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 第3页
-
田涛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田德裕。河北望都人。青年时代在北平入师范学校读书,并开始尝试写作。1934年在天津《国闻周报》上发表短篇小说《利息》,以熟悉的贫苦农民生活作为自己最早的创作素材。走上社会后,继续从事文学活动。1936年10月在《文学》月刊7卷4期发表短篇小说《荒》,以新奇的造境引起人们的注目,被沈从文选入1937年出版的《二十人所选短篇小说佳作选》。七七事变后,赴河北等战区进行抗战救亡工作。1941年到重庆,所写的作品,如长篇小说《潮》、中篇小说《流亡图》等,对知识分子在抗战环境下的艰难精力有集中的描写,影响较大。长篇小说...
-
胡山源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江苏江阴人。1911年入江阴励实中学。1918年入浙江之江大学,因参加五四运动,受停学处分。以后,在江阴励实中学、苏州乐益女子中学、松江景贤女子中学任教。1923年3月与钱江春、陈德征等在上海创立弥洒社,主编《弥洒》月刊。1929年至1931年在之江大学、开封中山大学任教。1931年在上海世界书局当编辑。1937年后在上海《申报》、《导报》当编辑,并与人合办《青年周报》、《红茶》、《世界文艺》等刊物。抗战胜利后,任《新闻报》和上海《中央日报》编辑。解放后先后在无锡文教学院、福建师范学院、苏北师专、上海师专任教。...
-
施叔青[女、港]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出生与台湾鹿港,念高二时在《现代文学》杂志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壁虎》,1967年毕业于台湾淡江文理学院法文系,同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约泊的末裔》。1970年赴美攻读戏剧,1972年在纽约市立大学杭特学院获戏剧硕士学位。回台北后,先后在政治大学西语系、淡江文理学院外文系、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执教,除继续写作外,还从事京戏、台湾乡土歌仔戏鹿港古风貌和南管音乐等方面的研究。1978年全家移居香港,1979至1984年担任香港艺术中心亚洲表演节目策划主任,以后专心致力写作。 早期的创作多是写少女眼中的扭曲、怪异和...
-
王蒙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祖籍河北南皮,生于北京。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曾多年从事共青团工作。 1953年创作长篇处女作《青春万岁》,描写了建国初期一群高中女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为祖国建设事业献身的渴望。1955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小豆儿》。1956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因揭露现实生活中的官僚主义而引起强烈反响。1957年错划为右派。1963年到新疆,学会维吾尔语,曾翻译《在奔腾的伊犁河上》等作品。1978年重返文坛,发表了大量有影响的中、短篇小说,还写了不少评论文章和诗歌。在艺术形式上大胆探索,锐...
-
钟惦棐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籍四川江津。幼年家贫,仅读一年中学即辍学。后任小学教员,1936年开始发表文章和漫画,1937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艺术系学习。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理论教员并致力于马列主义文艺理论的研究。 解放后致力于电影评论。1957年发表《电影的锣鼓》,针对当时电影工作的弊端提出了中肯的批评和建议。这一阵锣鼓使他遭受20年的坎坷。“文革”后,右派一案得到改正,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后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并当选为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 他主要从事电影艺术的研究和评论,但...
-
赵淑侠(女、外]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籍黑龙江?东,生与北平。现为瑞士籍。1960年前后到欧洲,曾任广播电台编辑、银行职员,毕业于瑞士应用美术设计师多年。现为瑞士作家协会会员,瑞士亚洲学会会员,德国亚太中心会员,呕华学会理事(并选为第三届大会回长)。 自幼喜爱文艺,初写诗,70年代起写小说、散文,作品多刊于台湾和新加坡、美国、欧洲的华文报刊,近年来亦有多种在大陆出版。 1972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王博士的巴黎假期》,被认为是描写失乡的海外留学生最真实的作品之一,使她初露头角;另一短篇《当我们年轻时》曾在青年中引起强烈反响;《赛纳河之王》...
-
孟超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孟宪?。山东诸城人。1922年8月写的小诗《初秋短岭》和《秋之荷》是他现存最早的作品。1924年在上海大学中文系学习。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与蒋光慈、钱杏邨等成立太阳社,创办《太阳月刊》。1930年加入“左联”。抗战时期,在广西、四川、香港等地从事报刊编辑工作及创作。小说《瞿式耜之死》借历史上民族志士的故事来激励人民同民族敌人进行斗争。他是《野草》杂文作家之一,《长夜集》、《未偃草》里面的杂文,继承了鲁迅的风格,擅长从历史中找出讽刺现实的材料。 解放后,曾任出版社总署图书馆副馆长、人民文...
