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 第7页
-
赵景深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祖籍四川宜宾,生于浙江丽水。少年时在安徽芜湖读书,后来刻苦自学,1920年超级考入天津棉业专门学校。1922年秋任新民意报社文学副刊编辑并任文学团体绿波社社长,同焦菊隐、万曼等编《微波》、《蚊纹》、《绿波周报》等刊物,并向郑振?编的《儿童世界》、《文学旬刊》投稿。1923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24年秋到湖南第一师范任教,同田汉、叶鼎洛等编辑《潇湘绿波》杂志。1925年回上海,任上海大学教授。1927年任开明书店编辑,并主编《文学周报》。1930年开始任北新书局总编辑,直至1951年。130年还曾主编《现代文学》...
-
梁羽生[港]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陈文统,出生在广西蒙山的一个世代书香之家,少年时曾得到几位逃难到蒙山的文人学者的指点,使他的诗词写作受益不浅。1949年毕业于岭南大学经济系,在大学时发表过散文作品。50年代初在香港《大公报》当文艺编辑,主持过报纸信箱专栏,并在报纸上发表文艺随笔、历史小品和棋评。1954年他的第一部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在《新晚报》上连载,在以后23年中,直至1976年封笔,一直在创作武侠小说,总数达35部之多,每部平均50万字,成为香港新派武侠小说的创始人。1962年正式辞去副刊编辑职位,专事写作。他的代表作是《萍踪侠影...
-
刘绍棠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北京通县人。1948年考取北京市立男二中,兼做报童。1949年12月在北京《新民报》发表第一篇小说《邰宝林》,开始文学创作。1951年2月到河北省文联做了半年编辑创作练习生,后因年龄太小到通县潞河中学读高中。1952年发表《摆渡口》等小说,引起读者注意。1953年17岁时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6年到《中国青年报》社从事专业创作。这时期写有不少反映农村新生活的小说。1957年,因发表《我对当前文艺问题的一些浅见》等文章和两篇写实小说被划为右派,受到全国范围的批判,然后...
-
俞平伯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俞铭衡,字平伯,原籍浙江德清,生于江苏苏州,曾祖父俞樾是清代著名学者。 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从师黄侃。1918年5月第一首新诗《春水》发表在《新青年》月刊4卷5期。1918年底加入新潮社并成为主要成员。1919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次年到杭州第一师范学校执教。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时开始和顾?刚讨论《红楼梦》。1923年起,先后在上海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学校大学部中国文学系任教。 从五四到30年代他出版了新诗集《冬夜》、《西还》等,及散文集《杂拌儿》、《燕知草》。诗与散文都受中国古典文学...
-
黄春明[台]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台湾宜兰人,屏东师专毕业,做过小学教师、学徒、通信兵、电台编辑、公司经理。1962年在《联合报》副刊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城仔落车》。连续几次投稿后,副刊主编林海音认为他“是个才智很高的作家”。 他的前期作品《锣》、《青番公的故事》等,多以他熟悉的乡下“卑微人物”为主人公,对那些受苦的小人物,在客观的描述中充溢着温馨的感情。到台北以后,作者的笔下出现都市人物,他是站在“一个严厉批判者的位置”,常给以挖苦嘲讽。如《莎哟娜啦.再见》写日本人到台湾当嫖客,写商业与色情的结合,揭露了社会的隐伏危机。又如《我爱玛丽》...
-
温健骝〔港〕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出生于广东高鹤,1949年移居香港,1964年毕业与台湾政治大学外交系,之后以作家身份赴美参加“国际写作计划”,1968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74年先后任香港今日世界出版社,时代生活出版社编辑。1975年与雕刻家文楼等创办香港《文学与美术》双月刊,同年在香港大学中文系任教,第二年不幸患癌症逝世,年仅32岁。 上大学期间开始写诗,在《文星》等刊物上发表。诗歌《星河无渡》曾获1964年台湾的“菲律宾耕生文教水晶诗展”冠军奖。回港后,常在《中国学生月报》发表作品,为该报撰写论诗专栏。在美期间出版了...
-
孙健忠[土家]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湖南乾城人。1951年考入湘西第二民族师范初师部。1955年毕业到溆浦县思蒙完小当教师。1950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小皮球》,同年担任县报记者。1960年从事专业创作,长期在土家族聚居的湘西地区安家落户,陆续写有《五台山传奇》等一些短篇小说,描写了家乡各族人民的命运和悲欢。 近十年来,创作了不少新作品,小说《甜甜的刺莓》以土家族姑娘竹妹爱情上的不幸遭遇为线索,生动地反映了“文革”时期农村生活的真实图景,获1977—1980年全国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留在记忆里的故事》揭露了“大跃进”年代的“左”倾冒进,19...
