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 第4页
-
郑敏[女]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福建?侯人。读小学十随母亲到北京,后考入南京女子中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到重庆,就读于南渝中学。1939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1942年开始诗歌创作,写出了《金黄的稻束》等优秀诗篇,诗风凝重而又含蓄。1943年大学毕业。1948年去美国留学,就读于布朗大学。1950年转入伊利诺州立大学研究院。1952年获布朗大学英国文学硕士学位,?有研究英国诗歌的论文。1956年回国,到现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部工作,研究英国文学。1960年调到北京师范大学任教至今。现为该校外语系教授,讲授英国文学和...
-
冯德英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山东乳山人。1949年参加人民解放军,曾在华东军区三野通信学校学习,毕业后在部队任过无线电报员、电台台长等职。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许多中外作品,,并练习文学写作。1955年根据自己童年的经历,创作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苦菜花》。作品描写了胶东人民与日本侵略者、汉奸英勇斗争的故事,塑造了一位革命母亲形象。作品被译成几国文字,并拍成电影,改编成多种戏剧,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58年以后在空军政治部任创作员,以后的主要作品长篇小说《迎春花》、《山菊花》,均是描绘故乡人民坚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历史的,《染血的土地》则是新中国诞...
-
刘宾雁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吉林长春人。少年时代家境贫寒,几度辍学。1943年读高中时参加地下抗日斗争。1944年加入共产党。1946年起先后在哈尔滨、沈阳等地从事教育和青年团工作。自学掌握了俄语,开始翻译《真理的故事》等苏联文学作品。1951年调北京《中国青年报》任记者、编辑。1955年到兰州黄河大桥工地采访,写成报告文学《在桥梁工地上》,随后又发表报告文学《本报内部消息》和评论《道是无情却有情》,从此在文坛引起广泛注意。1957年被定为右派下放劳动。1961至1969年回《中国青年报》国际资料组工作。1969至1977年下放干校劳动。...
-
刘呐鸥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刘灿波,笔名洛生、欧外鸥等。台湾台南人。在日本长大,先后在东京青山学院和日本庆应大学文科读书。1925年毕业后回国,入上海震旦大学,与杜衡、施蛰存、戴望舒同在法文特别班就学。1928年创办第一线书店,遭封后次年又办水沫书店,出版“马克思主义文艺论丛”,自己翻译过《艺术社会学》和日本新感觉派的小说,同时,在书店创办的《无轨列车》、《新文艺》等刊物上发表节奏跳动、运用现代派手法表现都市迷狂的小说《游戏》、《两个时间的不惑症者》等,1930年结集为《都市风景线》。还写有《电影节奏简论》等论文。一二八战事后东渡日本...
-
鲁彦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王衡,生于浙江镇海。少年时期曾受过高小教育。1920年,参加由李大钊、蔡元培等创办的工读互助团,自上海到北京大学旁听。 1923年夏,先后到湖南长沙平民大学、周南女学和第一师范任教。同年,在11月号的《东方杂志》发表处女作《秋夜》。此后陆续发表不少小说,其中包括描述军阀杀人暴行的早期代表作《柚子》。1926年出版第一部小说集《柚子》。1927年任湖北武汉《民国日报》副刊编辑。1928年春至南京国民政府国际宣传部任世界语翻译。1930年,至福建厦门任《民钟日报》副刊编辑。此后辗转在福建、上海、陕西等地的...
-
汪静之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安徽绩溪人。1919年在屯溪安徽回第一茶务学校读书时开始创作新诗。1920年进杭州第一师范。次年9月在《新潮》发表处女诗作。1922年开始在《新青年》、《诗》杂志上发表诗作。1921年与潘莫华、柔石、冯雪峰等人结成晨光文学社,在《浙江日报 》上编《晨光周刊》。1922年同冯雪峰等结成湖畔诗社,暑假到上海学习英文,后在上海出版《支那二月》月刊。这一年中出版了代表作诗集《蕙的风》。集中所收大都是情诗。放情赞美不受外力强迫的纯洁的爱情,谴责阻碍破坏爱情的黑暗势力;诗风浅显而真切动人,意境清新,一时颇受欢迎。后来在武汉...