-
赵家壁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笔名小延。江苏松江人。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附中编校刊《晨曦》时,在《小说月报》发表第一篇文章《评介“陶杜格莱之肖像画”》。1928年参加良友图书公司工作,曾主编《中国学生》月刊3年余。1932年毕业于光华大学外文系,任良友图书公司文艺出版部主任。1933年起编《良友文学丛书》(40种)及《中国新文学大系》10大卷。又编《良友文库可》(16种)等许多文集画集。这些丛书由于编辑认真,印刷精良,在当时有很高声誉,鲁迅称之为“良友式”。抗战爆发后,因良友公司宣布破产失业,任光实中学副校长兼教英语,后任美商英文《大美...
-
彦火[港]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潘耀明,福建南安人,1957年迁居香港,1966年中学毕业后在香港《正午报》工作,1975年起任《风光画报》编辑,并发表大量游记文章.1977年至1980年任《海洋文艺》杂志执行编辑。1983年先后参加新加坡“国际华文文艺营”和美国爱荷华“国际作家写作计划”,1983年至1985年在美国爱荷华大学和纽约大学进修,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香港三联书店副总编辑,是香港作家联谊会理事。 近年来除写散文之外,还致力于研究中国现代文学,访问了大量中国作家和海外华人作家,?写了《当代中国作家风貌》一编和续编以及《海外...
-
赵清阁[女]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河南信阳人。1932年毕业于开封艺术高中,后一边在河南救济院贫民小学任教。一边在河南大学中文系学习。同时开始在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和杂文。不久,为《民国日报》、《新河南报》主编《妇女》、《文艺》周刊。1933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西洋画,兼任上海天一电影公司《明星日报》编辑,继续半工半读。此时出版了第一部小说集《早》。毕业后,在上海女子书店任总编辑,兼《女子月刊》编委。 抗战爆发后,到武汉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主编《弹花》文艺月刊和《弹花文艺丛书》。创作逐渐以话剧为主。反映太湖抗日游击队斗争事迹...
-
王若望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王寿华,江苏武进人。1933年到上海新亚药厂当学徒,同时参加左翼作家联盟,开始文艺创作。1934年被国民党拘捕,判型10年,在狱中继续写作作散文及诗歌,其中《义勇军歌》由周巍峙谱曲,流行全国。1937年获释。赴延安入陕北公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始以“若望”为笔名发表作品。 1953年任华东局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1955年任《文艺月报》副主编。1957年因写作《不对头》、《挖掉宗派主义的老根》等杂文被划为右派,下放农村劳动。1962年因写了小说《一口大锅的历史》反映大跃进运动中的错误;写了杂...
-
张贤亮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江苏南京人。1955年高中毕业,自愿前往甘肃贺兰的农村担任基层工作,次年调到甘肃省干部文化学校当教员。1957年因发表《大风歌》一诗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受监管达22年。当过农场工人。也曾流落在外乞讨度日。 1977年获得平反,调任《朔方》杂志编辑,开始重新写作,发表了《邢老汉和狗的故事》、《灵与肉》等短篇小说。后者于1980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根据他改编的电影《牧马人》获1982年《大众电影》百花奖。1984年发表系列中篇小说之一《绿化树》,描写知识分子处于厄境中的生活和思想历程,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
-
夏丐尊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夏铸。1912年改名丐尊。浙江上虞人。1905年至1907年求学于日本东京弘文学院。回国后在杭州浙江省两极师范学堂任教。早期诗文在学校的《校友会志》上发表。1919年与刘大白、陈望道等倡导新的语文教育,支持五四新文化运动。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先后介绍过不少外国文学作品,其中以1923年译意大利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和1925年译日本田山花袋的《绵被》最著名,对中国教育理论和心理小说创作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他的散文集《平屋杂文》,于平淡、质朴中含浓郁的情致。这期间在家乡的中学和上海立达学园任教。 1...
-
郁茹[女]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钱玉如,浙江诸?人,生于杭州。1938年流浪到重庆,考入艺术专科学校当试读生,次年到中国制片厂图书室当管理员,同时在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社协助作编辑工作。1941年写了中篇小说《遥远的爱》,叙述了青年知识者在抗战中的爱情经历和思想路程。1946年后,任上海《新民晚报》、香港《华商报》记者。解放后,任广东《南方日报》记者、文艺部副主任。1957年任广东省作邪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1960年开始专业创作,到广东新会县深入生活,兼任地方工作。她的作品很有人情味,人物性格鲜明,文笔细腻。1983年出版的《西湖,你可...