-
潘漠华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潘训,又名恺尧,浙江宣平人。1917年县立师范讲习所毕业后当小学教员。1920年夏考取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同年开始新诗创作。1922年与应修人、汪静之、冯雪峰以湖畔诗社名义出版诗集《湖畔》。这些诗歌情感自然流露,天真而清新,在爱情的追求中表现了五四青年心理上的质直、纯洁。这个时期还创作了一些短篇小说,后结集为《雨点集》,大都描述劳动人民的苦难遭遇。 1924年考入北京大学。1927年初赴武汉参加北发革命军,做宣传工作。同年四一二政变后被捕。出狱后回乡组织农民暴动,起义失败,辗转杭州、上海等地,写出了...
-
胡适[台]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胡洪骍,另有谱名嗣糜。1910年参加留美考试十改名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生于上海。 幼年在故乡家塾读书,1904年年随兄到上海,先后进梅溪学堂、澄衷学堂,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同年在校内刊物《竟业旬报》上公开发表论说文、诗、小说。最初发表的是宣传地圆说的《地理学》和章回小说《真如岛》。从写稿到主编这份刊物两年多,写了许多文章,在文字上、思想上得到很大锻炼。 1910年赴美留学,先入康奈尔大学农科,1912年转文学院,修哲学、文学。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系主任是杜威。从此一生信奉杜...
-
陈残云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籍广东广州。20年代末在香港做店员。1933年在香港《大光报》发表第一篇短文《一个青年的苦恼》。1935年考进广州大学,初学中文,后转教育系。此时期参加创办《中国诗坛》和《文化生活》,还与温流、黄宁婴、陈芦荻等主办《广州诗坛》。1941年10月辗转马来亚等南洋国家,绕道越南,于1944年1月回到桂林。同年,长篇小说《风砂的城》发表于《文艺生活》,叙述一个青年女性的悲惨遭遇。日本投降前夕,参加田汉等组织的桂林文化界抗敌工作队,辗转桂、滇、黔一带,宣传抗日救国。抗战胜利后,复员回广州,与司马文森合编《文艺生活》。...
-
陈建功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广西北海市人。1957年随父母到北京。1968年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中毕业后,到京西煤矿当采掘工人。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79年起,以《谈天说地》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了一组中短篇小说,引起文坛注目。其中《丹凤眼》、《飘逝的花头巾》分别获1980年、1981年北京文学奖和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1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迷乱的星空》。次年,大学毕业,分到北京市文联从事专业创作。 早期作品多以青年工人、学生等主要人物,有热情诙谐的笔调,表现了这一代人对于历史的思考和对于生...
-
周而复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籍安徽?德,生于南京,原名周组式。1933年到上海光华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开始文学创作,并参与编辑《小说家》等刊物。1938年夏天大学毕业后到延安,任陕甘宁边区文学顾问委员会任委员,编辑刊物《文艺突击》。1939年到近察冀边区,在部队从事文艺宣传工作。1943年进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创作报告文学《诺尔曼·白求恩断片》等。1944年去重庆,担任过中央机关杂志《群众》》的编辑》和新华日报》特派员。1946年夏,到香港从事文化工作。此时创作了反映解放区人民斗争生活的中长篇小说《白求恩大夫》和《西流水的孩子们》,前...
-
琼瑶[女、台]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陈?,湖南衡阳人。父母都是教师,自幼优爱好文学,1947年曾在《大公报》儿童版发表小说《可怜的小青》。1949年随家人到台湾,1954年开始在台湾发表小说和散文。台北一女中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从此全力投入写作。早期作品后来编入《幸运草》、《潮声》两本短篇小说集。1963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窗外》,写的是师生相恋的故事。从此以后几乎每年都有两三部长篇小说问世,现已出版著作40多种,经常再版,许多作品都改编为电影电视,是台湾著作最畅销的作家之一。她曾说,自己比较满意的是1966年出版的《几度夕阳红》。...
-
李杭育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生于浙江杭州,原籍山东乳山。1973年初中毕业后到农村劳动,1976年底回杭州当工人。1978年入杭州大学中文系学习,1979年在《西湖》一月号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可怜的运气》。1982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浙江富阳教书,后调到县广播站当编辑辑。1982年,创作短篇小说《最后一个渔佬儿》,描写现代工业的发展对大自然造成的污染,以至葛川江上也就剩下这最后一个渔佬,但他却固执地守望他爱慕的大江。1984年调入杭州文联从事专业创作至今。他的作品多是短篇小说,描写葛川江沿岸人的古朴、刚烈、固执,描写葛川江永存的魅力,形成“...
