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曲赋鉴赏系列工具书:唐诗鉴赏辞典》文字版电子书[PDF]
内容简介:
《中国古典诗词曲赋鉴赏系列工具书:唐诗鉴赏辞典》收录唐及五代190余位诗人的作品1000余篇选诗范围广泛,既收入了一些大家、名家之作,又选采了许多不见录于一般选本的遗珠,更全面地体现了唐诗风貌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名家辈出,灿若繁星,众多脍炙人口的经典诗篇历经千年而传唱不衰,感动着一代又一代读者为了帮助诗歌爱好者更好地理解这些作品,我们邀请近百位专家学者对所选作品从思想内容、艺术特征、情感意蕴等方面逐篇进行了深入透彻、独具慧心的赏析,以飨读者。
作者简介:
本书由著名古典文学专家、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啸天主编,由周振甫、管遗瑞、吴汝煜、刘学锴、姜光斗、徐应佩、徐培均、吴企明、魏耕原等八十五位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卓有成就的专家学者对唐诗经典作品进行赏析,以飨读者。
目 录:
凡例
前言
篇目
正文
一、本辞典共收唐代、五代190多位诗人的诗作1000多篇。二、诗人排列一般以诗人生年先后为序,若诗人生卒年不详,则按其活动的大致年代或其诗作存在的年代做大致推断而置于适当位置。同一诗人作品,一般以《全唐诗》篇目次序排列。
三、原作均有版本依据,一般从通行本,异文择善而从,不更作校勘说明。
四、一般一首诗一篇赏析文字,也有组诗或关联度很高的作品,则几首诗合在一起赏析。
五、所收录之诗人,除少数生平不可考之外,皆在其第一首诗作后列出生平简介,其内容一般包括诗人生卒年、字、号、籍贯、主要仕历或人生经历、主要作品等。
六、对诗文中的疑难语词、名物典故等的解释,均随文进行,不另加注释。对个别生僻字及难字,标注拼音及释义。
七、行文中涉及的古代年份,一律用旧纪年,其后括注公元纪年,“年"字从略。
八、古代地名后,一般括注今名或现今的归属。
九、使用规范简化字,在可能产生歧义时,酌用繁体字或异体字。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称“诗至唐而极其盛”
新体诗运动到初唐完成,最终确定了五、七言古近体诗,成为当时和后世诗人常用的百代不易之体。唐诗今存五万首之多,超出西周到南北朝一千六七百年间存诗总数的二至三倍;知名诗人远逾两千之数,具有独特风格的诗人总数在五十人以上,超过从战国到南北朝著名诗人的总和,其间产生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世界性的大诗人。明胡应麟赞叹道:“甚矣,诗之盛于唐也。其体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弗备矣;其格则高卑远近、浓淡浅深、巨细精粗、巧拙强弱,靡弗具矣;其调则飘逸浑雄、沉深博大、绮丽幽闲、新奇猥琐,靡弗诣矣;其人则帝王将相、朝士布衣、童子妇人、缁流羽客,靡弗预矣。”(《诗,外编》卷三)因而被王国维称为“一代之文学”
谓"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宋元戏曲史》)。
唐诗的最大特点是内容的生活化、创作的社会化。清王夫之说:“唐诗如旦晚间初脱墨砚者,今人出口便成陈言。”(《艺苑卮言》)诗歌在唐代曾是最具群众性的文艺样式,且有很高的社会应用价值--唐诗中送别、寄赠之作之多,就是很好的说明。唐代诗人遍布社会各阶层,朝廷实行以诗赋举士的科举制度,加上帝王宫廷重视诗歌创作,上行下效,形成全社会尊重文艺的风气。唐诗的传播方式,一是宴会赋咏,二是谱曲传唱。优秀的唐诗,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吟诵不已。
初唐诗的实绩主要表现在太宗、武后两朝。贞观宫廷诗人如虞世南、李百药、陈叔达等,是初唐诗坛“元老派”人物,虽多为陈隋旧人,但诗风仍有改良。唐太宗认为国家兴亡的关键在于政治,于是倡导中和雅正的诗风,大体合乎南北合流的诗歌发展趋势。武则天时代,由于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在宫廷以外崛起了新生代诗人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而宫廷诗人的诗风也突破了齐梁的藩篱,渐入唐音。

2、回复 “102”免费领取《【记忆力教程】快速高效学习教程》
3、回复 “103”免费领取《一分钟速算教程》
4、回复 “104”免费领取《Top 32经典英文启蒙绘本PDF+MP3》
5、回复 “105”免费领取《儿童英语绘本195本【PDF版】》
6、回复 “106、107、108”免费领取《更多神秘礼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