-
倪匡[港]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倪亦明,原籍浙江,生于上海,50年代初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57年随军驻扎内蒙古,以“反革命”罪遭拘留审查,查无实据恢复自由后,用了半年时间经上海、广东、澳门辗转到达香港。最初在工厂做杂工,开始为《真报》投稿,后来被《真报》录用,以“衣其”笔名为《真报》写政治专栏,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开始写武侠小说,并慢慢由业余写作演变为专业。离开《真报》后专为《新报》写稿,内容涉及武侠、奇情和侦探之类。以后又为《明报》用“岳川”,“倪匡”的笔名写武侠小说。在武侠小说方面其代表作为《南明潜龙传》、《女黑侠木兰花》。 ...
-
邵荃麟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邵骏远。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四川重庆。1936年在上海复旦大学念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党团工作。曾被捕入狱。1937年开始文艺创作。1937年至1940年5月先后在浙江流动剧团和浙江省委领导的文化小组工作。1941年到桂林任文化工作小组组长,并在桂林文化供应社担任编辑,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英雄》、《宿店》及剧本集《喜酒》等。1944年任重庆局文委委员,主编《文艺杂志》。1946年受周恩来委派去香港从事文艺界统战工作,担任工委会文委委员和南方局文委书记,并主编《大众文艺丛刊》,写了一些重要的文艺理论文章《论...
-
海笑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杨忠,江苏南通人。1943年中学尚未毕业即投笔从戎,参加新四军,在苏中解放区的《江海报》做记者和发行工作。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调江苏省台北县(今大丰)主编《台北大众》,写过通讯、速写。1949年,随军南下至无锡,先后担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无锡日报》总编辑。1959年到中央党校文艺理论班学习,6年后毕业,回江苏省委宣传部任文艺处处长。“文革”中下放农村劳动。1977年调江苏省文化局从事专业创作。1978年任江苏省出版局副局长并主编大型文学期刊《钟山》。 1953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师徒合同》,主...
-
李国文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江苏盐城人。1947年入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理论编剧专业。1949年在北京华北革命大学学习,后调中央戏剧学院研究部工作。1950至1953年间,先后任铁路文工团和志愿军某部文工团创作组组长。1954年调中国铁路总工会宣传部任文艺编辑。1957年7月在《人民文学》。上发表揭露官僚主义的短篇《改选》而崭露头角。随即被打为右派,下放铁路工地劳动。1976年10月改正后重新提笔,写出不少优秀作品。赞美人民纯朴爱心的《月食》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富于传奇色彩、结构独特的长篇小说《冬天里的春天》1982年获首届茅...
-
戈宝权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生于江苏东台 ,曾用笔名葆荃、北泉等。1932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进《时事新报》任编辑。1935年赴苏联,为天津《大公报》驻莫斯科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1938年5月在汉口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武汉、重庆两地任《新华日报》、《群众》周刊编辑。抗战胜利后抵达上海,先后担任生活书店和时代出版社编辑,并主编《苏联文艺》杂志。1949年7月任新华通讯社驻苏联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奉命接管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出任临时代办、参赞等职。1954年7月奉调回国,任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副秘书长。1957年调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
-
张辛欣[女]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祖籍山东,生于南京。幼时在北京求学,1969年初中毕业后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当农工。1971年回北京在医院做过护士和团干部。 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短篇小说《在静静的病房里》是其处女作。1979年秋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在学期间曾写有小说《我在哪儿错过了你》、《在同一地平线上》和,《疯狂的君子兰》等。前两部作品以细腻而深沉地刻画现代女性矛盾心理和追寻自己的生存方式而著名;后者揭露了追求金钱的荒诞事态。这些作品发表后在文学解和广大读者中引起热烈争议和反响。1984年春夏骑车走访大运河两岸,曾活跃于电视屏...
-
朱光潜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1918年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次年进香港大学教育系。这时?写了第一篇美学论文《无言之美》。1922年毕业,先后在上海吴淞中国大学和浙江上?春晖中学执教。不久与匡互生、叶圣陶等人在上海成立立达学会,创办立达学院,提出教育独立自由的口号;同时创办开明书店和《一般》杂志(后改名《中学生》)。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攻读英国文学、哲学、心理学、欧洲古代史和艺术史。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同时在法国巴黎大学注册,钻研艺术心理学。1930年入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完成《文艺心理学》初稿》...