-
流沙河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余勋坦,祖籍四川金堂,生于成都。1947年就学于四川省立程度成都中学高中部。次年在《西方日报》副刊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折扣》。1949年考入四川大学农业化学系。 四川解放后至1956年历任《川西农民报》副刊编辑、四川省文联创作员、《四川群众》编辑。1955年发表诗歌《寄黄河》,憧憬黄河得到根治后的美好远景,受到好评。 1957年任《星星》月刊编辑,因发表组诗《草木篇》遭到批判,被错划为右派,“文革”开始后被遣送回金堂。70年代中期写有组诗,故园九咏》,表现自己在动乱中的遭遇,感情真实,长于白描,...
-
冰心[女]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谢婉莹。祖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童年在山东烟台度过,大海孕育了她的气质。1913年全家迁至北京。 五四运动爆发,她受到很大影响,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为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去国》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这些小说或抒写对封建社会和家庭的不满,或是描写当时社会惨痛生活,或是从人道主义立场表现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这时的作品着重反映刚从封建思想束缚中争脱出来而又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的彷徨与苦恼,作品多围绕着母...
-
曹禺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 1922年入天津南开中学,曾参加南开新剧团,1925年开始演戏。演过丁西林的《压迫》、易卜生的《国民公敌》、《玩偶之家》等剧。1928年中学毕业进入南开大学政治系,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二年级。1933年,写出了处女作《雷雨》,奠定了他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剧本把两个家庭前后30年间复杂的人物纠葛集中在一天之内,写出旧制度的罪恶和悲剧。剧本上演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1993年大学毕业后曾到河北保定一所中学当研究生,1934年应河北女子师范学院之聘...
-
李何林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生于安徽霍丘一个贫民家庭。1920年至1924年在安徽第三师范就读时,接受五四新思潮的影响。1924年考入国立东南大学生物系,后因经济困难投笔从戎,1926年秋至武汉入北伐军,任十一军二十五师政治部上尉宣传科长。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起义失败后,返回故乡,任高小校长。1928年夏,因参加暴动被通缉,逃往北平,避居于同学、同乡、好友李霁野、韦丛芜处,并为他们参与组织的未名社做校队、发行等工作。从此,开始了对鲁迅及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解放前的几本专著,多属编写性质,却也匠心独具,以第一手资料相...
-
贺敬之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山东峄县人。13岁考入山东省立第四乡村师范。抗战爆发后流亡湖北,继续读中学。1938年底随学校到四川,开始在《新民晚报》副刊上发表诗歌与散文。 1940年春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第三期学习。1945年,以民间传说“白毛仙姑”为基础,与丁毅等集体创作了我国第一部具有新特色的民族新歌剧《白毛女》。剧中主人公喜儿受地主欺凌,逃入深山,长期潜居山洞,毛发完全变白。八路军到来才解救她脱离苦海。这个故事深刻表现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歌剧在全国各地上演,发挥了巨大的教育作用。该剧...
-
韩素音[女、外)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周光瑚,祖籍四川,生于河南信阳。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比利时人。青年时在燕京大学读书,1936年获得奖学金赴比利时攻读医学预科。抗战开始后,她“无法在欧洲平静的生活”,1938年回国服务,在后方任接生员。1942年,她丈夫唐保煌出任中国驻英使馆武官,她也赴英完成了医学学习。后来在英国、香港、马来西亚等地行医。 她在国外十分关心祖国的建设和发展,为宣传新中国的成就,做了大量工作。1965年后每年都回国访问,多次会见中央领导同志。 她根据抗战初期自己在重庆的经历写成了处女作《目标重庆》。1950年开始...
-
马健翔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马飞雕,陕西米脂人。早年参加革命工作,1936年在延安师范教书。1938年组织了边区有较大影响的民众剧团,自编自导,在边区各地演出,产生过积极作用。1944年在边区文教大会上,剧团曾获特等奖。1947年民众剧团调属西北野战军,演出过优秀剧目《血泪仇》和《穷人恨》。 1949年后建立西北大区,他任该区文化部副部长,民众剧团也扩大,创建了西北戏曲研究院,并任院长。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分会主席,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主席。1954年西北戏曲研究院改称戏曲剧院,他继续担任院长直至1965年。 一生对于传统...
