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 第6页
-
康濯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毛季常,湖南湘阴人。1935年秋入省立长沙高中。1938年夏至延安“鲁艺”文学系学习,毕业后至八路军一二O师任随军记者。1939年开始在延安《军政杂志》、《文艺战线》发表作品。同年至晋察翼边区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工作团。1943年创作了《腊梅花》、《灾难的明天》等短篇小说,反映边区农民群众当家做主的新气象。抗战胜利后,任晋察翼边区《工人报》和《时代青年》主编。参加土改运动后,创作上有更多的收获。著名短篇小说《我的两家房东》描写了1940年边区青年妇女挣脱封建婚姻制度的束缚,争取到自由幸福的新生活的故事,风格清新...
-
苗得雨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籍山东沂南。担任过儿童团长、剧团团长、区通讯站副站长。1944年开始文学创作,写有《旱苗得雨》、《我送哥哥上战场等》诗作。1946年创作的歌舞剧《保卫大翻身》,在鲁中文协主持的文艺创作评奖中获甲等奖。山东《大众日报》和延安《解放日报》发表文章介绍作者,称他为解放区的“孩子诗人”。1948年加入共产党。 1949后,任《鲁中南报》、《大众报》编辑、记者。1951年调山东省文联。1953年到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学习,创作了一些诗歌和短篇小说。1956年回山东省文联文学部工作。曾任《山东文艺》副主编。写有诗歌《...
-
萧也牧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浙江吴兴人。原名吴承?、吴小武。少年时期酷爱文学,在当地刊物发表诗与散文。 高小毕业考取东吴大学 附中,后入杭州电业学校。1937年春在上海做装配工,同年秋回故乡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吴兴沦陷后辗转到长沙,经徐特立介绍考入山西民族革命大学。1938年初到晋察冀边区从事农民活动,青年工作和文化宣传工作,编辑过《救国报》、《前卫报》,当过铁血剧社演员。抗战胜利前夕任边区《工人报》特派记者和编辑。1946年任张家口铁路工人纠察队政委,后在《时代青年》负责出版工作。这一时期创作了《站长》《追契》等反映解放区农民生活和...
-
柯灵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籍浙江绍兴,生于广州。原名高季琳。1926年在上海《妇女杂志》发表叙事诗《织布的妇人》而步入文坛。从1931年冬开始,一直在上海担任报刊编辑,参加电影、话剧活动,写过各种文学作品。1941年与师陀合作根据高尔基的话剧《底层》改编成话剧《夜店》(后改编成电影),有广泛影响。1948年到香港《文汇报》工作。1949年回到上海,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文汇报》副社长兼副总编、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所长,上海电影艺术研究所所长、《大众电影》主编、上海作协书记处书记、上海影协常务副主席等职。 解放后主要从事电影文学...
-
胡征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祖籍湖北省大悟县,生于河南省罗山县。原名胡秋平。幼年当过药店学徒、农林局练习生。1935年在河南信阳《豫南民报》发表第一首抒情诗《Sonnet》。同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徒弟》。1936年在河南信阳主编《春潮》诗刊。1938年1月参加革命,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9年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曾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团技术书记、编辑干事、延安市政府编辑。抗战胜利后,到晋冀鲁豫边区文联任研究员及《北方杂志》编辑。解放战争期间任第二野战军记者及《文艺工作》主编主编。1950年在西南军区政治部文化部...
-
阿英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安徽芜湖人。原名德富,又名钱杏邨。 少年时在家乡读书。青年时参加过五四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与蒋光慈等人组织“太阳社”,倡导“革命文学”,编辑《太阳月刊》、《海风周报》。1930年加入“左联”,曾任常委,又任中国左翼同盟常委。抗战期间,留在上海,为出版《鲁迅全集》提供了重要资料,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了方志敏烈士的遗稿,并设法出版。孤岛时期,与郭沫若、 夏衍创办《救亡时报》,主编《文献》杂志。1941年全家转移至苏北解放区解放战争期间,先后任华中文协常委,华东局文委书记、大连市文委书记。解放后...