-
柳亚子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江苏吴江人,原名慰高,后改名亚子。1902年考中秀才。1903年春就读于上海爱国学社,结实章太炎、邹容等,确立了反清革命思想。1905年在家乡创办《复报》,鼓吹革命,1906年加入同盟会和光复会。1909年组织南社,以文学鼓吹民族革命,任书记员,主持社务,1914年当选为主任。1912年曾在,《天铎报》任主笔,抨击袁世凯。1918年辞去南社主任职务。1923年出版《新黎里》杂志,倡导新文化运动。同年10月与叶楚伧、邵力子等组织新南社,被推为社长。1925年当选为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常务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长。1926年...
-
王汶石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又名王礼曾,王仲斌、王蕴石,山西荣河(今万荣)人。1936年在县高小就读时已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参加“县人民武装自卫队”。此后,在西安东北竞存中学就读时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2年6月至陕甘宁边区西北文艺工作团工作,先后任副科长、研究员、团长等职。在此期间,创作了秧歌剧《抓壮丁》、《边境上》等早期作品。 1949年10月,调边区文协任《群众文艺》主编。后任《西北文艺》副主编。1954年参加筹建作协西安分会并任秘书长。1955年后,创作了《风雪之夜》等描写处于重大历史转折时期的农民群众和农村基层干部...
-
关露[女]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胡寿楣,又名胡楣,原籍河北延庆。生于山西太原。幼年家贫自学完中学课程,1927年至1928年,先后在上海法学院和南京中央大学文学系学习。1930年初,第一篇短篇小说《他的故乡》发表于南京《幼稚周刊》,写的是一个爱情故事。 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上海妇女抗日反帝大同盟,积极从事妇运工作。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加入“左联”。和老作家胡风、张天翼、欧阳山等接触频繁,得到启发和引导。曾在中国诗歌会创办的《新诗歌》月刊任编辑,诗作《太平洋上的歌声》蜚声当时上海文坛。 1939年冬至1945年,他受组织...
-
方敬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籍四川万县。1935年入北京大学外语系。毕业后,留校任课和研究,一直从事文学创作和翻译,以写诗和散文为主。第一篇诗歌《馈赠》作于1933年,1934年在北平晨报副刊《诗与批评》上发表。这首诗写初恋者的甜蜜体验。1938年,曾与何其芳、卞之琳合编《工作》半月刊;1943至1944年在桂林主办工作社,出版《工作》文学从书;1945至1947年,在贵州大学任教期间,曾主编《大刚报》文艺副刊《阵地》,并与潘家洵、吕荧、祖文等编《时代周报》。 1947年后,因受当局迫害,转至重庆女子师范学院、重庆大学和相辉学院等...
-
冯至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县(今涿州市)人。12岁在涿县高等小学毕业后,入北京市立第四中学读书,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开始写诗。 1921年暑假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参加文艺团体浅草社,1925年与友人创立沉钟社,发表了许多诗与散文。1927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出版第二本诗集《北游及其他。这一时期的诗作感情真挚,表达委婉细腻,语言于整饬中保持自然,重要遗词用韵,旋律舒缓柔和,有内在的音节美,因而被鲁迅誉为当时“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1927年暑假从北大德文系毕业,到哈尔滨第一中学...
-
艾芜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汤道耕,四川新蘩人。 1921年秋考入成都四川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5年因不满守旧的学校教育和反抗包办婚姻,弃学远行,在我国西南边境和缅甸,马来亚,新加坡等地漂伯,五六年在底层过着贫困流浪的生活。他的第一篇小说《人生哲学的第一课》和当时的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南行记》中的作品就以这几年的见闻感受为题材,描写“现在时代大潮流冲击圈外的下层人物,在生活重压下强烈求生的欲望和朦胧反抗的行动”,呈现了西南边地风光,充满异域情调,富于传奇色彩。 1931年回国后定居上海,开始创作生活。除了《南行记》还写了不...
-
张爱玲[女、外]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童年在北京、天津度过,1929年迁回上海。中学毕业后到香港读书。1922年香港沦陷,未毕业即回上海,给英文《泰?士报》写剧评、影评,也替得国人办的英文杂志《二十世纪》写“中国的生活与服装”一类的文章。1942年应《西风》杂志《我的生活》正文写散文《我的天才梦》得名誉奖。1943年他的小说处女作《沉香屑》(第一、二炉香)被周受鹃发在《紫罗兰》杂志上。以后三四年是他创作的丰收期,作品多发表于《天地》、《万象》等杂志。代表作品《金锁记》等多表现上海、香港的市民,尤其是封建遗老遗少们的婚姻家庭生...