-
冯雪峰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浙江义乌人,原名福春,笔名雪峰、画室、洛扬等。1921年考入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参加朱自清等人组织的文学社团晨光社,开始写新诗。1922年与汪静之等组织湖畔诗社,出版诗集《湖畔》。1925年到北京大学旁听日语,1926年开始翻译日本、苏联的文学作品及文艺理论专著,介绍马克思主义思想。1927年加入共产党。 1928年结识了鲁迅,编辑出版〈萌芽〉月刊,并与鲁迅共同编辑《科学的艺术论丛书》。在革命文学的论争中写了《革命与知识阶级》一文,旗帜鲜明地支持鲁迅。1929年参加筹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1年任“左...
-
沙叶新[回]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江苏南京人。高中二年级时在《江苏文艺》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秋计》。195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这期间写了不少作品,如短篇小说《美国剧院的悲剧》和《老鹰篮球队》,论文《艺术史上的喜剧》等。 1961年大学毕业后入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创作研究班深造。1963年毕业后留在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担任编剧,1985年任院长。 他的剧作以喜剧为主,富幽默感。“文革”后发表了10余部剧作、多篇小说和文艺评论。1979年写的多幕剧《假如我是真的》曾在社会上产生较强影响,并引起文艺界争论。 他在戏剧创作上勇于探新。...
-
蒋牧良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蒋希仲,湖南涟源人。早年在湖南乡间做过“游学先生”,以后当过兵,任过下级职员。再南京结识张天翼后,在“左联”影响下开始创作。《锑砂》、《夜工》是他有名的小说集,擅长描写农村、旧军队和城市公务员的生活,如短篇小说《赈米》、《伙食尾子》,中篇小说《旱》等,题材、风格都与张天翼接近。他的讽刺不如张天翼奇崛,但能仰住当时社会的弊端,努力开掘,较优秀的讽刺作品是《雷》、《集成四公》等。抗战后,1938年由上海返湘,曾任《力报》、《昭报》的副刊主编,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又在国民党西北军中做统战工作。解放战争期间任新华社...
-
包天笑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包公毅,字朗孙。江苏苏州人 。 清朗时的秀才,也是南社成员。早期在《时报》,编辑附刊《余兴》,并写时评。1901年创办过中国最早的木刻月刊《励学译编》。这时期曾学林纾意译外国小说,著名的有《迦茵小传》、空谷兰》等。以后又创办《苏州白话报》等刊物, 成为礼拜六派的主要作家之一。1907年以秋瑾为主人公写了小说《碧血幕》,发表在《小说林上。1909年创作的小说。〈一缕麻〉也是他早期的重要作品。他的历史小说〈流芳记〉,以梅兰芳为主人公,连缀了许多事情,借以反映末民初的社会生活,在当时很有影响。 抗战前...
-
洪灵菲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洪伦修,字子常,常用笔名还有林曼青、林荫南、李铁郎等。生于广东潮安。1922年考入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曾参加学生运动。1925年沙基惨案发生后,他做了大量组织和宣传工作。1927年大革命失败,遭反动政府通缉,流亡香港、新加坡和暹罗(今泰国)等地。同年冬抵达上海,先后在中共泸西区委、江苏省委宣传部和全国反帝大同盟工作,并在中华艺术大学任教。此时开始创作自传长篇小说(流亡)以及《前线》,《转变》等作品,多以革命斗争为题材,表现小资产阶级和工农群众的觉醒。同时与戴平万、杜国庠等组织我们社,出版《我们》月刊;并翻译了...
-
西西[女、港]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张彦,广东中山人,1949年迁居香港。在香港协恩中学念书时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玛利亚》。早期所作诗歌、散文、小说大多发表在《中国学生周报》上,曾获该报征文小说组第一名。香港葛量洪师范毕业后在小学教英文,并为各大报纸和杂志撰稿,成为香港作家中的后起之秀。编辑过《中国学生周报》的《诗之页》和《大拇指》杂志。也参加过《素叶文学》、素叶丛书的编务。除文学作品之外,为《天天日报》妇女版所做的时装设计和撰写的影城讯息特约稿也都很受读者欢迎。 小说《像我这样一个女子》曾获1983年台湾《联合报》短篇小说奖。这是一...
-
朱雯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上海松江人。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在校期间即开始文学活动,曾用笔名王坟、孟夫等写作小说和电影理论方面的文章;创办文学旬刊《白华》,得到郑伯奇等人的支持。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出版于1929年,名为《现代作家》。大学毕业后在松江中学任教。1934年与施?存合编《中学生文艺月刊》。抗战爆发后西行,在长沙时曾于张天翼、鲁彦等人参加田汉主办的《抗战日报》的创刊工作。1938年2月应邀前往广西桂林中学任教。曾主编文艺半月刊《五月》。1939年初帆抵上海,曾任中学教员和新闻翻译,并与陶亢德合编《天下事》,与吴岳彦合办《国...