-
廖沫沙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廖家权,湖南长沙人。1922年入长沙师范学校,曾和贺绿汀组织文学社,办文学刊物,做过报纸副刊的助理编辑。1927年到上海,在田汉主办的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系旁听,在《南国月刊》等杂志上发表了《燕子矶的鬼》等戏剧小说作品。1930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2年任职于上海明日书店,后又任《远东日报》编辑。以后两年中写了大量杂文。1934年加入“左联”。1938年至抗战胜利前后在湖南《抗战日报》、桂林《救亡日报》、香港《华商报》晚刊、重庆《新华日报》任编辑主任。抗战胜利后去香港恢复《华商报》,任副总编、主笔。抗战时期写...
-
沈从文[苗]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沈岳焕,主要笔名还有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凤凰人。1918年在家乡小学毕业后,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后正式参军,当过上士司书。旧军队的黑暗与人民的淳朴、雄强,使他产生追求美好人生、善良德性的愿望和不断思索民族命运的沉忧隐痛。1922年在五四思潮吸引下独身来到北京。升学未成,在郁达夫、徐志摩等人鼓励下,于艰苦条件自学写作。1924年,他的作品最早载于《晨报副刊》,接着又在《现代评论》、《小说月报》上得到发表。1928年,与胡也频、丁玲相继来到上海,曾共同创办《红黑》杂...
-
陈登科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江苏涟水人,1940年参加革命,1946年开始在解放区的报纸上发表散文、报告文学。1948年写出了第一部中篇小说《杜大嫂》,以白描的手法、质朴的语言叙述了一个农村农村妇女成长为革命战士的过程。1951年入中央文学研究所学习。以后又发表几部描写苏北人民坚持敌后斗争的中长篇小说。从1958年开始,经常深入淮北农村,写了许多反映我国农民在党的领导下改变家乡面貌的作品,1963年完成长篇小说《风雷》,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文革”中,被迫搁笔,1976年后重返文坛,长篇小说《赤龙与丹凤》,以2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入侵...
-
邓友梅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山东平原人。1942年参加八路军。1943年逃避日本侵略军的追捕流浪街头。后进山东某厂当学徒,被骗往日本童工。回国后,又参加八路军,先在根据地一个中学读书,后到文工团当演员。1948年开始学写散文,1949年在新华社军队分社当见习记者,不久调至北京文联。1951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成长》以后便以写短篇为主。1953年入中央文学讲习所,结业后,长期深入基层。1956年以短篇小说《在悬崖上》蜚声文坛。小说写知识分子的爱情生活;歌颂了新社会的道德力量。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以后20余年大部分时间在劳动中度过。 ...
-
胡正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胡振邦,山西灵石人。1938年9月参加晋西南吕梁抗战剧社。1940年冬到延安部队艺术学校学习。1943年春调到晋西北文艺工作团。处女作短篇小说《碑》发表于1943年5月26日延安《解放日报》。随后又创作了《民兵夏收》等反映解放区人民生活的小说和诗歌。1946年至1949年,先后任《晋绥日报》、《新华日报》副刊编辑。 解放后,曾在北京中央文学研究所学习。1953年到山西文联。1962年出版长篇小说《汾水长流》,以晋中汾河岸上的一个村庄为背景,反映了在农村合作化运动中出现的尖锐复杂的斗争。后与沙蒙合作改编...
