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学习方法源于学习习惯
以往的知识主要靠积累而成,今后知道的获得将更多来自自己的领悟,这就要求我们的下一代具有更灵敏与活跃的思维能力。要在瞬息万变的社会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就必须具有极强的自我充实能力。一个人如果仅限于背会教科书上的知识,不会举一反三,不会顺势开拓,不掌握接受再教育的基础能力,即使学习成绩优秀,出了校门也很难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说,在学校学习知识的同时,必须学会和掌握进一步学习的方法,也就是学会怎样学习,学会不断地充实自己。
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和训练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读书、写字的姿势,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按时完成作业等习惯。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顺理成章,对以后的学习大有裨益。反之,若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以后要改变就十分困难。一开始,首先要训练孩子能够“坐得住”、“静下心”、“学得进”。这些都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坐得住了,才能学得进;孩子能学进去了,有了收获,感觉有兴趣,也就坐得住了。让孩子学习,一般性督促不够,训斥强制效果会适得其反。这需要家长耐心、细心地诱导与具体地指点。
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包括如何用心听课,及时复习,以及记忆、思考、阅读、演算等方法。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正是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学生如果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又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小学课程中规定的许多教学内容是不难完成的。
可是,现在许多家长,包括一些教师,并不明白在小学阶段,教孩子掌握学习方法是首要任务,而是只盯着那点知识,抓住几百个汉字,几道加减乘除的算术题,让孩子反反复复抄呀写呀,写错了一道还要罚抄多少遍,弄得孩子整天趴在桌上,头昏脑涨地应付,实在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
一些老师强调家长检查孩子作业,家长也多半主动积极陪读,盯着孩子做作业,紧通不舍。孩子一出错便急躁埋怨,甚至训斥。这种“督促帮助”会影响孩子的情绪,使之心慌意乱而降低学习效率。当孩子做完作业后,应当把第一次修改权交给孩子自己,鼓励他独立地使用字典纠正错字,用演算法检查数学学习题。总之,要调动孩子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让孩子树立起“学习是自己的事”的责任感,并掌握独立完成学业的能力。如果家长又是“助教”,又是“助学”地“紧忙乎”,效果往往是事与愿违,越帮越忙,越助越糟。
这并不是说,孩子不需要帮助,问题是怎么帮法。帮助孩子学习,就是要帮孩子通过作业,学会遇到问题,能理出头绪,抓住突破口,展开思维活动,进行分析,找出答案。最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并不是答案本身。要帮助孩子学会自己主动思考,而不是帮他被动应付差使。
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不要直接回答是什么,或是多少。最好是作一些提示、反间,启发孩子自己思考。否则帮助成了代替,效果必然不好。例如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把5+3=?这道题的答案写成了7。这时你不要直接指责他,你怎么把8写成了7。而是可以反问他5+2=?这时他就会发现自己原来的答案不对了。因为5+2是7,那么5+3就是8了。这样比你把答案直接告诉他效果要好,因为是通过他自己的脑子纠正的,而且不仅把5+3=8更明确了,顺便5+2=7也复习了。

2、回复 “102”免费领取《【记忆力教程】快速高效学习教程》
3、回复 “103”免费领取《一分钟速算教程》
4、回复 “104”免费领取《Top 32经典英文启蒙绘本PDF+MP3》
5、回复 “105”免费领取《儿童英语绘本195本【PDF版】》
6、回复 “106、107、108”免费领取《更多神秘礼物……》
- 上一篇: 难受的反义词是什么_难受_舒服
- 下一篇: 学贵得法,学无定法
发表评论