-
许地山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许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生于台湾台南,甲午之战后全家迁居福建龙溪(漳州)。幼年随父在广东读书,中学饿毕业因家境衰落,到漳州第二师范教书,1913年赴缅甸仰光中学任教,1916年回国。次年入燕京大学,得文学士学位后再入宗教学院,得神学士学位。1923年赴美入哥伦比亚大学,次年到英国牛津大学研习。他对宗教史有精深研究,也下工夫钻研过印度哲学、人类学、民俗学,掌握梵文、希腊文和中国古代的金文、甲骨文,是著名学者。 1919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曾与郑振铎、瞿秋白共同编辑《新社会旬刊》。是我国最早的新文学团...
-
史铁生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籍河北涿县,生于北京。1967年初中毕业与北京清华附中。1969年去陕西省延川县关家庄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转回北京。1974年到北新桥街道工厂做工。1981年因病离职回家休养。 在病中以顽强毅力开始文学创作,1979年在《当代》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创作了一些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引起人们的注意。1983年发表短篇小说《我的遥远清平湾》,获得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作品描写了插队知青与陕北人民的深情厚意,展示了陕北人民纯朴的性格和对新生活的向往。另一篇小说《奶奶的星星》...
-
叶维廉[外]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广东中山人。1948年到香港,1955年考取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后入台湾师范大学研究所,1961年获英语硕士学位。1963年到美国爱荷华大学诗创作班研究,次年到普林斯顿大学攻读比较文学。1967年获比较文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到加州大学任教授。70年代曾两次到台湾任客座教授,80年代两次到北京讲学。 早年热心于诗歌创作,一度被称为“台湾十大诗人”之列。第一本诗集《赋格》出版于1963年,诗风比较晦涩。后来陆续有诗作出版,同时在文学批评和理论方面较多建树,尤其是东西比较文学研究有较多成果。 对于中国现代小说...
-
吕荧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何佶,安徽天长人。1935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曾加入文艺团体浪花社,参与主持《浪花》杂志。七七事变后到武汉。1939年去昆明西南联大复学。1941年毕业,任中学教师,兼写作。1946年至1947年分别执教于贵州大学与台湾师范学院。1949年到达北平,出席全国第一次文代会。1950年任山东大学中文系主任。1952年调至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专门从事翻译和美学研究。 1955年5月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主席团联席扩大会议声讨“胡风反革命集团”时,他发言为胡风集团辩护,遭到会议一致的驳斥,当场被赶下台,并受到...
-
黄谷柳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籍广东梅县,祖居越南,生于越南海防市。1927年到香港,在《循环日报》当校对,曾在《大公报》发表通讯《过海防》。1931—1941年间在军阀陈济棠军队任职。写有中篇小说《杨梅山下》和多幕剧《碧血丹心》等。1946年回香港,创作了富有特色的长篇小说《虾球传》,这是40年代一步优秀著作,曾得到普遍好评。作品通过少年虾球寻找出路追求光明的曲折经历,描述了解放前城市流浪少年的苦难,控诉了旧社会的腐败。小说采用章回体的形式,情节生动、结构严谨,富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粤桂边纵队司令秘...
-
陆蠡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1919年进浙江基督教惠兰中学,1921年转入浙江之江大学附中,开始阅读文学作品并尝试写作。1926年考入之江大学,1928年转学到上海劳动大学机械系。1930年任教于杭州中学。 1932年开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一度曾到福建泉州一私立中学认脚。写有大量散文作品,出版过3本散文集。 《海星》中几乎全部是散文诗似篇的篇章,表现了一个青年知识分子的回忆、幻想与沉思,文字清新纯朴,笼罩着孤独和空虚的情绪。《竹刀》中的一些篇章,增加了现实主义的色彩,并写了走向反抗的农民。笔调忧...
-
王老九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王建禄,山西临潼人。出身于农民家庭。32岁开始创作快板诗,控诉、控诉黑暗的旧社会。早年流传的快板诗有《洋烟歌》、《打麻将》、《跑郭坚》。 1949年临潼解放,在斗争恶霸地主的大会上,朗读了自己创作的的揭露地主阶级罪恶的快板诗《秦宋丞的画像》。以后又创作了《除了肚里的大疙瘩》。1951年创作了歌颂新生活的长诗《进西安》。 诗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有着深厚的创作源泉。解放后,他的诗大都以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歌颂劳动人民翻身解放为主要内容,被誉为“农民诗人”。 {著作书目} 王老九进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