-
姚一苇[台]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姚公伟,江西南昌人。厦门大学毕业,赴台湾后曾任职台湾银行。后来在各大学主讲戏剧理论和文学理论,是台湾著名剧作家和理论批评家,担任过《联合报》文学奖中长篇小说评审委员。 戏剧作品主要有《姚一苇戏剧六种》,其中包括《来自凤凰镇的人》(1963)、《孙飞虎抢亲》(1965)、《碾玉观音》(1967)、《红鼻子》(1969)、《申生》(1971)、《一口箱子》(1973)。另外还有《傅青玉》(1978)、《我们一同走走看》(1979),《左伯桃》(1980)等。这些作品大部分曾在台湾搬上舞台,《红鼻子》198...
-
熊佛西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熊福禧,江西丰城人。1919年入燕京大学学习教育和文学。1921年于茅盾、欧阳予倩等组织民众戏剧社,编《戏剧》杂志,创作具有反封建意义的话剧《青春底悲哀》。1923年大学毕业到汉口辅德中学任教,一年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戏剧文学,获硕士学位。1926年写出剧本《一片爱国心》,反映青年一代的爱国主义思想。同年回国,历任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主任、教授,燕京大学教授,北大艺术学院戏剧系主任。1929年参与编辑《戏剧与文艺,进行农村戏剧大众化实验。1938年在成都创办四川省立戏剧音乐实验学校。1939年到重...
-
李昂[女、台]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施淑端,台湾鹿港人。1974年毕业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次年赴美留学,1977年获奥勒冈大学戏剧硕士学位。返台后任教文化大学戏剧系。 1968年在彰化女中高中念书时发表第一篇小说《花季》,被选入当年短篇小说选。1975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混声合唱》(后略有调整,更名为《花季》)。这个集子所收作品大都是16岁到18岁读高中时的早期作品,记述了一个少女以幻想和好奇的心情观察世界的有趣故事。作者1984年底说:除《杀夫》外,这里面大部分小说是自己写的最好的作品。 她探索着写了各种类型的小说,也...
-
梁启超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广东新会人。字卓如,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新民子等。6岁读完《四书》、《五经》。1890年秋拜康有为为师,思想为之一变。后随康上书请求变法。1895年发起强学会,主办《中外纪闻》。1896年和汪康年创办《时务报》。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亡命日本。先后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等报刊,成为我国新闻界的先驱。1912年秋回国。1915年与蔡锷等反对袁世凯称帝。1918年底游历西欧等地。1919年后从事文化教育事业。1925年正式就聘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其间撰写不少学术著作。1929年病逝北京。...
-
袁可嘉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浙江慈溪人。中学时代开始写新诗,1938年在《大公报》副刊上发表第一篇诗作《我们是黎明边缘的轻骑兵》,歌颂了抗战中的勇士。 1941年考入西南联大外文系,求学期间将徐志摩等人的新诗用英文译介到国外。1946年大学毕业,任教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常在天津《大公报·星期文艺》、《益世报·文学周刊》、上海《文学杂志》、《诗创造》、《中国新诗》上发表诗作,这些诗歌继承了我国民族诗歌和新诗的优秀传统,借鉴了现代欧美诗歌的某些手法。与穆旦等人在诗歌理论和艺术表现手法见解相同,形成了风格特具的诗歌流派“九叶派”。 解...
-
应修人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应麟德,笔名丁九。浙江慈溪人。父亲是店员。约在1914年,因家贫辍学,前往上海福源钱庄充当学徒,后升为帐房。1920年转职中国棉业银行任出纳股主任。由于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创作新诗,最早发表的诗是《新柳》等3首,载《少年中国》杂志1920年1卷11期。1921年创办上海通信图书馆,传播新文化、新思潮。次年3月与汪静之、潘漠华、冯雪风结成湖畔诗社,发起并编选4人的诗合集《湖畔》和《春的歌集》,自费出版。1925年2月主编《支那二月》文艺杂志。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店员工会的活动。1926年年底去广东,在黄...