-
李金发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李淑良,笔名金发,广东梅县人。早年就读于香港圣约瑟中学,后至上海入南洋中学留法预备班。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就读与第戎美术专门学校和巴黎帝国美术学校时,在法国象征派诗歌特别是波特莱尔《恶之花》的影响下,开始创作格调怪异的诗歌,结集为《微雨》寄回国内,得到周作人等的褒奖,在年青的中国诗坛引起骚动,被称之为“诗怪”,成为我国第一个象征主义诗人。 1925年初,他应上海美专校校长刘海栗邀请,回国执教,同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并为,小说月报》、《新女性》撰稿。1927年秋,任中央大学秘书。1928年任...
-
卞之琳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江苏海门人。1929年夏在上海浦东中学毕业,随即考入北京大学英文系。1930年秋开始写新诗,并在《华北日报》副刊发表作品,其中有中学时创作的短篇小说《夜正深》。1933年大学毕业前出版第一部诗集《三秋草》,1935年出版第2本诗集《鱼目集》,1936年出版与李广田、何其芳合著的《汉园集》。所作新诗除继承古诗传统,也借鉴西方现代诗,自具特色。 抗日战争前主要以翻译西方文学作品为生,发表和出版了不少译著。 抗日战争初期,任教于四川大学。1938年8月前往延安和太行山区去访问并随军生活,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
-
绿原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刘仁甫,又名刘半九。湖北黄陂人。父母早丧,独自流亡求学。1941年8月在重庆《新华日报》副刊发表第一首诗《送报者》。1942年在重庆复旦大学外文系读书期间,与邹荻帆、姚奔等人合编诗刊《诗垦地》。同年在桂林出版第一本诗集《童话》。1944年因受国民党当局迫害,逃离重庆,辗转四川、武汉等地任英语教员,写了一些政治抒情诗如《终点,又是一个起点》、《悲愤的人们》等,抒发劳动人民遭受深重苦难和反抗斗争的情绪。他的诗集多列入《七月诗丛》。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后,曾在《长江日报》、《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
-
古华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罗鸿玉,湖南嘉禾人。1961年冬结业于郴州农业专科学校。后长期在湘南山区农场劳动,坚持自学并业余写作。1962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杏妹》。此后10余年间陆续写了一些中、短篇小说,大多反映农村新人新事。 1975年秋入郴州歌舞团任创作员。1978年以后,对现实生活有了较深的认识,艺术上也日益成熟。长篇小说《芙蓉镇》发表后,引起文艺界很大关注,荣获首届矛盾文学奖。作品通过湖南山村普通劳动妇女护玉音劳动发家,屡遭不幸的生活经历,反映了中国农村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深刻揭露极“左”思潮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短篇小...
-
徐霞村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徐元度,曾用笔名方原、保尔,祖籍湖北阳新,生于上海。早年就读于北京中国大学。1926年开始在《晨报》副刊和《小说月报》等报刊上发表作品。1930年后历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1935年任济南齐鲁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赴重庆、成都、武汉等地,曾任重庆商船专科学校英语教师。1943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抗战胜利后,主编《新湖北日报》一年,后任联合报驻沪办事处译员。1949年9月至1958年9月担任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后改任外文系教授,至1986年病逝。...
-
雷抒雁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出生在陕西商县一农民家庭,2岁时到泾阳县。从小受八百里秦川上流传的歌谣和秦腔熏陶,初中时开始尝试创作。16岁在省团委《红色少年报》上发表第一篇作品《小羊倌》。1962年考入西北大学中文系,1967年毕业后到宁夏农场劳动。1970年参军,1973年到《解放军文艺》任编辑,1981年专业到北京《人才》杂志社工作。现为工人出版社文艺编辑室副主任。 1975年开始,先后出版了几部诗集,其中有反映部队生活的,也有歌咏祖国、自然和理想的。1979年发表了长诗《小草在歌唱》抒发时张志新烈士用生命捍卫真理的精神赞美,唤起...
