飘泊。1923年在《创造季刊》上发表成名诗作《吻之三部曲》,蜚声诗坛。他执著与探讨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多愁善感。其诗感情真挚,意蕴丰富。1926年3月《晨报?诗镌》创刊,他积极参加该刊的工作,被推为中国新诗形式运动的最早倡导者。1929年前后殉情而死。其作品散见于《青年文艺》季刊、《小说月报》、《晨报?诗镌》等。 [著作书目] 青年的花(诗集)1924,上海新文化社 孤鸥(诗集)出版年代不详,自费刊行) (王雨)...
-
邓拓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邓子健,福建福州人。1929年秋入上海光华大学。1930年6月与许涤新等人加入“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不断从事党的工作,并?写史学论文。1937年6月出版第一部历史著作《中国救荒史》。 1937年10月至晋察冀边区,曾担任《晋察冀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任职期间,撰写了大量社论、报道、杂文。长篇特写《晋察冀舵师聂荣臻》描写聂荣臻将军开创晋察冀边区的动人事迹,获得较大成功。 全国解放后,在出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的8年多时间里,创作了大量散文和诗词。1958年调离报社后,潜心钻...
-
扎拉嘎胡[蒙古]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笔名白皓洁。原籍辽宁?尔沁左旗,生于吉林科又前旗。解放后在乌兰浩特师范学校和扎兰屯工业学院读书。1947年到中共内蒙古呼盟委、内蒙古东部区委员会工作。 1951年在《内蒙古日报》发表第一篇小说《一朵红花》。1955年任《内蒙古日报》编辑、记者,发表过反映内蒙古合作化运动的中篇小说《春到草原》。1959年发表的长篇小说《红路》是代表作,描写了自治区建立初期蒙古族知识分子不同的思想和生活经历。1961年入内蒙古大学文艺研究班学习,1965年毕业后到内蒙古文联从事专业创作。1971年后担任《内蒙古文艺》(即《草...
-
傅东华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傅则黄,浙江金华人。幼年读家塾,阅读了许多绣像小说。1912年毕业于南洋公学,进中华书局任编译员。1913年开始为《中华小说界》译作短篇小说。1919年至1924年在浙江东江县立中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英文教师,业余翻译作品,研究文艺理论。第一部理论译作是与金兆梓合译的《诗之研究》1929至1932年任复旦大学教授。1933年至1935年任《文学》月刊执行编委,随后任上海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并为《世界文库》和《小说月报》撰稿,30年代创办《文学社》,编写过《孤岛闲语》、初中《国文教科书》和高中《复兴国文教科...
-
贾芝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山西汾城人。1933年毕业于西北临时大学法商学院经济系。同年在廷安抗大学习。这期间开始他的文学活动,主要写诗和编译,翌年转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1940年在鲁艺文工团编译处作翻译,后调文学部研究室。1943年底开始在廷安大学任职。 解放后,在文化部文艺局任编审。1950年筹建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不久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担任古典、民间文学编辑部副主任。以后,一直从事我国民间文学的整理,研究和组织工作。在主编《民间文艺》的期间,整理出版了民间故事《二朗捉太阳》、《中国民间故事选》等,此外还出版了民间文学方面的论著...
-
张错[外]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张振翱,早期以“翱翱”为笔名写诗与学术著作。广东惠阳人,生于澳门,抗战胜利后有几年随家人迁广州。少年时代曾拜师习武,研习到家理论。后来到香港华人书院读书,1962年入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毕业后在香港任职一年,赴美留学。1969年获美国柏罕杨大学英美文学硕士,又转华盛顿大学比较文学系,1971年获硕士学位。1974年起任美国南加州大学比较文学系副教授,1986年任教授。 在香港读书时就开始在《华侨日报》青年生活版发表诗与散文,在正大曾与王润华等人和组星座诗社,用笔名翱翱常在报刊发表作品。1964年出版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