-
夏征农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夏正和,曾用笔名夏子美、黎夫。江西建新人。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投入革命战斗。大革命失败后到上海入复旦大学读书,同时参与党团工作。1929年被捕。在狱中写了短篇小说《牢狱记》和散文《上海到苏州》,分别发表于《摩登青年》和《拓荒者》,这是他最初的作品。1930年刑满出狱,参加“左联”,同欧阳山等编辑《春光》杂志,后来又编辑《读书生活》和《太白》。这个时期所作小说,均收入《结算》,所作杂文、评论收入《野火集》和《文学问答集》。 抗战爆发后担任过新四军政治部统战部副部长、民运部长、苏中公学校长。这个时期...
-
胡万春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祖籍浙江鄞县。生于上海一个工人家庭。从小失学当学徒,17岁进厂当工人。解放后,在工厂做工会和党的宣传工作,曾任《劳动报》编辑、《人民日报》特约记者。1952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5年发表短篇小说《青春》,描述青年男女的新型恋爱关系。1956年写了自传体小说《骨肉》,描述旧社会一个工人家庭家破人亡,骨肉分离的悲惨遭遇,受到好评,并在1957年世界青年联欢节举办的国际文艺竞赛中获荣誉奖状。在当时成为全国知名的作家。 1959年写了反映建国10年来中国铁刚工业发展的电影剧本《钢铁世家》、话剧《激流勇进》等作...
-
陆星儿[女]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上海市人。1968年在上海市向明中学读高中时,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北大荒生活10年,当过拖拉机手和新闻干事。1978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1982年毕业,一直任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编剧。1970年发表处女作《牛角》。1976年小说《枫叶殷红》发表于复刊的《人民文学》。此后10年,她的作品以知青、妇女题材为主。《美的结构》、《我的心也象大海》、《我们已经长大了》等作品,没有曲折的情节,没有英雄业绩,讲的都是普通人的平常事。但这些故事生动展示了年轻一代的痛苦与欢乐,前途与命运,失望与奋斗,以及他们熠熠发光的...
-
郭沫若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乳名文豹,原名郭开贞,常用名鼎堂,号尚武。生于四川乐山沙湾一个地主兼商人的家庭。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小学,1910年到成都高等学堂分设的中学班学习,受大哥郭开文的影响,接受的民主思想。辛亥革命时期,积极参加爱国运动。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后在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岗山第六高等学校、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学习。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接受了泛神论思想的影响。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表达了强烈的反帝爱国思想。1919年登载在《新中国》月刊1...
-
曾卓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曾庆冠,原籍湖北黄陂,出生于武汉。1936年参加中学生组织的读书会,开始学习写作并参加进步学生运动。 1938年武汉沦陷前夕,流亡到重庆。在那里继续求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月《文群》副刊上发表了第一首诗作《别》。1941年与邹荻帆、姚奔等人组织诗垦地社,合编《诗垦地》丛刊,并加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这二三年间,于重庆、桂林、昆明等地各进步报刊上发表了不少诗歌、散文及其他文艺作品。1944年出版第一本诗集《门》。1947年重庆中央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在中学教书,并主编汉口《大刚报》文艺...
-
张永枚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四川万县人。曾就读于万县中学和省立万县师范学校。13岁时在万县的《万州日报》副刊发表描写乡绅压迫穷人的短篇小说《重压》。 1949年冬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赴朝鲜作战,在前线写下了一批诗歌,结集为第一本诗集《新春》,其中《我的丈夫是英雄》曾广为流传,获中国南军区创作一等奖。1954年创作的诗歌《骑马挂枪走天下》歌颂了军民鱼水情和战士四海为家的宽广胸怀。他的诗歌创作多取材于战士生活,作品充满真挚的感情,文字朴实流畅。“文革”中执笔改编京剧剧本《平原作战》,写诗报告《西沙之战》。1984年创作的长篇小...