-
吴奚如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吴席儒,笔名奚如。湖北京山人。1926年秋从广州黄埔军官学校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任叶挺独立团连党代表及团政治处副主任,主编过《讨蒋周刊》。后来担任中共湖北省军委代书记、中共河南省军委委员兼秘书。1928年冬被捕,1932年秋出狱到上海,开始发表中篇小说。1933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任“左联”大众工作委员会主席。1935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小巫集》。1936年秋到西安担任张学良的秘密政团组织抗日同志机关报《文化周刊》主编。西安事变结束后到延安,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一期政治教员。抗日战争爆发后,与丁玲共同...
-
张天民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河北涿县人。1949年考入北京四中读高中,开始文学创作。1951年在《光明日报》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斗争》。1952年到中央电影局电影学校编剧班学习,1954年分配到电影局剧本创作所工作。1956年掉到长春电影制片厂任编剧。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吉林分会副主席。 “文革”前写有《爱情的故事》等诗歌和一些儿童文学作品。短篇小说《路考》曾引起文艺界较大的反响。1974年创作的电影剧本《创业》生动地塑造了我国石油工人的英雄群像。1975年剧本拍摄成电影放映后深受欢迎,却为此遭到四人帮的迫害。毛泽东对《创业》作了批示后...
-
欧阳予倩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欧阳立袁,又名南杰。湖南浏阳人。自幼随祖父读书。1902年留学日本。1907年加入青柳社,演出话剧《黑奴吁天录》和《热泪》。1910年回国以后,先后组织新剧同志会、1916年起做京剧演员,在继承戏剧传统的基础上,改良了《黛玉葬花》等许多戏。创造了独特的舞台表演风格。1919年创办南通伶工学社,热心倡导话剧运动。1925年底加入刚成立的民新影片公司,步入影坛后编写的第一部电影文学剧本《玉洁冰清》,揭露了庸俗的市侩风气,表达了对劳苦大众的同情。1926年加入南国社。主要创作剧本有《潘金莲》等。1929年创办了广...
-
尹雪曼[台]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尹光荣,河南汲县人。西北联合大学毕业,曾赴美国密苏立大学新闻学院研究,获硕士学位。抗战时期在报社任记者,主编过重庆《新蜀夜报》副刊。 1934年,第一篇小说《二憨子3》发表于天津《大公报》塑造了一个朴实的农民形象。大学读书时常向重庆报纸投稿,1944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战争与春天》。 1949年到台湾,先任职于航空公司,不久任《香港时报》驻台湾特派员,1950年任台湾《新生报》南部版记者、采访主任。抵台最初几年所作散文收入《小城风味》,所作小说收入《彩虹》、《??岛》。60年代中期写的《海外梦...
-
方之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祖籍湖南湘潭,生长在南京。原名韩建国。 解放战争时期在南京读中学时投身学生运动,加入中国共产党。南京解放时高中毕业,放弃上大学的机会,主动参加农村土改运动并在南京市郊和团市委担任共青团领导工作。50年代初期发表第一篇小说《兄弟团圆》,接着有多篇作品问世。小说多取材与土改运动和合作社运动。1957年后在江苏省文联、南京市文联从事专业创作,因参与创办文学社团“探求者”受到错误批判。60年代发表了《出山》等教有影响的小说。“文革”开始后不断受到打击,长期在农村劳动。1977年回到南京,由50年代对生活的热情歌颂...