-
刘知侠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笔名知侠,河南汲县人。1938年到延安,在抗大学习并练习写作。1939年毕业留校学习军事。同年冬赴山东沂蒙地区抗大文工团工作,同时写作歌词、幕间朗诵诗,并为《大众日报》撰稿。1941年在日军大扫荡中,曾几次率部安全突围。1943年任《山东文化》副主编,其后曾两次到微山湖、枣庄一带与当地铁道游击队一起活动。1948年又作为战地记者亲自参加了淮海战役。这些经历都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解放后任济南市文联主任。1950年任山东文联创作部长,发表了《铺草》等短篇小说。1953年完成了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
-
光未然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张光年,曾用名张文光、张华夫。生于湖北老河口市。中学时参加大革命,成为共青团员,四一二后辍学到钱庄当学徒,到书店当店员,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入武昌中华大学中文系。1933年参加秋声剧社任社长。1935年退学到武昌安徽中学任教,这时在报刊上发表文艺论文,组织拓荒剧团,创作了一些较有影响的独幕剧。其中《阿银姑娘》序曲歌词《五月的鲜花》歌颂抗日志士,表现民族觉醒,流传甚广。1936年到上海从事抗日救亡活动。 抗战爆发后到武汉、鄂北等地进行抗日宣传。1938年率抗敌演剧团第三队活动在晋...
-
韦丛芜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又名立人,笔名蓼南,安徽霍邱人。1918年考入安徽第三师范学校。1922年到安庆,与李霁野合办《微光周刊》。1923年到北京,入崇实中学读高中,因经济困难,开始写稿。1924年开始翻译俄国陀斯妥也夫斯基的长篇小说《穷人》。1925年到北京大学旁听,结识鲁迅并建立密切关系。秋天入燕京大学读书,在鲁迅倡导下,参与创办文学体未名社。1927出版情意缠绵的抒情长诗《君山》。1929年7月从燕京大学毕业,继续翻译外国文学作品,1930年负责未名社出版业务,1931年被聘为天津女子师范学院英文系教授。1933年9月回霍邱办...
-
力扬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季信,字汉卿。浙江青田人。1929年入国立西湖艺术学院学习绘画,组织过提倡革命美术的一八艺社,后因参加抗日救亡活动,被校方开除。到上海两次被捕。抗战爆发到重庆,担任《文学月报》编委。后来在重庆《新民报》文艺副刊任编辑。1947年赴香港教书。194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到晋察冀根据地。 抗战期间写过一些诗歌。其中最著名的是《射虎者及其家族》。这是当时较优秀的叙事长诗。他以感人的力量,写出旧中国一个农村家族的苦难。 解放后在马列学院教国文,后调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1964年逝世。...
-
罗广斌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四川成都人。中学时代为追求自由生活离开封建地主家庭,去昆明求学。1944年参加昆明地区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社。1948年由江竹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九月被捕入狱,先后被囚禁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和白公馆集中营。1949年11月越狱脱险。解放后先后在重庆团市委、市青联和长寿渔场等处担任领导工作,并编辑了集中营烈士诗集《囚歌》。从1958年开始,与杨益言合作,在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的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描写了全国解放前夜,白区共产党员用热血和生命同反动统治者进行最后的拼杀故事。塑造了寻云峰、江姐等...
-
梁遇春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福建闽侯人。1924年进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学习。1928年秋毕业后曾到上海暨南大学任教。翌年返回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后因染记性猩红热,猝然去世。 文学活动始于大学学习期间,主要是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和写作散文。译作多为英国的,亦有俄罗斯、波兰等东欧国家的。从1926年始陆续在《语丝》、《奔流》、《骆驼草》、现代文学》、《新月》等刊物上发表散文,后大部分收入《春醪集》和《泪与笑》。数量虽不多,但善于从“漫话絮语”中表达对社会、人生的观察、思考。散文的艺术个性鲜明,深受英国随笔影响,在五四以来的散文作品中独树一帜。...
-
苏曼殊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戬,字子谷,后改名玄英。曼殊为甚法号。广东香山(今中山》人。生于日本横滨,母为日本人。 1898年去日本求学。先后在横滨大同学校、东京早稻田大学高等预科学校学习。1902年加入留日学生组织的革命团体青年会。1903年回国后,在苏州吴中公学任教。后到上海编辑《国民日报》。1904年漫游暹罗南洋各地。同年,在长沙加入黄兴组织的华兴会,成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先驱者。1913年,发表《反袁宣言》。他一生数次剃度为僧,又还俗,过着飘泊不定的生活。1918年不幸患肠胃炎病,病势于上海广慈医院。后由柳亚子募资安葬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