-
魏巍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出生在河南郑州一城市贫民之家。抗战爆发后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延安抗大毕业后长期在部队从事宣传工作,在晋察冀一些报刊上发表过许多诗作。 1950年底,奔赴朝鲜前线,和志愿军战士—一起生活、战斗。回国后陆续发表一批文艺通讯,其中最著名的是《谁是最可爱的人》,表现出志愿军战士们的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文章发表后在全国有广泛影响。“最可爱的人”成了志愿军的崇高称号和代名词。 1978年,反映抗美援朝斗争的著名长篇《东方》面世。这部作品1983年...
-
陆文夫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江苏泰兴人。1948年进入苏北解放区的华中大学学习,次年回苏州任《新苏州报》新闻记者。1953年开始文学创作。他的早期作品如写乡间禁赌的处女作《移风》等,带有新闻通讯的痕迹。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小巷深处》,描写一个被卖娼门的少女,解放后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工人并获得了真正的爱情。此文风格清新,是他创作上有新突破的标志。1957年因受政治迫害,被下放到工厂劳动,用更深邃的目光盯着生活的深处,小说的风格有了明显的变化,在塑造人物和开拓生活的深度上做了新的探求。《葛师傅》、《二遇周泰》,描写了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建设...
-
凌叔华[女]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凌瑞棠,笔名素心、叔华(SUHOA)等。原籍广东番禺,生于北京。1922年入燕京大学外语系读书,1925年发表小说《酒后》成名。主要在《现代评论》、《新月》、《晨报》副刊上发表作品,后结集为《花之寺》、《女人》、《小孩》、《小哥儿俩》等。《绣枕》等小说表现旧家庭中婉顺女性的苦闷、心理笔法细腻、秀逸,有揭露旧礼教的意义。她还擅长写儿童情态。1929年后,在武汉大学、燕京大学任教多年。 1947年出国,与丈夫陈源(陈西滢)旅居法、英、美、新加坡、加拿大诸国,研究自幼喜爱的中外绘画,1955年后在新加坡南洋...
-
李青崖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李允,湖南湘阳人。1907年在复旦公学(后改复旦大学)肄业,同年赴比利时烈日大学理工学院学习,同时钻研法国文学。1912年毕业回国。次年到湖南高等商校及湖南楚怡工业学校任教。这时曾在长沙组织湖光文学社,出版《湖光》半月刊。1927年底,任京汉铁路局处长。1929年至1949年间,先后任上海同济大学附中校长、中国公学文理学学长、复旦大学、湖南大学、中央大学教授、大夏大学文学系主任。 解放后,先后任震旦大学教授、上海文献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文化局处长,上海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几十年间翻译了大量法国文...
-
陆地[壮]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广西扶绥人,原名陈克惠,世代务农。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进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文学系学习,后留校任创作员。1942年第一部短篇小说《落伍者》发表于延安《谷雨》第4期,引起文艺界注目。 做过部队艺术学校教师、编辑、记者,其作品多反映、工、农、兵和知识分子的生活斗争。1960年长篇小说《美丽的南方》问世,这是第一部以壮族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描写了壮族农民经过土改摆脱奴隶境遇的生动情景,颇具地方特色。1980年出版了长篇《瀑布》的第一部《长夜》,作品比《美丽的南方》更加深刻,成熟,曾获1981年全...
-
沉樱[女]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陈瑛,山东潍县人。1925年曾入上海大学中文系,因学校停办,转入复旦大学借读。 1928年开始写作,最初的短篇小说《回家》发表于陈望道主编的《大江》;《妻》发表于《小说月报》。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喜筳之后》1929年出版。1934年于梁宗岱结婚后。去日本游历和学习,次年回国。抗战期间一直在重庆。1946年到上海,任市力实验戏剧学校教员。1947年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1949年到台湾,一直在中学任教达17年,1967年退休,后赴美国定居,直到病逝。 早期小说多写青年男女爱情,也写贫困人民的悲苦生活...