-
琦君[女、外]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潘希真,浙江水嘉人。12岁迁居杭州,在弘道教会女子中学毕业后考入之江大学中国文学系。 1949年到台湾,一直在司法界任职。1969年退休后,任教于中兴大学、中央大学,1977年随丈夫到美国,现在定居于新泽西州。 自幼习诵古典诗文。大学读书时是夏承?得意弟子,对古诗词有特殊爱好与造诣。17岁开始投稿,第一篇作品《我的朋友阿黄》发表于30年代的《浙江青年》。50年代在台湾报刊上不断发表作品,初期写散文与短篇小说,`954年出版第一本作品集。后来以散文著称。她的散文大部分是怀旧忆往之作,此外或记异国生...
-
阳翰笙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欧阳本义,字继修,笔名华汉。四川高县人。1923年至北京自学,次年5月至上海大学插班就读。192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五册运动中,曾担任全国学联常务理事。同年冬,任中央上海闸北区委书记。1926年初调至广州黄埔军校政治部。北伐革命时期先后在第六军、第四军做政治工作。1927年南昌起义后任叶挺部二十四师党代表。起义失败后,辗转经香港到上海创造社任职发表了处女作短篇小说《女囚》。不久,陆续发表中篇小说《暗夜》、《两个女性》等,从此走上文学道路。 1929年后参加发起组织“左联”,并担任“左联”党团书记和...
-
严辰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江苏武进人。1927年秋,进苏州中学附属的吴江乡村师范念书,1935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1934年开始在《现代》、《文学》等刊物上发表诗作,创办《当代诗刊》,参加中风文学院。1937年开始在《现代》、《文学》等刊物上发表诗作,创办《当代诗刊》参加中诗人协会。抗战初期流亡于武汉、重庆,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41年到延安在“文协”写下第一支对革命圣地的颂歌《延河恋歌》和其他一些诗作。1942年后深入农村和部队体验生活。抗敌胜利后,在晋察冀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任教。 1949年起先后任《人民文学》编...
-
袁静[女]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袁行规、袁行庄,阻击江苏武进,出生于北京中法大学、冯庸大学和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1930年参加革命,多年从事秘密工作。1937年投入抗日热潮,从事文艺和青年工作。1940年春赴陕北公学学习。 1944年写作第一部作品《减租》(秧歌剧),次年创作秦腔剧本《刘巧儿告状》,移植为评剧,产生影响。以后,调边区文协创作组,与孔厥合写了歌剧《兰花花》、中篇小说《血尸案》。1949年根据自己参加土改和反扫荡斗争的经历,与孔厥共同创作了长篇小说《新儿女英雄传》。该书反映了白洋淀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8年抗战的事...
-
柳杞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蔺风萼,后改名蔺柳杞,亦作林柳杞。山东郯城人。1937年1月在中学读书时,在上海《大公报》发表了第一篇小说《胡子》。抗战爆发后,投笔从戎。1938年到陕北,1939年初在敌后晋察冀军区工作。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战争年代,主要在部队中从事政治宣传工作,担任过文艺编辑、宣传科长、纵队宣传部副部长等职务,亲自参加过许多次战斗。在战斗间隙为《晋察冀文艺》、《子弟兵报》等报刊写过一些小说、散文和通讯报导。 1953年调到《解放军文艺》社任副总编辑。因为具有多年的战斗经历,他的创作大部分围绕着革命战争选择题...
-
路遥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陕西清涧人。在农村度过童年。1963年到延川县读中学,1969年初中毕业后回农村,在乡下教过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同年在《陕西文艺》创刊号发表短篇小说《优胜红旗》。1976年大学毕业后在《延河》杂志社任编辑。 1980年发表于《当代》第3期的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获第一界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又发表中篇小说《人生》,描写了一个农村知识青年渴望创造新生活及在爱情和事业上的曲折经历,刻划了新时期农村青年的追求,引起较大反响,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根据它改编的同名电影,获第八届百花...
-
浩然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梁金广,祖籍河北宝坻,出生于唐山赵各庄一个贫苦工人家庭。 1949年冬在《河北青年报》做通讯员。1954年6月调《河北日报》当记者。1956年9月调北京《俄文友好报》当记者,11月在《北京文艺》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喜鹊登枝》。1961年调《红旗》杂志社当编辑。1962年12月开始创作多卷本长篇小说《艳阳天》,作品通过京郊某农业合作社在1957年前后发生的一系列矛盾,反映我国农村艰难曲折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1964年10月调北京市文联从事专业创作。1970年底开始创作的第二部长篇小说《金光大道》,受政治...
-
张晓风[女、台]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江苏铜山人,生于浙江金华。8岁到台湾,在那里读小学中学,东吴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东吴大学中文系助教、讲师,后任阳明学院副教授。 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66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获中山文艺奖,是历届得奖者中最年轻的作家。这部代表作热情洋溢,文笔优美流畅,富于想象力,出版后得到较多赞誉。 写作兴趣很广泛,小说散文之外还写剧本,有时也写讽刺性杂文小品。早期常写纯洁的爱情故事,后来扩及复杂的子女婚姻问题和乡愁。她?信基督,作品中常?城地宣扬宗教信仰。 [著作书目] 地毯的那一...
-
魏钢焰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曾用名魏开城,祖籍山西繁峙,生于太原。1933年夏入太原成成中学读书,并参加救亡活动。1937年参加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宣传队 ,当音乐教员,创作歌曲。1940年秋至1941年冬在太行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1942年后一直在部队做宣传工作。 1949年冬随部队到新疆,1950年创作的话剧《模范党员吴保林》是其处女作。1952年随军到西安,1956年转业,到西安作家协会任《延河》副主编。1958年离职从事专业创作,到陕南深入生活,创作了许多优秀散文和诗歌。《船夫曲》和《红桃是怎么开的》等作品感情真挚,笔调热烈...
-
七等生[台]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刘武雄,台湾苗栗人。他说:“全台湾有许多刘武雄,所以我便另取一个永不重复的名字叫七等生。”父亲失业,家庭贫困,童年起便没有“甜美和快乐”。1959年台北师范艺术科毕业后任小学教师。1965年起先后在台电公司、广告公司做职员,在鞋店当店员。1970年又返回教师职位。 1962年在《联合报》发表第一篇作品《失业扑克、炸鱿鱼》。开始写作时就以文体奇特形式怪诞而引起注意,显示了强烈的独创性。1966年、1967年发表的中篇小说《放生鼠》和《精神病患》比早期作品“开朗得多,成熟得多”,受到更多重视。《放生鼠》写...
-
傅仇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傅永康,四川容县人。幼年家贫,只读了小学就到餐馆糖果店当学徒,后考入师资训练班学习一年,结业后做小学和中学教师,开始学习写诗。1950年初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川东军区文工团做宣传员,写作诗歌、散文和剧本。1952年转业,到四川省文联工作。1954年第一次走进川西高原原始森林,与伐木者生活在一起,创作了第一首森林诗《告别林场》。这首诗构思独特,意境开阔,感情奔放,激动了当时许多人的心。1957年至1960年担任《星星》诗刊执行编辑,以后为专业作家,长期生活在川西高原的森林中,其诗歌多表现伐木工人和藏族人民的...
-
胡石言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浙江平湖人。原名胡庆坻。父亲为教授,母亲为中学教师,自幼受到文学熏陶。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逃难到安徽、江西、浙江等地。1938年到上海求学,积极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并开始文学创作。1942年5月从上海法政学院政治系肄业,参加新四军,到苏北抗日军政大学九分校学习。1943年初到新四军一师三旅七团工作,7月加入共产党,此后一直从事宣传教育、编辑和文化工作。1944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子弹》。 建国后因病休养,1950年创作了短篇小说《柳堡的故事》,歌颂革命战士的献身精神和美好爱情,表现战争中的人情...