-
杨朔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毓瑨字莹叔。原籍山东蓬莱。16岁到哈尔滨谋生。曾经在哈市《国际协报》上发表旧体诗词和赛珍珠的《大地》部分章节的译文。1937年初,到上海集资兴办北雁书店。抗战爆发后到延安,后来有辗转到广州。1938年,创作了第一部中篇小说《帕米尔高原的流脉》,在广州《救亡日报》连载。1939年参加作家战地访问团到达华北抗日根据地,陆续写了一些短篇小说、散文和通讯。 1942年回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创作了反映矿工同日冦斗争的中篇小说《红石山》。解放战争时期,转入野战军,担任过新华社特派记者...
-
丛深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丛凤轩,黑龙江延寿人,祖籍山东文登。 1947年高中毕业留校任教。1948年底调到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工作,写出处女作《不泄气》,反映工人的业余文化生活。1950年调哈尔滨市工人文工团,创作了短篇小说《汽车逗飞机》、《妈妈》等 。1953年初,在东北鲁迅文学院进修。同年写出独幕话剧《百年大计》,获1956年全国话剧会演剧本二等奖。1957年与李赤含合作写出电影文学剧本《徐秋影案件》,获1958年剧本奖。1960年到哈尔滨话剧院工作。现任该剧院编剧。 60年代出的剧作《千万不要忘记》写青年工人丁少纯由...
-
柔石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赵平复,浙江宁海人。1918年入杭州第一师范学校,1923年毕业。因家庭困难,次年任慈溪县谱迪小学教员,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疯人》。1925年,到北京大学旁听。1927年夏,回故乡任中学教员,后任宁海县教育局局长。此时创作出长篇小说《旧时代之死》,揭露旧社会黑暗腐朽的生活。1928年,宁海群众暴动失败,宁海中学遭解散,他只身出走,寓居上海,从事文学活动,并与鲁迅密切交往。同年12月与鲁迅共同创办朝花社,并编辑《语丝》。发表中篇小说《三姊妹》、代表作中篇小说《二月》,并出版小说集《希望》。作品大都表现革命前...
-
徐迟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商寿,浙江吴兴人。1931年至1933年,曾先后就读于苏州东吴大学和燕京大学。1933年开始写诗。1936年出版第一部诗集《二十岁人》。 抗战爆发后,辗转与上海、香港、重庆。这期间,曾与戴望舒、叶居祁健合编英文版《中国作家》。协助郭沫若编辑《中原》月刊。创作和翻译了不少作品。抗战胜利后,由重庆抵上海,曾一度回故乡教书。 全国解放后,先后人《人民中国》(英文版)编辑、《诗刊》副主编。1960年调湖北文联专业创作。创作了大量的诗、散文和特写。其中反映画家常书鸿献身于祖国艺术事业的报告文学《?连山下》...
-
何家槐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浙江义乌人。高中毕业后,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部,中途转入上海暨南大学。1929年发表作品,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此时的小说风格朴素自然。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左联”解散前夕,曾负责过“左联”宣传工作。1948年冬,经香港和武汉入解放区。1949年到北京。1964年8月前一直在马克思列宁学院(即中央高级党校)任教。一度曾调任社科院文研所现代文学组副组长、当代文学组组长。主要从事文学研究工作 。1958年赴波兰、苏联等国讲学。1964年调任广州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党委委员。“文革”中遭受迫害。 ...
-
胡奇[回]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江苏南京人,1938年到延安参加八路军。当过文工团员,战地记者。1954年随部队进西藏。从1956年起,在《解放军文艺》社任编辑,后任该社社长。1983年底因病离职。 长期从事儿童文学创作。1957年发表第一部富有藏族民间色彩的中篇儿童小说《五彩路》,作品以解放军在西藏筑路为背景,表现了解放军与藏民之间的深情。后来不断发表儿童文学作品,得到青少年读者的喜爱,同时也引起成年读者的兴趣。 [著作书目] 五彩路(中篇小说)1957,人文;少儿 神火(短篇小说集)1960,作家 海防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