-
侣伦[港]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李霖,笔名还有李林风、林下风等,祖籍广东惠阳,生于香港九龙,小学未毕业即辍学,后入英文学校,也半途而止。1926年在香港《大公报》发表组诗《睡狮集》。1927年曾到广东参加国民革命军,同年回港。1928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29年办文艺刊物《岛上》。1930年小说《伏尔加船夫曲》在《北新》杂志的“新进作家特号”征文中入选,名列第二。1931年至1937年先后任香港《南华日报》的《画报周刊》主编和文艺副刊编辑。1937年发表其早期代表作《黑丽拉》。同年任香港合众影片公司编剧,1938年至1941年在香港南洋...
-
蒋光慈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蒋如恒,又名蒋光赤,字号侠生。生于安徽霍邱(现金寨)。1917年夏入安徽省立五中。五四运动后,主编校刊《自由花》,积极领导芜湖地区学生运动,为芜湖学生联合会副会长。 1920年,经陈独秀介绍,至上海参加社会青年团。1921年5月至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同时开始文学创作。次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4年秋归国后至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任教,与沈泽民等组织春雷文学社。1925年1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新梦》。2月,参加创造社。4月,至北京参加中共北方区执委会工作。11月仍反上海大学任教。1926年,中篇小...
-
吴浊流[台]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吴建田,另有笔名吴饶?,祖籍广东焦岭,生于台湾新竹。 师范毕业后当小学教师19年,1940年因殖民统治者凌辱教员,愤而辞职,到南京任《大陆新报》记者。次年返台,继续在好几个报社任记者。37岁发表第一篇小说《水月》,载当时的《台湾新小说》杂志。作品对于知识分子受到殖民者歧视深感不平。 前期主要作品是《亚细亚的孤儿》,写于1943年至1945年,为防备日本年特务警察搜查,写好两三张稿纸就转移到乡间藏匿,抗战胜利才得以出版。这是台湾地区文学史上的著名小说,主人公受到殖民统治者歧视压迫,又得不到祖国信任...
-
钟玲[女、港]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籍广州生于重庆,1950年随父母由日本到台湾,1961年在《新生报》上以雁零为笔名发表两篇抒情散文。次年考入东海大学外文系。1965年在《台湾〈文星〉杂志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阴影》。1966年以第一名的成绩大学毕业,第二年赴美就读于威斯康辛大学比较文学系,1969年获硕士学位,1972年获该校比较文学博士学位。以后4年半任职纽约洲立大学爱伯尼分校比较文学及中国文学副教授。1977年初定居香港。1977年至191980年任金铨电影公司策划和编剧,1980年至1982,年任香港大学亚洲课程部兼职讲师,1982年至...
-
戴晴[女]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傅凝。祖籍江西临川,生于重庆,幼年随父母奔走与港澳、津沪等地。其父1945年被日本宪兵杀害,为革命烈士。 1960年中学毕业,被保送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学习。1966年3月到七机部任技术员。1969年下放湛江围海造田,后又到湖南劳动。1972年起先后在公安部、解放军总参工作,曾入南京解放军外语学院进修英语。1979年秋写出处女作短片小说《盼》,及时反映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问题,受到注意和好评。其后曾在中国作家协会外联部工作。1982年从部队复员,到《光明日报》社任记者及专栏主持人。1989年春...
-
李纳[女、彝] 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原名李淑源,云南路南人。30年代初在昆明昆华女中读书。抗战爆发后到云南大学附中图书馆任管理员。1940年迢迢万里奔赴延安,入中国女子大学学习。1942年考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结业后在延安中学教书。抗战胜利后到东北,先后在《东北日报》、《东北画报》任编辑、记者。 1948年在《东北日报》副刊发表第一篇小说《煤》,描写一个小偷经过劳动教育成为新人的故事,颇得好评。50年代初在中央文学研究所学习和工作,后来在青岛、天津棉纺厂和安徽农村兼职体验生活,1981年出版长篇小说《刺绣者的花》,描写昔日故乡风情,具有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